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发泡胶个体化塑形与标准化头枕放疗体位固定精确度比较 被引量:92
1
作者 许森奎 姚文燕 +5 位作者 胡江 何汇朗 张华满 陈翠 张广顺 林承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应用KV级CBCT研究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在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上的优势.方法 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和标准化树脂头枕,联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给予1次CBCT扫描,采集三维... 目的 应用KV级CBCT研究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在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上的优势.方法 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和标准化树脂头枕,联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给予1次CBCT扫描,采集三维方向靶区区域和单独颈椎区域的摆位误差数据并配对t检验,应用2.5∑+0.7σ分别算出整体和颈部外扩边界.结果 标准化头枕组整体和单独颈部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0.27±1.33)、(-0.31±1.50)、(0.54±0.90) mm和(-0.59 ±2.76)、(-0.11 ±2.23)、(0.66±1.60) mm,对应外扩边界为3.28 mm、3.64 mm、1.86 mm和6.17 mm、5.17 mm、3.52 mm;发泡胶组相应为(-0.44±0.87)、(0.18±1.06)、(-0.13 ±0.72)mm和(-0.07±1.58)、(0.04±2.11)、(-0.03±1.31)mm,对应外扩边界为2.07、2.46、1.71 mm和3.57、5.03、3.16 mm.标准化头枕组整体和单独颈部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比较P =0.315、0.011、0.000和0.045、0.630、0.002.结论 采用头颈定位泡沫垫对鼻咽癌进行体位固定效果优于传统的标准定形枕,特别是在颈部固定有了较大提升;另外颈部外扩边界远大于鼻咽部外扩边界,建议鼻咽区域和颈部区域分开定义外扩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头枕 标准化树脂头枕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颞颌关节损伤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源 陈明 +7 位作者 赵充 卢丽霞 韩非 包勇 黄劭敏 邓小武 卢泰祥 崔念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张口时门齿距缩小。严重的张口困难可影响进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情况,探讨颞颌关节放射损伤的影响因素。...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张口时门齿距缩小。严重的张口困难可影响进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情况,探讨颞颌关节放射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14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放疗总剂量63~77Gy,分次剂量为每次2.27~2.80Gy,总疗程时间31~86天。放疗前及放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分别用直尺测量患者门齿距。结果:全组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7.26%、94.83%、92.04%。颞颌关节平均剂量17.99~51.36Gy。Ⅰ~Ⅱ级张口困难发生率4.73%,未观察到Ⅲ级和Ⅳ级颞颌关节损伤。结论:调强放疗技术使颞颌关节受照剂量显著下降,放疗后发生严重张口困难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颞颌关节 放射晚期损伤
下载PDF
122例鼻咽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充 卢丽霞 +5 位作者 韩非 卢泰祥 黄劭敏 林承光 邓小武 崔念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中,Ⅰ期11例,Ⅱ期34例,Ⅲ期62例,Ⅳa期15例。调强放疗计划与实施由PEACOCK系统完成。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_(nx))处方剂量68 Gy分30次;颈部转移淋巴结(GTV_(nd))60~66... 目的分析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中,Ⅰ期11例,Ⅱ期34例,Ⅲ期62例,Ⅳa期15例。调强放疗计划与实施由PEACOCK系统完成。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_(nx))处方剂量68 Gy分30次;颈部转移淋巴结(GTV_(nd))60~66 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1(CTV_1)60 Gy分30次;临床靶体积2(CTV_2)54 Gy分30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局部或区域控制率计算,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6~46个月)。全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1.4%、85.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9%、88.6%和85.6%,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5%、93.2%、93.2%。T晚期(T3+T4期)与T早期(T1+T2期)的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P=0.148)。颈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区域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P=0.094),但其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48,P=0.004)。在治疗失败的17例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各占17.6%,远处转移占70.6%。结论单纯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提高了初治特别是T晚期和颈淋巴结阳性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和区域控制。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337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嘉欣 卢泰祥 +3 位作者 黄莹 韩非 陈春燕 肖巍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原发鼻咽癌即使经过合理的放射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治疗后,仍难以避免部分患者出现鼻咽局部和/或颈淋巴结引流区域的肿瘤复发。本文以首次复发鼻咽癌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诊断为依据,总结分析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特征,为... 