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喀斯特坡地土壤^(137)Cs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冯腾 陈洪松 +2 位作者 张伟 聂云鹏 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3-599,共7页
分析了137Cs及土壤有机碳(SOC)在桂西北典型峰丛坡地及岩溶裂隙中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137Cs方法在喀斯特坡地的适用性及其指示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剖面137Cs与SOC均显著相关,两者可能有相同的流失途径;次生林坡地137Cs... 分析了137Cs及土壤有机碳(SOC)在桂西北典型峰丛坡地及岩溶裂隙中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137Cs方法在喀斯特坡地的适用性及其指示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剖面137Cs与SOC均显著相关,两者可能有相同的流失途径;次生林坡地137Cs主体分布深度在24 cm以内,中上及中坡剖面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分布,地表无侵蚀或侵蚀轻微,坡脚剖面呈较严重侵蚀形态;坡耕地剖面137Cs在耕层内均匀分布,中上坡及中坡主体分布深度在15 cm左右,面积活度远低于背景值,土壤侵蚀剧烈,坡脚分布深度至45 cm,呈堆积形态;次生林坡脚剖面、耕地中上坡剖面及所有裂隙剖面,137Cs在主体分布深度以下有断续极微量的分布,指示了喀斯特坡地土壤颗粒有随降雨沿地表负地形向地下流失的趋势,但流失量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侵蚀 137cs 土壤有机碳 剖面分布
原文传递
^(137)Cs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估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唐翔宇 杨浩 +3 位作者 赵其国 李仁英 朱振华 濮励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76-582,共7页
13 7Cs示踪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 (水蚀 )估算。该技术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土壤13 7Cs基准值的确定 ,以及土壤的13 7Cs损失量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现有的主要的定量模型进行了简述 ,并提出了各自的局... 13 7Cs示踪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 (水蚀 )估算。该技术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土壤13 7Cs基准值的确定 ,以及土壤的13 7Cs损失量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现有的主要的定量模型进行了简述 ,并提出了各自的局限性。这些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两大类 ,其中以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较为成熟 ,综合考虑了较多的侵蚀因子 ,如13 7Cs年沉降分量、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差异、地表富集作用、耕作土壤在耕作活动前新沉降13 7Cs的侵蚀损失等。对现有模型的改进也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速率 定量模型 铯同位素
下载PDF
太湖丘陵地区典型坡面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 被引量:29
3
作者 曹慧 杨浩 赵其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建立了基于1 37Cs技术的土壤侵蚀的定量模型 ,采用有关土壤养分流失方程 ,对太湖地区典型坡面的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进行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的典型坡面存在着一定的土壤侵蚀 ,林地各个剖面点的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 1313.6t/... 建立了基于1 37Cs技术的土壤侵蚀的定量模型 ,采用有关土壤养分流失方程 ,对太湖地区典型坡面的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进行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的典型坡面存在着一定的土壤侵蚀 ,林地各个剖面点的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 1313.6t/(km2 ·a) ,而菜地所在的微地貌部位土壤侵蚀更达 5 185 .6 8t/ (km2 ·a) .土壤侵蚀主要受植被覆盖和人为耕作的影响 ,侵蚀量的大小排序为坡麓菜地 >坡中马尾松林地 >竹林地>坡顶马尾松林地 .选择的典型坡面存在着一定的土壤养分流失 ,林地有机质、全氮、全磷与全钾的平均流失量亦分别高达 2 8.2 9,1.38,0 .35和 16 .76t/ (km2 ·a) ,养分流失量大的地貌部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低 ,而土壤侵蚀微弱的坡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菜地土壤养分流失量最大 ,但由于施肥作用 ,土壤养分含最高 .太湖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不仅关系到本地区土壤肥力的退化 ,并对太湖水体环境质量的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太湖地区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铯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地区湖泊沉积物中^137Cs分布特征和环境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曾理 吴丰昌 +1 位作者 万国江 郑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137)Cs是人为放射性核素,长期以来,它在沉积物岩芯剖面中的分布被用作近代沉积物定年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全面收集了关于我国湖泊沉积物中^(137)Cs分布的研究文献,对它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试图揭示中国湖泊沉积物中^(137)Cs剖面... ^(137)Cs是人为放射性核素,长期以来,它在沉积物岩芯剖面中的分布被用作近代沉积物定年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全面收集了关于我国湖泊沉积物中^(137)Cs分布的研究文献,对它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试图揭示中国湖泊沉积物中^(137)Cs剖面分布特征和环境意义:结合我国湖泊分区和特点,分别讨论了我国5大湖区^(137)Cs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137)Cs沉积剖面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和海拔外,还应与当地的地貌特征、降雨量、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有关;全球核大气沉降是中国湖泊沉积物的^(137)Cs剖面分布最主要的来源,同时我国早期的大气核试验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对我国部分地区^(137)Cs分布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计年 ~137cs 沉积剖面
