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鳖蕨幼叶的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光飞 苏文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4-236,共3页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从水鳖蕨 [Sinephropterisdelavayi (Franch .)Mickel]的幼叶诱导出完整植株 .研究结果表明 ,1/2MS +6 -BA 3.0mg/L(单位下同 ) +NAA 0 .5 (蔗糖 3%)适合于诱导绿色小球 (GGB) ;适合于绿色小球的增殖培养基是 1/2MS...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从水鳖蕨 [Sinephropterisdelavayi (Franch .)Mickel]的幼叶诱导出完整植株 .研究结果表明 ,1/2MS +6 -BA 3.0mg/L(单位下同 ) +NAA 0 .5 (蔗糖 3%)适合于诱导绿色小球 (GGB) ;适合于绿色小球的增殖培养基是 1/2MS +6 -BA 2 .0 (蔗糖 2 %) +NAA 0 .2 ;适合于芽生长的培养基是 1/2MS +NAA 0 .3;1/2MS(蔗糖 2 %不加任何外源激素 )培养基适合于诱导生根 ,生根率可达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鳖蕨 幼叶 组织培养 绿色小球 快速繁殖 培养基 观赏蕨类植物 激素诱导
原文传递
杜仲MEP途径系列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慧敏 乌云塔娜 +2 位作者 王淋 许靖诗 叶生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3,61,共9页
以杜仲果实和叶片转录组为基础,研究了MEP途径系列基因的表达差异,为杜仲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重要成分的分子积累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结果表明,杜仲转录组中共42条Unigene被MEP途径注释。DXS的DXS2和DXS3在幼果和叶片中表达量... 以杜仲果实和叶片转录组为基础,研究了MEP途径系列基因的表达差异,为杜仲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重要成分的分子积累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结果表明,杜仲转录组中共42条Unigene被MEP途径注释。DXS的DXS2和DXS3在幼果和叶片中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且DXS2在幼果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有7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DXS6在成熟果实中特异表达,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DXR在幼果和叶片中有4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DXR1、DXR2、DXR3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有3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DXR3在成熟果实中特异表达,3条Unigene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DXR1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表达量均最高。MCT在幼果和叶片中仅1条被注释,表达量差异显著;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仅1条被注释,其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MK在幼果和叶片中仅CMK1被注释,且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该酶在幼和成熟果实中仅CMK1被注释,且表达量无显著差异。MDS在幼果和叶片中仅MDS1被注释,其表达量差异显著;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有2条Unigene被注释,且表达量无显著差异。HDS在幼果和叶片中仅HDS1被注释,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仅HDS1被注释,表达量有显著差异。HDR在幼果和叶片中有5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HDR1和HDR5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有7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HDR3、HDR4、HDR5、HDR6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IPI在幼果和叶片中仅IPI1被注释,其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该酶在幼果和成熟果实中有2条Unigene被注释,其中IPI1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幼果 叶片 成熟果实 基因表达量分析
下载PDF
Arahidopsis CHLOROPHYLLASE 1 protects young leaves from long-term photodamage by facilitating FtsH-mediated D1 degradation in photosystemⅡrepair 被引量:10
3
作者 Ya-nan Tian Rui-hao Zhong +9 位作者 Jun-bin Wei Hong-hui Luo Yoram Eyal Hong-lei Jin La-jie Wu Ke-ying Liang Ying-man Li Shu-zhen Chen Zhao-qi Zhang Xue-qun P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49-1167,共19页
The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the photodamaged D1 core subunit during the photosystemⅡ(PSⅡ)repair cycle is well understood,but chlorophyll turnover during D1 degradation remains unclear.Here,we report that Arabidop... The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the photodamaged D1 core subunit during the photosystemⅡ(PSⅡ)repair cycle is well understood,but chlorophyll turnover during D1 degradation remains unclear.Here,we report that Arabidopsis thaliana CHLOROPHYLLASE 1(CLH1)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SII repair process.The abundance of CLH1 and CLH2 peaks in young leaves and is induced by high-light exposure.Seedlings of clh1 single and clh1-1/2-2 double mutants display increased photoinhibition after long-term high-light exposure,whereas seedlings overexpressing CLH1 have enhanced light tolerance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CLH1 is localized in the developing chloroplasts of young leaves and associates with the PSⅡ-dismantling complexes RCC1 and RC47,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latter upon exposure to high light.Furthermore,degradation of damaged D1 protein is retarded in young clh1-1/2-2 leaves after 18-h highlight exposure but is rescued by the addition of recombinant CLH1 in vitro.Moreover,overexpression of CLH1 in a variegated mutant(var2~2)that lacks thylakoid protease FtsH2,with which CLH1 interacts,suppresses the variegation and restores D1 degradation.A var2-2 clh1-1/2-2triple mutant shows more severe variegation and seedling death.