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及几个相关问题的解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广仁 高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259-2261,共3页
讨论了《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指出河图五行模式是《内经》成书时就已采用的五行模式,以此五行模式可清晰地解释五脏的太少阴阳属性,脾为至阴,脾为孤脏,脾主四时等难题,并能阐释脏气的升降运动及脾胃为枢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河图 五行模式 太少阴阳 孤脏 至阴 脾主四时 脏气升降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治未病”方法探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沛宛 赵广森 +1 位作者 周鸿飞 侯江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3-7385,共3页
笔者从《黄帝内经》探析"治未病"方法的起源,提出顺应四时变化是"治未病"之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治未病"之根,圣人"治未病"方法是客观认识并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根据上述思... 笔者从《黄帝内经》探析"治未病"方法的起源,提出顺应四时变化是"治未病"之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治未病"之根,圣人"治未病"方法是客观认识并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根据上述思想,提出顺应"日四时"规律的起居、饮食、情志、运动是"治未病"之根本;根据五脏四时应象,探析肝系、心系、脾系、肺系、肾系等失调状态的症候表征和"治未病"方法,初步形成顺应四时的"治未病"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治未病 四时阴阳 方法
原文传递
四时思维与阴阳五行 被引量:9
3
作者 尹怡 蔡超产 王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58-3660,共3页
战国时期,受邹衍“四时教令”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月令》体系,对构建中医以五行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四时为基础的阴阳与五行的结合,对中医理论内核的建立,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文章旨在梳理以四时... 战国时期,受邹衍“四时教令”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月令》体系,对构建中医以五行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四时为基础的阴阳与五行的结合,对中医理论内核的建立,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文章旨在梳理以四时为基础,阴阳、五行与之相结合而构筑的阴阳五行体系,及与其相适应的中医理论,以重现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与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思维 中医理论 四时阴阳 四时五行
原文传递
陈新宇教授应用《黄帝内经》“四时”周期理论临床经验
4
作者 邓旭 罗云涛 +3 位作者 陈青扬 邓桂明 李晓屏 陈新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318-2322,共5页
陈新宇教授认为人居天地之中,其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四时”周期变化,即生、长、收、藏,涵盖范围包括时间周期、生命周期以及疾病周期。临床实践中,陈新宇教授认为应紧紧把握机体所处不同“四时”周期变化下的阳气... 陈新宇教授认为人居天地之中,其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四时”周期变化,即生、长、收、藏,涵盖范围包括时间周期、生命周期以及疾病周期。临床实践中,陈新宇教授认为应紧紧把握机体所处不同“四时”周期变化下的阳气变化趋势,辨识并调整机体阳气状态以进行综合防治,即在阳生、长之时温阳养阳,阳收、藏之时敛阳固阳,谨候其时以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 “四时”周期 生命全周期 四时调阳 陈新宇
下载PDF
五味特性与四时人体气机运动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颜培正 隋雨言 +1 位作者 王晓旭 张庆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8-1170,共3页
自古以来,部分中药材的五味定位、五味的相互补泻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致使其应用存在差异,此时多数人便从实践药物功效来应用,以致部分医者认可五行新配属。现阶段临床用药只是五味学说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应用,视野有限,不可枉然推翻原有配... 自古以来,部分中药材的五味定位、五味的相互补泻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致使其应用存在差异,此时多数人便从实践药物功效来应用,以致部分医者认可五行新配属。现阶段临床用药只是五味学说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应用,视野有限,不可枉然推翻原有配属关系。在分析五味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时,从四时人体之气运动规律出发,分析其相应的特性,便可发现五味与五行的内在联系。方可认识到五味与五行配属的实质。从而更好地加强对于药物性质特性的认识,丰富药物性味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四时五行 五味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生命观的建构——以阴阳四时五行为基础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子仪 姚春鹏 申迎冬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54-160,共7页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医学的重要典籍,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医学精华,被称为医之始祖。