下载PDF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的地球化学相分配及其侵蚀示踪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白占国 万曦 +2 位作者 万国江 王长生 黄荣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7-411,共5页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地球化学相分配的实验研究表明,4种核素绝大部分(85%以上)存在于FeMn氧化物、有机质及残渣相中.它们在表土的迁移过程中具微粒迁移性,能较好地随土粒般运,可...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地球化学相分配的实验研究表明,4种核素绝大部分(85%以上)存在于FeMn氧化物、有机质及残渣相中.它们在表土的迁移过程中具微粒迁移性,能较好地随土粒般运,可作为土粒侵蚀或沉积的示踪剂.但其微粒示踪类型又各具特征:7Be的化学形态与其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一致;137Cs的化学形态适用于示踪土粒累计性迁移和沉积计年;226Ra和228Ra存在于粘土矿物结晶骨架中,在表土中主要以残渣相存在,由矿物化学风化作用而转入可溶解、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相的比例很小,二者比活度的形态变化分异具有很好的侵蚀堆积示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相 土壤 侵蚀示踪
下载PDF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沉积环境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成君 曹洁 +1 位作者 类延斌 尚华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4-499,共6页
通过对博斯腾湖沉积物湖芯样品进行13 7Cs,14 C -AMS测年分析 ,湖芯剖面上有明显的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蓄积峰 ,以及 1975年和 196 3年次蓄积峰 ,这些13 7Cs蓄积峰对博斯腾湖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通过质量深度与年代分析 ,... 通过对博斯腾湖沉积物湖芯样品进行13 7Cs,14 C -AMS测年分析 ,湖芯剖面上有明显的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蓄积峰 ,以及 1975年和 196 3年次蓄积峰 ,这些13 7Cs蓄积峰对博斯腾湖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通过质量深度与年代分析 ,博斯腾湖的沉积速率相对稳定 ,平均沉积速率为 0 .13± 0 .0 1g/cm2 .a。与14 C年代获得的中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 0 .13± 0 .0 3cm/a和 0 .12± 0 .0 5cm/a相似 ,表明博斯腾湖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较稳定 ,并且也说明14 C -AMS测年分析所得的结果较为可靠 ,可以利用博斯腾湖沉积物样品测定的14 C年代进行线性回归作年代校正 ,由于湖泊沉积物中老碳效应的影响 ,博斯腾湖沉积物有机质14 C测年偏老约 6 5 0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环境 地质年代学 中国 沉积速率
下载PDF
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探讨重庆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的流失和漏失 被引量:31
7
作者 魏兴萍 袁道先 谢世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9,23,共5页
岩溶区因为存在化学溶蚀,导致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两种现象发生。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研究岩溶区土壤的地表和地下漏失,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山坡荒地表现出土壤向下汇集,而在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打破了土壤向下汇集规律。岩溶... 岩溶区因为存在化学溶蚀,导致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两种现象发生。运用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研究岩溶区土壤的地表和地下漏失,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山坡荒地表现出土壤向下汇集,而在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打破了土壤向下汇集规律。岩溶区的地下漏失并非到处可见,往往发生在岩石裸露率高、人为干扰性强的地区。山坡荒地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随着坡位的降低向下汇集,而在人为耕作的菜地,因为存在土壤漏失,土壤的营养元素不再遵循向下汇集的规律,而表现出土壤营养元素随着土壤的下渗向剖面深处迁移,但土壤营养元素在剖面上仍遵循土壤的表聚特性1。37Cs与土壤营养元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137Cs和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同的物理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区 137cs 土壤营养元素 流失 地下漏失
下载PDF
两种粘土材料对^(137)Cs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唐方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137Cs在两种粘土材料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的研究,探讨了粘土材料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用间歇法测定了两种粘土材料对137Cs的吸附比和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粘土粒度材料特性和水相pH值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 通过对137Cs在两种粘土材料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的研究,探讨了粘土材料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用间歇法测定了两种粘土材料对137Cs的吸附比和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粘土粒度材料特性和水相pH值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及几种材料的吸附比。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核素迁移 吸附材料 137