背景与目的:目前,原发鼻咽癌即使经过合理的放射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治疗后,仍难以避免部分患者出现鼻咽局部和/或颈淋巴结引流区域的肿瘤复发。本文以首次复发鼻咽癌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诊断为依据,总结分析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跟踪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和治疗前有病理和/或影像诊断依据的337例首次复发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复发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肿瘤侵犯部位,病理特点,EB病毒血清学检验及临床再分期等特征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后经2002'UICC/AJCC再分期,Ⅰ/Ⅱ期患者为25.2%,Ⅲ/Ⅳ期为74.8%,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单纯鼻咽复发为69.4%,单纯颈淋巴结复发为4.5%,鼻咽+颈淋巴结复发为26.1%,最常见的症状为涕血和头痛,最常见的体征是颅神经损害所致的外展障碍与面麻。与鼻咽毗邻的解剖结构如口咽、茎突前间隙及颈动脉鞘区在复发时受侵的概率明显较原发时为低,相反,距离鼻咽部较远的颅底、副鼻窦、颅神经、海绵窦、颅内、翼腭窝、颞下窝、眶尖及软腭在复发时受侵的概率则明显较原发时为高。结论:鼻咽癌多在首次治疗后2年左右复发,但病变部位多较原发者更广泛和更深,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复发
下载PDF
915例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癌分期系统比较及建议(一)——对'92福州分期的校验 被引量:34
5
作者 高剑铭 曾益新 +5 位作者 崔念基 卢泰祥 赵充 夏云飞 马骏 谢方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5-1172,共8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治疗技术的进展,肿瘤不同分期系统并存并经过了相应调整。本研究旨在对鼻咽癌N92福州分期进行进一步验证和提出适当的建议。方法: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本中心共收治915例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癌住院患者,经过反复随诊,... 背景与目的:随着治疗技术的进展,肿瘤不同分期系统并存并经过了相应调整。本研究旨在对鼻咽癌N92福州分期进行进一步验证和提出适当的建议。方法: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本中心共收治915例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癌住院患者,经过反复随诊,其1、3、5年随访率分别达98.7%、95.2%和91.7%,采用寿命表法、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及log-rank法等对其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5例患者的1、3、5年合计生存率分别为87.7%、72.7%和64.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9%、69.7%和58.3%。Cox模型分析表明年龄、%92福州大体分期或T和N分期与生存状况显著相关,统计学差异显著。选择年龄≤60岁患者803例再行Cox模型分析,生存状况仅与福州大体分期或T和N显著相关,而与年龄的相关无统计学显著性。对803例鼻咽癌患者的寿命表法分析表明,福州分期基本可反映预后,但Ⅰ和Ⅱ期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在考虑N分期因素影响下,T1期与T2期差别不显著。将无咽旁间隙受侵的T2期下调为T1期;原T3期的颈动脉鞘区受侵者下调为T2期;原T3期中有前组颅神经受侵者调整为T4期;原T4期之副鼻窦受侵者下调为T3期。将双颈淋巴结受侵的N1期上调为N2期。重新进行分析,调整后大体分期、T分期和N分期各自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分组更为合理。结论:在充分考虑年龄对预后的影响及T分期和N分期之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本组病例对福州分期(1992)的验证提示可对其进行上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生存分析 肿瘤分期
下载PDF
29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黄蓉 张路柠 +6 位作者 肖巍魏 陈利 曾智帆 丁培荣 高远红 陈功 潘志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 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2012年间291例LARC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177;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为2DRT、3DRT,45 ~50 Gy分23~25次.化疗方案包括FOLFOX6、XELOX及单药希罗达等... 目的 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2012年间291例LARC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177;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为2DRT、3DRT,45 ~50 Gy分23~25次.化疗方案包括FOLFOX6、XELOX及单药希罗达等,术前化疗2~4周期.放疗结束后3~8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13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RFS和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均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R0切除率为98.9%,保肛率为53.6%.T降期73.1%,N降期83.6%,临床分期降期79.4%.pCR率为26.8%,3级血液系统反应为7.9%,3级腹泻为7.2%,3级放射性皮炎为2.7%.术后会阴部疼痛占12.3%,伤口延迟愈合占8.2%.随访率94.5%,5年样本量为95例.5年OS、DFS、RFS和DMFS分别为76.6%、72.1%、88.8%和79.7%,5年LR率为7.5%,远处转移率为15.8%.术后病理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提高了LARC的R0切除率及保肛率,并使肿瘤显著降期,不良反应较轻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LR率低且远期生存率得到改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作为LARC标准治疗策略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晚期/新辅助放化疗法 直肠肿瘤 局部晚期/外科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全段食管癌旋转容积调强与固定野静态调强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梁健 黄思娟 +3 位作者 张树芝 李巧巧 胡江 祁振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旋转容积调强(VMAT)、静态调强(Step&shoot 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在全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探讨适于全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例晚期全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野(前野+两后斜野或... 