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话语权势关系的语言哲学探源——话语学的文化研究视角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宗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批判话语分析是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后出现的一门新兴跨学科社会科学,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来研究和阐释社会文化问题。要了解这门学科对研究中国问题的价值,我们有必要从语言哲学角度来认识今天东西方的话语关系。根据海德格尔、维特... 批判话语分析是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后出现的一门新兴跨学科社会科学,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来研究和阐释社会文化问题。要了解这门学科对研究中国问题的价值,我们有必要从语言哲学角度来认识今天东西方的话语关系。根据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庄子等人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表述的真理性和社会活动的合理性需要从存在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东西方话语霸权关系,它以话语体裁的方式支配着不同领域的社会活动,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及其他社会问题,如中医技术化、教育异化、管理语言数字化,等等。在这里,语言作为一种存在的敞开变成了为支配而存在的工具,“他者”话语通过自己的嘴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话语的内在结构和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话语学 中国话语 文化霸权 语言哲学 海德格尔 庄子
下载PDF
音译的尴尬——《庄子》英译中专有名词的处理及译学思考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彦春 吴浩浩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音译是一种翻译方法,却被奉为翻译原则,运用于中西方一千多年来的专有名词翻译实践中。由于音译只是源语言的语音转写,在带来便利和"保真"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问题,即转码时符形、符指、符释之间的关系割断,导致文化信息丧失,... 音译是一种翻译方法,却被奉为翻译原则,运用于中西方一千多年来的专有名词翻译实践中。由于音译只是源语言的语音转写,在带来便利和"保真"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问题,即转码时符形、符指、符释之间的关系割断,导致文化信息丧失,甚至造成译文的悖谬。本研究以《庄子》的4个英译本为例,从认知符号学角度讨论音译带来的问题,即译名不一、词义空缺、词义变化等。本研究提出译者可以挖掘源语和译语的认知系统资源,采用符形替换法、移植借用法、编码重构法来解决音译带来的问题,以确保译文文化自足和文本自足。新的方法将引发认知符号学的理论构建、音译范围的重新确定和翻译本体论乃至语言本体论的系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信息丧失 《庄子》
原文传递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20
3
作者 于述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道家教育思想
下载PDF
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富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6,共8页
从哲学的角度对庄子《逍遥游》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新的阐释可知,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具有根本的差别,老子之"道"是一个处于"无"、"有"之间的混沌整体,而庄子之"道"则是... 从哲学的角度对庄子《逍遥游》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新的阐释可知,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具有根本的差别,老子之"道"是一个处于"无"、"有"之间的混沌整体,而庄子之"道"则是一个在想象中万物并呈的现象整体。庄子以其之"道"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精神世界的心灵自由和物质世界的行为自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绝对自由及相对自由,提出了人的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庄子在《逍遥游》中还广泛地涉及了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政治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真实性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事物的精神价值与实用价值等一系列哲学命题,构筑起内涵丰富的精神自由的观念,并成为其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思想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自由
下载PDF
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被引量:16
5
作者 萧汉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23-30,共8页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 ,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 ,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 ,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 ,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 从《庄子》的《齐物论》到《天下》 ,再到《天道》的主要段落中 ,可以看出庄子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特征是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出发点 ,并汲取儒家的仁义说与人伦观 ,以及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 ,最后又以道家的因顺自然为归宿。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是庄子有关道术之全体大用思想的完整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圣外王 素王
下载PDF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洪兴 《天中学刊》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三言”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论《庄子》“卮言”即“优语” 被引量:16
