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谈论”到“清谈”——论汉末至魏晋时期“名士”价值取向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侯伟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24-29,共6页
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阶层,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分崩离析和战乱频等内外形势的影响,在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上由切近人事的谈论转变为玄远旷达的清谈,以此展现出他们郁闷屈抑的精神状态和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谈论 清谈 玄学
下载PDF
谶纬及道教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廷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展开了推翻现政权的斗争,这给以反叛儒家经学为要务的玄学,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启示,而道教经典以韵句形式宣传其教义,则毫无疑问地充当了用诗歌形式阐说理论见解的玄言诗的最早典范;谶纬以五行生克来解释历史的演变,玄学又以推尊水德的道教思想为理论指导,二者之间显然具有某种奇妙的暗合,而谶纬中一些以韵语表现的符咒和谶语,在内容及形式上都与玄言诗的避祸与诫勉意义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谶纬 玄言诗
下载PDF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勰 玄学 佛学
下载PDF
论阮藉《咏怀》诗的创作
4
作者 黄金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84-89,共6页
阮藉《咏怀》,叙写的是生命的感思,具有强烈的思性色彩。阮籍《咏怀》诗的创作,表现出随意性、无目的性,发展了诗歌比兴的创作方法,而诗歌创作的这种变化,又与玄学思潮密切相关。
关键词 阮藉 《咏怀》 诗歌 玄学 比兴
下载PDF
“玄风”与“玄学”辨
5
作者 武文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对于魏晋时期的思想学说,学界一般统称为"魏晋玄学"。而追溯魏晋时期的最初史料文本,较"玄学"出现更多的却是"玄风"一词,二者所意蕴大有不同:"玄学"特指对"三玄"的学习,即老庄道家之... 对于魏晋时期的思想学说,学界一般统称为"魏晋玄学"。而追溯魏晋时期的最初史料文本,较"玄学"出现更多的却是"玄风"一词,二者所意蕴大有不同:"玄学"特指对"三玄"的学习,即老庄道家之学,与"儒"、"史"、"文"并称为"四学";而"玄风"则偏重艺术、审美与社会风尚层面。从指代魏晋哲学这一层面上看,称之为"魏晋玄风"较"魏晋玄学"更为贴切,更能够体现魏晋崇尚自然、旷达不羁的文化特质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玄风 魏晋风度
下载PDF
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玄学特色探讨
6
作者 陈向盈 《理论界》 2021年第11期30-36,共7页
有关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研究不少,然甚少关注其玄学特色,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魏晋春秋学史的复杂思想脉络。范注玄学特色分两方面而论,一是引玄言以饰经说,一是据理通经而疑传。范宁虽反玄学风气,然亦不能脱离时代思潮的影响... 有关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研究不少,然甚少关注其玄学特色,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魏晋春秋学史的复杂思想脉络。范注玄学特色分两方面而论,一是引玄言以饰经说,一是据理通经而疑传。范宁虽反玄学风气,然亦不能脱离时代思潮的影响,从其引文来看,范宁与江熙在解经宗旨上非常一致,或受江氏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宁 穀梁传 玄学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刍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景蜀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陶渊明表面上崇尚玄学,但思想深处对儒学有坚定而空灵的信仰,且在知行两方面都达到很高层次。由于家世中的儒学和道教传统,他奉儒具有道教与儒学结合的特点。受道教实践精神影响,陶渊明融合三玄及自身的生命体验,从道家的自然理论中发... 陶渊明表面上崇尚玄学,但思想深处对儒学有坚定而空灵的信仰,且在知行两方面都达到很高层次。由于家世中的儒学和道教传统,他奉儒具有道教与儒学结合的特点。受道教实践精神影响,陶渊明融合三玄及自身的生命体验,从道家的自然理论中发展出“新自然观”,为其儒学信仰建构了一个笃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由体致用,因用明体,将价值理想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生活方式,藉以安顿生命,成就人格。其思想理路与道德实践,与宋明新儒家同出一辙,故陈寅格以“孤明先发”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儒学 玄学 道教 自然观 道德 价值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解释学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历代思想家在解释文化经典时 ,既重视前人的解释 ,又根据时代要求 ,发挥义理 ,实现了继承和创新。解释学的意义就是说明、解释、理解和创新。从先秦儒家解释学的创新精神和道家解释学的直觉辩证法及自由精神境界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历代思想家在解释文化经典时 ,既重视前人的解释 ,又根据时代要求 ,发挥义理 ,实现了继承和创新。解释学的意义就是说明、解释、理解和创新。从先秦儒家解释学的创新精神和道家解释学的直觉辩证法及自由精神境界 ,到两汉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与古文经学的求实精神 ,再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到唐代今古文合流的义疏之学、宋代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义理之理 ,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解释学的继承和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解释学 儒家 道家 玄学 宋明理学
下载PDF
从居丧之礼的变化看魏晋时期孝道观的调适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焕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3,共7页
居丧之礼在儒家理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魏晋时期也受到格外的重视。通过丧服变除,使居丧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约束情感,恢复正常生活,情、礼兼重的孝道观也得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在礼制中的地位大为提升,逐... 居丧之礼在儒家理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魏晋时期也受到格外的重视。通过丧服变除,使居丧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约束情感,恢复正常生活,情、礼兼重的孝道观也得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在礼制中的地位大为提升,逐渐成为体现孝道最重要的因素。对此过程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礼学与玄学的关系,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调适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丧之礼 魏晋时期 玄学 孝道
