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证略例》阴毒阳毒论浅析
1
作者 常富业 张允岭 王永炎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33-34,共2页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好古 阴证略例 阴毒 阳毒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阴阳毒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维 吴晶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5-187,共3页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等特点,符合SLE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以及病情反复、病候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的特点。阳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以热毒证为主;阴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SLE的治疗因以阴阳为证治大纲、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SLE热毒血瘀者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毒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治思路
原文传递
探讨《金匮要略》之“阴阳毒”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雪梅 周凯 +1 位作者 王燕平 鄢小君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65-567,共3页
"阴阳毒"之病机在于"毒邪"从口鼻咽喉进入机体,毒邪蕴于咽喉,所以均可出现"咽喉痛"症状,如果邪气停聚与表,在表浅者,阳气热盛而壅与上,故出现斑似锦纹;若邪气由咽喉要道直入里,出现气血凝滞不通,阳气无... "阴阳毒"之病机在于"毒邪"从口鼻咽喉进入机体,毒邪蕴于咽喉,所以均可出现"咽喉痛"症状,如果邪气停聚与表,在表浅者,阳气热盛而壅与上,故出现斑似锦纹;若邪气由咽喉要道直入里,出现气血凝滞不通,阳气无法到达头面四肢,所以头面四肢失去阳气的温煦,出现面目青,周身疼痛等症状。《金匮要略》采用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阳毒加用蜀椒之辛热之品,阴毒反而将其去除。一些医家认为是因为错简,以徐大椿、王孟英为代表。但也有医家并不那样认为,以赵以德、尤怡为代表。笔者认为并不是错简,张仲景在"阴阳毒"这一治疗上,体现的是辨病结合辨证来治疗,以"升麻鳖甲汤加减"贯穿前后,阴阳毒总为"毒邪"侵犯机体,用升麻为君药解百毒,当归、鳖甲养阴、活血,行瘀。甘草清热解毒。阳毒用蜀椒、雄黄之阳性同气相求引上犯之火热邪气下行。阴毒去之在于其二者的辛热之性恐让阴气受损。体现了一病用一方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阴阳毒” 升麻鳖甲汤 张仲景
下载PDF
“阴阳毒”考略 被引量:9
4
作者 付滨 王宝娟 高常柏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阴阳毒”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根据文献考证“阴阳毒”当属于“伤寒”的一部分。从发病形式、病程、临床表现、预后角度来看,极似现代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
关键词 阴阳毒 伤寒 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
下载PDF
从气、水、血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烘钰 宋志仁 +1 位作者 侯冬杰 施光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2236-2241,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归属于中医"阴阳毒"范畴。基于《金匮要略》中有关"阴阳毒"及气分、水分和血分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从气分、水分、血分三层次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与风湿外袭...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归属于中医"阴阳毒"范畴。基于《金匮要略》中有关"阴阳毒"及气分、水分和血分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从气分、水分、血分三层次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与风湿外袭,导致气、水、血的运行失畅有关。辨治时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轻重及病程特征,可分为气分病、水分病和血分病3个层次。风湿外袭,邪在气分,此时易治;风去湿留,邪在水分,病情加重;津亏血耗,邪在血分,病情危笃。气分病重在升阳解表、疏风化湿,可选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水分病重在温阳利水,可选用真武汤加味;血分病重在缓中补虚,可选用大黄?虫丸加减治疗。随症遣方,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化学药物,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金匮要略》 气分 水分 血分 升麻鳖甲汤 真武汤 大黄[庶虫]虫丸
原文传递
何世东分期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羽 彭剑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7-8,19,共3页
何世东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久病入络";肝肾阴虚,络脉瘀阻贯穿始终。急性期:热毒炽盛,入营入血,宜清热凉血,清营汤、五皮饮。缓解期:虚实挟杂,宜扶正培本,六味地黄丸、四君子。雷诺现象乃肢端脉痹,遇冷加重、得温可减系... 何世东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久病入络";肝肾阴虚,络脉瘀阻贯穿始终。急性期:热毒炽盛,入营入血,宜清热凉血,清营汤、五皮饮。缓解期:虚实挟杂,宜扶正培本,六味地黄丸、四君子。雷诺现象乃肢端脉痹,遇冷加重、得温可减系局部阳气闭郁、气血瘀滞,黄芪桂枝五物汤或阳和汤。慢性血细胞减少活动期治疗原发病为主,缓解期宜生血治疗,选用健脾益气、柔肝益肾之品,如黄芪、熟地、鸡血藤、枸杞、阿胶、女贞子等,亦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至阴聚秀之物滋填,如龟甲、鳖甲、紫河车等。针对蛋白尿、血尿,何师尤擅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茜草、蒲黄、水蛭等。激素相关性痤疮、溃疡,何师强调平衡养阴与燥湿,选健脾、芳香、淡渗药物五爪龙、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竹茹、砂仁等,祛湿而不伤阴,清润而不滋腻。孕育困难,补肾化瘀,调经助孕,选熟地、鸡血藤、菟丝子、山茱萸益肾填精,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三七、绞股兰活血化瘀生新,肾阳虚加淫羊藿、杜仲、覆盆子加强补益肾阳,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桑葚补益肾阴,使冲任气血调和而易受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蝴蝶斑 阴阳毒 肝肾阴虚 络脉瘀阻 清营汤 五皮饮 六味地黄丸 四君子 黄芪桂枝五物汤 阳和汤 何世东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关于《金匮要略》阴阳毒与升麻鳖甲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卓然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01-1705,共5页