7
作者 过常宝 侯文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3,共6页
"卮言"是《庄子》的一种写作方式。学者认为"卮言"是对散漫无谓之言的比喻性说法,或是先秦饮酒礼中的祝酒辞。事实上,"卮言"即"扬觯之语",它的散漫嘲戏的特点,说明它是俳优在酒席上的语言表演... "卮言"是《庄子》的一种写作方式。学者认为"卮言"是对散漫无谓之言的比喻性说法,或是先秦饮酒礼中的祝酒辞。事实上,"卮言"即"扬觯之语",它的散漫嘲戏的特点,说明它是俳优在酒席上的语言表演,又称"优语"。"优语"的内容包括插科打诨、谜语、神怪故事和说唱等。"优语"因其娱乐性质而享有豁免的权利,俳优可以利用这一职业特权进行劝谏,因此,"优语"又是一种有所承担的话语形式。"优语"因其似有似无的姿态和充满了隐喻性的表达方式,而得到道家的认同。《庄子》大量采用了"优语"即卮言的形式,或模仿了它的表达方式。《庄子》自云"卮言日出",确非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优语
下载PDF
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文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0,共5页
庄子蝴蝶梦寓意丰富。前人解读只在文字训诂和义理分析 ,我们认为还要重视精神心理分析。其内在意蕴主要包括 :主体自我的“物化”体验 ,自由快乐的“逍遥”心态 ,消解物我的“齐物”
关键词 庄子 蝴蝶梦 物化 逍遥 齐物论
下载PDF
论庄子之游 被引量:8
9
作者 包兆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2-89,共8页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要全面、准确、细腻地把握庄子之游,就有必要对庄子“游”的基本义、“游”的幅度及其最向往的“游”逐一辨析,还庄子之“游”...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要全面、准确、细腻地把握庄子之游,就有必要对庄子“游”的基本义、“游”的幅度及其最向往的“游”逐一辨析,还庄子之“游”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庄子的游主要是出于对世界秩序的怀疑,是一种精神性的游,其内涵的多变表明了庄子自身的矛盾,其自身的开放性则为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游的模式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存世界
原文传递
庄子无用之用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利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一般认为,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以隐喻的方式对自然无为之道的拟说。任何物只要运用得法,都能带来大用;一切用都资大道的无用而成其用。即是说,它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道和物的用是什么?本文认为应该继续追问下面一个问题:用对物意味着什么?尤... 一般认为,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以隐喻的方式对自然无为之道的拟说。任何物只要运用得法,都能带来大用;一切用都资大道的无用而成其用。即是说,它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道和物的用是什么?本文认为应该继续追问下面一个问题:用对物意味着什么?尤其是,无用之用对物的意义意味着什么?无用之用就是通,是对道的通达,它以伟大力量守护物的意义;同时,它显示了庄子与其时代的遭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用之用
下载PDF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笑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2,共11页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庄子的逍遥之乐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的感觉,在于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体验,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但不是现实欲望的满足。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是无限的,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体验。从现实之苦到逍遥之乐的转化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宁静,而心灵的宁静在于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和非目的性,避免面对苦难时的狭隘的、个人的、目的性的解释;在于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避免对个人或群体抱过高的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超越现实之苦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苦乐观 世界非目的性 人类有限性 精神无限性
下载PDF
道家养生思想析论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文钦 许利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3,共13页
道家养生理论,是以《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三大经典为核心,建构了以道为本体,以阴阳为根本,以气为基础,以五行为框架,以天人相应与顺应四时为指南,以“追求无我修炼自我”为终极目的天体与人体的互动循环系统。这一套系统一旦确立... 道家养生理论,是以《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三大经典为核心,建构了以道为本体,以阴阳为根本,以气为基础,以五行为框架,以天人相应与顺应四时为指南,以“追求无我修炼自我”为终极目的天体与人体的互动循环系统。这一套系统一旦确立,便成为了用以解释生命活动与长生保健的养生思想,也成为了后世的养生家、医家、道教徒面对生命活动问题的基础解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挥,在这一套生命科学的养生思想上,创造出更多元的养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养生 《老子》 《庄子》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庄子平等、自由观发微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作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5,共6页
