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隐球菌病九例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应可净 江立斌 +2 位作者 陈恩国 洪武军 金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CT表现、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CT表现、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4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均阴性.胸部CT扫描:8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肺部结节和(或)肿块,1例表现为片状实变影.4例手术切除治疗,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病理镜检均呈肉芽肿性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多核巨细胞内外可见大量隐球菌.5例单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2.5~3.5个月,经半年至1年随访,肺部病灶基本吸收.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主要为多发或单发的肺部结节和(或)肿块.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很有价值的确诊手段.隐球菌肉芽肿为其病理特征.氟康唑具有良好抗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是合适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经皮肺穿刺活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002年1月 CT引导下 病理证实 胸部CT扫描 手术切除治疗 CT表现 肺部结节 2004年 邵逸夫医院 多核巨细胞 抗真菌药物 新型隐球菌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浙江大学 回顾分析
原文传递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被引量:16
2
作者 甘梅富 金梅 +1 位作者 余春开 蔡菊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前壁 血管周上皮样 细胞肿瘤 B超检查 妇科检查 子宫附件 低回声 浆膜面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专家建议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书渊 +9 位作者 叶子茵 陈敏 周炜洵 石雪迎 李增山 袁菲 姜支农 孙菁 王新颖 吴开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病理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观念、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和误区。本专家建议强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应从识别病变模式出发,每种模式提示一类可能的鉴别诊断。慢性肠炎是IBD的组织学模式,但IBD的诊断... 病理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观念、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和误区。本专家建议强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应从识别病变模式出发,每种模式提示一类可能的鉴别诊断。慢性肠炎是IBD的组织学模式,但IBD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慢性肠炎模式结合临床和系统性规范活组织检查的基础上。针对病理医师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引起困惑的问题提出专家建议,包括CD与UC、CD与肠结核、CD与肠道血管疾病,以及IBD与感染性肠炎之间的鉴别,也建议病理医师通过对诊断的病例主动随访反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诊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病理诊断 诊断思路 专家建议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肺硬化性血管瘤伴淋巴结转移一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支农 朱涛 +1 位作者 金梅 王林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283,共2页
患者女,59岁。咳嗽伴痰中带血1年,于2004年2月8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后无效,一用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胸片发现右肺肿块,遂转入我院治疗。体检: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全身浅表淋... 患者女,59岁。咳嗽伴痰中带血1年,于2004年2月8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后无效,一用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胸片发现右肺肿块,遂转入我院治疗。体检: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术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术及干湿啰音。胸片示两侧胸廓对称,右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团块致密影,最大径为6.1cm,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锐利,未见分叶及毛刺状改变,周围肺纹理清晰,末见卫星病灶,考虑为良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后支新生物不全堵塞,搏动明显。术中所见:右肺下叶背段脏层胸膜下有一拳头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淋巴结转移 纤维支气管镜 头孢类抗生素 痰中带血 右肺肿块 右肺下叶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林波 姜支农 +3 位作者 宋向阳 谢树夺 金梅 曹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即VC... 目的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即VCF方案(VCR+CTX+5- FU),CEF方案(CTX+EPI+5-FU)和TEC方案(Docetaxol+EPI+CTX)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比较化疗前后耐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VCF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最大,该组22例中有 8例经新辅助化疗后GST-π由阴性转为阳性表达,6例化疗后TOPO-Ⅱ表达转阴,化疗前后差异显著 (P<0.05);CEF方案组13例中,有4例经化疗后TOPO-Ⅱ由阳性转为阴性表达,4例化疗后GST-π表达转阳。TEC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最小,但该方案组11例中有3例经化疗后MRP1由阳性转为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基因 药物耐受性
原文传递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孙东瑾 焦娟 +1 位作者 曹志星 郑巧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层内,呈腺管状、筛状或实体状排列的肿瘤细胞漂浮于黏液湖中。例2少许腺管外周可见肌上皮细胞包绕。部分肿瘤细胞...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层内,呈腺管状、筛状或实体状排列的肿瘤细胞漂浮于黏液湖中。例2少许腺管外周可见肌上皮细胞包绕。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样排列于巢团周,内部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异形明显,可见核仁及较多核分裂。例2 P63、细胞角蛋白(CK)5/6及钙调蛋白(calponin)阳性,例3散在表达calponin。例2及例4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高表达。4例均表达大疱病液蛋白(GCDFP)-15、乳珠蛋白(mammoglobin)、GATA结合蛋白(GATA)-3、CK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MUC1及MUC2。例1多次复发。结论:原发性皮肤黏液癌较为罕见,好发于眼周。肌上皮标志物阳性提示原位病变的存在,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液癌 原发性 肌上皮细胞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对雄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7