目的:分析阴阳毒历代认识,探讨升麻鳖甲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史文献资料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阴阳毒进行解读与比较。结果:不同历史时期记载的阴阳毒寒热属性不同;升麻鳖甲汤中可以运用雄黄与蜀椒治疗现代与阳毒类似的热性出血性疾... 目的:分析阴阳毒历代认识,探讨升麻鳖甲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史文献资料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阴阳毒进行解读与比较。结果:不同历史时期记载的阴阳毒寒热属性不同;升麻鳖甲汤中可以运用雄黄与蜀椒治疗现代与阳毒类似的热性出血性疾病。结论:关于阴阳毒的认识,历史上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历代所论阴阳毒并非同一疾病;或者阴阳毒因感受毒气不同,使其临床表现发生了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毒 升麻鳖甲汤 《金匮要略》 医学史 文献 雄黄 蜀椒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伏毒病机演变及辨治
8
作者 张祎 谢志军 +3 位作者 黄琳 王俏 李海昌 温成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21-1724,共4页
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机演变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邪伏初期,病机潜伏;伏毒积聚,病情渐显;邪毒致损,病势凶猛;因损致虚,病程迁延。根据伏毒病机演变过程对SLE进行辨治:邪伏阶段表现为伏湿郁热,方用三仁汤加减;毒发阶段表现为热毒炽... 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机演变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邪伏初期,病机潜伏;伏毒积聚,病情渐显;邪毒致损,病势凶猛;因损致虚,病程迁延。根据伏毒病机演变过程对SLE进行辨治:邪伏阶段表现为伏湿郁热,方用三仁汤加减;毒发阶段表现为热毒炽盛,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毒损阶段表现为毒损脏腑,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正虚阶段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方用燮理十全膏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伏毒 病机演变
原文传递
阴阳毒与A组链球菌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旻 谢云雪 王睦天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464-1468,共5页
阴阳毒是《伤寒杂病论》中唯一以“毒”命名的疾病,为毒邪蓄结阴阳二经所致,病变部位广泛,毒发势重,有传染性,可分为阴毒和阳毒。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引起的感染起病急骤,其临床症状、病程与阴阳毒证候群吻合。阳毒... 阴阳毒是《伤寒杂病论》中唯一以“毒”命名的疾病,为毒邪蓄结阴阳二经所致,病变部位广泛,毒发势重,有传染性,可分为阴毒和阳毒。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引起的感染起病急骤,其临床症状、病程与阴阳毒证候群吻合。阳毒对应猩红热,猩红热特征为全身泛发的大量细小网状皮疹,咽喉红肿糜烂,与阳毒咽喉痛、唾脓血且发斑吻合。阴毒对应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腹膜炎、心内膜炎,对应阴毒的“腹中绞痛,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等症,后期因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体温偏低,对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治疗需以解毒为主,升麻鳖甲汤解毒、活血散瘀、阴阳并济,不同于伤寒所用之汗法、下法、清法与温法,为后世治疗热入血分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毒 阴毒 阳毒 A组链球菌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从“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再议阴阳毒
10
作者 赵艳 胡若冰 +3 位作者 韩康 张丽荣 曾凤 汤阳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395-1399,共5页
“阴阳毒”首见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其争议不断。关于“阴阳”,有寒热说、经脉说、隐著说、气血说等说法;关于“毒”,有天行异毒、内生毒邪、虫毒等说法。结合《黄帝内经》“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理论,阴阳毒可解释为“阳毒在... “阴阳毒”首见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其争议不断。关于“阴阳”,有寒热说、经脉说、隐著说、气血说等说法;关于“毒”,有天行异毒、内生毒邪、虫毒等说法。结合《黄帝内经》“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理论,阴阳毒可解释为“阳毒在血,阴毒在髓”,即阳毒归属血分,阴毒归属髓分。阳毒病机为血热妄行,兼有瘀滞;阴毒为伏毒化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毒 “阴病发于骨 阳病发于血” 阴毒 阳毒 《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基于阴阳毒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及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单雪燕 刘瑞华 +1 位作者 郭子琳 唐晓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26-1929,共4页