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establish CLH1 as a long-sought chlorophyll dephytylation enzyme that is involved in PSⅡrepair and functions in long-term adaptation of young leaves to high-light exposure by facilitating FtsH-mediated D1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LLASE photosystemⅡrepair young leaf D1 degradation photoprotection chlorophyll dephytylation
原文传递
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欧阳杰 武彦文 卢晓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嫩芽萃取物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老叶萃取物,其中嫩芽萃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表现出最强的抗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mg/mL。实验结...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嫩芽萃取物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老叶萃取物,其中嫩芽萃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表现出最强的抗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mg/mL。实验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抑菌物质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嫩芽 老叶 提取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钙离子胁迫对金荞麦幼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檀龙颜 何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53-55,共3页
以金荞麦幼叶为研究对象,观察钙离子胁迫的生理影响。在不同浓度钙离子胁迫条件下,对金荞麦幼叶的含水量、总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金荞麦幼叶的含水量呈逐渐下降... 以金荞麦幼叶为研究对象,观察钙离子胁迫的生理影响。在不同浓度钙离子胁迫条件下,对金荞麦幼叶的含水量、总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金荞麦幼叶的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总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钙离子胁迫能够导致金荞麦幼叶受到渗透胁迫,幼叶通过合成可溶性糖维持渗透平衡,同时通过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但过高的钙离子浓度可能对幼叶细胞产生离子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幼叶 钙离子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转录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费元 韩雪 +1 位作者 余红 庞基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19-2525,共7页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Solexa GAⅡx对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从头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2 821条;转录本总长度28.63Mb,N50长度1 548 bp,序列平均长度953 bp。转录物注释...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Solexa GAⅡx对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从头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2 821条;转录本总长度28.63Mb,N50长度1 548 bp,序列平均长度953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15 053条有同源比对信息;7 768条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大岩桐特有的基因序列。通过对花萼、幼叶中与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KEGG通路比较,推断在花萼中促进生长激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比幼叶中强,激素信号转导组分基因的表达也比幼叶中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花萼 幼叶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香榧与榧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光保护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佳妮 廖亮 +4 位作者 黄增冠 戴文圣 喻卫武 胡渊渊 吴家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个发育阶段的香榧和榧树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香榧与榧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光保护机制。【方法】以天然林中15年香榧和榧树的幼叶(即萌芽后10天)和成熟叶(即萌芽后50天)为研...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个发育阶段的香榧和榧树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香榧与榧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光保护机制。【方法】以天然林中15年香榧和榧树的幼叶(即萌芽后10天)和成熟叶(即萌芽后50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个发育阶段香榧、榧树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光合色素含量、叶氮含量、比叶重(SLW)、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1)香榧幼叶较榧树幼叶具有较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和较高的SLW,相对差值分别为40.3%,33.1%和29.7%(P≤0.05),而香榧成熟叶较榧树成熟叶具有较高的Amax,LSP和SLW,相对差值分别为26.3%,40.9%和44.8%(P≤0.05)。