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是《大学》次序,诚意最要”——论朱子《大学章句》“诚意”章的诠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家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 朱子《大学章句》极为重视"诚意",认为它是"自修之首",并耗尽毕生精力为之作解,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一,朱子基于性善论和工夫论立场,对诚意、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内涵作了独特阐发。其二,朱子具有通贯视野,将诚意与自欺、自慊、慎独诸概念贯穿起来,分别视为诚意之内核、体验、工夫,共同构成"诚意"这一有机整体。进而阐发诚意与致知、正心之知行、先后、主辅、轻重关系,展现了工夫的独立性与连续性。其三,朱子本章之解在不断突破自我的修改历程中进行,朱子长期以来只是将诚意与自欺联系,直至生命最后数年才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通贯诠释。总之,朱子紧紧围绕致知与涵养这一道德工夫对诚意作出的新诠,对"诚意"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哲学经典的诠释亦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大学章句》 诚意 自修之首
下载PDF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朱雪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3-37,共5页
朱子的工夫论是通过“格物”探求天道,希望由此得出道德律令指导行为方向,以“格物”为因。王阳明“格物”义则是在自律道德中,通过本心发出道德律令,在此中,行为由良知伸展、遍润而得以正,换言之,以本心为主,以格物为果。
关键词 朱子 王阳明 格物
下载PDF
论所谓“朱子道”之说
3
作者 程志华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23-32,F0002,共11页
潘平格曾有所谓“朱子道”之说,并以此对朱子的理路进行批评。潘平格此说是否合理、有据,要从朱子本人如何看待道家谈起。从朱子文本来看,他确实对道家研究颇多,通过朱子对老子其人、《老子》文本和义理的研究,可以看出朱子最终仍然将... 潘平格曾有所谓“朱子道”之说,并以此对朱子的理路进行批评。潘平格此说是否合理、有据,要从朱子本人如何看待道家谈起。从朱子文本来看,他确实对道家研究颇多,通过朱子对老子其人、《老子》文本和义理的研究,可以看出朱子最终仍然将儒道两家对立了起来。在道家谱系及义理流变的研究方面,朱子细致地梳理了老子、杨朱、列子与庄子四者之间的思想脉络与思想异同。此外,朱子还研究了道家与道教、儒家和佛教的关系,最终肯定了孔孟之道内圣外王的境界。事实上,朱子对道家与道教所做的研究属于“致知”,其目的仍在于“克己”和“敬”,即“拒盗”和“守门户”。因此,朱子虽然主张“不以人废言”,但终究认为道家“门户”错了。总之,潘平格所谓“朱子道”不合理,也无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朱子道 潘平格 道家 门户
下载PDF
陆学与婺学、朱学之间:南宋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逸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是南宋时期较为活跃的一个道学学术群体,全祖望所标榜的“甬上四先生”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明越道学圈以宗主陆学的明越诸公为核心,乾道年间他们在太学从学陆氏兄弟,淳熙前期在明越地域频繁进行学术交往。淳熙八年... 淳熙年间的明越道学圈是南宋时期较为活跃的一个道学学术群体,全祖望所标榜的“甬上四先生”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明越道学圈以宗主陆学的明越诸公为核心,乾道年间他们在太学从学陆氏兄弟,淳熙前期在明越地域频繁进行学术交往。淳熙八年(1181)史浩在明州开馆,所延请教授者多为明越道学家。淳熙九年陆九渊、吕祖俭先后来此,聚集于明州的明越诸公与二人展开深入交流。明越诸公所宗主的陆学思想和工夫受到了吕祖俭的批评,他们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回应和修正。淳熙九年朱子到来后又批判了他们所受的婺学事功思想和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明越诸公在为吕祖俭和陆九渊辩护的同时,开始部分地转向朱学。明越道学圈是婺学、陆学与朱学争论的舞台,既扮演着折中调停的角色,又吸收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成为淳熙年间道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学术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越道学 陆学 婺学 朱子
原文传递
“推”的伦理意蕴及道德自觉性——朱子论“人禽之辨”的新视角
5
作者 王闻文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 朱子在“人禽之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先秦儒者以仁义道德区分二者的路数,而是转向从“理气”的视角展开讨论。在理气的视域下,朱子又提出“推”这一概念。认为人因气清且正,所以能“推”;禽兽因气浊且偏则不能“推”,即以“能不能推”作为人和禽兽不同的关键,并以此确立人的主体性。更为重要的是,朱子言“推”不但具有“扩充”义,而且更具反思和觉解的涵义,即认为人是循着天理而为,能够将己之物事推将到他者的场域;另一方面,还表示人对事物及己之实践具有反思性,此是道德创造性之活动。而禽兽的活动则只是按照生理本能的顺性活动,并不能知晓其何以如此。这是朱子在人禽之辨问题的创新和贡献。注意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子的哲学体系,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禽之辨 “推” 伦理意蕴 反思 道德自觉性
下载PDF