【目的】通过比较旋转容积调强(VMAT)、静态调强(Step&shoot 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在全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探讨适于全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例晚期全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野(前野+两后斜野或者两前斜野+后野)3DCRT,5野和7野静态IMRT,360°单弧VAMT和部分弧VMAT五种放疗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受量,筛选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记录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以评估不同技术的执行效率。【结果】靶区剂量对比显示IMRT和VMAT技术在靶区覆盖率、适形度和剂量分布均匀性方面均优于3DCRT,VMAT主要剂量学指标略优于IMRT。VMAT和IMRT显著降低了脊髓、心脏和双肺V5、V10剂量。与3DCRT和IMRT治疗相比,VMAT治疗时间最短,所需MU最少。【结论】对全段食管癌治疗,VMAT与静态IMRT较传统3DCRT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尤其是VMAT技术,在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的同时,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减轻治疗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患者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旋转容积调强 静态调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鼻型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探讨(附93例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潘战和 黄慧强 +7 位作者 林旭滨 夏云飞 夏忠军 彭玉龙 蔡清清 林桐榆 姜文奇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lymphoma,NK/T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常有局部坏死穿孔、感染和发热,单用化疗效果不佳,以放化疗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以... 背景与目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lymphoma,NK/T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常有局部坏死穿孔、感染和发热,单用化疗效果不佳,以放化疗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间收治的93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3例患者中Ⅰ+Ⅱ期75例(80.6%),Ⅲ+Ⅳ期18例(19.4%);就诊时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和鼻出血等,确诊前病程1~24个月,中位病程6.5个月;临床检查发现有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表现者15例(16.1%),35例(37.6%)有发热等B症状。37例(39.8%)采用单一治疗(单纯化疗35例、单纯放疗2例),54例(58.0%)采用化、放疗联合,2例(2.2%)未行任何治疗;一线化疗多采用CHOP类方案或EPOCH方案。全组总有效率84.4%(76/90),CR率64.4%(58/90);单纯化疗有效率67.6%(23/34),CR率41.2%(14/34);放疗加化疗有效率94.4%(51/54),CR率83.3%(45/54),2例未行任何治疗者均在半年内死亡。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7%、13.7%和10.7%;放疗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粘膜损伤和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全组死亡62例(66.7%),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43.1%和1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B症状和治疗模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00和0.004)。结论:对鼻型NK/T淋巴瘤采用单纯化疗疗效较差,而化、放疗联合疗效较好,但远期生存情况仍不满意,需寻找提高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疗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非霍奇金淋巴瘤 NK/T细胞 化学疗法 放射治疗 预后 总生存期
下载PDF
诱导化疗后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肿瘤靶区勾画方式改变对剂量分布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余湛 罗伟 +3 位作者 周琦超 张钦华 康德华 刘孟忠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2-1137,共6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明显缩小。本研究探讨按化疗后肿瘤改变GTV勾画方式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 背景与目的: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明显缩小。本研究探讨按化疗后肿瘤改变GTV勾画方式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TPF诱导化疗加同期调强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调强放疗原发灶GTV分为诱导化疗后可见的肿瘤和诱导化疗后肿瘤消退区域两部分。选取10例患者,比较按诱导化疗前后肿瘤勾画GTV所做计划的剂量分布,同时观察全组患者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诱导化疗后和前原发灶GTV平均体积分别为25.5cm3和51.1cm3(P=0.001);颈淋巴结GTV9.1cm3和31.4cm3(P=0.035);原发灶+颈淋巴结GTV33.2cm3和82.6cm3(P=0.004),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61%,64.6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分别为422.9cm3和457.9cm3(P=0.003);68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274.2cm3和334.5cm3(P=0.041)。诱导化疗后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38%。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100%。该模式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与单纯调强同期放化疗相似。经中位期9个月的随访,全组患者局部区域控制率为100%。仅1例患者在15个月出现多处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未见加重,并且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鼻咽肿瘤 诱导化疗 调强放疗 放射治疗 靶区勾画 剂量分布 临床疗效 毒性反应
