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被引量:157
1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6,共7页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 被引量:154
2
作者 陈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绘本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征。大部分绘本将儿童预设为主要读者,反映和表现儿童生活与心理,成人绘本内容形式的儿童化,令绘本普遍具有鲜明的儿童性;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绘本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征。大部分绘本将儿童预设为主要读者,反映和表现儿童生活与心理,成人绘本内容形式的儿童化,令绘本普遍具有鲜明的儿童性;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事,在具象与抽象、表象与意象的矛盾统一中呈现丰富性和多义性;具有思想艺术独创性的绘本,同时为读者预留了广阔的阅读理解空间,让绘本的阅读具有开放互动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 性质 特征
下载PDF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1
3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6,共7页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倡导“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新式民俗志写作,以提升抢救与保护民俗文化的认识水平。所谓标志性文化应具有:一、能反映这一地方的特殊历史进程和贡献;二、体现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和气质,具有薪尽火传的生命力;三、深刻地联系着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等三个主要特征。这种民俗志书写也将促进民俗文化调查的深入和研究范式的创新,间接对地方社会协调发展和增强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文化 民俗志 民俗文化 互释姓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文学的第三地 被引量:109
4
作者 迟子建 周景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0,共9页
关键词 文学 民间文化 和谐统一 小说 内在美 散文 含蓄
下载PDF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114
5
作者 萧放 《文化遗产》 2008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原则。单一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从个体的历史传承与社会声望两个向度考虑;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整体中切分重要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对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的对象不...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原则。单一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从个体的历史传承与社会声望两个向度考虑;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整体中切分重要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对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的对象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生活保障,还需精神关怀。当然传承人也应该自觉承担传承文明的责任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保护
下载PDF
“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 被引量:98
6
作者 张清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底层生存写作” 写作伦理 “打工诗人” 诗歌评论
原文传递
模糊语言学综论 被引量:79
7
作者 伍铁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88-90,共3页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近一二十年,国内学人发表了不少有关模糊语言的文章,但有的人常将概括性、多义性、歧义性等概念与模糊性混为一谈,那是不对的,因为模糊性实则是指对象类属边界不确定的特性...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近一二十年,国内学人发表了不少有关模糊语言的文章,但有的人常将概括性、多义性、歧义性等概念与模糊性混为一谈,那是不对的,因为模糊性实则是指对象类属边界不确定的特性。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已发展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又和认知心理学同为当代科学关注的一个中心,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人的思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认识 发展
下载PDF
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 被引量:73
8
作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本文认为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是训诂学的两个重要研究方面。探求词源属于语言词汇的本体研究,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而阐释词源必须从文化历史的背景上加以证明和阐发,已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超出了语言的本体研究。本文就探求词... 本文认为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是训诂学的两个重要研究方面。探求词源属于语言词汇的本体研究,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而阐释词源必须从文化历史的背景上加以证明和阐发,已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超出了语言的本体研究。本文就探求词源意义的操作方法和文化历史背景对阐释词源的作用两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最后还对文化语言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词源意义 造词理据 派生词 意义关系 《说文解字》 语言与文化 核义素 生造词 汉语词汇
原文传递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 被引量:69
9
作者 王宁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共6页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王宁引言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王宁引言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现的。就汉字的教学来说,不通过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字 汉字构形理据 汉字部件 无理据拆分 汉字字形 古文字 部件拆分 “月” 汉字教学 构形系统
下载PDF
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 被引量:72
10
作者 杨利慧 《民俗研究》 2004年第1期30-46,共17页
一、民间叙事的涵义及其研究方法 民间叙事(FolkNarrative),是指在不同集团的人们当中流传的、对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件的叙述,与一般叙事不同的是,它们主要是通过口头来进行交流(所以有时又被称为"口头叙事",Oral Narrative),... 一、民间叙事的涵义及其研究方法 民间叙事(FolkNarrative),是指在不同集团的人们当中流传的、对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件的叙述,与一般叙事不同的是,它们主要是通过口头来进行交流(所以有时又被称为"口头叙事",Oral Narrative),而且往往以众多异文形式存在.民间叙事范围广泛,包含着许多种叙事文类(Genres),其中既包括比较传统的文类,像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狭义)、笑话、史诗、叙事歌谣等等,另外也包括现代日益受到学者们关注的个人叙事(personalnarrative)、都市传说(urbanlegend)、奇闻逸事(anecdote)等.民间叙事不仅一直是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领域里最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而且还常常引起诸多文艺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的浓厚探索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叙事 表演理论 民俗文化 民间文学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被引量:70
11