基于《金匮要略》对阴阳毒的论述,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阴阳毒的关系。发现二者症状相似,预后不良因素存在潜在联系,且系统性红斑狼疮尽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思想与中医学阴阳毒应早期诊治的观点不谋而合。故而提出以阴阳为总括、毒邪为... 基于《金匮要略》对阴阳毒的论述,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阴阳毒的关系。发现二者症状相似,预后不良因素存在潜在联系,且系统性红斑狼疮尽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思想与中医学阴阳毒应早期诊治的观点不谋而合。故而提出以阴阳为总括、毒邪为致病关键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机,以阴阳毒理论为指导,围绕病理要素“毒、热、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且治疗中应兼顾肾元。据此,提出以升麻鳖甲汤为基础方根据疾病不同证型与分期灵活治疗,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金匮要略》 预后 升麻鳖甲汤
原文传递
虫证与阴阳毒相关性浅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斯琦 钱苏海 +3 位作者 吴蕾 王尧 丁兴红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71-3873,共3页
阴阳毒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其涵义已基本完善。现代多数医家认为阴阳毒与现代风湿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相似,且病因病机复杂,先天与后天错杂,内因与外因交错,而热、毒、瘀、虚等... 阴阳毒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其涵义已基本完善。现代多数医家认为阴阳毒与现代风湿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相似,且病因病机复杂,先天与后天错杂,内因与外因交错,而热、毒、瘀、虚等是导致阴阳毒的主要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罕有虫证与阴阳毒相关性研究报道。文章根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相关条文释义,同时旁证其他古籍,从虫证视角分析研究阴阳毒,采用方证结合,以方测证等方法来阐释虫证与阴阳毒的内在联系,为虫证与阴阳毒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证 阴阳毒 金匮要略 升麻鳖甲汤
原文传递
探析红斑狼疮使用GCS不同阶段的辨证施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月玲 谢冠群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34-935,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器官、多系统累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SLE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为主。中医认为,GC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器官、多系统累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SLE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为主。中医认为,GCS性属纯阳,长期大量使用多致伤阴耗气。在SLE使用GCS的首始阶段,患者多为热毒炽盛证,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阴虚内热者以滋阴清热为法,瘀热闭阻证则用祛瘀解毒法;撤减阶段,患者多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为主;GCS维持量阶段,患者多为脾肾阳虚,当从温肾补脾论治,同时,视血瘀、热毒之轻重,分别予以兼顾。SLE使用GCS各个治疗阶段,要根据SLE病机发展变化的不同,辨证选用不同中药同病异治,以期取得增效解毒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 日晒疮 阴阳毒 阶段疗法 中医辨证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色诊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建华 李秀惠 +3 位作者 钱英 姚乃礼 刘文兰 张秋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阳毒内盛证与非阳毒内盛证)均数比较。结果阳毒内盛证面部RGB值均高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面部RG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毒内盛证唇部RGB值均高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RGB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阳毒内盛证舌质RGB值均高于于非阳毒内盛证,两组舌质R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舌质GB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部、唇部、舌质RGB值变化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 阳毒内盛证 色诊 客观化
原文传递
从“四时五脏阴阳毒”论疫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璐璐 闫曙光 周永学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40-2043,共4页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腑之“毒”,各时各脏疫毒症状均有不同侧重,强调疫病防治需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四时调、五脏和、六经顺、阴阳平、疫毒祛,则疫病愈。将“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与现行疫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脏腑表现相结合,不论是史上不同的疫病,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脏腑症状表现,若以脏腑阴阳论治为切入点,疗效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四时五脏阴阳毒” 青筋牵 赤脉攒 黄肉随 白气狸 黑骨温 孙思邈
下载PDF
基于螟蜮隐喻的狐蜮病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宁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289-1293,共5页