下载PDF
重庆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的漏失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魏兴萍 谢德体 +1 位作者 倪九派 苏程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岩溶地区区别于非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关键是岩溶地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本文运用同位素137Cs和配比法研究土壤地下漏失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现象,但土壤漏失现象并不随处可见,地表土壤漏失难以通过裂隙垂直渗漏... 岩溶地区区别于非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关键是岩溶地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本文运用同位素137Cs和配比法研究土壤地下漏失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现象,但土壤漏失现象并不随处可见,地表土壤漏失难以通过裂隙垂直渗漏到达土石界面,这可从137Cs剖面分布深度以及溶洞壁上土壤137Cs含量几乎为0看出;在有落水洞发育的溶蚀洼地内,通过分析土壤剖面分层137Cs含量,证明土壤从落水洞流失明显;土石界面的土壤可以通过裂隙进入地下河,但量很少;研究区运用137Cs配比法得出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比例分别为75%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区 137cs 土壤营养元素 流失 地下漏失
原文传递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广山 黄奕普 +3 位作者 陈敏 邱雨生 蔡毅华 高众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84,共9页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结果给出 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 K :538Bq/kg ,2 10 Pb :1 1 6Bq/kg ,2 2 6Ra:2 7 7Bq/kg ,2 2 8Ra:4 4 9Bq/kg ,2 2 8Th :4 2 0Bq/kg ,2 38U :35 4Bq/kg和137Cs:1 1 6...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结果给出 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 K :538Bq/kg ,2 10 Pb :1 1 6Bq/kg ,2 2 6Ra:2 7 7Bq/kg ,2 2 8Ra:4 4 9Bq/kg ,2 2 8Th :4 2 0Bq/kg ,2 38U :35 4Bq/kg和137Cs:1 1 6Bq/kg ,2 10 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 ,2 2 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 ,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 .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 ,40 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 ,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沉积物 天然放射性核素 铯同位素 平均比活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利用^(210)Pb、^(137)Cs和^(241)Am计年法测算云南抚仙湖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1 位作者 赵其国 魏荣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137)Cs计年法得到抚仙湖沉积物自1963年、1975年及1986年以来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3g/(cm^2·a)、0.052g/(cm^2·a)和0.039g/(cm^2·a),说明了过去近五十年抚仙湖沉积速率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借助于^(241)Am的1963年蓄积峰可以提高^(137)Cs计年的准确性。根据^(210)Pb 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通过质量深度和年代分析,抚仙湖的沉积速率变化幅度比较大,表明抚仙湖近129年来的沉积环境不稳定,可能与相应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 ~137cs ~241Am) 抚仙湖 沉积速率 人类活动
下载PDF
^(137)Cs和^(241)Am在滇池、剑湖沉积孔柱中的蓄积分布及时标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项亮 吴瑞金 吉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7-34,共8页
自70年代以来,对湖泊沉积物中核试验散落核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现代湖泊沉积过程和沉积年代及沉积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分别采自云南省滇池、剑湖的两个沉积孔柱中^(137)Cs和^(241)Am蓄积分布的研究,测定了它们60、70年代以来... 自70年代以来,对湖泊沉积物中核试验散落核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现代湖泊沉积过程和沉积年代及沉积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分别采自云南省滇池、剑湖的两个沉积孔柱中^(137)Cs和^(241)Am蓄积分布的研究,测定了它们60、70年代以来的沉积速率分别是42.1和28.7mg/(cm^2·a)。研究发现,虽然^(241)Am的含量远低于^(137)Cs,但^(241)Am具有沉积后迁移能力较小,半衰期长等特点,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湖泊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滇池 剑湖 沉积孔柱
下载PDF
利用淤地坝泥沙沉积旋廻反演小流域侵蚀历史 被引量:22
13
作者 薛凯 杨明义 +1 位作者 张风宝 孙喜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也成为记录小流域侵蚀产沙历史变化过程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一级支沟——淤积年限为34年(1957-1990),淤积深度为11.325m的闷葫...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也成为记录小流域侵蚀产沙历史变化过程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一级支沟——淤积年限为34年(1957-1990),淤积深度为11.325m的闷葫芦坝为研究对象,根据坝地沉积剖面的物理特征,发现该沉积剖面共有75个泥沙沉积旋廻,其中深度为818.5~903.5cm的沉降旋廻(第67个)137Cs含量最高,达4.90Bq/kg。根据1957-1990年间的降雨量资料和137 Cs的时标特征,建立了淤地坝沉积序列的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依据泥沙沉积量的累积曲线,将淤地坝运行期间小流域侵蚀历史划分为3个时期:1957-1964年的侵蚀剧烈期,年均侵蚀模数为16578.5t/km2;1965-1983年侵蚀相对平缓期,年均侵蚀模数为6062.9t/km2;1984-1990年,侵蚀再次增大期,年均侵蚀模数为19127.5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区 淤积坝 137cs 沉积旋廻 库容曲线
