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高原典型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祥 赵一鹤 +1 位作者 张洪江 王雄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森林枯落物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云南高原湖泊纳帕海流域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次之,川... 森林枯落物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云南高原湖泊纳帕海流域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次之,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灌丛最小,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排序表现出和枯落物储量相同的顺序;不论是储量、最大持水量还是有效拦蓄量,各林分枯落物都表现出半分层大于未分解层。3种林下枯落物在0~2 h内吸水较快,在10 h后吸水速明显减缓,用对数方程对3种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用幂函数方程对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枯落物 持水量 吸水速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对云南高原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程捷 刘学清 +2 位作者 高振纪 唐德翔 岳建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0-296,共7页
讨论了云南高原环境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在上新世 ,云南高原普遍发育一套粘土岩、亚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积 ,大致以红河断裂为界 ,西厚东薄 ,说明在上新世云南高原内部总体构造环境较稳定 ,但西... 讨论了云南高原环境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在上新世 ,云南高原普遍发育一套粘土岩、亚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积 ,大致以红河断裂为界 ,西厚东薄 ,说明在上新世云南高原内部总体构造环境较稳定 ,但西部盆地下沉的速度大于东部盆地。在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的沉积相和厚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红河断裂以西为洪冲积相的砾石层 ,厚度薄 ;滇西北主要为河流相的砾石层和砂层 ,略较滇西的厚 ;滇中地区为河湖相和河流相的砂质粘土层、粘土层、砂层和砾石层 ,厚度较大。说明进入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隆升强度明显加强 ,而且从西部向东部逐渐推进。在早更新世晚期 ,在青藏高原的昆黄运动的影响下 ,全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构造运动———元谋运动 ,造成下更新统的褶皱、断裂变形和金沙江的全线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晚新生代 高原隆升 沉积相变 水系变迁 构造运动 气候变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石小亮 张颖 +1 位作者 单永娟 段维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6-1372,共7页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28.87%)>白桦林(194.17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t/hm2)>白桦林(24.52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土壤蓄水能力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673.19t/(hm2·a))>高山松林(610t/(hm2·a))>白桦林(549.84t/(hm2·a));在同一森林单位面积上,涵养水源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855.66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803.46t/hm2)>白桦林(768.53t/hm2)。研究可为森林生态效益核算和管理奠定基础,且对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着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森林植被 涵养水源 森林类型
原文传递
云南低纬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与小麦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于亚雄 陈坤玲 +6 位作者 刘丽 杨金华 胡银星 徐俊萍 程耿 余荣芝 杨延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品种为材料 ,通过对三个不同生态试点、水、旱地栽培条件下小麦品质变化的分析 ,初步研究了低纬高原立体气候生态条件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受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的影响 ;出粉率同时受生态... 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品种为材料 ,通过对三个不同生态试点、水、旱地栽培条件下小麦品质变化的分析 ,初步研究了低纬高原立体气候生态条件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受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的影响 ;出粉率同时受生态环境和品种遗传的影响 ;沉淀值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控制 ;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由品种遗传特性所决定 ,但也受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生态环境与栽培方式互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生态环境 小麦 品质 蛋白质 湿面筋含量 出粉率 沉淀值 面团流变性 区划
下载PDF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现代过程及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史正涛 明庆忠 张虎才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年第1期24-26,63,共4页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形;杞麓湖、拉市海、文海等分布着高于落水洞时代很新的多层贝壳层,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及其它相关证据说明,该区现代水系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化 环境变化 云南高原
下载PDF
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永鹏 张红霞 杜芝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4,共9页
芳香植物是经济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的精油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芳香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其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和精油的生物活性,并从赋香、保湿、美白、防治痤疮、防晒、抗衰老等方面综述了高原芳香植物精... 芳香植物是经济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的精油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芳香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其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和精油的生物活性,并从赋香、保湿、美白、防治痤疮、防晒、抗衰老等方面综述了高原芳香植物精油的应用进展,说明了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云南芳香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云南芳香植物及精油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芳香植物 精油 生物活性 化妆品
下载PDF
