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4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钟金城 赵素君 +1 位作者 陈智华 马志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部分牦牛品种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赖松家 王玲 +1 位作者 刘益平 李学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70,共8页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中国5个牦牛品种(类群)35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 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牦牛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891~895bp,T、C、A、G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28.5%、25.3%、32.5%、13.7%。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约...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中国5个牦牛品种(类群)35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D 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牦牛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891~895bp,T、C、A、G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28.5%、25.3%、32.5%、13.7%。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6.16%,核甘酸变异类型有转换、颠换、插入/缺失4种。确定了24种单倍型,单倍型H4和H6为中国牦牛的主体单倍型,各单倍型在品种间分布不平衡,所测定的5个牦牛品种(类群)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9697±0.0180,说明我国牦牛D loop单倍型类型丰富。牦牛品种内各序列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0.936,核苷酸多样度为1.231%;牦牛品种间核苷酸分歧度(Dxy)约为0.760%~2.155%,品种间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0~0.029,表明我国牦牛遗传多态性丰富。对D环序列变异的分子方差分析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的结果表明:我国牦牛品种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牦牛单倍型网络关系图聚为2个聚类簇,表明我国牦牛有2个母系来源,或者有2个主要的驯化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多态性 D-LOOP 单倍型
下载PDF
甘南黑牦牛肉品质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鹏 余群力 +2 位作者 杨勤 王存堂 妥彦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3~5岁黑牦牛进行了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当地黄牛肉相比,黑牦牛肉干物质含量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灰分含量高0.12 g/100 g,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13.63%,熟肉率高10.0...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3~5岁黑牦牛进行了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当地黄牛肉相比,黑牦牛肉干物质含量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灰分含量高0.12 g/100 g,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13.63%,熟肉率高10.06%,其肉质嫩度适中,肉色较黄牛肉深红.黑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深红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肉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牦牛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青云 施建军 王启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回归分析 ,相似性系数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基本呈“S”型变化 ,而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 ,地上生物量趋于减小 ,优良牧草的比例减少 ,杂草比例增加 ;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暖季草场 植被盖度 年度变化 地上生物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燕麦青干草与天然牧草组合效应 被引量:49
5
作者 崔占鸿 郝力壮 +3 位作者 刘书杰 柴沙驼 赵月平 张晓卫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反刍家畜补饲用燕麦青干草分别与藏嵩草、金露梅+珠芽蓼、线叶嵩草3种天然牧草均按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48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与NDS(P...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反刍家畜补饲用燕麦青干草分别与藏嵩草、金露梅+珠芽蓼、线叶嵩草3种天然牧草均按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48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与NDS(P<0.01)呈正相关关系,而与NDF(P<0.01)、HC(P<0.01)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常数与HC(P<0.01)呈负相关关系;产气延滞时间与ADF(P<0.001)、NDF(P<0.05)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P(P<0.01)、NDS(P<0.05)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牧草组合在发酵12~24h的正组合效应较高,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均呈组合效应量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且以燕麦青干草作为补饲草进行该地区天然草地反刍家畜的冷季营养补饲时,燕麦青干草分别与藏嵩草、金露梅+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型牧草均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因此,做好牧草间的科学搭配组合是提高青海高原天然草地冷季牧草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青海高原 牦牛 组合效应 天然牧草 燕麦青干草
下载PDF
中国牦牛主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46
6
作者 殷铭阳 周东辉 +2 位作者 刘建枝 蔡进忠 朱兴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7-230,共4页
