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os synchronization of a chain network based on a sliding mode control 被引量:1
1
作者 柳爽 陈立群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6-181,共6页
A sliding mode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hain tree network. The doublescroll circuit chaos systems are treated as nodes and the network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state variabl... A sliding mode contro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hain tree network. The doublescroll circuit chaos systems are treated as nodes and the network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state variable coupling. By selecting a switching sliding surface, the chaos synchronization of the network is achieved with one control input only.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plete synchronization in a chain network can be realized for all 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os synchroniza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 Lyapunov stability double-scroll circuit
下载PDF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袁茹 赵凌燕 王三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5-1177,1233,共4页
接触非线性和间隙非线性耦合导致滚动轴承 转子系统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在工作转速范围内系统会产生分岔混沌振动 ,从而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计及轴承接触非线性和径向间隙的条件下 ,建立了滚动轴承支承的水平刚性转... 接触非线性和间隙非线性耦合导致滚动轴承 转子系统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在工作转速范围内系统会产生分岔混沌振动 ,从而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计及轴承接触非线性和径向间隙的条件下 ,建立了滚动轴承支承的水平刚性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用数值积分方法得到系统在不同参数域中的相图、轴心轨迹、频谱图及Poincar啨映射图 ,研究了系统响应随转子转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轴承的径向间隙是决定轴承 转子系统动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间隙的增大 ,混沌响应区变宽 ,轴承的动态刚度减小 ,故在设计滚动轴承 转子系统时 ,应对径向间隙进行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转子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混沌 分岔
下载PDF
混沌与混沌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邹恩 李祥飞 张泰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3-55,67,共4页
混沌理论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非线性科学的共同属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混沌控制及其应用是非线性科学应用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受到了非常广泛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混沌控制的基本方法,阐述... 混沌理论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非线性科学的共同属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混沌控制及其应用是非线性科学应用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受到了非常广泛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混沌控制的基本方法,阐述了混沌理论的普遍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困难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混沌理论 混沌控制 应用 工业过程控制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综合决策问题的讨论——浅释唐山、海城、松潘、丽江等大地震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2,共14页
唐山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和丽江地震等大地震的观测与预报实践,在科学上提出许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从上述大地震的重要观测资料中,得到对大地震的短临前兆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新理解,认为:短临... 唐山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和丽江地震等大地震的观测与预报实践,在科学上提出许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从上述大地震的重要观测资料中,得到对大地震的短临前兆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新理解,认为:短临前兆异常不同于趋势异常,异常现象的突发性、差异性、特殊的无序和不稳定性,不可重复性是其主要特征。其"场,源"关系,也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场,源"关系,它具有"混沌"性能。前兆异常复杂性产生的根源不仅是因为孕震系统是复杂的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当系统进入非弹性应变阶段后,受到非线性动力学一般原理所支配。因此地震及其前兆现象似乎是不可能在纯力学的基础上加以探索研究的,准确地说,它们应该视为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起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体系一般性问题的组成部分。块、带、源、兆整体协同分析和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相结合的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是地震预报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经验总结。只有在整体上,从时间、空间结构统一性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有可能抓住地震及其前兆复杂性问题的本质。该文还讨论了地震及其预报对社会的影响,和地震预报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以及制约、影响地震预报和预警的因素。文中认为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预报和灾害预警的难度更大,每一步骤的决策,无论是警报发布、级别调整、警报的解除都包含了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对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的综合决策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复杂性 “场、 源”关系 “混沌”性能 地震预报 预警和预防 政府综合决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