除了对病理的详细说明,它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展开关于人的论述。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于生命观的理论建构,《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是以阴阳四时五行为思想...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医学的重要典籍,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医学精华,被称为医之始祖。除了对病理的详细说明,它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展开关于人的论述。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于生命观的理论建构,《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是以阴阳四时五行为思想基础,以“天地人”为框架,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阴阳作为天地之道,共同组成了生命生存的外部时空和内在环境,是生命存在的本体依据。四时五行作为生命运行的重要法则,为生命的自然演化提供理论支撑,最终建构出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思想 五行思想 四时思想
下载PDF
董仲舒阴阳学说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解光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6-69,共4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董仲舒发展了阴阳学说,并用阴阳的理论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比前人的认识更为深化。董仲舒认为阴阳二气的运行形成四季;由于“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从而“阳尊阴卑”,并用“...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董仲舒发展了阴阳学说,并用阴阳的理论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比前人的认识更为深化。董仲舒认为阴阳二气的运行形成四季;由于“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从而“阳尊阴卑”,并用“阳尊阴卑”的理论来诠释社会相关领域;自然界的旱涝灾害也是阴阳失调导致的。董仲舒的阴阳学说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为研究自然和社会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阴阳 四时 阳尊阴卑 请雨止雨
下载PDF
阴阳家考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静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4,共9页
《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中的“阴阳家”有所不同:前者中的“阴阳家”不指向邹衍,亦非司马氏家学,而是《管子·四时》、《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一系的四时教令体系。其基本框架仍然是以四时为基础,四时之大顺是... 《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中的“阴阳家”有所不同:前者中的“阴阳家”不指向邹衍,亦非司马氏家学,而是《管子·四时》、《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一系的四时教令体系。其基本框架仍然是以四时为基础,四时之大顺是其核心,“中央土”一系仍然没有与之相配的时令。邹衍则属于《汉志》的“阴阳家”,其旨虽归于仁义节俭,但其多论天地灾异,不学经艺,不应归之于儒家。五德终始说以五行为框架,五德传于谁取决于五行相胜的次序,而何时传则在于阴阳之数,配合的关键在于它们之间的类同性。五行与阴阳四时融合时别出一“季夏”来,以与土相配。“中央土”和“季夏”是阴阳四时与五行融合的不同框架的显著区别,也是邹衍与四时教令的差异,更是阴阳家的不同派数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家 四时 五行 邹衍 《吕氏春秋》 《管子》
原文传递
从阴阳四时之理探讨“七损八益”内涵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浩敏 张春红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七损八益"是由《素问》提出的保身长全之道,历来医家众说纷纭。唐代王冰释其为房中术,且将其与男女天癸之数相联系,且随着近年出土的《天下至道谈》论述"七损八益"为房中术,此观点影响甚广。遵从《素问》原文,从... "七损八益"是由《素问》提出的保身长全之道,历来医家众说纷纭。唐代王冰释其为房中术,且将其与男女天癸之数相联系,且随着近年出土的《天下至道谈》论述"七损八益"为房中术,此观点影响甚广。遵从《素问》原文,从阴阳角度,借助阴阳八卦之理对此进行探讨,认为《素问》中的"七损八益"为调用阴阳之大道,可用于指导房中术的养生。无论"七损八益"或是男女天癸之数皆源于阴阳四时之理,养生之大法在于顺四时阴阳之变,进一步强调阴阳四时变化与人体生长衰老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损八益 阴阳四时 养生 房中术 男女 天癸之数 素问
下载PDF
论阴阳五行说对王逸《楚辞章句》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利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王逸《楚辞章句》受阴阳五行说影响的一个方面是将四时、四方与阴阳五行相结合,认为国家的治理、个人的修养都要顺应阴阳五行的规律;另一方面是阴阳五行说以自然现象比附社会人事,为王逸阐释《楚辞》中的文学意象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 王逸《楚辞章句》受阴阳五行说影响的一个方面是将四时、四方与阴阳五行相结合,认为国家的治理、个人的修养都要顺应阴阳五行的规律;另一方面是阴阳五行说以自然现象比附社会人事,为王逸阐释《楚辞》中的文学意象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四时 四方 文学意象
下载PDF
首届“四时五行与琅琊徐福”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永鑫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87-91,共5页
