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被引量:119
1
作者 李飞跃 汪建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7,共7页
生物质燃烧对全球大气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碳封存备受重视。该文根据2001-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估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CO和CO2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 生物质燃烧对全球大气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碳封存备受重视。该文根据2001-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估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CO和CO2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同时,根据实验室条件下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的产率及碳含量,估算了中国粮食作物秸秆转化生物炭后固定碳的量。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因焚烧年排放CO、CO2和总碳量分别为1.15×107、1.57×108和4.77×107t。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后年平均可固碳0.96×108t,如果把每年焚烧秸秆的量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可减少近一半因焚烧秸秆排放碳的量,可见,生物炭固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碳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排放控制 秸秆焚烧 碳固定 生物炭
下载PDF
适宜的水氮处理提高稻基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被引量:82
2
作者 肖新 朱伟 +3 位作者 肖靓 邓艳萍 赵言文 汪建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1-98,共8页
为探讨节水灌溉与氮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2个灌溉模式(常规灌溉与控制灌溉)与3个水平施氮量(90、180和270 kg/hm2))对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 为探讨节水灌溉与氮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2个灌溉模式(常规灌溉与控制灌溉)与3个水平施氮量(90、180和270 kg/hm2))对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土壤微生物熵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显著提高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在该试验条件下,以控制灌溉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可获得最优的生物环境,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达到3.02×10-2mg/g、0.93 mL/g、5.70 mg/g、10.08 mL/g、237.58 mg/kg、52.60 m/kg。该研究对认识稻基农田水氮耦合关系、指导江淮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稻优质节水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施氮量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被引量:72
3
作者 姜永见 李世杰 +2 位作者 沈德福 陈炜 金传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3-1512,共10页
以青藏高原52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高原湖泊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 a来,青藏高原各区... 以青藏高原52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高原湖泊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 a来,青藏高原各区域年平均气温整体持续上升,柴达木地区增温尤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增长率达0.49℃/10a;1987年和1998年各区域气温普遍由低向高突变,1998年以来增温尤为显著。年可利用降水的变化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柴达木地区、藏北南羌塘高原东部地区整体增湿。除藏东地区,青藏高原其它地区气候条件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暖干向暖湿转变,受其影响,以青海湖、鄂陵湖、冬给措纳、兹格塘错为代表的高原大型湖泊表现出水位上升、湖水离子浓度减小的特征,反映了气候暖湿条件下湖泊水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湖泊环境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 被引量:53
4
作者 汪建飞 于群英 +1 位作者 陈世勇 段立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720-4722,共3页
该文分析了露天焚烧作物秸秆和自然排放畜禽粪便的环境危害,指出堆肥化处理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举措。同时,探讨了当前堆肥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 堆肥
下载PDF
盐胁迫对彩叶草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刘爱荣 张远兵 +2 位作者 钟泽华 吴夏 张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用NaCl浓度为0(对照),10,50,100,150,200mmol/L处理盆栽彩叶草,研究盐胁迫对彩叶草生长、水分状况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浓度增加,彩叶草鲜重、干重、含水量、水势均呈下降趋势,Na+、脯氨酸、可溶性... 用NaCl浓度为0(对照),10,50,100,150,200mmol/L处理盆栽彩叶草,研究盐胁迫对彩叶草生长、水分状况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浓度增加,彩叶草鲜重、干重、含水量、水势均呈下降趋势,N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K+、Ca2+、Mg2+、NO3-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8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表明,NaCl胁迫对彩叶草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其生长受抑制和水分胁迫程度加重;低浓度盐胁迫下,彩叶草通过积累Na+、Ca2+、Mg2+、NO3-等无机离子和脯氨酸、可溶性糖、乙醇酸、丙二酸、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进行调节的;而高浓度盐胁迫下,通过积累Na+、脯氨酸、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苹果酸、丁二酸、草酸、乙醇酸和丙二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进行调节。因此,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彩叶草通过改变渗透调节物质种类或积累量适应渗透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彩叶草 水势 渗透调节物质 有机酸