通过查阅《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相关书籍,发现狐惑病与疳病在疾病症状的描述与书写体例存在诸多相似,借此推断狐惑病与疳病为同一种疾病,唯采用了不同命名方式,但皆遵循了"疮疡为虫所蚀"的基本原则,狐惑病"乍... 通过查阅《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相关书籍,发现狐惑病与疳病在疾病症状的描述与书写体例存在诸多相似,借此推断狐惑病与疳病为同一种疾病,唯采用了不同命名方式,但皆遵循了"疮疡为虫所蚀"的基本原则,狐惑病"乍赤、乍黑、乍白"与五疳有同源关系。蜮本为蚀食谷物的害虫,将"狐惑"改作"狐蜮",与《五十二病方》螟虫病的命名具有相同的建构方法。同时在"疮疡溃烂为虫所蚀"基本隐喻视域下,对《金匮要略》阴阳毒进行解读,发现阴阳毒有无脓血实际在推断有无虫蚀,升麻鳖甲汤中雄黄、蜀椒的应用旨在杀虫。狐蜮病、疳病、溪水毒、螟虫病在某种程度都反映了"虫蚀"的致病性,认为虫蚀是古人构建疮疡类疾病发生的常用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蜮 狐惑 疳病 阴阳毒 隐喻
原文传递
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致咽痛验案1则
17
作者 孙晓夏 王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作为一种新型时气疫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咽喉为肺之门户,疫毒之邪从口鼻侵入,蕴于咽喉,则表现出咽痛、咽痒等临床症状。笔者深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与阴阳毒的关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其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作为一种新型时气疫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咽喉为肺之门户,疫毒之邪从口鼻侵入,蕴于咽喉,则表现出咽痛、咽痒等临床症状。笔者深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与阴阳毒的关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其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认为治疗该病症不应仅考虑清热解毒、过服苦寒攻伐之剂。通过学习经方中寒热并用以畅通咽喉气机、滋阴扶正以托毒外出的论治方法,并附验案1则,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致咽痛咽痒等临床症状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阴阳毒 咽痛 升麻鳖甲汤 验案
下载PDF
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8
作者 朱亚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S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利血生片,20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4,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21例健脾益肾、化瘀... [目的]观察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利血生片,20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4,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21例健脾益肾、化瘀解毒,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炙黄芪30g,山萸肉、地黄、山药炒、鸡血藤各15g,杜仲、当归、白芍药、鹿角胶烊化、穿山甲、制附子先煎、川芎、益智仁、白花蛇舌草、甘草炙各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两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白细胞水平、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57.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水平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症 阳虚毒瘀 右归饮合归芪建中汤 利血生 维生素B4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从“阳虚毒结”角度探讨化疗耐药形成及温阳法干预机理 被引量:32
19
作者 朱潇雨 吴喆 +2 位作者 高瑞柯 张潇潇 李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2-676,共5页
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而耐药形成是限制化疗疗效的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干预耐药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疗后患者常出现虚实寒热错杂的复合证型,而其形成的基础之一阳虚与"癌毒""药毒"互结形成"... 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而耐药形成是限制化疗疗效的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干预耐药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疗后患者常出现虚实寒热错杂的复合证型,而其形成的基础之一阳虚与"癌毒""药毒"互结形成"阳虚毒结"可能是导致化疗耐药的核心机制。分析化疗耐药产生的"阳虚癌毒增殖"与"阳虚药毒不敛"两种演变规律,提出温阳法助机体抵御"药毒"、杀灭"癌毒"和预防转移从而降低耐药发生的机理,以期指导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阳虚毒结 化疗耐药 药毒
原文传递
从阳虚毒聚浅析王笑民辨治晚期肿瘤的经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云飞 李光达 +2 位作者 李晓晓 于明薇 王笑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72-74,86,共4页
从阳虚毒聚浅析王笑民教授辨治晚期肿瘤的经验。认为晚期肿瘤病机虚实夹杂,但整体为阳虚,局部以毒热为主;治疗以扶正补虚、温阳散结、清热解毒、祛瘀通络为原则;善用黄芪、党参扶正补虚,附子、干姜温阳散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从阳虚毒聚浅析王笑民教授辨治晚期肿瘤的经验。认为晚期肿瘤病机虚实夹杂,但整体为阳虚,局部以毒热为主;治疗以扶正补虚、温阳散结、清热解毒、祛瘀通络为原则;善用黄芪、党参扶正补虚,附子、干姜温阳散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鳖虫、穿山甲祛瘀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毒聚 肿瘤 专家经验 王笑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