云南高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芝芹 黄新会 +3 位作者 涂璟 陈楚楚 马建刚 王克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24,共6页
在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枯落物是联系植被和土壤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中间环节,且发挥着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以云南高原退化山地头塘小流域人工林地为研究地点,通过对5种主要林分类型人工林标准地林下枯落物归还量、贮量... 在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枯落物是联系植被和土壤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中间环节,且发挥着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以云南高原退化山地头塘小流域人工林地为研究地点,通过对5种主要林分类型人工林标准地林下枯落物归还量、贮量和土壤持水能力和过程的定量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的水文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归还量为1 785.69~3 869.42 kg·hm^-2·a^-1;枯落物层总蓄积量为4.68~12.0 t·hm^-2,枯落物归还量和贮量都表现出从针阔混交林到针叶林到阔叶林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2)最大持水量为11.49~41.02 t·hm^-2;有效拦蓄量为9.92~41.71 t·hm^-2。(3)初始1 h内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均迅速增大,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 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10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4)枯落物在浸水的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2 h后速率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分析得出,华山松(P.armandi)+云南松(P.yunnanens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其水文生态效应是5种林分类型中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林分类型 枯落物 储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演化及环境变化初步考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史正涛 明庆忠 张虎才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44-350,365,共8页
本文对云南省境内7个典型湖泊系统和湖区地貌的科考,湖芯取样140米,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底泥样品。对湖区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湖泊中分布着多层高于落水洞的形成于更新世晚期的螺壳层... 本文对云南省境内7个典型湖泊系统和湖区地貌的科考,湖芯取样140米,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底泥样品。对湖区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湖泊中分布着多层高于落水洞的形成于更新世晚期的螺壳层;蛇山顶部开挖的剖面沉积特征及前人的测年资料表明,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湖泊 测年 更新世 环境变化 末次冰期 阶地 湖岸 底泥 云南高原
下载PDF
泸沽湖鱼类区系现状及人为影响成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孔德平 陈小勇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泸沽湖是位于滇西北的一个断陷湖泊,为滇川两省共有。文献记录泸沽湖原始的鱼类区系由4种鱼类组成,隶属于裂腹鱼属和泥鳅属。于2001 ,2002和2004年3次考察泸沽湖,进行标本采集和鱼类区系现状调查。查看了采自泸沽湖的鱼类标本518号,结... 泸沽湖是位于滇西北的一个断陷湖泊,为滇川两省共有。文献记录泸沽湖原始的鱼类区系由4种鱼类组成,隶属于裂腹鱼属和泥鳅属。于2001 ,2002和2004年3次考察泸沽湖,进行标本采集和鱼类区系现状调查。查看了采自泸沽湖的鱼类标本518号,结合历史上的采集记录和大量相关文献,确定泸沽湖记录有鱼类12种,隶属于3目4科10属;过度捕捞和毁林造成的泥石流是泸沽湖鱼类区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泸沽湖 云南高原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华勇 张虎才 +6 位作者 陈光杰 常凤琴 段立曾 王教元 卢慧斌 吴汉 胡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9-507,共9页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呈多峰态,含有2至5个组分,从细到粗分别为黏土组分(C1)、细粉砂组分(C2)、粉砂组分(C3)、细—中砂组分(C4)、粗砂组分(C5),拟合众数粒径范围为0.6~423.0μm。C1组分来自大气中长期悬浮的超细粉尘和气溶胶,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湖泊水体,反映西南地区大气粉尘背景值;C2和C3是湖泊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反映流域内降水和水动力大小;C4和C5组分只出现在洱海、滇池、差黑海等部分湖泊湖心沉积物中,且含量非常低,该组分与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对于滇池、抚仙湖等大型湖泊而言,粗颗粒进入湖心需两个过程:从流域地表进入湖泊水体的输入过程和从湖滨到达湖心的传输过程。湖心沉积物中粗粒含量主要受第二个过程影响,而该过程的强弱与湖流、水深、湖盆坡度等因素有关。西南地区干旱背景下湖泊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时,降水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地表径流动力减弱,加之大气环流偏弱以及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增大,湖水动力减弱,由湖滨向湖心传输的物质以细粒碎屑为主。位于山地地区的小型湖泊,由于汇水面积有限、地形坡度较大,坡面径流可将地表风化碎屑物带入湖盆甚至湖心位置,这类湖泊沉积物中粗粒物质的增加反映流域内降水量或降水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高原湖泊 表层沉积物 粒度分布特征 物源分析 沉积动力
下载PDF
1960-2009年云南高原楚雄市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城市气候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萍 李宏波 黄惠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2,共8页
文章利用云南高原楚雄站、南华站、双柏站1960-2009年近50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低云量等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常规距平法、3阶多项式拟合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其年代际特征及城市气候,同时对楚雄市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关... 文章利用云南高原楚雄站、南华站、双柏站1960-2009年近50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低云量等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常规距平法、3阶多项式拟合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其年代际特征及城市气候,同时对楚雄市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在此前,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而且城郊对比也是在80年代后越来越明显,这些都说明了楚雄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从年平均相对湿度来看,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干岛正在形成,城区年降水量与年平均低云量都有高于郊区的趋势,这些也就说明楚雄市的城市雨岛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城市气候 年代际变化特征 灰色关联度 楚雄市
原文传递