下载PDF
设施菜地土壤pH值、酶活性和氮磷养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粉茹 于群英 邹长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为了了解设施菜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黄潮土菜地和黑姜土菜地土壤的pH、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和土壤酶活性含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pH值平均每年下降0.05~0.06,15年黄潮土菜地由碱性变为中性,黑姜土菜地由... 为了了解设施菜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黄潮土菜地和黑姜土菜地土壤的pH、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和土壤酶活性含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pH值平均每年下降0.05~0.06,15年黄潮土菜地由碱性变为中性,黑姜土菜地由中性变为酸性。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升高,有机质含量比粮田高11.6%~62.8%。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为21.91~49.52mg/kg,比粮田高13~18倍。设施菜地土壤磷素特别是无机磷积累量大,积累的磷主要分布于耕作层,10年左右菜地土全磷含量比粮田增加1000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为100mg/(kg·a),15年黄潮土菜地表层土壤中无机磷积累量为1335.7mg/kg,有机磷积累量为67.9mg/kg,二者相差20多倍。设施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升高,10年左右的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一般都在200mg/kg左右以上,属于极高水平。设施菜地土壤无机磷形态含量变化大,黄潮土菜地Ca8—P、Ca2—P积累量高,黑姜土菜地土壤Al-P和O-P积累量高,黄潮土菜地Ca8—P含量以10年菜地土最大。黄潮土菜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黑姜土菜地土的3倍左右,黑姜土菜地土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为黄潮土菜地土的5倍左右,黄潮土菜地土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相临粮田,黑姜土菜地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粮田,脲酶活性对菜地年龄和菜地类型的反应最敏感。所以设施菜地到一定年限后,土壤性质会发生变化,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壤酸化,硝态氮,磷素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pH 积累 无机磷组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皖北地区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7
作者 于群英 慈恩 杨林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33-1340,共8页
以皖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等为材料,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土体分布以及土壤氟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土壤全氟含量为265·8~612·8mg·kg-1... 以皖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等为材料,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土体分布以及土壤氟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土壤全氟含量为265·8~612·8mg·kg-1,平均含量为423·7mg·kg-1,土壤全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园土>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棕壤,菜地土壤存在氟积累现象.土壤氟主要以残余态氟形式存在,占土壤全氟的95%以上;其次为水溶态氟,占土壤全氟的1·5%左右;有机态氟、铁锰氧化物态氟和交换态氟含量均较少.28个土壤样本的水溶态氟含量范围为1·35~17·98mg·kg-1,平均含量为6·62mg·kg-1,含量较低的是硅质黄棕壤,含量较高的是菜地土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pH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态氟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和小于0·001mm土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铁锰结合态氟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土壤氟形态与土壤性质的逐步回归表明,土壤pH,有效磷、有机质、全磷和物理性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氟形态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的影响最大.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母质有关,在浅湖沼相沉积物上形成的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9·05mg·kg-1;其次为在黄河冲积物上形成的土壤,平均含量为8·12mg·kg-1;在晚更新世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水溶态氟平均含量为2·97mg·kg-1;在淮河冲积物上形成的土壤和轻质黄棕壤水溶态氟含量分别为2·05和1·91mg·kg-1.在土体中,土壤有机态氟和铁锰氧化物态氟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菜地土壤上部土层的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高于底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土壤 氟形态 成土母质
下载PDF
不同环境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赵宽 周葆华 +1 位作者 马万征 羊礼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综述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组成含量、来源、分析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根系分泌有机酸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响应机制,在许多环境胁迫下诸如养分胁迫、水分胁迫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根系释放有机酸到根际土壤... 综述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组成含量、来源、分析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根系分泌有机酸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响应机制,在许多环境胁迫下诸如养分胁迫、水分胁迫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根系释放有机酸到根际土壤中,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还会影响土壤-植物界面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环境胁迫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研究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类 环境胁迫 有机酸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含磷材料及生物炭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与修复机理 被引量:43