下载PDF
顾炎武与“文选学”——以《日知录》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正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1,共5页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 ,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 ,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 ,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 :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 ,阐释古代典章...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 ,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 ,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 ,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 :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 ,阐释古代典章礼仪 ,窥测传统文化习俗 ,阐发文学思想 ,探讨文体特点及文体流变等。他对所有问题的探讨 ,都能穷源溯本 ,援古证今 ,反复参考 ,戒发空论 ,奠定了清代实证学风的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文选学 《日知录》 《昭明文选》 文学批评 传统文化 文学思想 文体特点 文体流变
下载PDF
嵇康的论体文与魏晋学术之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8,134,共11页
嵇康是魏晋文学和学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论体文既负载了他个人的学术理念,也是整个魏晋时期学术思想的生动反映。该文在分析嵇康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以其《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为主要论述对象,揭示了其论体文的学术内涵以及在思辨方式... 嵇康是魏晋文学和学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论体文既负载了他个人的学术理念,也是整个魏晋时期学术思想的生动反映。该文在分析嵇康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以其《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为主要论述对象,揭示了其论体文的学术内涵以及在思辨方式和写作艺术上的特点,试图为探索魏晋文学的学术特性或魏晋学术的文学特性,提供一个值得关注的边缘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论体文 《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魏晋学术 魏晋文学 玄学 消谈
下载PDF
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承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魏晋时期是玄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玄学的发展 ,使老庄之学兴起 ,并与传统儒学争地位。自然与名教的冲突 ,不可避免地要从思想界反映到现实政治生活中来。魏晋玄学的本质 ,就是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与统一。要在名教的范围内得自然之趣 ... 魏晋时期是玄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玄学的发展 ,使老庄之学兴起 ,并与传统儒学争地位。自然与名教的冲突 ,不可避免地要从思想界反映到现实政治生活中来。魏晋玄学的本质 ,就是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与统一。要在名教的范围内得自然之趣 ,并真正达到二者的合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阮籍 魏晋玄学 发展 自然 名教
下载PDF
近年来玄言诗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21-25,共5页
玄言诗的新定义承认了佛理内容,也将玄言诗置于说理诗范围做出标定。嵇康等人的作品被看作玄言诗的代表,这与承认玄言诗与其他类型诗歌在体制上的相通性有关,然而为了提高玄言诗地位而赞美实际并不属玄言诗的作品,只能使研究陷入混乱。
关键词 玄言诗 义界 时限 体制
下载PDF
略论魏晋之世的“言意之辨”
14
作者 杨和为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1-25,共5页
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论题之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对于言意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后人。汉末魏晋之世,天下大乱,汉代经学受到质疑和挑战,人的思想观念随之觉醒,言意关系重新受到士人关注。通过对当时流行的... 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论题之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对于言意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后人。汉末魏晋之世,天下大乱,汉代经学受到质疑和挑战,人的思想观念随之觉醒,言意关系重新受到士人关注。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三家言论的简要分析,指出他们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相比之下,荀粲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言意之辨 言不尽意论 得意忘言论 言尽意论
下载PDF
槐轩医学用药规律分析与扶阳思想探讨
15
作者 万红 赵文倩 +1 位作者 桂茜 林良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通过挖掘、研究《槐轩医学全书》中的药物应用规律,提炼分析槐轩医学临床思想,与扶阳医派一脉理论比较,探究古今扶阳思想之差异。方法:对《槐轩医学全书》中所涉方剂与药物进行梳理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 目的:通过挖掘、研究《槐轩医学全书》中的药物应用规律,提炼分析槐轩医学临床思想,与扶阳医派一脉理论比较,探究古今扶阳思想之差异。方法:对《槐轩医学全书》中所涉方剂与药物进行梳理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4.0和SPSS Modeler18.0具体分析其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用药剂量以及关联规则、聚类。结果:共筛选方剂386首,涉药327味,用药以性温、味辛甘为主,归经多为脾经,性味归经分析呈现较强的集中现象。关联分析以中焦脾胃药物应用搭配为核心,形成具辛甘化阳理法的15个药对;聚类组成6个新方;在姜桂附应用剂量统计上,发现其趋向审慎。结论:槐轩医学以温补为特色,重视后天资先天,注重脾胃枢机调理,不偏颇阴阳,形成一系列特色理法,对扶阳学派影响深远,但与后世扶阳学派理论又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轩医学 《槐轩医学全书》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