作者 许莹宁 穆琼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雄性SD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ontrol)、脑出血模型组(ICH)...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雄性SD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ontrol)、脑出血模型组(ICH)、氯化钠干预组(NaCl)、罗格列酮干预组(RSG),每组12只。用大鼠自体血建立ICH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6、24、48、72 h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Longa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和光密度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D16、CD206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ICH组的Longa评分均高于NaCl组(P<0.05)。各时间点RSG组的Longa评分均低于ICH组(P<0.05)。脑出血造模后6 h RSG组CD16表达(0.226±0.004)较Control组(0.210±0.004)、ICH组(0.221±0.004)和NaCl组(0.220±0.005)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脑出血造模后24 h RSG组CD206表达(0.204±0.004)较Control组(0.184±0.005)、ICH组(0.195±0.005)和NaCl组(0.190±0.006)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增强ICH后血肿周围M1、M2型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特别是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胶质细胞 PPARΓ激动剂 罗格列酮 极化
原文传递
TCT和HPV联合血清TK1 IGF-Ⅱ及TSGF诊断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谦益 王晶莹 黄爱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6期3824-3827,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血清胸苷激酶1(TK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0例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血清胸苷激酶1(TK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0例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TCT、HPV检查,并采血检测血清TK1、IGF-Ⅱ及TS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K1、IGF-Ⅱ及TSGF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界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经Kappa检验分析TCT和HPV联合血清TK1、IGF-Ⅱ及TSGF诊断宫颈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TK1、IGF-Ⅱ及TSGF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K1、IGF-Ⅱ及TSGF评价宫颈癌的AUC分别为0.743、0.715及0.727,最佳界值分别为1.325 pmol/L、447.390 ng/ml及64.495 U/ml。TCT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8.57%,准确率为84.29%,阳性预测值为80.77%,阴性预测值为88.71%,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0.686。HPV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4.29%,阳性预测值为81.58%,阴性预测值为87.5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0.686。TCT、HPV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8.57%,准确率为90.71%,阳性预测值为89.04%,阴性预测值为92.54%,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0.814。结论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相比,宫颈癌患者的血清TK1、IGF-Ⅱ及TSGF水平明显上调,且TCT、HPV联合血清TK1、IGF-Ⅱ及TSGF对宫颈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胸苷激酶1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βcatenin及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炳建 朱涛 +2 位作者 来茂德 金梅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βcatenin及相关基因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pancreas,SPN)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SP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复习7例SPN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检测βcatenin、cyclinD1、p53等基因的蛋白表达。结... 目的研究βcatenin及相关基因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pancreas,SPN)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SP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复习7例SPN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检测βcatenin、cyclinD1、p53等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7例SPN都有βcatenin的异常染色(>50%的肿瘤细胞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上皮钙黏蛋白细胞膜表达降低和p53低表达(<10%),p53表达在1例伴肝转移的SPC表达最高(>5%)。3例SPNcyclinD1过度表达(>10%),4例低表达(<5%);5例SPNMIB1+细胞<1/HPF,2例SPNER或PR+。结论βcatenin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在SPN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Β-CATENIN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胶原性口炎性腹泻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 戴宁 +1 位作者 黄勤 姜支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29,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反复腹泻伴乏力5年”于2015年8月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解黄色稀糊样便,每天5-6次,量约50-100g/次,无其他不适。症状持续1个月后未见明显缓解,遂至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钾较低,予对症保守治... 患者男,44岁。因“反复腹泻伴乏力5年”于2015年8月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解黄色稀糊样便,每天5-6次,量约50-100g/次,无其他不适。症状持续1个月后未见明显缓解,遂至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钾较低,予对症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性口炎性 腹泻 症状持续 医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 保守治疗 患者 缓解