作者 王宁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8,共9页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 ,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 ,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 ,对词源意义的实质...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 ,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 ,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 ,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学 词源意义 核义素 意象 词汇意义
下载PDF
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与上虞经验 被引量:95
12
作者 王泉根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72,共8页
新世纪乡贤文化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民族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实现文化强市(县)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浙江省上虞市的乡贤文化研究和社会推广,在六个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值得学界加以重视和探究。
关键词 乡贤文化 当代形态 浙江上虞经验
原文传递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被引量:85
13
作者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54,共11页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美学 以善为美 艺术真实 审美创造
下载PDF
《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被引量:71
14
作者 刘洪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7,共8页
《边城》的艺术独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边... 《边城》的艺术独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边城》作为近现代以降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提炼,其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并有移用异族文化资源等问题,这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的诗意想象的虚拟性和策略性,以及与西方文学中的异族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中国形象 牧歌 抒情模式 异族 西方文学 乡土 诗意想象 艺术 独创性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 被引量:84
15
作者 李煜晖 郑国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7,共8页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目标定位逐步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实然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变革应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鲜明体现统整取向、典型取向...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目标定位逐步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实然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变革应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鲜明体现统整取向、典型取向、活动取向和个性取向,并探索和尝试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发展取向 操作路径 中小学
原文传递
感受生活的民俗学 被引量:85
16
作者 刘铁梁 《民俗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21-27,共7页
民俗,不只是研究对象的集合性概念,还指明了民俗学研究的一个根本视角,这就是要求通过民俗来观察一定地域和人群的生活,考察他们在那里一代代传承的文化。艺术家是借助某种模式化的艺术来感受生活,而民俗学者则是经由模式化的民俗来感... 民俗,不只是研究对象的集合性概念,还指明了民俗学研究的一个根本视角,这就是要求通过民俗来观察一定地域和人群的生活,考察他们在那里一代代传承的文化。艺术家是借助某种模式化的艺术来感受生活,而民俗学者则是经由模式化的民俗来感受生活。民俗的传承与变迁从来都是与具体的人群、个人连接在一起,同时又与时代社会背景紧密联系,所以民俗志研究可以将问题、事件、人都凝结于富有弹性变化的表达与呈现之中。这是感受生活的民俗学所应该追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生活 民俗学 整体性 个人生活史
原文传递
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 被引量:62
17
作者 罗钢 裴亚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近年来,一批被称作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她们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白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 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妇女文本的...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少数话语”的两种主要代表。近年来,一批被称作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评家在二者之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她们批评西方女性主义的白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 寻求建立一种适应第三世界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 并从后殖民立场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 妇女 殖民话语
下载PDF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为例 被引量:70
18
作者 张清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5-42,共8页
莫言的小说创作推动并且完整地反映了当代新历史主义叙事思潮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首先,这一思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叙事即有很多"新"意,结构主义等理论对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影响早就表现在小说写作中... 莫言的小说创作推动并且完整地反映了当代新历史主义叙事思潮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首先,这一思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叙事即有很多"新"意,结构主义等理论对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影响早就表现在小说写作中;第二,《红高粱家族》明显地反映了由"启蒙历史主义"到"新历史主义"叙事的过渡;第三,作为新历史主义叙事的代表作的《丰乳肥臀》,体现了这类叙事的各种典范的特点与成就;第四,《檀香刑》又重现了鲁迅式的"血的历史"的主题,具有文化反思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而又可以看成是"重返历史主义"的叙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历史叙事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下载PDF
民俗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 被引量:74
19
作者 刘铁梁 《民俗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6-39,共4页
当前的民俗学,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简直是难解难分,这一方面使得民俗学拥有了一个参与解决现实文化危机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由此发生了一些理论上的混乱。一个核心的问题还没有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真的能够说明民俗文化... 当前的民俗学,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简直是难解难分,这一方面使得民俗学拥有了一个参与解决现实文化危机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由此发生了一些理论上的混乱。一个核心的问题还没有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真的能够说明民俗文化的价值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危机 民俗学
原文传递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69
20
作者 王富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共36页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叙事艺术 文学研究 第三人称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