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被引量:97
1
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8 位作者 郭继鸿 马长生 陈红 浦介麟 张海澄 蒋文平 李毅刚 杨新春 白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925,共10页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2006年发布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来,在晕厥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修订了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发布了晕厥诊断的标准方案.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晕厥的相关研究较前有所丰富,包括流行病学[3]、临床特征[4-5]、诊断方法[6-7]及有关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的预后分析89],但数据仍然有限,无论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手段方面,均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儿童晕厥的研究略显优势,在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使得我们对中国儿童人群的晕厥有了进一步了解[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专家 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贺阳 苏晞 +6 位作者 沈成兴 郭金城 吴朝晖 朱永宏 赵昕 李毅 韩雅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11年11月到2015年5月间在国内6家心脏中心住院的ACS患者中筛选出观察期间至少给予1剂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共19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替格瑞洛...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11年11月到2015年5月间在国内6家心脏中心住院的ACS患者中筛选出观察期间至少给予1剂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共19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线资料、替格瑞洛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用药情况及随访临床事件,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2年时死亡、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入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11.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分别为42.8%、20.6%和36.6%。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平均天数为(161.4±126.0)d,出院后随访0~784 d,中位数随访时间195(145,371)d。随访期内共发生死亡20例,卒中5例,出血29例,Kaplan-Meier法估算的2年死亡、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0.2%和2.3%,2年的无事件生存率为96.1%。结论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中国ACS患者,其死亡、卒中及出血发生率均较低,初步提示替格瑞洛对于中国ACS患者安全和有效,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薛春才 李毅刚 +1 位作者 Ying Feng 沃金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判断价值 预后 CHF患者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心室颤动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眉 李毅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3-455,共3页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心梗死亡的首要因素。室颤的触发与心梗后的浦肯野纤维、离子通道改变、局部折返形成以及交感神经重构有关。室颤的维持机制是由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决定的。根据室颤...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心梗死亡的首要因素。室颤的触发与心梗后的浦肯野纤维、离子通道改变、局部折返形成以及交感神经重构有关。室颤的维持机制是由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决定的。根据室颤触发因素与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可制定研究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梗死 综述 心室颤动 浦肯野纤维 固有异质性 恢复性质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白艳艳 王长谦 +1 位作者 周明成 黄红漫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比浊法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来判定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并将研究对象按是...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比浊法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来判定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并将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抵抗分组,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4.3%。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比较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5.3±3.3vs3.5±2.9,P<0.01)、总胆固醇[(5.3±1.6)mmol/Lvs(4.7±1.0)mmol/L,P<0.05)]及冠脉病变程度[(65±53)分vs(31±29)分,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4.3%,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和冠脉病变程度可能是其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抵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星 焦昆利 +1 位作者 马俊花 顾明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214-4215,共2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血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25-(OH)D3)〕浓度、血糖、血脂等指标。结...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血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25-(OH)D3)〕浓度、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氨氯地平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高于厄贝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可提高其维生素D浓度,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且氨氯地平升高维生素D浓度作用更强,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强 陈书艳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98-500,共3页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进展,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其中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之一。本文通过介绍BMSCs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BMSC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BMSCs对心肌细胞保护和抗凋亡作用;改善心室重构等总结了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进展,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其中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之一。本文通过介绍BMSCs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BMSC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BMSCs对心肌细胞保护和抗凋亡作用;改善心室重构等总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无创性脉搏波检测仪在测量老年人中心动脉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民 李红建 +2 位作者 毛颖 胡强 孙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9-1450,共2页
