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明 邓葵 +3 位作者 曾晚辉 曾敬军 钟青山 韩智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联合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5 ... 目的 探讨微创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联合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5 ~ 63岁,平均39.3岁.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5例.采用微创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复位关节面,以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采用方差分析对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3.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皮缘坏死和感染、腓骨长短肌腱鞘炎,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9~11周,平均10.5周,未发生畸形愈合.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跟骨宽度(F=25.62、38.90)明显降低,B(o)hler角(F=440.24、272.42)和Gissane角(F=91.86、43.74)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3 d相比,末次随访时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1.35、2.60;P值均>0.05).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优10例,良7例,可4例.结论 微创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无切口并发症等优点,尤其适宜老年患者及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术 跗骨窦切口 微创 Sanders分型
原文传递
江西地区4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向天新 刘家明 +4 位作者 许飞 程娜 刘洋 钱克俭 张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早期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1至27日我院首批收治49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采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早期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1至27日我院首批收治49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采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凝血、T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胸部CT。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临床分型方法,对比分析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49例患者中,普通型40例,重型/危重型9例。46例(93.9%)患者有明确的武汉旅居史或武汉人员接触史。男女性别比为2.06∶1,平均年龄42.9岁。首发症状以发热(78.7%)、咳嗽(38.8%)、乏力(18.4%)为主。28.6%(14例)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入院血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钙离子浓度降低;乳酸脱氢酶、ESR、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明显下降。47例(95.9%)出现了单发或散在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年龄更大(P=0.023)、就诊时间更晚(P=0.002)、内科合并症更高(P=0.017);ESR(P=0.001)、CRP(P=0.010)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P=0.040)明显升高;而CD3+(P<0.001)、CD4+(P=0.012)、CD8+(P=0.006)显著下降。肺部CT均表现多肺叶受累,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江西地区首批发病的新冠肺炎以武汉输入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年龄更大、就诊时间更晚、内科合并症更多、全身炎症反应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危重症
原文传递
影响肱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晟 戴闽 +1 位作者 帅浪 周建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12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固定程度、肢体肿胀、运动康复及镇痛治疗与肘关节功能优...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12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固定程度、肢体肿胀、运动康复及镇痛治疗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的独立因素依次为:骨折类型、固定程度、运动康复、肢体肿胀。[结论]骨折类型、固定程度、肢体肿胀及运动康复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运动康复治疗前合理评定骨折、固定及软组织情况有助于更好发挥运动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运动康复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明 董启榕 郭承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5-76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6年8月,采用MIPPO治疗49例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患者。男31例,女18例;年龄14~55岁...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6年8月,采用MIPPO治疗49例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患者。男31例,女18例;年龄14~5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运动伤16例,跌伤5例。左侧18例,右侧31例。胫骨平台下骨折36例,胫骨远端骨折13例。根据AO分型:A型26例,B型20例,C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 h~8 d。术前闭合骨折者行跟骨结节牵引至畸形矫正后进行手术,开放骨折者直接手术。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5周出现浅表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16~30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术后8~26周愈合,平均17周。所有患者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患侧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良好。疗效采用修正的Rasmussen评分体系评价,优30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9%。6例术后1年采用点状切开抽出法取出钢板、螺钉无松动或断裂。结论MIPPO技术对骨折周围血运的破坏小,不干扰骨折端具有成骨作用的血肿及髓内血运,微侵袭手段能降低骨不连几率及感染率,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胫骨近关节部位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 被引量:30
5
作者 戴闽 杨康骅 +1 位作者 艾江波 帅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通过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肱骨远端骨折10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采取固定、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康复组53例,根据...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通过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肱骨远端骨折10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采取固定、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康复组53例,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X线片检查,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估术后1、3、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年。按照Mayo评分,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3、6个月分别为85%、91%、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2%、88%(P<0.05)。[结论]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 运动康复