下载PDF
CT MRI和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检测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苏勇 赵充 +7 位作者 谢传淼 卢丽霞 孙颖 韩非 吴湖炳 崔念基 曾宗渊 卢泰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5-250,共6页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在CT、MRI和PET-CT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结果:CT、MRI与PET-CT分别检出咽后淋巴结转移31例(58.5%)、36例(67.9%)、20例(37.7%),CT、MRI检出率显著高于PET-CT(P=0.02,P=0.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4)。CT和MRI检出的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大部分未能显示;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明显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均未能检出。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CT、MRI和PET-CT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和鼻窦侵犯的检出,MRI可能优于CT和PET-CT。结论: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的检测,PET-CT较CT和MRI无明显优势;对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PET-CT可能存在较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PET-CT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及最大线性斜率比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欧阳翼 谢传淼 +7 位作者 伍尧泮 吕衍春 阮超美 郑列 彭康强 何浩强 陈林 张伟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动态增强M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后处理,寻找有效的鉴别诊断良、恶乳腺疾病的定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检查的30例乳腺疾病初诊患者,对动态增强MRI的TIC进行后处理,得出最高信号强度(Slmax)、强化峰值(PH... 目的通过对动态增强M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后处理,寻找有效的鉴别诊断良、恶乳腺疾病的定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检查的30例乳腺疾病初诊患者,对动态增强MRI的TIC进行后处理,得出最高信号强度(Slmax)、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4个定量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评价4个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7个良性病灶和18个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Slmax值(M值)分别为375.2和158.1,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8.2~506.0和160.5~374.8;PH值(M值)分别为114.4和87.8,95%可信区间分别为73.7~196.5和71.3~162.9;Slope值(M值)分别为22.3×10。和44.0×10^-3,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7×10^-3~41.1×10^-3和46.1×10^-3~81.8×10^-3;Slope值(M值)分别为2.6和11.4,95%可信区间分别为1.9~3.4和9.8~14.5。Slmax、PH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lope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曲线下面积重叠较大;Slope^R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下面积重叠少。结论Slope^R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间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鼻咽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林承光 林刘文 +2 位作者 刘秉梯 刘小毛 李国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期)患者19例,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期)患者19例,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至Peacock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治疗1—6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并利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颈部摆位误差。结果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2.44±2.24)、(2.05±1.42)、(1.83±-1.53)mm,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1.05±0.87)、(1.23±1.05)、(1.17±1.55)mm;颈部和头部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5.28、-3.42,P=0.000、0.000、0.001)。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系统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33、1.67、1.56倍,颈部随机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57、1.34、0.99倍。结论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采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情况下,颈部的摆位误差大于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调强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图像配准方法对肺癌放疗图像引导摆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彭应林 刘松然 +7 位作者 黄伯天 林茂盛 张丹丹 胡江 刘慧 罗广文 邓小武 包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 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 目的 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进行图像配准,比较各组配准的治疗体位下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靶区和OAR相似性指数及GTV几何中心位置偏差.结果 相同配准范围骨性配准精度差于灰度配准,其中配准靶区组差别最明显.