牦牛主产于中国,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能适应高寒的生态条件及耐粗、耐劳等特性,被誉为"高原之舟"。寄生虫病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牦牛的健康。作者从中国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以... 牦牛主产于中国,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能适应高寒的生态条件及耐粗、耐劳等特性,被誉为"高原之舟"。寄生虫病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牦牛的健康。作者从中国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牦牛寄生虫病防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寄生虫病 防控策略
下载PDF
四川牦牛、黄牛主要品种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邱翔 张磊 +5 位作者 文勇立 王建文 刘鲁蜀 马力 吴贤智 金洁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2-116,共5页
对四川牦牛、黄牛主要品种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相关国标法测定3~4岁的宣汉黄牛、平武黄牛、川南黄牛、峨边黄牛、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及氨基酸等肉质成分,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 对四川牦牛、黄牛主要品种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相关国标法测定3~4岁的宣汉黄牛、平武黄牛、川南黄牛、峨边黄牛、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及氨基酸等肉质成分,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牦牛、黄牛的肉营养成分(铜、组氨酸除外)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且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和宣汉黄牛均具有多方面优良的肉质特性。结论:麦洼牦牛肉粗蛋白,钙、磷、铁、锰和锌元素,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和半胱氨酸等较高;九龙牦牛肉锰、锌元素以及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3种非必需氨基酸和苏氨酸、精氨酸等含量较高;宣汉黄牛肉粗脂肪、磷和锌元素以及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6种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3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黄牛 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物元素
下载PDF
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牛春娥 张利平 +2 位作者 孙俊锋 高雅琴 曹健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003-8005,共3页
牦牛是珍贵的畜种资源,牦牛产品包括肉、奶、骨、角、毛、绒等。综述了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了牦牛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加快牦牛产品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 牦牛 产品 开发
下载PDF
不同地方类群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田甲春 余群力 +1 位作者 保善科 杨勤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1-533,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95%以上的牦牛(Bosgruniens)主要分布在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山草原上[1-3]。高海拔、气候寒冷、远离污染、以天然牧草为食的生活环境,造就牦牛肉质优良,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95%以上的牦牛(Bosgruniens)主要分布在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山草原上[1-3]。高海拔、气候寒冷、远离污染、以天然牧草为食的生活环境,造就牦牛肉质优良,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脂肪少且脂肪中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是消费者青睐的天然绿色食品[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氨基酸 脂肪酸
原文传递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初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董全民 李青云 +1 位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四川草原》 2004年第2期20-27,共8页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莎草、禾草地上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放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放牧率的降低,禾草和莎草的比例增加,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下降;两季草场优良牧草生物量组成的年度变化与放牧率均呈负相关(P<0.01),与杂类草均呈正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达到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对照和轻牧在7月份最大,而中轻和重牧在8月份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率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暖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1%~91.14%,10~20 cm占5.44%~8.04%,20~30 cm占3.42%~3.94%。地上生物量、各土壤层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b>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放牧率 小嵩草 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高山牧草和灌木的干物质降解率 被引量:33
11
作者 郭彦军 龙瑞军 +1 位作者 张德罡 胡自治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54-60,共7页
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了几种牧草和灌木的产气量,以及利用PEG测定了缩合单宁对产气量的影响作用。试验发现12h的产气量与48h的干物质降解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牧草与灌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P<0.01)和0.378(P>0.05)。产气量与缩合... 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了几种牧草和灌木的产气量,以及利用PEG测定了缩合单宁对产气量的影响作用。试验发现12h的产气量与48h的干物质降解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牧草与灌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P<0.01)和0.378(P>0.05)。