9
作者 梁媛 李飞跃 +1 位作者 杨帆 施维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7-2383,共7页
选取含磷材料(PT)、牛粪生物炭(DM)和水稻秸秆生物炭(RS)实施Pb、Zn、Cd复合污染土壤化学稳定修复,进而评价修复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借助BCR连续提取法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探讨可能存在的修复机理。经过56 d的化学稳定修复,修复材料... 选取含磷材料(PT)、牛粪生物炭(DM)和水稻秸秆生物炭(RS)实施Pb、Zn、Cd复合污染土壤化学稳定修复,进而评价修复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借助BCR连续提取法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探讨可能存在的修复机理。经过56 d的化学稳定修复,修复材料均能显著降低TCLP提取态Pb、Zn、Cd,修复效果均为:Pb>Zn>Cd。三种修复材料对Pb、Cd的修复效果为PT>DM>RS,对Zn的修复效果基本相同。PT处理使土壤TCLP提取态的Pb、Zn、Cd分别降低了77.6%、31.5%、27.9%;DM处理使TCLP提取态的Pb、Zn、Cd分别降低了56.0%、26.1%、10.0%;RS处理使TCLP提取态的Pb、Zn、Cd分别降低了35.8%,25.0%和4.4%。三种修复材料均可促进Pb、Cd从不稳定态向稳定状态转化。PT对Pb的固定机理主要是溶解-沉淀,XRD证明有Ca2Pb8(PO4)6(OH)2和Pb10(PO4)6(OH)2沉淀生成;DM固定Pb包括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等,XRD证明有Ca2Pb8(PO4)6(OH)2生成;RS固定Pb主要为吸附、离子交换。研究结果表明,含磷材料和牛粪生物炭可作为理想的土壤Pb、Zn、Cd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生物炭 含磷材料 固定 机理
下载PDF
盐胁迫对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盐胁迫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刘爱荣 张远兵 +2 位作者 方园园 李伟 陈志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9,共8页
用NaCl浓度为0(对照),10,50,100,200,300mmol/L分别处理金盏菊,对不同盐浓度下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盐胁迫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与对照相比,金盏菊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 用NaCl浓度为0(对照),10,50,100,200,300mmol/L分别处理金盏菊,对不同盐浓度下金盏菊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盐胁迫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与对照相比,金盏菊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N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而根系脱氢酶活性、K+含量、CAT活性则呈下降趋势。电泳结果显示,POD有8个谱带;10mmol/LNaCl处理诱导盐胁迫蛋白产生,而其他浓度盐胁迫均无盐胁迫蛋白诱导产生。因此,10mmol/L NaCl处理对金盏菊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随着NaCl浓度逐渐增加,其生长受抑制程度也逐渐加重。综合分析表明,金盏菊耐盐阈值为10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盏菊 NACL胁迫 生长 抗氧化酶 膜稳定性 盐胁迫蛋白
下载PDF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银 陈国科 +10 位作者 林敦梅 陈彬 高雷明 简兴 杨波 徐武兵 苏宏新 赖江山 王希华 杨海波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利用2011^(–2)012年野外标准地实测资料,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2.73 Tg,其中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2.88 Tg、... 利用2011^(–2)012年野外标准地实测资料,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2.73 Tg,其中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2.88 Tg、16.73 Tg、11.36 Tg和451.76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0.39%、2.78%、1.88%和74.95%;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138.03 Tg,所占比例最大(22.90%);在森林各龄组中,幼、中龄林约占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0.66%,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20.80 t·hm^(–2),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24.65 t·hm^(–2)、3.36 t·hm^(–2)、2.28 t·hm^(–2)和90.51 t·hm^(–2)。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层碳储量对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较大。浙江省天然林乔木层碳密度整体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表现为过熟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浙江省幼、中龄林林分面积占比重较大,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6.76%,若对现有森林进行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增加浙江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空间分布 浙江省
原文传递
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飞跃 梁媛 +1 位作者 汪建飞 赵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1-686,共6页
近年来,生物炭(biochar)在土壤改良,污染物修复和固碳等方面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并能够实现碳封存和减缓气候变暖目的的管理策略。为此,本文重点概述了生物炭... 近年来,生物炭(biochar)在土壤改良,污染物修复和固碳等方面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并能够实现碳封存和减缓气候变暖目的的管理策略。为此,本文重点概述了生物炭固碳的原理、特点、原因及潜力,并展望了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理论研究方向,为生物炭固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木炭 温室气体 碳固定 碳减排