2)香榧幼叶和成熟叶较榧树叶片具有较高的氮含量,相对差值分别为32.5%和44.9%(P≤0.05),却具有较低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相对差值分别为54.9%和12.8%(P≤0.05)。3)与9:00相比,13:00时(较高光强)香榧和榧树幼叶、成熟叶片的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Pn的相对差值分别为33.7%,26.8%,35.1%和44.4%(P≤0.05),Gs的相对差值分别为27.7%,23.5%,38.7%和45.0%,但胞间CO2浓度(Ci)无显著变化(P≥0.05)。4)香榧幼叶较榧树幼叶具有较低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I))(P≤0.05),及较高的△p H和叶黄素调节的热耗散量子效率(Y(NPQ))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比值(Car/Chl)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比值(Chla/Chlb)(P≤0.05);香榧成熟叶较榧树成熟叶具有较高的荧光和不依赖于光的非调节性热耗散量子效率(Y(NO))(P≤0.05)。【结论】具有较低Amax和LSP的香榧幼叶,在相同的高光强下较易发生光抑制,但较高光强下(13:00时)其光抑制程度小,主要是由于其能有效地通过增加Y(NPQ)、Car的形式进行过剩光能的热耗散及通过降低Chlb含量来减少光能的捕获;具有较高的Amax和LSP的香榧成熟叶还需通过Y(NO)进行过剩光能的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幼叶 成熟叶 光保护
下载PDF
茶树叶片和胚根原生质体的分离及PEG诱导融合 被引量:8
8
作者 彭章 童华荣 +2 位作者 梁国鲁 石艺琦 袁连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3-470,共8页
植物原生质体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融合等细胞水平研究及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用福鼎大白茶茶树的幼嫩叶片及胚根,分析了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材料、酶解液组成及酶解时间、纯化方法等影响因子,建立了最佳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 植物原生质体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融合等细胞水平研究及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用福鼎大白茶茶树的幼嫩叶片及胚根,分析了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材料、酶解液组成及酶解时间、纯化方法等影响因子,建立了最佳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茶树体细胞杂交等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高效获取大量高活力原生质体的方法。结果表明,23°C恒温黑暗或遮光培养的茶树实生苗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是茶树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材料,其次是茶树种子萌发后的幼嫩胚根;而以茶园健康生长的5周叶龄以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时,只能获得混有大量细胞碎片的少量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以茶树幼嫩叶片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1%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以茶树幼嫩胚根为分离材料的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3%离析酶+0.5%果胶酶+0.4 mol L–1甘露醇+20 mmol L–1 MES。分离茶树幼嫩叶和幼嫩胚根原生质体时,宜采用低速(分别为55 r min–1和50 r min–1)恒温(23°C)摇床振荡酶解培养,时间分别为7 h和8 h;最适宜采用15×g的转速,离心4 min可纯化获得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用40%PEG-6000诱导20 min后可使茶树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幼嫩叶 幼嫩胚根 原生质体分离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番茄叶片再生系统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陆云华 张新 马立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比较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4个番茄栽培品种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其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MS+6-BA 3.0mg/L+IAA0.2mg/L+蔗糖30 mg/L(pH=5.8)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最佳;MS+IAA ... 比较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4个番茄栽培品种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其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MS+6-BA 3.0mg/L+IAA0.2mg/L+蔗糖30 mg/L(pH=5.8)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效果最佳;MS+IAA 0.1mg/L+蔗糖20mg/L培养基对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幼叶 组织培养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季元祖 雷颖 +2 位作者 李晓玲 吴利红 赵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9,共6页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外植体经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幼苗出瓶移栽的试验过程,筛选出了最佳培养方案。除褐培养基以MS+6-BA 1.0mg·L-1+PVP 200mg·L-1效果较好,在此培养基上连续转移3次后褐变消失。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mg·L-1+2,4-D 2.0mgL-1,诱导率95.5%;芽苗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mg·L-1+TDZ 0.1mg·L-1+NAA 0.5mg·L-1,分化率93.2%,平均芽数为8.66条;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1+IBA 0.3mg·L-1,增殖倍数为12.21,平均苗高4.81cm;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1,生根数平均为3.83条,生根率为88.72%以上;组培苗移栽于珍珠岩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瑞香 幼嫩叶片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非洲紫罗兰组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家涛 《热带农业科技》 CAS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研究以非洲紫罗兰幼嫩叶片为外殖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GA等外源激素对其愈伤形成、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MS+6-BA0.1~2.0mg·L-1+NAA0.01~0.5mg·L-1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在20... 