原文传递
肠道弥漫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花 黄爱华 金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0,共2页
患者女,59岁.因"反复黏液血便半年"于2013年9月7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黏液血便,每日3~4次,伴腹痛,便后稍缓解.外院腹部增强MRI示:(1)符合横结肠、降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改变;(2)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外院全腹增强CT示降结肠... 患者女,59岁.因"反复黏液血便半年"于2013年9月7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黏液血便,每日3~4次,伴腹痛,便后稍缓解.外院腹部增强MRI示:(1)符合横结肠、降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改变;(2)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外院全腹增强CT示降结肠炎性病变,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外院肠镜示:回肠末端、全结肠、直肠弥漫性炎性改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弥漫性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性病变 肠系膜根部 肠道 黏液血便 增强MRI
原文传递
肾小管胆固醇结晶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丹 梁少姗 +6 位作者 徐峰 梁丹丹 李溪玥 朱莹 汤雯 杨帆 曾彩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明确合并肾小管胆固醇结晶(cholesterol crystals,CCs)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2019年3月~2019年12月自体肾活检常规阅片5025例,计算CCs在各肾脏疾病中发生率。调阅2006~2010年及2018~201... 目的:明确合并肾小管胆固醇结晶(cholesterol crystals,CCs)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2019年3月~2019年12月自体肾活检常规阅片5025例,计算CCs在各肾脏疾病中发生率。调阅2006~2010年及2018~2019年经肾活检明确为IgAN的3784例患者切片,147例患者肾小管内见CCs,对照组由同期446例不伴肾小管CCs的IgAN患者组成。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自体肾活检肾小管CCs发生率为0.68%(34/5025),IgAN肾小管CCs的发生率为1.45%(25/1718)。伴肾小管CCs的IgAN患者男性多见,病程短,血白蛋白低,血清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尿蛋白更高;系膜增殖、节段硬化和小管间质损伤更重。肾脏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存在肾小管CCs、高胆固醇血症、肾活检时肾功能受损是影响IgAN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AN中肾小管CCs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伴肾小管CCs的IgAN临床病理表现重,进入终末期肾病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病 结晶型肾病 胆固醇结晶
下载PDF
成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伴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国裕 徐谦益 姜支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成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肺发育异常,临床发病隐匿,诊断与治疗依赖于手术及术后病理.本文结合一例成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改变等进行分析鉴别.
关键词 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原文传递
AQP1和AQP5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与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14
作者 徐谦益 沈建成 黄爱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3期4584-4588,共5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 (AQP1)和水通道蛋白5 (AQP5)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原发外阴鳞癌患者84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经病理检测证实无...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 (AQP1)和水通道蛋白5 (AQP5)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原发外阴鳞癌患者84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经病理检测证实无癌变患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阴上皮组织AQP1和AQP5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AQP1和AQP5蛋白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影响外阴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阴上皮组织中AQP1和AQP5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和AQP5蛋白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QP1蛋白阳性表达组外阴鳞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55.56%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93.33%,AQP5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55.77%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9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外阴上皮组织中AQP1及AQP5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外阴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QP1和AQP5蛋白在外阴鳞癌患者外阴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且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是影响外阴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癌 外阴非瘤样病变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赵卫平 许敬尧 +2 位作者 祝佳 盛彩霞 吕炳建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MMP-7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MP-7基因表达(59/75,78.7%)高于正常组织(...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MMP-7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MP-7基因表达(59/75,78.7%)高于正常组织(P<0.01)。