关键词 无创测量法 中心动脉压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中MDSCs的动员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文彬 姜宜成 +2 位作者 陈肖霞 傅聪 沈成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体内髓系抑制细胞(MDSCs)CD11b+Gr-1+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MDSCs参与ACS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情况分为ACS组(n=42)和对照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比例(MDSCs%...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体内髓系抑制细胞(MDSCs)CD11b+Gr-1+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MDSCs参与ACS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情况分为ACS组(n=42)和对照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比例(MDSCs%)。24只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2)和高脂饮食组(n=12),分别喂养8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分析动脉斑块的性质、特点。30只雄性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组(n=20),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外周血中MDSCs%;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分化48 h,加入100 mg.L-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以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ACS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中MDSCs%进行性降低;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小鼠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且以CD11b+Ly6G+粒系亚型为主,CD11b+Ly6C+单核系亚型可吞噬脂质形成单核样泡沫细胞参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小鼠AMI超急性期至急性期MDSCs在体内呈现动态动员变化,与肌钙蛋白呈现较好相关性(P<0.001)。结论:CD11b+Ly6C+MDSCs可逐步分化成为泡沫样细胞,参与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进展,形成ACS的积累阶段;CD11b+Ly6G+MDSCs可分化为中性粒样细胞,参与形成ACS的急性病程进展;MDSCs持续参与ACS的发病过程,MDSCs%测定可为AMI发生发展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抑制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安立生坦单药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莉 蒋鑫 +6 位作者 安培 何晶 郑璐 刘倩倩 彭富华 徐希奇 荆志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治疗中国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安立生坦2.5或5 mg每日1次、口服至少6个月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要疗效终点为安立生坦治疗前后运动...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治疗中国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安立生坦2.5或5 mg每日1次、口服至少6个月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主要疗效终点为安立生坦治疗前后运动耐量,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患者服用安立生坦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共计纳入1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年龄(39 ± 17)岁,女性患者8例(55.6%),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Ⅲ级患者11例(61.1%).安立生坦单药治疗中位时间为17个月(6 ~ 26个月).治疗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由平均(400±91)m增加至(495±97)m(P<0.001);NT-proBNP由中位数308 (53~1 645) ng/L下降至80 (22 ~454) ng/L(P =0.005);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由平均(82±41) mmHg(1 mmHg二0.133 kPa)下降至(62 ± 30) mmHg(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平均(40± 6) mm增加至(44±6) mm (P<0.004);11例(61.1%)患者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较基线时改善,7例(38.9%)无变化.研究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 长期安立生坦单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和NT-proBNP水平,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运动试验 利钠肽 安立生坦
原文传递
经上腔静脉途径直接穿刺房间隔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孙韬 赵言玮 +6 位作者 朱福音 梁伟国 周卿 张津津 周闻白 罗心平 施海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索从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只小型猪,体重(35+4)kg,不分雌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2组:上腔组和下腔组,每组6只。下腔组:Ross法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上腔组:Ross法定位房... 目的探索从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只小型猪,体重(35+4)kg,不分雌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2组:上腔组和下腔组,每组6只。下腔组:Ross法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上腔组:Ross法定位房间隔部后从左侧颈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对比2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部位最大直径以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m分数(LVEF);解剖标本观察房间隔穿刺点的实际位置;对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以颈静脉为入路可以成功直接穿刺房间隔。上、下腔组穿刺部位直径[(2.4±1.1)mm对(2.3±0.9)mm,P〉0.05],上腔组穿刺前后LVEF[(0.64±0.05)对(0.63±0.03),P〉0.05]、下腔组穿刺前后LVEF[(0.62±0.05)对(0.63±0.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后发现上腔组穿刺部位3例位于卵圆窝、2例在房间隔卵圆窝下部;下腔组穿刺部位1例位于卵圆窝、4例在房间隔卵圆窝下部。结论经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是一项可行并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上腔静脉 房间隔穿刺 可行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菲菲 陈兴栋 +4 位作者 王群山 李蕾 王笑峰 吕明 金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97例住院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病房的297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no...