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地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邢润华 贾十军 《安徽地质》 200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安徽省××地区土壤Se含量≥0.4mg/kg的面积100km^2,富硒土壤受湖泊沉积环境控制。富硒区土壤环境质量低于土壤三级标准限值,农业营养元素K2O、N、有机质丰富。精米Se含量≥0.04mg/kg.高于对比区两倍,重金属元素未超标。
关键词 xx地区 富硒土壤 地球化学评价
下载PDF
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水平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小寒 陈小丽 黎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探讨分析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水平调查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检的185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将体检者分为体重正常(18.5 kg/m2~24.0 kg/m2)组80例和超重肥胖(>24.0 kg/m2)组105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探讨分析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水平调查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检的185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将体检者分为体重正常(18.5 kg/m2~24.0 kg/m2)组80例和超重肥胖(>24.0 kg/m2)组105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白蛋白尿标准将超重肥胖者是否存在白蛋白尿分为白蛋白尿组38例和无白蛋白尿组67例。搜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影响因素及超重肥胖与白蛋白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体检对象中男性148例,占比80.00%,女37例,占比20.00%;体重正常80例,占比43.24%,超重肥胖105例,占比56.76%;糖尿病史24例,占比12.97%;高血压史51例,占比27.57%。体重正常组男性、高血压、体重指数、DBP、SBP、TG、HbAlc、血Scr、血尿酸、BUN、Alb、尿白蛋白/血肌酐比值低于超重肥胖组,HDL-C、EGFR水平高于超重肥胖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尿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无白蛋白尿组,提示以上因素与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有关(P<0.05)。以白蛋白尿位因变量(1=是,0=否),进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1.053=1.201,95%CI:1.004~1.102)、糖尿病(OR=2.113,95%CI:1.259~3.545)、高血压(OR=2.067,95%CI:1.244~3.434)、高尿酸血症(OR=1.687,95%CI:1.113~2.556)、体重指数>24kg/m2(OR=1.587,95%CI:1.211~2.080)是影响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XX地区超重肥胖人群白蛋白尿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地区 超重肥胖人群 白蛋白尿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分析应用
3
作者 杜彦明 李洁 《国外测井技术》 2021年第6期72-76,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环境复杂,水平井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采收率,XX地区储层纵向,横向变化大,对于水平井解释相当困难。现有的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分析及应用主要是在砂体和油气层遇钻统计,指导钻井方向,分析主要是基于实验分析,水... 鄂尔多斯盆地测井环境复杂,水平井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采收率,XX地区储层纵向,横向变化大,对于水平井解释相当困难。现有的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分析及应用主要是在砂体和油气层遇钻统计,指导钻井方向,分析主要是基于实验分析,水平井与控制井对比,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分析深层次应用还有待于发展。本文以研究区储层特征,测井资料为基础,在水平井储层划分,地层各项异性研究,测井曲线校正,分段分级评价方面做了深入分析,这对于水平井储层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 xx地区 分段分级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以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09
4
作者 魏祥峰 刘若冰 +1 位作者 张廷山 梁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8-1059,共12页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产生的试验数据、吸附脱附曲线对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多样,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黏土矿...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仪产生的试验数据、吸附脱附曲线对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的系统研究表明,川南—黔北XX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多样,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黏土矿物间微孔、有机质孔以及构造裂缝、成岩收缩微裂缝、层间页理缝、超压破裂缝等基质孔隙和裂缝类型。发现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较大且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并认为微孔隙越发育,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越大,越有利于泥页岩对页岩气的吸附储集。建立了泥页岩的孔隙模型,并利用吸附脱附曲线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指出研究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以极为发育的微孔为主,其中为泥页岩提供最大量孔体积和表面积的孔隙主要为Ⅲ类细颈瓶状(墨水瓶状)孔和Ⅰ类开放透气性孔。认为有机碳含量、伊/蒙间层矿物含量以及热演化程度是控制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储集空间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龙马溪组 川南-黔北xx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