浸润到外膜层食管鳞癌(37/45,82.2%)与浸润至粘膜下层鳞癌(5/10,50.0%)之间MMP-7的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MMP-7高表达(27/29,93.1%)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结论:MMP-7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赵卫平 许敬尧 祝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 9)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MMP - 9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MMP - 9基因表达高于正常食道组织,...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 9)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粘膜中MMP - 9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MMP - 9基因表达高于正常食道组织,MMP - 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MMP - 9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有关,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组织 MMP-9 基因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正常 肿瘤 淋巴结转移 食道 粘膜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盲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潇琼 姜支农 +2 位作者 袁键群 金梅 梁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95-1296,共2页
患者女,56岁.因上腹胀痛伴呕吐10余天于2008年5月21日急诊入院.腹部CT示中上腹较大软组织团块影,回盲部上移套入横结肠内,呈"夹心饼干"样,考虑肠套叠.入院后行剖腹探查,盲肠处见6.5 cm ×6.0 cm大小隆起肿块,向腔内生长,肠系膜根... 患者女,56岁.因上腹胀痛伴呕吐10余天于2008年5月21日急诊入院.腹部CT示中上腹较大软组织团块影,回盲部上移套入横结肠内,呈"夹心饼干"样,考虑肠套叠.入院后行剖腹探查,盲肠处见6.5 cm ×6.0 cm大小隆起肿块,向腔内生长,肠系膜根部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盲肠 右半结肠切除术 肿大淋巴结 肠系膜根部 腹部CT 急诊入院 上腹胀痛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94
18
作者 方松华 罗叶旋 +2 位作者 孟磊 章士正 金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 :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 8例 ;肿块周边呈等密度 ,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 12例 ;呈高、等、低混杂密度者 1例。增强扫描 :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 10例 ;不均匀强化 ,其内可见多数小囊状坏死者 5例 ;病灶中央坏死、液化 ,周边强化者 6例。 2 1例GIST中 ,良性 7例 ,肿块直径多小于 5cm ,边界清楚 ,多均匀强化 ;恶性 14例 ,肿块直径大于 5cm ,边界多不清楚 ,10例肿块内有坏死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准确 ,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但CT表现无特异性 ,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SD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加国 姒健敏 +4 位作者 曹倩 吕文 王进 吕炳建 戴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黏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已经建立的SD大鼠CAG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EGF 10 μg/k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刺激...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黏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已经建立的SD大鼠CAG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EGF 10 μg/k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刺激 12周后取出全胃 ,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 <0 0 1) ;两组大鼠胃黏膜腺体层厚度分别为 (2 15 0± 2 0 7) μm和 (139 2± 13 8) μm(P <0 0 1) ,胃黏膜腺体层厚度 /黏膜肌层厚度分别为 2 70± 0 34和 1 2 7± 0 2 7(P <0 0 1) ,单位长度内胃黏膜腺体数目分别为 2 6 2 0± 1 2 7和 19 90± 1 78(P <0 0 1) ;治疗组胃黏膜腺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阳性的宽度 (77 70± 4 16 ) μm较对照组 (5 4 40± 4 5 4) μm明显增加 (P <0 0 1)。治疗组大鼠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 ,未发现有恶性增殖现象。结论 EGF对SD大鼠CAG模型的胃黏膜萎缩有逆转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SD 大鼠 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变
原文传递
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癌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强 赵博文 +6 位作者 吕江红 寿金朵 徐海珊 许立龙 高力 张慕蕊 朱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PTC术后患者的128枚侧颈区超声显示为可疑肿大的淋巴结,行FNA及FNA...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PTC术后患者的128枚侧颈区超声显示为可疑肿大的淋巴结,行FNA及FNA-Tg测定,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具有不同超声特征数下FNA、FNA-Tg联合FNA(简称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98.0%、79.7%;87.0%、100.0%、92.2%,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319,P=0.004;χ^2 =8.275,P =0.004).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38.1%、95.7%、68.2%;71.0%、100.0%、86.4%,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30;χ^2 =4.141,P=0.042);具有2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5.0%、100.0%、73.5%;90.0%、100.0%、94.1%,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13;χ^2=5.314,P=0.021);具有0个、3个、4个或5个超声特征时,两者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法有助于PTC术后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当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或2个超声特征时,两者联合后提高了单独FNA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但对于具有0个或2个以上超声特征的淋巴结,联合FNA-Tg未明显提高单独FNA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淋巴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