研究以非洲紫罗兰幼嫩叶片为外殖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GA等外源激素对其愈伤形成、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MS+6-BA0.1~2.0mg·L-1+NAA0.01~0.5mg·L-1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在20%以上;采用MS+6-BA0.1~1.0mg·L-1+NAA0.01~0.5mg·L-1+GA0.1~1.0mg·L-1培养基,对芽的生长及增殖效果好,并指出GA具有提高不定芽长势和成苗率的作用;采用1/2MS+NAA0.1~0.5mg·L-1或IBA0.1mg·L-1或IAA0.1~0.5mg·L-1,20d内生根率可达97%以上。在腐叶土∶珍珠岩=5∶3的基质中驯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紫罗兰 幼嫩叶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田间条件下棉花幼叶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维 张亚黎 +3 位作者 胡渊渊 杨美森 吴洁 张旺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70,共9页
通过比较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叶和完全展开叶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 探讨高光强下幼叶的光抑制程度及明确光保护机制间的协调机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棉花刚展平的幼嫩叶片(幼叶)和面积已达到最大的完全展开叶... 通过比较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叶和完全展开叶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 探讨高光强下幼叶的光抑制程度及明确光保护机制间的协调机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棉花刚展平的幼嫩叶片(幼叶)和面积已达到最大的完全展开叶片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 并运用Dual-PAM100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进行快速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 幼叶和完全展开叶片在光合、荧光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完全展开叶相比, 较低的叶绿素(Chl)含量和气孔导度(G_s)是幼叶较低净光合速率(P_n)的限制因素, 从而直接导致其光系统II(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在1800 μmol·m^(-2)·s^(–1)光强以下, 完全展开叶具有较强的围绕PSI循环的电子流(CEF), 有利于合成ATP, 是其具有较高光合能力的原因之一。相同光强下, 幼叶较低的光饱和点(LSP)更易受光抑制, 但其PSII原初光化学效率(F_v/F_m)的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完全展开叶, 说明强光下幼叶通过类胡萝卜素(Car)猝灭单线态氧、光呼吸(P_r)、热耗散(NPQ)以及PSI-CEF等光保护机制能有效地耗散过剩的光能, 从而避免其光合机构发生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棉花 气体交换 完全展开叶 光保护 幼叶
原文传递
棉花不同组织DNA的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威龙 闫硕 +4 位作者 石冀哲 吴凤明 李贞 张青文 刘小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6-18,22,共4页
[目的]研究棉花不同组织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棉花嫩叶、种子、黄化苗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TAB法、SDS法、SDS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若对DNA的量没有要求,棉花嫩叶、种子、黄化苗等组织均应选用SDS-CTAB法提取DNA。若对DNA... [目的]研究棉花不同组织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棉花嫩叶、种子、黄化苗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TAB法、SDS法、SDS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若对DNA的量没有要求,棉花嫩叶、种子、黄化苗等组织均应选用SDS-CTAB法提取DNA。若对DNA的量有一定要求,如浓度需大于100 ng/μl,质量大于20 000 ng的情况下,针对不同试验材料推荐使用的提取方法是:棉花嫩叶用CTAB法,棉花种子SDS法,棉花黄化苗CTAB法。[结论]为快速高通量地检测转基因棉花基因漂移距离和频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嫩叶 种子 黄化苗
下载PDF
裸燕麦幼叶片段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状体发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林 奚惕 +1 位作者 李献阳 李玥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以裸燕麦幼叶切段为外植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愈伤组织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作用下,可通过胚状体发生和器官发生两条途径再生成完整植株,继代培养10个月后,愈伤组织仍有产生胚状体的能力。
关键词 裸燕麦 组织培养 体细胞 胚状体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农垦58蛋白质双向电泳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孟良 郑用琏 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5-311,共7页
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 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了17个特异的蛋白质组分。其中11个组分在可育与不育水稻间表现为有或无的差异;3个组分表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另3个组分表现为位置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平移。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和异常高温不仅可使光敏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出现部分恢复,而且高温处理还导致了电泳图谱上蛋白组分的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感时期 幼穗 叶片 蛋白 水稻
下载PDF
