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中晚期大肠癌
1
作者 彭瑜 张京华 +3 位作者 潘元灿 刘振国 李春华 李增云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518-1524,共7页
大肠癌的发生是在“阳化气”不足的基础上,气的升降出入和推动、温煦、气化功能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精血津液输布失常,导致“阴成形”太过,产生过多的痰浊、瘀血、毒邪等阴性秽浊之物。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见全身属... 大肠癌的发生是在“阳化气”不足的基础上,气的升降出入和推动、温煦、气化功能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精血津液输布失常,导致“阴成形”太过,产生过多的痰浊、瘀血、毒邪等阴性秽浊之物。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见全身属虚而局部属实。发病初期,邪毒偏盛而正虚不显;中晚期由于癌毒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多出现气虚、阳虚、气血亏虚或阴阳两虚等。扶阳为治疗之本,阳气不足以心、脾和肾三脏多见,温补脾肾之阳可使机体的“阳化气”功能得以恢复。导致大肠癌的阴邪包括湿、痰、瘀、癌毒,应治以理气、化湿、燥痰、化瘀、解毒等,以消阴邪。然而,单用中医综合治疗干预中晚期大肠癌的可行性差,故常与现代医学联合,选择合适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以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晚期 阳化气 阴成形 扶阳法 消阴法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理论的“扶阳调体”诊疗思路与方法
2
作者 曹晏齐 包雪洁 +1 位作者 翟盈盈 俞若熙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平和体质的形成离不开机体阴阳的平衡,8种不同偏颇体质存在不同的阴阳失衡状态。“阳化气,阴成形”构成了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其中“阳化气”推动人体生理功能影响“阴成形”,从而导致不同体质类型的形成...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平和体质的形成离不开机体阴阳的平衡,8种不同偏颇体质存在不同的阴阳失衡状态。“阳化气,阴成形”构成了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其中“阳化气”推动人体生理功能影响“阴成形”,从而导致不同体质类型的形成。因此纠正阴阳偏颇恢复阴阳平衡是体质调理的关键。扶阳法以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强调通过调理阳气功能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本文将基于“阳化气”理论探讨不同偏颇体质的形成机制,以及运用扶阳法调理体质的思路与方法,为体质调理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扶阳法 阳化气 临床思路
下载PDF
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方豫东 刘哲 +3 位作者 范雨心 李文文 张仲梁 杨沁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6期50-52,95,共4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四逆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 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四逆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95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2)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57.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模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和ABI模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和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模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B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B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扶阳法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 血脉瘀阻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奠基 嬗变 创新 承继——扶阳法历代沿革剖析 被引量:6
4
作者 MAO Xiao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6-9,共4页
通过考察和总结扶阳方法的历史沿革 ,认为扶阳法肇始于《内经》 ,奠基于仲景《伤寒杂病论》 ,经晋唐至金元的嬗变与探索、明清时期医家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发 ,以及温病领域的应用 ,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清末以降 ,扶阳法的临床应用 ... 通过考察和总结扶阳方法的历史沿革 ,认为扶阳法肇始于《内经》 ,奠基于仲景《伤寒杂病论》 ,经晋唐至金元的嬗变与探索、明清时期医家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发 ,以及温病领域的应用 ,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清末以降 ,扶阳法的临床应用 ,总体上趋于整合 ,承继则显示出个性多元化特征 ,并列举温阳法的代表性药物附子的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法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附子
下载PDF
“火神派”扶阳法论治胸痹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成弛 姜春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4期12-13,共2页
火神派扶阳法治疗胸痹,不仅贯穿了"胸痹心痛者,以其阳微阴弦故也"的学术观点,更强调在治疗上辨证地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主张"阳主阴从"观,治疗用药以附子为主,辅以补益、行气、活血、化痰之品,使"阴平阳秘,... 火神派扶阳法治疗胸痹,不仅贯穿了"胸痹心痛者,以其阳微阴弦故也"的学术观点,更强调在治疗上辨证地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主张"阳主阴从"观,治疗用药以附子为主,辅以补益、行气、活血、化痰之品,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而达到治标治本以止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火神派 扶阳法 附子 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