朱子《小学》流衍海东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蔡雁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朱子的《小学》一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朝鲜的文化史上同样有很大影响。其在海东文化史上意义绝不仅仅是一部蒙学教材,还具有科举考讲的实用目的、化民成俗的政教意义、修身治家的模范作用等等,并对朝鲜蒙学教材的编写产生了影响。因此,... 朱子的《小学》一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朝鲜的文化史上同样有很大影响。其在海东文化史上意义绝不仅仅是一部蒙学教材,还具有科举考讲的实用目的、化民成俗的政教意义、修身治家的模范作用等等,并对朝鲜蒙学教材的编写产生了影响。因此,从该书的流传和影响来看,它在海东被推崇的时间跨度和波及的影响领域可以说超过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小学 流传 朝鲜朝
原文传递
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
7
作者 高令印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 ,创立闽学 ,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 ,由内圣而外王事功 ,格物穷理 ,萌发近代意识 ,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 ,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 ,汪洋澎湃以至东亚 ,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 ,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学 新儒学 文化 东亚文明
下载PDF
朱子之“理”的天道自然观基础及其理气二元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赖功欧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朱子理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他成功地将天道自然观转换为天理自然观;"气化流行"是这一转换中的关键范畴,其思维取向是道体(理)自然而成化。朱子的"天理"观,显示了从天道自然到理所当然的人文道德之价值... 朱子理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他成功地将天道自然观转换为天理自然观;"气化流行"是这一转换中的关键范畴,其思维取向是道体(理)自然而成化。朱子的"天理"观,显示了从天道自然到理所当然的人文道德之价值维度。朱子天理观中的理气二元结构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他偏轻偏重地言理言气,而太极范畴的推出,依然没有解决这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天道自然观
下载PDF
朱子的格物致知:一种可能的科技理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敬峰 刘俊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3,共5页
朱子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义理上已经得以全面阐释,而从科技理性的角度予以审视,虽已有之,但仍争讼不已。因此,在当今科学主义风行的境遇下,回向传统,清理和检讨朱子的"格物致知"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欲从诠释的转向... 朱子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义理上已经得以全面阐释,而从科技理性的角度予以审视,虽已有之,但仍争讼不已。因此,在当今科学主义风行的境遇下,回向传统,清理和检讨朱子的"格物致知"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欲从诠释的转向、认知的指向和范式转换三个角度予以重新观照,认为朱子的"格物致知"主观意愿指向人文伦理,而客观上却走向科技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格物致知 科技理性
原文传递
王阳明“格物”“致知”说分疏——以《传习录》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8-73,共6页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其对"格物致知"说的阐释颇具革命性,不仅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而且因此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与朱子相比,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释的反动体现在:将朱子训物为客观物...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其对"格物致知"说的阐释颇具革命性,不仅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而且因此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与朱子相比,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释的反动体现在:将朱子训物为客观物质实体与人类道德行为二义窄化为道德事为,物成了心之物,并且相应地穷理被局限于体认天理或良知,即格心。与此同时,所谓致知,仅仅变成了克除私欲,发明本心或使天理流行充塞,最终导致了贯通心与物、心与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阳明与朱子学说分道扬镳,但也因此以简易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心学理论的特色,并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致知 分疏 《传习录》 王阳明 朱子
下载PDF