骨性和灰度配准方式配准靶区、患侧及体廓时,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分别为(66±35)%和(97±8)%(P=0.005)、(98±5)%和(99±2)%(P=0.034)及(98±4)%、(98±4)%(P=0.478).选择灰度配准方式和配准患侧时精度最佳,GTV的相似性指数为0.86±0.10,食管的为0.71±0.10,脊髓的为0.76±0.10,心脏的为0.89±0.05.GTV中心偏差为(0.25±0.16) cm.结论 肺癌放疗的CBCT引导摆位修正可满足临床要求,但较小配准范围会降低配准精度,建议采用配准患侧或配准体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锥形束 图像配准 相似性指数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初治鼻咽癌VMAT与IMRT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丹丹 黄劭敏 +4 位作者 邓小武 张广顺 黄晓延 孙文钊 林海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比较初治鼻咽癌(NPC)子野式调强放疗(ss-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6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个野S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初治鼻咽癌(NPC)子野式调强放疗(ss-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6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个野SS—IMRT和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剂量分布和剂量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不同危及器官(OAR)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或感兴趣剂量体积等,治疗计划执行时间以及治疗计划剂量验证准确性。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率略差于ss—IMRT。ss—IMRT和VMAT的CI、H1分别为0.57、0.08和0.48、0.12(t=-4.52、-8.33,P=0.000、0.000)。除脑干外,VMAT计划各OAR的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均高于SS—IMRT计划(t=-9.57~-3.71,P=0.000~0.001),其中脊髓D1cc和腮腺D50%的分别平均增高了11.9%和6.5%。SS—IMRT和VMAT治疗时间分别为803.7S和389.3S(t=24.12,P=0.000),VMAT减少了51.6%。SS—IMRT和VMAT的3mm/3%的1通过率分别为99.4%和98.0%(t=5.19,P=0.000)。结论初治鼻咽癌VMAT的剂量分布可满足临床要求但略差于9个野SS—IMRT,同时具有高效和剂量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子野式调强 放射疗法 容积调强弧形 计划评估
原文传递
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化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巧巧 胡永红 +4 位作者 刘孟忠 刘慧 黄莹 何振宇 林焕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化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4--2007年59例不能手术的食管鳞癌入组,临床分期Ⅱ~Ⅳ期。CT定位,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0~64Gy。放疗第1、22天配合化疗(多西紫杉醇60mg/群+顺铂80mg/m^2... 目的观察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化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4--2007年59例不能手术的食管鳞癌入组,临床分期Ⅱ~Ⅳ期。CT定位,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0~64Gy。放疗第1、22天配合化疗(多西紫杉醇60mg/群+顺铂80mg/m^2)。结果1、3年随访例数分别为48、10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8%。疗后随访3~53个月(中位值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6个月。1和3年总生存率、无局部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1%和37%、73%和60%、81%和43%。急性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特别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毒性轻微。1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局部控制高,骨髓抑制在G—CSF的支持下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化疗法 放化疗法 同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邓雪英 苏勇 +4 位作者 郑列 谢传淼 古模发 曾睿芳 尹韶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颈部肿物/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CT MRI
下载PDF
肿瘤放疗信息网络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发及临床实践 被引量:22
17
作者 高兴旺 张广顺 +3 位作者 陈利 张罗生 黄劭敏 邓小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研制开发流程管理与质量保证功能一体化的肿瘤放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放疗流程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要求,以客户-服务器端( C-S)模式,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结构和国际标准DICOM 3.0、D... 目的:研制开发流程管理与质量保证功能一体化的肿瘤放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放疗流程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要求,以客户-服务器端( C-S)模式,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结构和国际标准DICOM 3.0、DICOM RT及HL7协议,通过局域网络系统硬件和自研发软件,搭建放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通过临床测试评价系统的运行性能。