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喇昆仑火烧云深成菱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兰 杜勇 +5 位作者 宋林山 任晓栋 丁建华 隗含涛 崔宁 张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5-379,共15页
新疆和田火烧云矿床是青藏高原西部新发现的重要超大型矿床之一,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锌(铅)矿床,同时也是全球罕见的巨型菱锌矿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储量超过1800万吨,因其经济价值巨大,矿床成因引人注目。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和钻孔... 新疆和田火烧云矿床是青藏高原西部新发现的重要超大型矿床之一,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锌(铅)矿床,同时也是全球罕见的巨型菱锌矿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储量超过1800万吨,因其经济价值巨大,矿床成因引人注目。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和钻孔岩芯观察证实,容矿围岩龙山组由泥晶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组成,广泛发育鸟眼构造、窗格构造和平底晶洞构造,指示沉积环境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滨海-潮坪的滩坝(介壳滩、鲕粒滩)高能环境。矿区已发现上、下两个含矿层,20余个矿体。下含矿层菱锌矿主矿体储量占比超过95%。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小角度穿切围岩地层。矿石矿物以菱锌矿为主,少量白铅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石膏。菱锌矿矿石发育交代、自形-半自形结晶结构,块状、晶洞、条带状和斑马状构造。火烧云超大型矿床形成经历了阶段Ⅰ菱锌矿(Sm1)、阶段Ⅱ菱锌矿(Sm2)-(方铅矿)和阶段菱锌矿(Sm3)-Ⅲ方铅矿(铅矾)三个连续成矿阶段,其中主成矿阶段菱锌矿(Sm1)占比80%以上。矿区灰岩及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菱锌矿基本继承了主岩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结合菱锌矿矿石交代结构特征,证实火烧云矿床属于后生热液交代成因。基于菱锌矿矿石矿相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本文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火烧云矿床的菱锌矿化成矿作用,即富锌少铅贫硫(S2-)热液通过微米级方解石溶解-菱锌矿沉淀藕合作用交代龙山组灰岩。因此,火烧云矿床既不是发生氧化的MVT锌矿床,也不是SEDEX锌碳酸盐矿床,而是一类原生深成(hypogene)热液交代锌碳酸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火烧云矿床 非硫化物矿床 菱锌矿化 交代结构 斑马构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喀喇昆仑山
下载PDF
川西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形成机理--以宝兴五龙剖面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赵金 冯明友 +4 位作者 沈安江 文龙 徐亮 王兴志 刘小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带分别由具残余组构...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带分别由具残余组构的粉-细晶白云石及中-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分别呈暗红、亮红色,指示晶体生长空间及流体交代过程的元素差异性。斑马构造亮带、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低,δ18O值负异常明显;暗带的87Sr/86Sr值处于或略高于同期海水范围,亮带明显较高的87Sr/86Sr值指示了深部流体的影响;亮带、暗带均具有低∑REE含量及明显的Eu正异常。综合研究表明,川西南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属埋藏期热液交代-结晶作用成因,反映了热液流体持续供给下白云石结晶力与岩石抗张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斑马构造白云岩的形成历经3个阶段:①热液流体沿基底断裂垂向运移,富镁流体顺层进入高孔渗地层并持续溶解-交代石灰岩而形成暗带白云石;②在白云石结晶力大于岩石抗张强度情况下会产生破裂,从而形成一系列裂缝;③溶解作用结束后,裂缝流体中的离子沉淀而形成亮带鞍状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构造 热液白云岩 交代-结晶作用 栖霞组 二叠系 川西南
下载PDF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斑马状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以ST18井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利超 周杨 +3 位作者 胡林辉 张亚 王柏智 乔艳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654,共8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川西北地区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的油气勘探突破,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白云岩层位。然而,有关该区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ST18井钻遇栖霞组,岩心观察发现特殊的斑马状白云...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川西北地区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的油气勘探突破,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白云岩层位。然而,有关该区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ST18井钻遇栖霞组,岩心观察发现特殊的斑马状白云岩。针对斑马结构中的亮带和暗带,系统开展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斑马结构中亮带由中粗晶—鞍形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呈亮红色;而暗带则由中—细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呈暗红色。亮带和暗带白云石的δ^(13)C值均在同时期海水δ^(13)C值范围内,而δ^(18)O值较同时期海水偏负,表明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海水,且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使得氧同位素发生分馏。亮、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高,推测是在后期埋藏作用下发生了调整,使得有序度增加到同一水平。此外,热液矿物黄铁矿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白云岩形成过程中热液流体的参与。研究表明,ST18井栖霞组斑马状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流体沿着构造裂缝溶蚀—交代原始灰岩,形成暗带白云石;(2)热流体沉淀形成亮带白云石;(3)深埋藏环境下亮暗带白云石均发生调整,形成有序度较高的斑马状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白云石有序度 斑马结构 栖霞组 下二叠统 川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