下载PDF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明礼 杨浩 +2 位作者 高明 杨九东 刘晓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7-1025,共9页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土壤平均侵蚀速率是耕地>非耕地。研究表明,整个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80 t km-2a-1,属于轻度侵蚀,地貌部位、坡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土壤侵蚀 滇池流域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的^(210)Pb、^(137)Cs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爱春 蒋庆丰 +2 位作者 陈晔 张广胜 赵永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7-382,共6页
通过对乌伦古湖2个沉积柱样的210Pb和137Cs剖面的观测,运用210Pb过剩法和137Cs时标法估算了近几十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10Pb过剩法的CRS模式测定的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18~0.071 g/(cm2.a),137Cs时标法测定沉积速率的... 通过对乌伦古湖2个沉积柱样的210Pb和137Cs剖面的观测,运用210Pb过剩法和137Cs时标法估算了近几十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10Pb过剩法的CRS模式测定的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18~0.071 g/(cm2.a),137Cs时标法测定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4~0.060 g/(cm2.a),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本区影响相对较小,湖泊的沉积速率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乌伦古河中、下游农业的发展和调水工程的实现,人类活动逐渐成为主导湖泊演化的因素,从而影响乌伦古湖沉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湖 210Pb 137cs 现代沉积速率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典型黑土直型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禹 杨明义 刘普灵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87,共7页
土壤侵蚀导致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地质量严重退化,研究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规律,对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以及深化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开垦近100年的黑土直型坡耕地的土壤样品,利用137Cs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导致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地质量严重退化,研究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规律,对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以及深化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开垦近100年的黑土直型坡耕地的土壤样品,利用137Cs示踪技术,结合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长坡长直型坡耕地50多年来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个断面顺坡方向上的坡面侵蚀强度均存在着坡长为142m的强弱交替变化的波动周期,这反映了长坡长直型坡土壤在长期的降雨侵蚀过程中,泥沙沿坡面输移的强弱交替变化。通过对4个断面的侵蚀速率的数学拟合发现,用正弦函数的和拟合的结果最好,R2均在0.96以上,进一步说明了直型坡面侵蚀随坡长变化的波动性规律。所研究的断面控制面积内平均侵蚀速率为3054 t.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强度 空间分布 小波分析 137cs 坡耕地 黑土
下载PDF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瑞 潘少明 +1 位作者 汪亚平 高建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9-639,共11页
文章通过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的10个柱状样放射性核素137Cs的分析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剖面中均存在清晰的最大蓄积峰,其峰值比活度介于5.68±1.03~21.74±1.39Bq/kg之间,平均值为14.11±1.10Bq/kg,最大蓄积... 文章通过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的10个柱状样放射性核素137Cs的分析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剖面中均存在清晰的最大蓄积峰,其峰值比活度介于5.68±1.03~21.74±1.39Bq/kg之间,平均值为14.11±1.10Bq/kg,最大蓄积峰所处的深度为55~117cm。剖面中137Cs最大蓄积峰应该与1963年的137Cs散落沉降相对应。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37Cs比活度范围介于0~9.19±1.12Bq/kg之间,并且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表层137Cs比活度相一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可探测到的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范围在88~160cm的范围内变化,137Cs蓄积总量为2361.30±174.38~17714.94±262.14Bq/m2,平均值为9664.97±100.05Bq/m2,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及137Cs蓄积总量均表现出从岸向海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测的137Cs总量均大于长江流域的137Cs背景值,说明了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137Cs蓄积既有大气散落直接沉降的来源,又有流域侵蚀带来的137Cs输入,并且主要以后者为主。