阴阳四时五行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原创性与本根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始学说之一。在首届"四时五行与琅琊徐福"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尚书·洪范》五行说的解读以及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的阴阳... 阴阳四时五行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原创性与本根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始学说之一。在首届"四时五行与琅琊徐福"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尚书·洪范》五行说的解读以及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五行思想的系统性与变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五行思想的起源,有天道说、洪范说、经学义理说三种。关于五行思想的系统性,可以把五行说分为天上之五行、地上之五行、人之五行三个子系统,或者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天道五行与人道五行。不同于近现代学者把五行学说视为迷信思想,当代中国学者应正本清源,把阴阳五行思想解释好、发展好、应用好,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四时 五行 五材 历数
下载PDF
中医学生活方式初探
12
作者 李浩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生活方式以生命演化为基础,他将人体内在身心的变化与外在环境的融通考察,其精髓在于将人体自身身心的影响作为生活行为的一个立足点,综合调节内外环境,使身体、观念、心理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构建我们自己的生活,实现生理、心理及社会... 生活方式以生命演化为基础,他将人体内在身心的变化与外在环境的融通考察,其精髓在于将人体自身身心的影响作为生活行为的一个立足点,综合调节内外环境,使身体、观念、心理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构建我们自己的生活,实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适宜良好的健康生活,将较大的促进当前世界关于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相和谐健康目标的实现。中医学生活方式现代表述的提出,强调在生命功能相对正常发挥的基础之上才有生活层面的开展,而生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活的质量,因此,要注重生活,但我们更要关注生命,这点在我们当今社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生命的重要性在我们认识上、实践上要得到提升,要将生命的认识、调节以及质量的提升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基调之中,要将其视为我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方式具有明确的生命演化内涵,对提升生命质量、增进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四时阴阳 生活质量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关系论治更年期失眠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文超 张皞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1期3-6,共4页
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从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角度,通过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理论探讨,阐明了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利用四时节律对五脏阴阳的影响来改善更年期失眠。因此顺应四时节气的... 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从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角度,通过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理论探讨,阐明了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利用四时节律对五脏阴阳的影响来改善更年期失眠。因此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协调人体脏腑阴阳是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失眠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 脏腑病机 治法
下载PDF
冬夏季节变化对雄性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宗纯 韩俊阁 +3 位作者 张娜 刘絮 刘晓燕 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063-1067,共5页
本研究基于中医"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从代表季节变化的光照因素切入,系统性地观察了冬夏季节变化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理功能的影响及褪黑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探讨该理论所具有的科学内涵。实验检测了雄性金黄地鼠血... 本研究基于中医"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从代表季节变化的光照因素切入,系统性地观察了冬夏季节变化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理功能的影响及褪黑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探讨该理论所具有的科学内涵。实验检测了雄性金黄地鼠血浆、下丘脑、垂体、睾丸组织中MT、GnRH、LH、FSH、T的含量,以及各组织中MR的含量,结果发现,下丘脑GnRH、垂体LH、FSH、睾丸T的含量均表现为夏高冬低(P<0.01),血浆中GnRH、T的含量表现为夏低冬高(P<0.01),血浆FSH夏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H则在冬至更高(P<0.05);血浆、下丘脑、睾丸中MT的含量均为夏低冬高(P<0.01),垂体MT、MR含量夏至高于冬至(P<0.01),下丘脑、睾丸中MR的含量则在冬至更高(P<0.01或P<0.05)。结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呈现冬夏季节变化的特点,MT可能参与这种变化的调控,能季节性影响性腺轴激素的分泌,而生殖功能的应时调控提示机体与自然时节之间确实存在协调共振的适应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藏阴阳 褪黑素 神经一内分泌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冬夏季节