原文传递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斌 戴闽 +3 位作者 唐亚敏 邹帆 刘虎诚 聂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康复治疗患者比较,探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56家医院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 87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通过与传统康复治疗患者比较,探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56家医院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 87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 970例根据《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评分制定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1 903例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固定类型、安全性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30.5个月。术后两组骨不连或延迟愈合以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试验组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程度、疗效分级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可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运动康复 骨折治疗 一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林军明 刘家明 +3 位作者 周扬 童未来 陈宣银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雨 戴闽 +3 位作者 范红先 艾江波 帅浪 潘志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X线检查,并采用AOFAS踝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分别评估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80.0%、8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75.0%(P<0.05)。结论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科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 运动康复
下载PDF
生物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国妹 姚剑英 +1 位作者 周玉娟 饶冬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616-2617,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冰袋冷敷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和止疼的效果。方法将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27例除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外加冰敷护理。分析患者疼痛分级,评... 目的探讨生物冰袋冷敷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和止疼的效果。方法将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27例除术后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外加冰敷护理。分析患者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出血量和肿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分别为(266.3±100.00)mL和(470.0±148.65)mL,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疼痛分级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50±1.77)d和(7.19±2.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冰袋冷敷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减轻术后患肢疼痛,缩短患肢肿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冰敷 疼痛
下载PDF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志云 倪喆 邵增务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2-704,共3页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最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当过度运动或长时问站立时,由于脚趾背屈及...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最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当过度运动或长时问站立时,由于脚趾背屈及纵向足弓的拉伸作用,导致足底筋膜的张力增高,长时间的张力载荷即可导致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治疗 双下肢不等长 过度运动 普通人群 先天异常 诱发因素 慢性损伤
原文传递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波 陈明 +4 位作者 李姗姗 刘志礼 王力 谢珍 李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仙汤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等6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 目的探讨二仙汤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和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等6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筛选动物,然后依照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尼尔雌醇组灌胃尼尔雌醇(1.2 mg/(kg.w)),二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淫羊藿提取液(剂量依次为含生药12、8、4 g/kg),连续给药90 d,考察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仙汤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力(P<0.01),提高血清ALP和SOD活性(P<0.01),降低血清ACP和MDA的含量(P<0.01)。结论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骨质疏松症 活性氧 卵巢摘除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明 曹奇圣 +1 位作者 王力 吴珍珍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PFNA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42.2%),女性26例(...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PFNA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9例(42.2%),女性26例(57.8%),平均年龄为(81.3±1.0)岁。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48 h内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并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进行干预,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观察患者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3~14个月,平均(9.0±2.0)个月。末次随访时,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结果:无痛39例,轻度6例,中度0例,重度0例,无痛率约达86.67%;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25例,良13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约达84.44%。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减少因骨折后疼痛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镇痛 老年人 髋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双钢板内夹板式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0
13
作者 钱志松 邓仲元 +1 位作者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519-520,共2页
关键词 钢板 内夹板 胫骨平台 骨折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影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晟 戴闽 帅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3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后者行简单术后指导,无针对性康复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人体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32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后者行简单术后指导,无针对性康复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周测定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gG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gM和Ig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IgM测定值在女性中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合理有效的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促进骨折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运动康复 骨折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林尊文 危文波 +3 位作者 邹帆 胡冬 黄山虎 朱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10例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一侧...