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融合节段数对上位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晋才 海涌 +5 位作者 裴葆青 逄川 李慧 祖丹 朱罡 夏旭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2-696,共5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当延长颈椎前路融合节段数时对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小关节应力的影响,探讨导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方法 利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T1),模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钢板螺钉内固定、椎间...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当延长颈椎前路融合节段数时对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小关节应力的影响,探讨导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方法 利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T1),模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钢板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每具标本依次进行C4~s单节段融合、C4~6双节段融合、C4~7三节段融合,利用特制颈椎三维运动测试系统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运动,使用混合测试方法,测量并记录此时标本整体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及小关节内压力、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变化.结果 当依次进行单节段融合、双节段融合、三节段融合后,标本整体活动度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近节段C3~4随融合节段的延长活动度逐渐升高,呈递增趋势,在前屈、后伸、侧屈运动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3~4小关节内平均压力和峰值压力的测量发现单节段组、双节段组、三节段组于后伸和侧屈运动中较完整组升高,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颈椎前路融合的节段数延长,会导致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以及小关节内压力逐渐增加,可能因此而加速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小关节 活动度
原文传递
载人航天器内腐蚀材料表面原位修护装置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建楼 付玉明 刘红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修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舱内的微生物腐蚀材料表面,提出了一种腐蚀材料表面原位修护装置设计方案,从装置原理结构、载荷强度仿真、原理样机验证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装置具备快速修护功能且操作便捷...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修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舱内的微生物腐蚀材料表面,提出了一种腐蚀材料表面原位修护装置设计方案,从装置原理结构、载荷强度仿真、原理样机验证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装置具备快速修护功能且操作便捷,能够实现对材料表面菌斑清除后的快速涂抹修护;材料修护装置操作过程中无紫外光泄漏,无臭氧污染,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没有超过密闭舱内的最大允许浓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装置的应用有望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器在轨防控微生物污染与腐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微生物污染 材料修护 有限元分析 实验验证
下载PDF
个体化建模有限元分析对股骨髓内钉术后骨愈合情况随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江军 都承斐 +4 位作者 赵敏 吕仁发 黎蕾 杨俊 余专一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对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1年随访模型快速建模,通过个体化建模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是否具有断裂的风险。方法10名股骨上段或中段骨折的男性志愿者已行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1年,分为2组,X线判定骨折愈合与... 目的:对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1年随访模型快速建模,通过个体化建模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是否具有断裂的风险。方法10名股骨上段或中段骨折的男性志愿者已行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1年,分为2组,X线判定骨折愈合与否,骨折端骨愈合组5名,骨未愈合组5名,行股骨全长CT扫描后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Abaqus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建立模型,并模拟取出髓内钉后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人体单腿站立时的静力载荷和约束,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米塞斯应力分布、最大值及其所处部位。结果按照材料属性进行区别显示米塞斯应力的最大值及最小值,骨愈合组:5例病人最大米塞斯应力值均不在骨折断端附近,应力集中区域及应力集中点分布均位于骨愈合区外,骨折断端周围并不是应力集中区域;骨未愈合组:5例病人各类型材料最大米塞斯应力值均位于骨折断端,骨折断端周围是应力集中区域。结论采用个体化建模方法可以对骨折内固定取出前的骨愈合模型进行运算分析,预测骨折畸形愈合下内固定取出后的稳定性,快速预判术后缓慢行走是否导致骨折断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骨愈合模型 个体化建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