下载PDF
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安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邢素芝 汪建飞 +1 位作者 李孝良 邹海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7-534,共8页
【目的】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是蔬菜生长过程中经常施用的氮肥种类,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安全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菠菜是一种叶菜类蔬菜,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本文通过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探究氮肥形态及其配比(NH+4-... 【目的】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是蔬菜生长过程中经常施用的氮肥种类,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安全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菠菜是一种叶菜类蔬菜,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本文通过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探究氮肥形态及其配比(NH+4-N/NO-3-N)对菠菜生长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比值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的营养液,定期采集菠菜样品并测定菠菜的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机酸和氨基酸参数值。【结果】随着NH+4-N/NO-3-N比值从100∶0变化到0∶100,菠菜的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量以及有机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下降;当NH+4-N/NO-3-N比值为0∶100时,菠菜茎叶生物量为6.2g/plant,株高和根系长度分别为16.3 cm和22.5 cm,分别是NH+4-N/NO-3-N比值为100∶0时的6倍、2.2倍和2.0倍,表明菠菜是一种喜硝酸盐氮的蔬菜;当NH+4-N/NO-3-N比值由0∶100变为25∶75时,即在氮肥组合中增加25%的铵态氮肥,此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由398.5 mg/kg、1.42 mg/kg降为249.1 mg/kg、0.98mg/kg,降幅为37.5%和8.0%,表明在菠菜生长过程中适当增施铵态氮肥可有效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茎叶中的累积;当NH+4-N/NO-3-N比值从100∶0变化到0∶100,对6种有机酸(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和丙酮酸)而言,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富马酸,约8.6倍,增加幅度最小的是柠檬酸,约2.5倍,苹果酸则在NH+4-N/NO-3-N=25∶75时达到最大值,为985.3 mg/L;随着NH+4-N比例的减少,菠菜茎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NH+4-N/NO-3-N比值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80μmol/g、12.92μmol/g、9.20μmol/g、8.30μmol/g和7.50μmol/g,表明菠菜的营养价值降低,这一趋势与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 菠菜 生物量 生理代谢
下载PDF
比色法测定菠菜中草酸含量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段立珍 汪建飞 赵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2-633,643,共3页
对水杨酸铁络合比色法测定菠菜中草酸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显色体系pH值2.1~2.7,比色波长510nm,比色时间20 min^2h。该法测定菠菜样品中草酸含量范围在0~64.0μg/ml,检出限为1.52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3.9%~105.2%。
关键词 比色法 草酸 磺基水杨酸络合物 菠菜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质评价方法 被引量:33
15
作者 邹海明 蒋良富 李粉茹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90,共6页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并且客观地确定变量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春市地面水环境进行评价,且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较,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并且客观地确定变量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春市地面水环境进行评价,且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较,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更客观且指导性较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水质评价,可为水资源规划、利用、开发和环境系统优化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水质评价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炭碳保留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飞跃 汪建飞 +3 位作者 谢越 李贺 李孝良 李粉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6-271,共6页
以核桃壳为生物质炭生产原料,研究热解温度(200-700℃)对生物质炭产率、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探明生物质炭基本性质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为全面了解生物质炭固碳减排效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 以核桃壳为生物质炭生产原料,研究热解温度(200-700℃)对生物质炭产率、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探明生物质炭基本性质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为全面了解生物质炭固碳减排效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C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H和O元素含量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生物质炭的H/C和O/C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少。生物质炭的产率及碳保留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解核桃壳原材料分子中所含的-C-O和O-CH3基团消失,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质炭中的烷烃基团-CH逐渐减少,芳香化程度逐渐升高。500℃制备生物质炭的K2Cr2O7和KMn O4氧化碳损失量均最低,分别为10.4%和1.66%。相关分析表明,生物质炭的产率、碳保留量及稳定性与热解温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 温度 化学氧化 碳固定 生物质炭
