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被引量:67
1
作者 卓水清 陈林 +7 位作者 张福君 赵明 张亮 刘健 李奎 吴沛宏 郑庆生 王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668,共3页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辐射剂量 监测 防护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宋晶晶 纪建松 +2 位作者 赵中伟 范晓希 张登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有效性,并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82例Ⅲa~Ⅲb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老年性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有效性,并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82例Ⅲa~Ⅲb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老年性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8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6个疗程;对照组44例行GP方案4~6个疗程全身静脉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和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2%和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1.1%和52.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9 d和33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老年性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低,短期疗效优于GP方案化疗,是现阶段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125i放射性粒子 化疗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皓 王俊杰 +7 位作者 袁慧书 刘晓光 朱丽红 姜玉良 杨瑞杰 姜伟娟 李金娜 田素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7-100颗。肿瘤最小周边剂量(mPD)11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5-61个月)。疼痛缓解率93.7%。神经功能恢复或者保留率93.75%。1年局部控制率64%,2年局部控制率50%,3年局部控制率32%,5年局部控制率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73%,2年生存率59%,5年生存率41%。中位生存期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出现截瘫,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安全、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介入治疗 椎体及椎旁肿瘤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金铭 于宁文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3期186-198,共13页
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近年来,放射性核素碘[125I]粒子治疗肿瘤因其直接杀伤肿瘤病灶,在控制局部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25I半衰期较长(T1/2=59.7 d),通过电子捕获释放低能γ射线(27 keV,特征X射... 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近年来,放射性核素碘[125I]粒子治疗肿瘤因其直接杀伤肿瘤病灶,在控制局部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25I半衰期较长(T1/2=59.7 d),通过电子捕获释放低能γ射线(27 keV,特征X射线),适合用于近距离治疗肿瘤。125I粒子可采用手术植入的方式埋植在肿瘤组织,对治疗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有较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125I放射性核素制备、125I放射性粒子制备及其临床肿瘤治疗情况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介入治疗 肿瘤 近距离治疗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徽 王纯 +3 位作者 张北光 金刚 于士龙 孙志强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49-50,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I放射粒子植...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布源,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5~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20Gy,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结果随访6~24个月,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CR2/12,PR7/12,NC3/12,临床有效率75%(CR+PR);总生存率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6%(11/12)、75%(9/12)33.3%(4/12)。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 肝癌 门脉癌栓 125i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永久植入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莉莉 曹贵文 +2 位作者 崔新江 宁厚法 张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下载PDF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肝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贵文 李学达 +5 位作者 孙莉宁 崔新江 宁厚法 韩金龙 刘荣 邢辉 《当代医学》 2011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VX2肝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疗效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荷瘤兔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6只、粒子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1月、2月、3月取材。测量肿瘤体积并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VEGF、CD3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较前增大,粒子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两组间相互比较粒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粒子组VEGF、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植入粒子不同时期VEGF、MVD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MVD的表达,可以有效地破坏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有效地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灭活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宁厚法 张凤莲 +3 位作者 王滨 曹贵文 孙顺吉 邵连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计划,CT定位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植入结束后,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评价粒子分布情况。2个月后全部行胸部CT复查。结果术后2、4、6个月随访,26例有效率分别为59.36%、83.87%、86.67%;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少量咯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安全、损伤小、并发症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25i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贵文 杜苗苗 +6 位作者 崔新江 邢辉 张志超 于志军 韩金龙 张风庆 刘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取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静脉血检测AFP、AST、ALT、ALB,术后第3个月复查MRI评价近期疗效;术后随访36个月,计算生存率。结果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术后第1个月血AFP、AST、ALT降低而ALB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4.3%、疾病控制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65.6%(P均<0.05)。观察组术后6、12、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6%、77.1%、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4.4%、18.8%(P均<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中心肌酶谱出现轻度改变3例,5例出现放射性胃肠反应改变,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HC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细胞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序贯治疗 近心肿瘤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费伦 郭金友 +3 位作者 郑家平 梅伟东 韩瑞雪 沈剑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骨转移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其中行125I粒子植入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植入粒子总数1581粒,平均每例植入(52±6)粒,另24例患者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疼痛治疗有...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骨转移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其中行125I粒子植入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植入粒子总数1581粒,平均每例植入(52±6)粒,另24例患者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NRS评分)、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KPS评分)、以及病灶治疗疗效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功能状态改善率为60%,高于对照组的29.2%;治疗组的镇痛显效率为36.2%,高于对照组的4.2%;病灶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和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骨转移瘤 癌痛 KPS NRS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肺转移瘤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金爽 杨景魁 +2 位作者 郑广钧 阎卫亮 柴树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出现肺转移瘤的患者10例,对转移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07.4±43.1)Gy,D100(99.7±10.6)Gy,D90(127.5±16.1)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有效率80.0%。