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97例住院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病房的297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nomeLab^TM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对CYP11B2基因的两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SNPs-rs4545、rs3802228)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两位点多态性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个tSNPs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病例组3’端非编码区(3’UTR)的rs3802228位点中,具有GG基因型患者的LA显著高于其他型者。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年龄、吸烟、BMI、高血压之后,未发现CYP11B2基因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相关联。两个位点间也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CYP11B2基因的rs4545tSNPs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房颤无相关性,位于3’端非编码区的rs3802228 tSNPs位点可能与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醛固酮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替米沙坦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旭婷 王长谦 朱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并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95例患者(≥60岁)按NCEP—ATPII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63例,对照(非MS)组3... 目的评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并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95例患者(≥60岁)按NCEP—ATPII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63例,对照(非MS)组32例,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确诊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30例采用替米沙坦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m后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受损(4.90±3.0)%,与正常对照组(15.08±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与年龄、空腹虹糖、胰岛素、HOMA、体重指数呈负相关。随访3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替米沙坦服用4m后,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9.37±2.97)%,与治疗前(5.65±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亦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损害。替米沙坦能够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 胰岛素抵抗 替米沙坦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PM_(2.5)暴露对小鼠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雪娇 杜喜浩 +5 位作者 张佳 潘坤 解玉泉 蒋蓉芳 赵金镯 宋伟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的长期暴露对不同性别C57BL/6小鼠左心室形态和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雌性和雄性C57BL/6小鼠各16只,随机分为PM_(2.5)过滤空气组(对照)和PM_(2.5)浓缩空气组(暴露),每组8只。利用"气象-环境动物暴露...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的长期暴露对不同性别C57BL/6小鼠左心室形态和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雌性和雄性C57BL/6小鼠各16只,随机分为PM_(2.5)过滤空气组(对照)和PM_(2.5)浓缩空气组(暴露),每组8只。利用"气象-环境动物暴露系统"进行PM_(2.5)暴露,每天8h,一周6d,共16周。暴露结束后,异氟醚吸入麻醉小鼠,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测定小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和RR间期等功能性指标。[结果]本次研究暴露仓内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52.12±68.89)μg/m3,对照仓内为(9.45±0.99)μg/m3。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雌性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03±0.34)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1.82±0.21)m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36.51±9.98)μL]、左心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0.93±0.23)mm]、每搏输出量[(26.23±7.58)μL]、左心室质量[(54.85±15.35)mg]、心输出量[(13.47±4.16)mL/min]的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中各指标依次为:(3.69±0.37)mm、(2.47±0.37)mm、(58.41±14.16)μL、(1.21±0.15)mm、(36.08±7.64)μL、(80.52±20.82)mg、(21.05±7.41)μL;雄性小鼠PM_(2.5)暴露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未出现明显变化。当小鼠均暴露于过滤空气环境中时,除了心率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外,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小鼠均暴露于浓缩空气环境中时,雌性小鼠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均低于雄性小鼠(P<0.05)。[结论]PM_(2.5)暴露是影响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暴露对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超声心动图 小鼠 性别 左心室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凌超 李毅刚 章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机制。方法构建IGF-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ADV-IGF-1),结扎3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腺病毒空载体(ADV)组、ADV-IG...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机制。方法构建IGF-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ADV-IGF-1),结扎3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腺病毒空载体(ADV)组、ADV-IGF-1组、氯沙坦组和ADV-IGF-1加氯沙坦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6只。后3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11)pfu/ml ADV-IGF-1 0.1ml和(或)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连续1周,1周后,ELISA法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p53、AngⅡ受体、IGF-1、Bcl-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IGF-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ADV组比较,ADV-IGF-1组心肌p53、AngⅡ受体基因表达明显降低,Ang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组明显上调心肌IGF-1基因表达(P<0.05);联合组p53、AngⅡ受体基因弱表达,Bcl-2强表达(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特异性过表达IGF-1,下调p53基因表达,继而抑制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AngⅡ产生;氯沙坦干预促进IGF-1基因表达;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腺病毒科 血管紧张素Ⅱ 基因表达 转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miR-126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刘博 邓伟峰 吕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构建miR-126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生产重组慢病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高表达miR-126对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从293TN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R-126前体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copGF... 