结果开发了统一界面的交互式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与客户端应用功能模块;研发了安全可靠的标准化数据接口,可与主流厂商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连接使用;完成了放疗流程管理和质量保证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开发;通过了系统运行前测试并在临床科室上线使用近3年,证实了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并实现了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结论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满足肿瘤放疗信息数据的应用管理需求,提高了放疗科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水平,可作为肿瘤放疗科工作的良好工具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保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郑斯明 程皖琴 +3 位作者 苏勇 胡江 吴峥 黄邵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口腔的勾画范围及照射剂量体积与黏膜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02-2012-11-03连续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口腔的勾画范围及照射剂量体积与黏膜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02-2012-11-03连续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101例鼻咽癌患者的口腔为危及器官,包括口腔解剖结构披覆黏膜和舌下腺的勾画范围,口腔受照平均剂量限定于〈40Gy。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中每周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并结合口腔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s,DVH)分析其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随访至2013-12-31,中位随访期为26个月,本组患者中2例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放疗6个月后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至随访日期结束仍生存。91.1%(92/101)患者在IMRT期间仅发生Ⅰ~Ⅱ级黏膜反应,Ⅲ级者仅8.9%(9/101),无1例出现Ⅳ级黏膜反应;口腔剂量为28.6~65.8Gy,平均剂量(38.1±4.66)Gy;口腔黏膜反应与口腔平均剂量(r=0.216,P=0.030)、V40(r=0.249,P=0.012)、V45(r=0.317,P=0.001)、V50(r=0.313,P=0.001)和V54(r=0.270,P=0.006)明显相关。结论结合解剖结构的口腔的勾画范围较为合理,受照剂量体积的限定优化条件也较为可行,建议口腔平均剂量〈40Gy或V40≤33%,口腔得到较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口腔黏膜反应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 体积 勾画
原文传递
TPF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Ⅰ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郭灵 林焕新 +3 位作者 徐敏 陈秋燕 王成涛 黄培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PF方案是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包括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方案,近年发现泰素帝加PF的TPF方案可提高其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TPF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 背景与目的:PF方案是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包括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方案,近年发现泰素帝加PF的TPF方案可提高其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TPF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同时观察疗效。方法: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共有41例初诊局部晚期(UICC分期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入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47岁(29~60岁),ECOG体力状况评分≤2。TPF方案起始剂量为泰素帝40mg/m2d1,顺铂40mg/m2d1,氟尿嘧啶400mg/m2d1~5,每3周重复,共2个周期。泰素帝和顺铂每剂量级增加5mg/m2,氟尿嘧啶增加50mg/(m2·d)。每个剂量组至少收治6例患者,6例患者全部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并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再进行剂量升级。第5周开始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病灶68~72Gy/34~36次,7周,颈部淋巴结阳性区60~66Gy/30~33次,6~6.5周。结果:41例患者共完成80周期化疗。40例(79个疗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第1~4剂量组均未出现DLT;第5剂量组有3例出现DLT,包括3例持续超过1周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2例合并Ⅲ度口腔黏膜反应而使放疗终止超过1周;按照第5组剂量重新入组3例(第6组)并常规G-CSF支持治疗,1例出现不超过1周的短暂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Ⅲ度黏膜反应,未发现DLT;第7组4例均出现DLT,包括3例Ⅳ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其中1例合并发热及肺部感染,3例Ⅲ度腹泻,1例Ⅲ度黏膜反应持续10d。至此终止剂量升级,按照第5剂量组继续治疗3例(第8组)均未发现DLT。全组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其他严重反应包括1例Ⅲ度贫血,4例Ⅲ度呕吐,9例Ⅲ度体重下降。结论:TPF方案是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有效方案,推荐剂量为泰素帝60mg/m2d1,DDP60mg/m2d1,5-FU600mg/m2d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诱导化疗 放射疗法 泰素帝 顺铂 氟尿嘧啶
下载PDF
局部晚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彭海花 游凯云 +7 位作者 高远红 陈利 杜乐辉 陈磊 周冠群 曾智帆 文碧秀 刘孟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 3年者 22例。全组 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2%、90%和95%,术后有与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90% 与100%(χ2=0.05,P=0.818)、92%与80%(χ2=1.00,P=0.316)、94%和100%(χ2=0.31,P=0.581)。全组 3年复发率为8%,术后有、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8%、9%(χ2=1.00,P=0.316)。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获pCR患者累计复发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疗效,因随诊期短、病例数不多,其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同期放化疗法 同期放化疗 术前 新辅助化疗 术后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