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模型分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散落蓄积特征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的蓄积以长江流域来源为主,说明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中的蓄积主要受流域侵蚀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137cs总量长江口 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137)Cs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侯建才 李占斌 李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4468、1759 t/(km2.a);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指数相关;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2125、4676、3625 t/(km2.a)。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长和坡度、地貌部位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很大,坡耕地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紫色丘陵区
下载PDF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被引量:15
19
作者 MENGWei LEIKun +4 位作者 ZHENGBinghui WANGFu WANGHong LIJianfen LI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6-5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210Pbex and 137Cs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modern sediments are calcula...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210Pbex and 137Cs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modern sediments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andy area of the intertidal zone (from Daogouzi to the Duliujian River), the sedimentation rate from 1955 to 1963 is 3.43-4.06 cm/a, and is within the range of 0.65 ̄1.59 cm/a since 1963.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muddy area (around Qikou) is approximately 1.81 cm/a. The results above suggest that the sandy area of the intertidal zone has experienced rapid sediment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60s, and the sedimentation slows down after the 1960s,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s increase from north to south spatially. The rapid sedi- ment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60s in the sandy area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North China has plentiful precipit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intertidal zone is supplied with abundant matter sources for sedimentation. After the 1960s, the weakened sedimentation may be a result of the reduction of sand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tidal zone, 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diminished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Hai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Gulf intertidal zone sedimentation rate 210Pbex 137cs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环境放射性水平的监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拓飞 徐翠华 +6 位作者 张京 周强 李文红 赵力 张庆 张建峰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检测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我国部分地区环境样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评价事故对我国的放射性污染程度。方法 采集大气气溶胶、水、生物、土壤等样品共计118个,采用高纯锗(HPGe)γ谱仪分析样品中^131I和137Cs等人工放射性核素... 目的 检测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我国部分地区环境样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评价事故对我国的放射性污染程度。方法 采集大气气溶胶、水、生物、土壤等样品共计118个,采用高纯锗(HPGe)γ谱仪分析样品中^131I和137Cs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结果 在大气气溶胶样品中陆续检测到了微量^131I、134Cs、137Cs和136Cs,其中4月2日的活度浓度分别达到1720、247、289和23 μBq/m3;在1份雨水样品和2份表层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出极微量的^131I,比活度分别为2.08 Bq/L,1.82和0.59 Bq/kg;4月2—13日采集的18份蔬菜样品中,均检测出极微量的^131I,含量为055~2.68 Bq/kg。牛奶、饮用水、海水和海产品中均未检出异常浓度的^131I和137Cs。结论 福岛核事故期间,我国的部分环境样品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污染,但其对公众成人所致待积有效剂量极其微小,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131I 137cs γ 能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