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10例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一侧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胫前血管损伤6例,胫后血管损伤4例。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后血管蒂部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行端一端吻合,皮瓣通血后血运良好,缝合覆盖创面。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皮瓣外观、色泽、肢体有无缺血。结果lO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成活。2例因创面感染延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10例患者皮瓣厚薄适中.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皮肤相近。患肢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侧吻合的方式是修复小腿Gustilo11I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端-侧吻合 血管吻合 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锋 宋跃明 +21 位作者 方忠 李毅中 熊伟 马真胜 周晓岗 徐华梓 钱济先 刘文革 孙宇 孙嗣国 杨惠林 杨操 罗卓荆 高延征 梁伟 黄霖 曾建成 沈慧勇 郑召民 林建华 蒋电明 戴闽 《骨科》 CAS 2018年第6期417-422,共6页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我们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问题达成共识,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选择性阻滞术,还需要和多种脊柱疾患相鉴别。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生需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加强重视、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小关节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桡骨骨膜瓣移植重建舟骨血运在舟骨骨不连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钰 林尊文 +3 位作者 刘明军 邹帆 陈江伟 黄山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骨膜瓣移植重建舟骨血运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9-33岁,平均26.2岁。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25例,腕舟骨近端骨折骨...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骨膜瓣移植重建舟骨血运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9-33岁,平均26.2岁。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25例,腕舟骨近端骨折骨不连3例。术中将以第1、2伸肌腱鞘之间分离出的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瓣横行镶嵌于骨折端,重建舟骨血运,然后以克氏针(15例)或Herbea螺钉(13例)固定。术后第1、2、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克氏针固定和Herbea螺钉固定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5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26/28)。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93%(14/15)、Herbert螺钉组优良率92%(12/13),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结论采用桡骨骨膜瓣移植重建舟骨血运及克氏针或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操作简便,可改善舟骨骨折端血供,促进骨不连愈合,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不愈合 骨膜 游离组织瓣
原文传递
多发伤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聪 邓海 +10 位作者 李镇文 陈登 唐良晟 吴涵 常特定 杨净植 唐庭轩 姚尧 董黎明 潘春球 唐朝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伤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in jury,AG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30例,排除伴发腹部损伤、既往患有胃肠道相关疾病等患者。依AG...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伤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in jury,AG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30例,排除伴发腹部损伤、既往患有胃肠道相关疾病等患者。依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N-AGI组(不伴AGI)。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及首次的ISS、APACHEⅡ、SOFA、GCS评分等,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65.3%的多发伤患者伴发AGI(281/430)。AGI组与N-AGI组患者相比,在PCT及IL-6水平,ISS、GCS、APACHEⅡ和SOFA评分,以及休克指数、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ICU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休克、ISS≥16分、APACHEⅡ≥16分、SOFA≥5分、GCS≤8分、IL-6>50 pg/mL是多发伤患者伤后发生AGI的高危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伤后AGI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伤后早期存在缺血、缺氧及凝血功能异常及机体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许庆家 朱磊 +3 位作者 林尊文 王俊涛 林俊豪 丁自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3-414,共2页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易导致肌腱、血管及骨外露,临床处理较棘手.穿支皮瓣是一种新的外科技术,由Koshima等[1]和Kroll等[2]首先报道.由于该种皮瓣以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知名主要血管,减少对供区的损...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易导致肌腱、血管及骨外露,临床处理较棘手.穿支皮瓣是一种新的外科技术,由Koshima等[1]和Kroll等[2]首先报道.由于该种皮瓣以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知名主要血管,减少对供区的损伤,日渐受到重视[3-5].近年来,我们对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血供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将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用于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修复 四肢软组织缺损 皮瓣游离移植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应用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的制作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吁芬 王建宁 +3 位作者 汤利萍 林玲珍 涂俊玲 熊丽娜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并与传统压力性损伤观测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对下肢骨折需行牵引治疗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设计制作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需行... 目的研制一种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并与传统压力性损伤观测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对下肢骨折需行牵引治疗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设计制作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需行骨牵引治疗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需行骨牵引治疗的患者60例为试验组。由专业的骨科护理团队分别对两组进行压力性损伤护理,试验组使用自制的压力性损伤观测镜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传统压力性损伤观测方法。比较两组翻身角度、压力性损伤观测时间、患者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试验组观测时间为(5.39±0.14)s,对照组观测时间为(10.23±0.3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翻身角度为(26.7±5.6)°,对照组翻身角度为(55.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翻身完全依从50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依从率为96.67%;对照组完全依从41例,部分依从13例,不依从6例,依从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可缩短下肢骨折患者的皮肤观测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翻身角度小、依从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镜 压力性损伤 骨折 下肢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