Zircon U-Pb Ages of the Granodioritic Porphyry in the Laba Molybdenum Deposit,Yunnan,SW 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 被引量:15
12
作者 YU Haijun LI Wenchang +5 位作者 YIN Guanghou LU Yingxiang CAO Xiaomin HUANG Dingzhu DONG Tao ZHANG You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183-1194,共12页
The Geza island-arc is a well-known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part of the Sanjiang Domain at the 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Late Yanshanian granitic intrusions and associated... The Geza island-arc is a well-known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part of the Sanjiang Domain at the 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Late Yanshanian granitic intrusions and associated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region, the largest one of which in the Shangri-La region is the Laba molybdenum deposit.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timing of the Laba mineralization is 85 ±2 Ma. However, the ages of the granodioritic porphyry remain unknown. In this study,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hree samples of the molybdenite-bearing granodioritic porphyry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resulting dates of 85.00±0.23 Ma (MSWD = 0.58), 85.28 ± 0.28 Ma (MSWD = 1.12), and 84.83 ± 0.26 Ma (MSWD = 0.79),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se granodioritie porphyries formed in the Late Yanshanian around -85 Ma.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ineralization, the Laba deposit is spatially, temporally, and probably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granodioritic porphyries. In addition, the ages of the Laba deposi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ther Late Yanshanian intrusions and mineraliz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probably generated under an intra-plate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y MINERALOGY U-Pb dating of zircons Geza island-arc Cretaceous molybdenum yunnan province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云南高原香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美存 王永芬 +4 位作者 左艳秀 曾莉 冯仁军 周登博 俞艳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对云南高原香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山地机械利用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多渠道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改变病虫害防控观念,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调节香蕉上市时期,打造香蕉品牌;加强建设销售网络,改善交通运输条... 对云南高原香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山地机械利用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多渠道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改变病虫害防控观念,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调节香蕉上市时期,打造香蕉品牌;加强建设销售网络,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香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产业 云南高原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滇池”本在成都平原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宏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2,共8页
自来学界认为上古时期的“滇池”一直就在今云南高原,由此导致西南上古历史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代技术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认为战国后期以前的“滇池”必是在今成都平原。只是由于战国后期蜀部族人的南迁,“滇池... 自来学界认为上古时期的“滇池”一直就在今云南高原,由此导致西南上古历史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代技术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认为战国后期以前的“滇池”必是在今成都平原。只是由于战国后期蜀部族人的南迁,“滇池”之名才被带到今云南高原上。此结论的取得,可以使西南上古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诸多谜题获得科学而合理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成都平原 云南高原 西南地区 蜀部族 上古历史地理
下载PDF
抚仙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乐 周永强 +5 位作者 周起超 李凯迪 张运林 赵玉伟 陆轶峰 常军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7-1367,共11页
基于2017年1-12月在抚仙湖开展的逐月观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探讨该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来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12个月CDOM吸收值a(254)的均值为3.47±0.57m-1,范围为1.82~5.22m^-1,说明CDOM丰度较低... 基于2017年1-12月在抚仙湖开展的逐月观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探讨该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来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12个月CDOM吸收值a(254)的均值为3.47±0.57m-1,范围为1.82~5.22m^-1,说明CDOM丰度较低.平行因子分析结果给出了2种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1和C3)、1种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1种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4),12个月内源组分(C1+C3)对总荧光强度的平均贡献为65.81%±15.38%,外源组分(C2+C4)的平均贡献为34.19%±15.38%;荧光指数FI的均值为1.73±0.14,腐殖化指数HIX的均值为1.02±0.37,生源化指数BIX的均值为1.23±0.27,说明CDOM主要为微生物内源产生.时空变化方面,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和冬(1、2、12月)季的a(254)分别为3.20±0.47、3.76±0.64、3.67±0.50和3.23±0.38m^-1,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CDOM丰度及内外源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季节异质性,可能与流域土地利用、河流输入、降雨、温度、光辐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云南高原 抚仙湖