下载PDF
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飞跃 谢越 +3 位作者 石磊 李孝良 李粉茹 汪建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1226,共6页
以稻壳生物质为原材料,在350℃和500℃2种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质炭(BC350和BC500),采用扫面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稻壳生物质炭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考查了稻壳生物质炭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影响因素和动态吸附。结果表明,稻壳生... 以稻壳生物质为原材料,在350℃和500℃2种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质炭(BC350和BC500),采用扫面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稻壳生物质炭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考查了稻壳生物质炭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影响因素和动态吸附。结果表明,稻壳生物质炭的平衡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后趋缓,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好地描述稻壳生物质炭吸附氨氮的行为,BC500比BC350具有更大的吸附氨氮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2 mg/g和6.51 mg/g。p H和离子强度影响BC500对氨氮的吸附效果。动态吸附实验表明,BC500对氨氮的平均吸附量为1.78 mg/g。可见,稻壳生物质炭可以用作高效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氨氮 吸附 稻壳
原文传递
不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晓洋 陈效民 +1 位作者 李孝良 刘祖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针对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筛选出适宜于滨海盐渍土的最佳改良剂及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改良滨海盐... 针对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筛选出适宜于滨海盐渍土的最佳改良剂及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最好,经腐殖酸(300kg/hm2)处理后,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为38.2%,24.5%和13.9%。石膏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经石膏(300kg/hm2)处理后,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为18.8%,13.0%和4.9%,油菜较对照增产6.1%。腐殖酸与石膏配施是滨海盐渍土适宜的改良剂组合,腐殖酸(300kg/hm2)与石膏(300kg/hm2)配施,可使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达45.1%,38.9%和25.7%,使油菜较对照增产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盐碱土改良剂 石膏 油菜
下载PDF
轮作与施肥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肖新 朱伟 +2 位作者 杜超 史亚东 汪建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为探讨轮作模式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滁菊、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滁菊连作模式、常规滁菊小麦轮作模式和滁菊小麦轮作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3种处理,测定土壤化学性状、土... 为探讨轮作模式与生物有机肥施用对滁菊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滁菊、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滁菊连作模式、常规滁菊小麦轮作模式和滁菊小麦轮作模式配施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3种处理,测定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指标.结果表明:与连作模式相比,常规菊麦轮作模式与菊麦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模式的土壤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碳(MB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MBC/MBN值和真菌占三大菌群总量的比值降低.在试验条件下,以滁菊小麦轮作配施2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2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为64.75、83.26和96.72 mg·kg-1,微生物生物量氮、碳为217.40和38.41 mg·kg-1,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22.31×106、56.36×103、15.90×105cfu·g-1.合理轮作和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轮作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的9种酚酸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谢越 俞浩 +4 位作者 汪建飞 张祖亮 陈世勇 肖新 李孝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88,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9种酚酸类化合物(水杨酸、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丁香酸和肉桂酸)的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02 mol/L磷...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9种酚酸类化合物(水杨酸、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丁香酸和肉桂酸)的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冰醋酸调至pH 2.8,进样量20!L,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且9种酚酸组分在35 min内得到了较好分离。9种酚酸的检出限介于0.01~0.08 mg/L,平均回收率在97.8%~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3.6%。本方法可用于滁菊样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酚酸 滁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