庄子的道论,具有一种对传统及世俗的以贵贱有等、上下有别为精神的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予以颠覆和解构的理论因素。从人性的真谛便是自然性出发,庄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及规范都是对人性的桎梏和斫伐,并意识到人人平等不仅是自然所赋,也是人... 庄子的道论,具有一种对传统及世俗的以贵贱有等、上下有别为精神的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予以颠覆和解构的理论因素。从人性的真谛便是自然性出发,庄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及规范都是对人性的桎梏和斫伐,并意识到人人平等不仅是自然所赋,也是人性的本质要求。庄子将自由表述为“逍遥游”,即心灵的无拘无束,自由翱翔。表面看,这仅是精神的自由,但庄子的自然主义与自由哲学一旦与社会政治话语相衔接,必然走向政治自由的诉求。庄子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平等、自由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个人意识觉醒的标志,其所包含的对君主专制政治的批判与声讨精神乃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平等自由观 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 政治法律思想
下载PDF
论庄子的“大美”思想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5,共4页
“大美”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 ,它在道家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在庄子美学中 ,“大美”思想与其崇尚自然之道、推崇淡... “大美”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 ,它在道家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在庄子美学中 ,“大美”思想与其崇尚自然之道、推崇淡泊无为的人格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美”的思想内涵包括澹然无极、寂漠无为的自然美品格 ,朴素、本真、天全的真美形态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美 道家美学
下载PDF
辛弃疾与道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晓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3,共6页
辛弃疾对道家思想极感兴趣,其词作也从多方面表现出他对庄子人生哲学的接受与认同:思想情感上,他因家国、时势的悲慨与庄子的“天下”、“万世”之悲悯共鸣共振;处世态度上,他力图以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处境,“齐物我... 辛弃疾对道家思想极感兴趣,其词作也从多方面表现出他对庄子人生哲学的接受与认同:思想情感上,他因家国、时势的悲慨与庄子的“天下”、“万世”之悲悯共鸣共振;处世态度上,他力图以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处境,“齐物我”以求解脱;处世方法上,他吸取庄子“安时处顺”的生存智慧以应对孤危的处境;闲退之后,庄子崇尚自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观念又对他的山水词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庄子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言道的悖论”及其超越——《庄子》话语策略新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101,共7页
《庄子》一书的动人魅力与过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话语方式对“言道的悖论”的成功超越。超越的策略有六:一是揭示语言的工具性本质;二是彰显语言功能的边界;三是对“逻辑—工具性”语言的有限性进行深刻批判;四是采取“三言”笔... 《庄子》一书的动人魅力与过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话语方式对“言道的悖论”的成功超越。超越的策略有六:一是揭示语言的工具性本质;二是彰显语言功能的边界;三是对“逻辑—工具性”语言的有限性进行深刻批判;四是采取“三言”笔法进行“诗意言说”;五是运用不断“建构—解构”的表达策略;六是采取“言无言”的话语方式。六大策略不仅使《庄子》成功地超越了“言道的悖论”,而且还摒弃了一切“人言”必然带有的“相对性”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体道真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言道的悖论 超越 话语策略
原文传递
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福友 吴根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之教"的救治社会的策略。庄子从言意观、名实观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并以"三言"说化解老子哲学中言与道的紧张关系。庄子及其后学对于语言意义的认识,完全转向了言说主体上面,消解了语言达意的社会性及其评价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道家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评近十余年出版的四部庄子研究博士论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京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通过对近十余年来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博士论文的观察 ,可以见出学界有关道家庄子的研究大略呈现着新考据学研究、哲学思想研究、现代阐释学研究三种路向。其着眼点各有不同 ,研究水准互有深浅 ,体现了庄子研究由传统走向 2 1世纪新... 通过对近十余年来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博士论文的观察 ,可以见出学界有关道家庄子的研究大略呈现着新考据学研究、哲学思想研究、现代阐释学研究三种路向。其着眼点各有不同 ,研究水准互有深浅 ,体现了庄子研究由传统走向 2 1世纪新的繁荣的一种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考据学 哲学 现代阐释学 博士论文 道家思想
下载PDF
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翻译注释 注释方法 内容分析 差异的伦理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庄子文艺思想研究回顾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绍瑾 佀同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67-75,共9页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而今,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望庄子文艺思想研究的百年历程,考较其得失,也许会对当下的中国文论研究和庄子美学意义的继续彰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艺思想 研究史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