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发展的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华富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以朱子学为宗的徽州世家大族为了促进宗族和谐和宗族发展,在16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1.敦伦孝悌,2.增进亲情,3.救灾济贫,4.扶孤恤寡,5.提倡节俭,6.管教游闲,7.反对争讼,8.禁止迷信,9.打击赌博,10.防范盗窃,11.尊敬耆老,12.勤奋创业,13.彰... 以朱子学为宗的徽州世家大族为了促进宗族和谐和宗族发展,在16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1.敦伦孝悌,2.增进亲情,3.救灾济贫,4.扶孤恤寡,5.提倡节俭,6.管教游闲,7.反对争讼,8.禁止迷信,9.打击赌博,10.防范盗窃,11.尊敬耆老,12.勤奋创业,13.彰善瘅恶,14.发展教育,15.和睦邻里,16.封山育林。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些矛盾缓和了,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宗族发展的一些措施,不仅产生了一定社会历史作用,具有一定社会历史价值,而且还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世家大族 朱子 宗族和谐 措施
下载PDF
朱子、阳明与船山《大学》诠释之比较——以“明明德亲(新)民”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钦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9,共8页
《大学》是宋明理学家们用力最深的文本之一。专以"明明德亲(新)民"关系的诠释而言,朱子遵从二程《大学》改本,主张"新民"说,并以"本末"论来阐述"明新"关系;王阳明主张恢复古本《大学》,力主&q... 《大学》是宋明理学家们用力最深的文本之一。专以"明明德亲(新)民"关系的诠释而言,朱子遵从二程《大学》改本,主张"新民"说,并以"本末"论来阐述"明新"关系;王阳明主张恢复古本《大学》,力主"亲民"说,并提出"明亲合一"的理论;作为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王船山力反阳明之论,维护程朱《大学》改本和"新民"说,同时运用"理一分殊"论,一方面否定阳明"明亲合一"论,另一方面又批评和深化朱子"明新本末"论。由此可见,同一文本因学者自身的时代问题意识及其学术关切的差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不同解读,借此也说明经典文本本身丰富的、开放的义理诠释空间,以及儒家学说所具有的"学随世变"的生命力和创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阳明 船山 《大学》 明明德 亲民 新民
下载PDF
饶鲁《中庸》学的工夫论诠释及对朱子的突破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家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在批判继承朱子学的基础上,饶鲁对《中庸》工夫论做出了独到阐发。他精细辨析首章之"戒惧"、"慎独",以"事物既往、思虑未萌"析不睹不闻之义,辨不睹不闻与未睹未闻、独睹独闻之别,剖戒慎与恐惧之异,判事... 在批判继承朱子学的基础上,饶鲁对《中庸》工夫论做出了独到阐发。他精细辨析首章之"戒惧"、"慎独",以"事物既往、思虑未萌"析不睹不闻之义,辨不睹不闻与未睹未闻、独睹独闻之别,剖戒慎与恐惧之异,判事理与内心之离。提出中庸之道当以变化气质为功,坚持忠恕意义的单一性及忠、恕之别,从知行相因、体道之要角度对"三达德"作了精彩阐述。提出"必先尊德性以为之本",注重工夫之简易可行,显示出朱子学内部酝酿的某种心学倾向。其《中庸》工夫论的阐发不仅丰富了《中庸》学的诠释,且对朱子学有所突破,对宋元理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鲁 《中庸》 “三达德” 工夫论 朱子
下载PDF
处物之道——朱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东方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37-46,共10页
与西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有所不同,朱子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上表现出儒家传统“正德、利用、厚生”的特色。在朱子的宇宙世界中,人、物关系的论述旨在究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仁即生生即是要彰明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 与西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有所不同,朱子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上表现出儒家传统“正德、利用、厚生”的特色。在朱子的宇宙世界中,人、物关系的论述旨在究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仁即生生即是要彰明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道德责任;而朱子的格物穷理理论目的便是要我们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明了以“取之以时,用之有节”作为我们的依物、待物之道。依朱子,人与自然的和谐乃是在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向度中通过人的自觉努力不断地实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人与自然 仁即生生 处物之道
下载PDF
论明代古文选本中的诸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天熙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5-15,94,共12页