产气量与缩合单宁含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添加PEG后,样品12h和24h的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PEG后,牧草24h(r=0.993,P<0.01)和36h(r=0.956,P<0.05)的产气量提高率与缩合单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灌木产气量的提高率与缩合单宁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说明植物中的缩合单宁对牦牛瘤胃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降解率 体外产气法 牦牛 牧草 灌木 相关关系 产气量 缩合单宁含量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放牧对小嵩草草甸生物量及不同植物类群生长率和补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6 位作者 马玉寿 施建军 王彦龙 李世雄 杨时海 王柳英 盛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40-2650,共11页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 a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不同植物类群的绝对生长率,探讨了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总...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 a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不同植物类群的绝对生长率,探讨了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补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总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冷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两季放牧草场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放牧强度对暖季放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冷季放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冷季放牧草场牧草生长季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暖季放牧草场对照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低于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高于重度放牧;暖季放牧草场各放牧处理不同植物类群均存在超补偿生长,但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超补偿生长在8月份,阔叶植物的超补偿生长发生在6月和7月份,禾本科植物的超补偿生长效应强于莎草科植物和阔叶植物,轻度和中度放牧的补偿效应更明显;冷季放牧下不同植物类群也存在超补偿生长,但补偿效应不明现。因此,暖季适度(轻、中度)放牧利用更有利于产生超补偿生长,而重度利用对植被的稳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牦牛 生物量 生长率 补偿生长
下载PDF
依据乳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反刍动物种系发生树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樊宝良 李宁 吴常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5-497,共13页
依据牛的4种乳蛋白(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和к-酪蛋白)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并克隆测定了牦牛α-乳清蛋白全序列(2999bp),水牛的α-乳清蛋白基因全序列(2784bp),东北马鹿的α-乳清蛋白基因部分序列(158... 依据牛的4种乳蛋白(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和к-酪蛋白)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并克隆测定了牦牛α-乳清蛋白全序列(2999bp),水牛的α-乳清蛋白基因全序列(2784bp),东北马鹿的α-乳清蛋白基因部分序列(1582bp),β-酪蛋白基因的5’侧翼序列(987bp)和第4~第9外显子区序列(1090bp)、β-乳球蛋白5’侧翼序列(2167bp),3’端侧翼序列(1096bp)、к-酪蛋白第4外显子序列(780bp)。依据。酷蛋白第4外显子363bp的片段构建了1个包含20个物种(或亚种)的反刍动物种系发生树,该种系发生树中牛科动物具有典型的单源发生关系。据此种系发生树对牦牛及糜鹿的分类与起源进行初步探讨。依据其他几种奶蛋白基因不同区段所构建的种系发生树表明,这些区段至少适于亚科间种系发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种系发生树 亚目分类 乳蛋白基因序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牦牛体重和体成分变化动态 被引量:36
14
作者 薛白 赵新全 张耀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用逐月称重法和季节屠宰实验获得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的体重和体成分变化的季节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放牧牦牛在出生后第一个冷季的体重下降幅度远低于第二个冷季,牦牛在秋季每公斤增重的能量含量以及秋季日增重均高于夏季,而冬季每公斤... 用逐月称重法和季节屠宰实验获得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的体重和体成分变化的季节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放牧牦牛在出生后第一个冷季的体重下降幅度远低于第二个冷季,牦牛在秋季每公斤增重的能量含量以及秋季日增重均高于夏季,而冬季每公斤减重的能量含量则远高于春季。牦牛在第二个暖季所积累的能量约有一半以上在第二个冷季被消耗。在夏季和秋季增重过程中,牦牛的增重成分中都以水分为主,在秋季增重中,尽管增重成分中仍以水为主,但蛋白和脂肪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每公斤增重的能量积累也明显升高。牦牛在冬春季体重下降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主要靠体蛋白的分解,尤其在第二个冬季掉膘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放牧 体重变化 体成分
下载PDF
甘南牦牛肉质特性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鹏 王存堂 +1 位作者 韩玲 余群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4-416,共3页
用常规方法测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肉中肉质特性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当地黄牛肉(对照组)比较,牦牛肉(实验组)干物质高23.19%、蛋白质高6.14%、灰分高12.5%、脂肪低13.54%、氨基酸总量(TAA)高13.38%、必需氨基酸(EAA)高10.88%,必需... 用常规方法测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肉中肉质特性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当地黄牛肉(对照组)比较,牦牛肉(实验组)干物质高23.19%、蛋白质高6.14%、灰分高12.5%、脂肪低13.54%、氨基酸总量(TAA)高13.38%、必需氨基酸(EAA)高10.8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为67.94%。甘南牦牛肉具有色泽深红、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蛋白高、脂肪低、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牦牛 肉质特性 氨基酸
下载PDF
四川牦牛、黄牛不同品种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杨明 龙虎 +3 位作者 文勇立 王建文 傅昌秀 张金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449,共6页