下载PDF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的古高程反演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国芝 初凤友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所达到的可能高程。16.2~19.6Ma前红河流域区海拔高度低于560m,16.2~11Ma前的隆升使高程升至860~950m。经过11~5.3Ma前的剥蚀夷平后,海拔高度降为800m。距今5.3~1.6Ma前的快速隆升,使海拔高度曾达到2600~2725m,隆升幅度达1800~1925m,滇西高原形成。近1.6Ma以来则主要是剥蚀削低,海拔高度从2560m降为2300m。中新世以来红河流域区被剥蚀掉约3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高原 红河 莺歌海盆地 质量平衡 高程
下载PDF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康晓波 王宇 +2 位作者 张华 代旭升 朱广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50-58,共9页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总的特征是由岩溶高原特定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水文地质以及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决定的,文中通过对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深化了对高原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的认识。云南高原岩溶塌...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总的特征是由岩溶高原特定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水文地质以及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决定的,文中通过对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深化了对高原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的认识。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区域上分布零星,地段上呈现“点状”特征,主要集中发育于岩溶断陷盆地、岩溶槽谷(洼)地、岩溶台地或古高原面等特定的岩溶地质环境单元。主要原因是高原大部分区域为裸露型基岩山区,江河深切,垂直岩溶带发育,地下水埋藏普遍较深;盆、谷、洼地等人类聚居区,除边缘地带外,松散土覆盖层厚度较大,且黏性土层占比高,土体固结度也较高;岩溶发育不均匀,岩溶洞、管发育,但总体上地下岩溶率并不高,引发岩溶塌陷的洞、管较为孤立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高原环境 成因机制 岩溶水文地质 云南高原
下载PDF
亚洲季风强弱年蒙自市大气环境容量差异估算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清健 赵天良 +6 位作者 郑小波 史建武 张朝能 常嘉成 张凯 钟曜谦 于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54-4064,共11页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对亚洲季风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蒙自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评估.根据标准化南亚夏季风指数分别选取2005年和2015年为强、弱季风年.对2015年四季(以1月、4月、7月和10月为代表月)和2005年夏季(7月为代表...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对亚洲季风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蒙自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模拟评估.根据标准化南亚夏季风指数分别选取2005年和2015年为强、弱季风年.对2015年四季(以1月、4月、7月和10月为代表月)和2005年夏季(7月为代表月)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蒙自市2015年全年CO、NO2、SO2、PM2.5、PM10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20.31、1.127、1.875、1.267、1.688(×104t/a),其中各污染物冬季大气环境容量最小,春季的最大(PM10除外),且PM2.5在冬季排放量已饱和.强季风年相对弱季风年夏季CO、NO2、SO2、PM2.5、PM10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提升4.81%、3.86%、12.6%、18.4%、8.7%,其中PM2.5的容量提升最高.亚洲季风年际变化对云南高原空气质量及大气环境容量具有重要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WRF-Chem 云南高原 季风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云南高原隆升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达源 李郎平 +4 位作者 黄典 葛兆帅 胥勤勉 李徐生 韩志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4-871,共8页
普遍认为云南高原的抬升,与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的相继抬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根据云南高原地貌面结构及其平缓宽阔的特点、川西高原及云南高原南北向"构造-地貌-沉积"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云南高原中部多处"风口"... 普遍认为云南高原的抬升,与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的相继抬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根据云南高原地貌面结构及其平缓宽阔的特点、川西高原及云南高原南北向"构造-地貌-沉积"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云南高原中部多处"风口"沉积的形成时代等资料分析,对云南高原隆升的性质特点及其时代等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表明,云南高原是川西高原向南掀斜隆起的延续,在百万年以前为断陷沉降与断块隆起相间,后来自西向东逐渐转变为整体的平稳抬升;与此同时,由于断陷盆地中碎屑物质的加积增厚,与断块山地被侵蚀剥蚀,直到百万年以前,才有和缓起伏的地貌面形成;云南高原普遍抬升的时代,大概也在百万年以前;云南高原中部的抬升幅度大约在16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貌-沉积 河流袭夺 百万年前 云南高原 整体抬升
下载PDF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永生 华蓉 +5 位作者 陈正启 杨璐敏 陈磊 李江 何俊 王蕾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111-113,共3页
指出了云南高原是全球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依靠独一无二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食用菌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野生... 指出了云南高原是全球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为独特的地区之一,依靠独一无二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食用菌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野生食用菌产业由过去传统的无序、过度采摘的状态转向资源保护与利用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栽培食用菌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与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全面提升了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整体形象,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制约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食用菌产业 高原特色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