截至2012年6月,10例患者中2例生存,8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4.6±3.5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术中6例患者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6例患者出现肺内针道出血,不伴咳血,无进行性血胸,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结论:放射性粒子对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肺部转移病灶短期局部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肺转移瘤 CT引导下 125i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海丽 徐卫国 +3 位作者 雷妙 王立东 杨鑫 林延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骨转移瘤患者的74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21例显效,8例有...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骨转移瘤患者的74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2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0.6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2月后复查CT,7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3个;部分缓解(PR)49个;病变稳定(SD)10个;肿瘤进展(PD)2个,总有效率83.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具有临床疗效好,局部缓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放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高位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贵文 崔新江 +3 位作者 宁厚法 孙莉宁 孙璐 杨莉莉 《当代医学》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对高位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高位胆管癌随机分成三组,A组27例(PTCD)、B组39例(125I粒子)及C组12例(PTCD+125I粒子),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的改变、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患者的生存率,分析125I放射性...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对高位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高位胆管癌随机分成三组,A组27例(PTCD)、B组39例(125I粒子)及C组12例(PTCD+125I粒子),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的改变、肿瘤大小的变化及患者的生存率,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胆管癌的疗效。结果术后半月A,B,C三组总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81.5%(22/27),66.7%(26/39),83.3%(10/12),A,B两组及B,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三组(CR+PR)分别为29.6%(8/27),74.4%(29/39),75.0%(9/12),A,B两组及A,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B组为89.7%,82.1%,C组为91.7%,83.3%,明显高于A组的59.3%,33.3%(P<0.05)。结论对高位胆管癌,125I放射性粒子有治疗作用,PTCD术为姑息性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PTCD术可取得更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PTCD 高位胆管癌
下载PDF
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云峰 曹贵文 +2 位作者 崔新江 宁厚法 杨莉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肝功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24.1%(13/54)、59.3%(1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月A、B两组AF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月、12月、36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81.3%(26/32)、43.8%(14/32),明显高于A组的48.1%(26/54)、33.3%(18/54)、18.5%(10/54)(P<0.05)。结论: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序贯治疗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晋虎 李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5-418,共4页
如何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愈率、生存率和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彻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故目前对其常采用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近年来研究... 如何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愈率、生存率和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彻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故目前对其常采用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对缩小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瘤体和减少复发都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125)I粒子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肿瘤 口腔颌面部 植入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乏氧肿瘤近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报 宋程辉 +5 位作者 滕云 石静滨 叶福秀 雷宏伟 邹丽娟 张海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在cT引导下植入治疗乏氧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实体瘤内血流信号,将2014-2016年于我科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22例肿瘤患者分为少血供组(乏氧组)12例和多血供组(非乏氧组)10例... 目的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在cT引导下植入治疗乏氧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实体瘤内血流信号,将2014-2016年于我科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22例肿瘤患者分为少血供组(乏氧组)12例和多血供组(非乏氧组)10例。经增强CT定位扫描后将影像学数据传输至三维粒子植入TPS上设计术前计划,然后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剂量学验证靶区剂量D90为106-128eGy:术后1-3个月按照WHO标准评价病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2%:乏氧组和非乏氧组有效率(CR+PR)相近,术后1个月P=0.840,术后2个月P=0.696,术后3个月P=0.84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以克服乏氧性肿瘤体外放疗的抗拒性并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乏氧肿瘤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锦新 张启周 栗国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其中15... 目的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其中15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2例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缓解者9个,稳定者16个,进展者7个,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125i放射性粒子 疗法植入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或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凡 郑家平 +1 位作者 邵国良 罗君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CC合并PVTT患者65例,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CC合并PVTT患者65例,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生存率、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PVTT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vs 9.09%,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28.1%、12.5%,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0.3%、6.0%、0.0%。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3DCRT相比,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在短期内更能有效控制癌栓进展,相对延长PVTT进展时间,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125i放射性粒子 3D适形放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松旺 黄岩 +1 位作者 孟凡荣 赵美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转移性肿瘤,并依据放射治疗计划植入适当数量的125I放射性粒子。结果:14例患者粒子植入均获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准确引导穿刺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转移性肿瘤,并依据放射治疗计划植入适当数量的125I放射性粒子。结果:14例患者粒子植入均获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准确引导穿刺及粒子植入。14例患者1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0个,部分缓解12个,无变化2个,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腹壁转移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声引导 125i放射性粒子 植入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用于32例高位胆管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贵文 崔新江 +2 位作者 宁厚法 杨莉莉 张云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的疗效。方法将67例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观察组同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肿瘤体积变化及生存...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的疗效。方法将67例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观察组同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肿瘤体积变化及生存率。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3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治疗HC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