分析四川九龙、昂科两个牦牛品种和宣汉、平武、川南、峨边4个黄牛品种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点。肌肉提取脂肪后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除硬脂酸外的十六种脂肪酸在品种间均有差... 分析四川九龙、昂科两个牦牛品种和宣汉、平武、川南、峨边4个黄牛品种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点。肌肉提取脂肪后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除硬脂酸外的十六种脂肪酸在品种间均有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别较大,从40.13%~49.40%不等,牦牛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48.49%)显著高于黄牛(41.87%),其中又以九龙牦牛最高(49.40%);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九龙牦牛和平武黄牛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5.41%和15.72%,MUFA/PUFA分别为3.69:1和2.53:1。这表明九龙牦牛肌肉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对肉品开发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黄牛 脂肪酸 背最长肌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薛白 赵新全 张耀生 《家畜生态》 2004年第4期21-25,共5页
 用4N盐酸不溶灰份法测定牦牛和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动态,结果发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牦牛的采食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前:P<0.01;5~6岁之间:P<0.05),6岁以后规律不明显;在春季,5岁、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  用4N盐酸不溶灰份法测定牦牛和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动态,结果发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牦牛的采食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前:P<0.01;5~6岁之间:P<0.05),6岁以后规律不明显;在春季,5岁、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任何季节,6岁和7岁牦牛的采食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岁牦牛的采食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其它所有年龄组的牦牛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牦牛的秋季采食量最低。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季节波动与牦牛类似,除1岁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冬季和夏季最高,其它所有年龄组的高山细毛羊的采食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次之;所有试羊的秋季采食量最低。用二次方程预测了牦牛从1岁起的累计牧草消耗量(AFC)与牦牛年龄间的关系,拟合度很高,R2均大于99.9%。牦牛的牧草消耗量随年龄而上升的速率远高于高山细毛羊,但相同年龄的牦牛和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羊每公斤体重所消耗的牧草量高于牦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食量 牦牛 高山 细毛羊 冬季 牧草 秋季 消耗量 预测 动态研究
下载PDF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34
18
作者 侯成立 李欣 +4 位作者 王振宇 黄彩燕 张强 罗章 张德权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 部位
下载PDF
牦牛轮状病毒VP6基因序列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周芳 岳华 +3 位作者 张斌 李凡 陈曦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5-1473,共9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6基因是RV的主要分子检测靶点,但该基因的点突变会影响RV的分子检测。本试验的目的是在研究牦牛RVVP6基因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建立检测牦牛R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采用Prime 5.0设计引物,从30个牦... 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6基因是RV的主要分子检测靶点,但该基因的点突变会影响RV的分子检测。本试验的目的是在研究牦牛RVVP6基因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建立检测牦牛R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采用Prime 5.0设计引物,从30个牦牛腹泻样本中扩增得到14个位于931—1 338bp牦牛RVVP6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与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相比,牦牛RVVP6基因在931—1 110bp间出现多处点突变,而在1 100—1 338bp之间序列高度保守。据此设计检测引物,成功建立了检测牦牛RV的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只扩增出牦牛RV及BRV的特异片段,对其他无关病原无扩增;检测下限为0.45pg·μL^(-1),灵敏性较好。所建立方法对牦牛RV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现有检测BRV的RT-PCR方法,为牦牛RV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BRV的检出也与其他方法具有很好的符合率,也可以用于BRV的检测。对234份犊牦牛腹泻粪便样本的RV检出率:西藏为60.00%(36/60)、青海为95.00%(57/60);四川为85.19%(46/54);云南为90.00%(54/60),证明牦牛RV感染是当前导致犊牦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轮状病毒 VP6基因 点突变 RT-PCR
下载PDF
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齐发 赵兴波 +5 位作者 罗晓林 姚平 李宁 田志华 吴常信 谢庄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4,共6页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 ,用链亲和素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 12 、(CCG) 8、(CAG) 8、(TTTC) 8退火结合的含有接头和牦牛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 ,获得单链目的片段 ,经PCR扩增形成双...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 ,用链亲和素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 12 、(CCG) 8、(CAG) 8、(TTTC) 8退火结合的含有接头和牦牛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 ,获得单链目的片段 ,经PCR扩增形成双链 ,然后克隆到pMD18 T载体上 ,转化至DH5α中 ,首次成功构建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测序结果发现 ,阳性克隆率为 77% (37/ 4 8) ,说明构建的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牦牛富集微卫星文库的建立和牦牛微卫星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牦牛基因组结构的分析、牦牛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标记辅助选择以及经济性状的QTL定位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微卫星 富集文库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