荔枝和龙眼部分珍稀种质的染色体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永福 卢博彬 +5 位作者 王英 潘丽佳 胡又厘 周佳 赵海燕 刘成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91-1994,共4页
以荔枝和龙眼部分种质幼叶为材料,采用等体积饱和对二氯苯和2mmol·L-18–羟基喹啉混合水溶液预处理,卡诺固定液固定,酸解与酶解相结合,改良卡宝品红染色,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结果表明,‘裂叶’龙眼为单倍体(2n=x=15),且生长表... 以荔枝和龙眼部分种质幼叶为材料,采用等体积饱和对二氯苯和2mmol·L-18–羟基喹啉混合水溶液预处理,卡诺固定液固定,酸解与酶解相结合,改良卡宝品红染色,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结果表明,‘裂叶’龙眼为单倍体(2n=x=15),且生长表现良好;用以创建荔枝遗传图谱的作图群体母本‘马贵荔’和父本‘焦核三月红’及用以构建龙眼遗传图谱的两个作图群体母本‘凤梨朵’和‘石硖’,父本‘大乌圆’和‘中秋一号’均为二倍体(2n=2x=30),通过远缘杂交得到的2株荔枝和龙眼的属间杂种A和B也为二倍体,且生长良好;一些性状独特的荔枝,如‘紫娘喜’、‘无核荔’、‘MS-07’、‘SGA’、‘YA1’、‘YN4’,以及龙眼‘双季’也均为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幼叶 染色体 单倍体
原文传递
橡胶草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玉双 甘霖 +1 位作者 覃碧 刘实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橡胶草根尖和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试剂、解离方法及解离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草根尖和嫩叶取样最佳时间均为上午8:00~10:00;2 m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室温预处理4 h效果最好;根尖和嫩叶用1 mo... 以橡胶草根尖和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试剂、解离方法及解离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草根尖和嫩叶取样最佳时间均为上午8:00~10:00;2 m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室温预处理4 h效果最好;根尖和嫩叶用1 mol/L盐酸于60℃下分别酸解10和12 min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草 根尖 嫩叶 染色体制片技术
下载PDF
喜树愈伤组织诱导与抑制褐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彦波 龚霞峰 +2 位作者 胡江琴 庞基良 王利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902-11904,共3页
[目的]筛选喜树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研究抑制外植体及继代愈伤组织褐化的方法。[方法]以喜树的幼叶和种胚作为外植体,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添加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愈伤组织... [目的]筛选喜树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研究抑制外植体及继代愈伤组织褐化的方法。[方法]以喜树的幼叶和种胚作为外植体,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添加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抑制外植体及继代愈伤组织褐化的研究。[结果]幼叶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SH+NAA2.5mg/L+2,4-D0.5mg/L+6-BA0.25mg/L;种胚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1.0mg/L+6-BA0.5mg/L。抑制幼叶外植体褐化的方法为:增加外植体大小,吹干培养基表面水分。抑制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褐化的方法为:最佳诱导培养基附加30mg/L抗坏血酸和5g/L活性碳;1次继代后,将质地致密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培养基上培养。[结论]该研究为喜树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幼叶 种胚 愈伤组织 褐化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中栲树展叶期叶片的虫食格局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志国 蔡永立 +2 位作者 李恺 杨乐 孙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925,共7页
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展叶期。虽然展叶期短暂,它却可能是了解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关键。为了解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在展叶期叶片的虫食格局和展叶方式对叶片虫食的影响,研究了栲树展叶期内的虫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展叶期。虽然展叶期短暂,它却可能是了解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关键。为了解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在展叶期叶片的虫食格局和展叶方式对叶片虫食的影响,研究了栲树展叶期内的虫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栲树展叶的两个阶段(折叠期和打开期),虫食叶片的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打开阶段的日虫食频度和日虫食率显著高于折叠阶段(F1,32=8.97,p=0.0054;F1,32=12.38,p=0.0014),展叶期最终叶片虫食频度为50.72%,叶片虫食率为8.25%。折叠期叶片主要受到低强度的虫食,打开期叶片虫食则以较大强度的虫食为主。展叶期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夜间,夜间虫食率显著高于日间虫食率(t=2.51,p=0.017),变化趋势与日虫食率一致。栲树叶片在展叶的两个阶段可能采用了不同的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树 幼叶 展叶 虫食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幼树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栗忠飞 刘文胜 +1 位作者 张彬 郑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463.33 mg·g-1;(2)幼树叶中P含量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山地雨林,平均值分别为1.92 mg·g-1和0.93 mg·g-1;(3)幼树叶中C︰N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27和27.4,但树种间差异较大;(4)叶中C︰P和N︰P均表现出季节雨林显著低于山地雨林的特征,2种雨林的平均值分别为254.2、606.9和9.7、21.4。4种雨林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山地雨林具有更高的碳蓄积能力;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幼树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