下载PDF
对“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生物学基础的探讨——时令季节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俊阁 杨宗纯 +6 位作者 张娜 刘絮 刘晓燕 袁涛 王效非 王素梅 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时令季节变化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的影响,以证实"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检测了雄性金黄地鼠血浆中MT、TRH、TSH、T_3、T_4及甲状腺组织中MT、MR、T_3、T_4的含量。结果:发现血浆...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时令季节变化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的影响,以证实"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检测了雄性金黄地鼠血浆中MT、TRH、TSH、T_3、T_4及甲状腺组织中MT、MR、T_3、T_4的含量。结果:发现血浆中MT、TRH、TSH、T_3、T_4含量呈现冬、春/秋高而夏至最低的变化趋势,甲状腺组织中MT、MR、T_3、T_4含量则呈现夏至最高而秋冬最低的变化趋势。结论:HPT轴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在冬、春季节其机能相对增强,褪黑素可能为其季节性节律的调控因子,HPT轴的季节性功能变化为中医"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藏阴阳 褪黑素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时令季节 肾应冬
下载PDF
《灵枢·经筋》手少阴经筋病发微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1-594,共4页
文章对《灵枢·经筋》手少阴经筋病的症状和病机转归作了详细的考辨,认为手少阴经筋病主要表现为胸腹和肢体的筋急不舒,久积乃成伏梁,进而内伤心胃,从症状和病程转归上看,仍属痹病,但其亦可表现为痿病。据此,提出《黄帝内经》经筋... 文章对《灵枢·经筋》手少阴经筋病的症状和病机转归作了详细的考辨,认为手少阴经筋病主要表现为胸腹和肢体的筋急不舒,久积乃成伏梁,进而内伤心胃,从症状和病程转归上看,仍属痹病,但其亦可表现为痿病。据此,提出《黄帝内经》经筋疾病主要表现为痹病,亦可为痿病,其为痹则可成积而内伤脏腑。同时揭示了《灵枢·经筋》与《素问·痹论》所遵循的五行说不同,其上承《吕氏春秋》《礼记》等对阴阳四时五脏的认识,从四时阴阳之气生壮衰的角度来阐释痹病的发病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经筋 手少阴 阴阳四时五脏
原文传递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广仁 刘瀚阳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00-603,619,共5页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药理论;(5)药物的气味厚薄及四时应用理论;(6)四象二旦方调四脏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指导,可调养五脏精气神及偏颇体质,治疗与五脏相关的内伤性及外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医学 四时五脏阴阳 五脏精气阴阳 脏气升降 四象体质 四气五味 气味厚薄 四时用药 四象二旦方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娜 姚璇 +1 位作者 孔煜荣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3,共4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的角度,结合血与五脏关系的整体性,讨论了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整体观念 四物汤 血证
原文传递
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探讨损美性疾病的诊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炜圣 夏淑洁 靖媛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0期188-190,共3页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美容思想渊源及其在损美性疾病和治未病中应用的探讨,将"法于阴阳、求于五行、应于四时"的观点运用于损美性疾病的诊疗和预防,为中医药治疗损美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中医美容 损美性疾病 治法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毒”论疫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璐璐 闫曙光 周永学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40-2043,共4页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腑之“毒”,各时各脏疫毒症状均有不同侧重,强调疫病防治需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四时调、五脏和、六经顺、阴阳平、疫毒祛,则疫病愈。将“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与现行疫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脏腑表现相结合,不论是史上不同的疫病,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脏腑症状表现,若以脏腑阴阳论治为切入点,疗效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四时五脏阴阳毒” 青筋牵 赤脉攒 黄肉随 白气狸 黑骨温 孙思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