目的:构建miR-126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生产重组慢病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高表达miR-126对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从293TN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R-126前体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构建miR-126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使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miR-126慢病毒表达载体以及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LPPM)共转染293TN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使用重组慢病毒Lv-miR-126和对照病毒(Lv-Control)感染HUVEC 72 h后通过Real Time-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miR-12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相对含量;MTT检测HUVEC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调取miR-126前体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成功进行了Lv-miR-126重组病毒的生产和滴度测定.Lv-miR-126感染HUVEC后,能够明显增强细胞内miR-126的相对含量,VEGF-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蛋白含量下降约60%;同时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活性,基因干预后48、72 h,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UVEC中过表达miR-126,可抑制VEGF-A表达,并且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6 慢病毒表达载体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
17
作者 朱德才 刘铁军 +1 位作者 姚玉莲 吕宝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研究脉冲组织多普勒(pulsed wave tissue Doppler imaging,PW-TDI)技术对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测量30例正常人和40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房射血分数(LAF)、左心房射血力(AEF),利用PW-TDI技术... 目的研究脉冲组织多普勒(pulsed wave tissue Doppler imaging,PW-TDI)技术对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测量30例正常人和40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房射血分数(LAF)、左心房射血力(AEF),利用PW-TDI技术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心房收缩期主动脉瓣环基底段的心肌组织运动速度(A′),比较正常人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与对照组比较,AEF、LAF、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TDI测量心房收缩期主动脉瓣环基底段心肌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心房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的左心房收缩功能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心房功能
下载PDF
编码Sema3a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8
作者 陈仁华 李毅刚 +3 位作者 王祥贵 许祖芳 陈友佳 李威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956-958,共3页
目的构建Sema3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转染原代心肌细胞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NCBI-Gene数据库检索Sema3a基因,设计合成PCR反应需要的上下游引物并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凝胶电泳并回收,SwaI酶切载体行酶切后连接,CaCl2法制备感受态... 目的构建Sema3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转染原代心肌细胞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NCBI-Gene数据库检索Sema3a基因,设计合成PCR反应需要的上下游引物并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凝胶电泳并回收,SwaI酶切载体行酶切后连接,CaCl2法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转化扩增后,挑选克隆进行重组鉴定。结果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Sema3a的慢病毒载体检测并包装慢病毒。结论成功建立Sema3a重组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包装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3A SwaI酶 慢病毒裁体
下载PDF
神经性钠离子通道Nav1.8对心脏功能和疾病的影响
19
作者 胡丹 陈晓梦 +1 位作者 Hector Barajas Martinez 杨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自从1992年编码的"心脏"钠通道 α-亚基(Nav1.5)的SCN5A基因被克隆以来,传统的心脏电生理学一直认为,它掌控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除极和心肌组织的快速传导性能[1].SCN5A突变所致的通道动力学和蛋白合成转运等方面的改变可导致... 自从1992年编码的"心脏"钠通道 α-亚基(Nav1.5)的SCN5A基因被克隆以来,传统的心脏电生理学一直认为,它掌控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除极和心肌组织的快速传导性能[1].SCN5A突变所致的通道动力学和蛋白合成转运等方面的改变可导致峰钠电流(INaP)降低和(或)晚钠电流(INa,L)增大,从而诱发心脏钠离子通道病.与SCN5A突变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cardiac conduction disease,CCD)、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长QT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IVF)、扩张性心肌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电风暴等,而这些疾病具有极高心脏性猝死的风险[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通道病 心脏功能 NAV1.8 疾病 Brugada综合征 SCN5A基因 神经性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对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崔克俭 顾水明 +3 位作者 丁跃有 张亚臣 李毅刚 郑宏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患者AMI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房扑组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年龄大、CPK峰值高、心源性休克率高、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比例低,多支血管病变率高,LVEF<40%比例高(P<0.05);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房颤/房扑组30d内及6个月病死率、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率、再梗死率明显增高(P<0.05);二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并发房颤/房扑的患者其近中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