明代中后期出现大量选诸子的古文选本,笔者统计的就有66部,所选诸子的种类异常丰富。中晚明以来,诸子地位得以提高,选家纷纷将之编入古文选本,重视其文章学价值。无论诸子选本的商业运作,还是对诸子的文学评点,亦或是对诸子的猎奇倾向,... 明代中后期出现大量选诸子的古文选本,笔者统计的就有66部,所选诸子的种类异常丰富。中晚明以来,诸子地位得以提高,选家纷纷将之编入古文选本,重视其文章学价值。无论诸子选本的商业运作,还是对诸子的文学评点,亦或是对诸子的猎奇倾向,都是诸子选本商品化转型的体现。包括诸子在内的古文,在商品化过程中,“道”的属性被弱化,而“文”的属性被强化。诸子进入古文选本,在清代有所延续,但种类数量都有所减少。古文选本选诸子,对古文观念和古文编选传统有冲击、有新变,具有正反面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选本 诸子 文章 商品化 奇异 编选传统
下载PDF
纵论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南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5-23,共9页
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不是学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研究应当系统化,包括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正系统和反系统;朱子民主思想资源的开发也应当系统化;朱子民主思想资源开发系统化应遵循若干原则。
关键词 朱子 民主思想 研究开发 系统化
下载PDF
辨析朱子心性论中的“心”
17
作者 蒋昭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1期18-20,共3页
有关朱子心性学的研究和论争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难点,其中争议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几个大的问题上:心属理,或属气?心是形而上的,或形而下的?心是本体吗?心与理是相通,还是相同?朱子是心性一元论,还是二元论者?心在朱子的心性学说中到底处... 有关朱子心性学的研究和论争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和难点,其中争议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几个大的问题上:心属理,或属气?心是形而上的,或形而下的?心是本体吗?心与理是相通,还是相同?朱子是心性一元论,还是二元论者?心在朱子的心性学说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论文的立意就是抱着这些疑惑,力图在朱子的文本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心性论
下载PDF
朱子《家礼》与道德建设
18
作者 史向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7,共5页
朱子《家礼》是继儒家《仪礼》之后影响古代社会生活最大的一部礼书。它的内容和思想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包括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发展、道德继承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仍然有着值得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 朱子 《家礼》 道德建设
下载PDF
道德生存与天命的分合及其意蕴--以朱熹与阳明对《孟子·尽心》首章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瑞杰 郭美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4,146,160,共10页
自孔孟以来,道德主体性与天命之间就一直存在紧张关系,影响着后世诸儒对此问题的解读。在对《孟子·尽心篇》首章的诠释上,朱子以普遍之理的预设为根基,依据《大学》条目,从认知角度呈现了一个由知到行、普遍的历时性进程,突出普遍... 自孔孟以来,道德主体性与天命之间就一直存在紧张关系,影响着后世诸儒对此问题的解读。在对《孟子·尽心篇》首章的诠释上,朱子以普遍之理的预设为根基,依据《大学》条目,从认知角度呈现了一个由知到行、普遍的历时性进程,突出普遍天理对于现实生存的绝对优先性;而阳明将此章三句视为三种品第的为学进路,并与《论语》《中庸》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结合起来,将此章理解为不同主体现实生存活动及其境界的共时性差异,对单纯的认知主义进路有所克服。但是,阳明依然将普遍天理预设为主体性良知的先天本质,同样湮没了真正的道德生存本身。事实上,重新敞露道德生存论的真蕴,将天命与道德生存划界,以人自身活泼的生存活动及其展开作为人之本质的基础,是彰显人自身生存性意义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存 天命 孟子 朱子 阳明
下载PDF
子书衰微、论辩勃兴与文学自觉——试论六朝论体文嬗续的辙迹与因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泉根 周娟 《云梦学刊》 2021年第4期82-87,共6页
从诸子文式微、文集肇兴、论体文勃发又遽衰,及六朝文学观念明晰、审美意识自觉等角度梳理彼此历史辙迹和之间嬗续因果,可发现:随着“轴心时代”的结束,志共道申、智周宇宙之诸子著述难以为继;炎汉随之焕乎辞赋,诸子泯于辞章而文集取代... 从诸子文式微、文集肇兴、论体文勃发又遽衰,及六朝文学观念明晰、审美意识自觉等角度梳理彼此历史辙迹和之间嬗续因果,可发现:随着“轴心时代”的结束,志共道申、智周宇宙之诸子著述难以为继;炎汉随之焕乎辞赋,诸子泯于辞章而文集取代子书;儒林、文苑既不能博明万事,适辨一理之文便随清谈、辩经、经疏、政论等事体郁然勃兴。文事日滋、论辩勃兴,文体、风格遂不能不甄别,源流、价值不能不辨证,熔裁、神思、批评亦不能不考辨,文学审美故此自觉于诸子衰微而论辩勃兴之际。论辩其所以继晚周横议而起,论体其所以隐约子书精神而兴,推鞠时代,四言可尽,其一,由经学而玄学,论题渐渐抽象而专门;其二,由清议而清谈,品题于是滋蔓而丰富;其三,由方术而佛理,辨雕寖寖然精致而深刻;其四,文学自觉,论体从观念到实践遂有其自身之体性边界和创作实绩。要而言之,论体文嬗续于诸子著述衰微之历史轨迹,既勃兴以继乎诸子,又接踵文事日滋、文集日富之历史车辙而与之腾芳,于此消彼长之间,文学自觉正与论体勃兴彼此发明、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体文 文的自觉 《文心雕龙》 子书 别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