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8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6
1
作者 吴树新 马智 +2 位作者 秦永宁 齐晓周 梁珍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r、Mn、Fe、Co、Ni、Cu六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借助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掺...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r、Mn、Fe、Co、Ni、Cu六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借助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掺杂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光催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程度按Cr、Co、Ni、Fe、Mn、Cu递增.掺杂后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活泼性、金属离子的价态及得电子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掺杂改性 光催化性能 浸渍法 催化剂 过渡金属离子
下载PDF
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6
2
作者 李立忠 朱璐 +2 位作者 金焰 陈锋 喻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6,共3页
为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物,采集了湖北黄石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物多为不规则形貌不同的颗粒,是各种尘源的混合体.各颗粒微区中C、O、Si、Ca、F... 为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物,采集了湖北黄石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物多为不规则形貌不同的颗粒,是各种尘源的混合体.各颗粒微区中C、O、Si、Ca、Fe元素较多,其次是Si、S、Al、Na等.Si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硅酸盐、SiO_2;N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a_2SO_4、Na_3PO_4;C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F_2;S的主要存在形式为Fe_2(SO_4)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扫描电镜 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下载PDF
镀锌层表面硅酸盐防腐膜的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韩克平 叶向荣 方景礼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对镀锌层表面硅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测试.XPS分析表明,膜层表面锌以ZnS形式存在,而在膜内则以ZnO形式存在.由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各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A.C... 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对镀锌层表面硅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测试.XPS分析表明,膜层表面锌以ZnS形式存在,而在膜内则以ZnO形式存在.由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各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A.C.%):O59.2,Zn5.9,Si19.1,N2.7,S4.2,P3.6,C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防腐膜 镀锌层 xps AES
下载PDF
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组表面结构XPS对比分析 被引量:69
4
作者 常海洲 王传格 +3 位作者 曾凡桂 李军 李文英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对煤岩组分、煤级相近而还原程度不同的平朔煤与神东煤的镜质组及惰质组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XPS分析,揭示碳、氧、氮、硫等元素在它们表面结构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碳在表面结构中存在四种形态C—C或C—H、C—O、C O、COO,... 对煤岩组分、煤级相近而还原程度不同的平朔煤与神东煤的镜质组及惰质组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XPS分析,揭示碳、氧、氮、硫等元素在它们表面结构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碳在表面结构中存在四种形态C—C或C—H、C—O、C O、COO,镜质组的C—C或C—H质量分数较惰质组高,而还原程度较强的平朔煤与还原程度较弱的神东煤相比,其显微组分中C—C或C—H质量分数均较同类型的显微组分高;氧、氮、硫的赋存形态在所有的煤样中差异不大,氧的赋存形态以酚羟基氧为主,神东煤显微组分吸附氧的能力明显高于平朔煤,这是因为神东煤易自燃及燃点较低;氮以吡咯型及吡啶型氮为主,而硫以噻吩型硫为主。因此,还原程度对镜质组及惰质组的表面结构均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C—C或C—H质量分数的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程度 煤显微组分 表面结构 xps
下载PDF
煤有机硫分析中XPS分峰拟合方法及参数设置 被引量:46
5
作者 马玲玲 秦志宏 +2 位作者 张露 刘旭 陈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通过对含硫模型化合物和新峪焦精煤中的有机硫含量的分析,对XPS谱图的分峰拟合方法和参数设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XPS解析煤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时,应按2p3/2和2p1/2劈裂峰分峰方法进行,并设置劈裂峰的面积比约为2∶1,裂距为1.18 eV,L-... 通过对含硫模型化合物和新峪焦精煤中的有机硫含量的分析,对XPS谱图的分峰拟合方法和参数设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XPS解析煤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时,应按2p3/2和2p1/2劈裂峰分峰方法进行,并设置劈裂峰的面积比约为2∶1,裂距为1.18 eV,L-G%相同,FWHM值也相同;限定各有机硫2p3/2峰峰位分别为:硫醇硫醚类硫162.1 ~163.6 eV;噻吩类硫164.0~164.4 eV;亚砜类硫165.0 ~ 166.0 eV,同时对分峰拟合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动态微调,可实现良好的数据重现性和较佳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 xps 劈裂峰 分峰拟合方法 参数设置
下载PDF
WO_x/TiO_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机理探讨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琦 李新军 +1 位作者 李芳柏 常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用浸渍提拉法制得的TiO2薄膜上,溅射氧化钨层,通过气相反应中光催化降解二甲苯的实验表明,WOx/TiO2薄膜具有可见光活性.通过UV-Vis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可见光活性的机理进行探索.UV-Vis吸收光...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用浸渍提拉法制得的TiO2薄膜上,溅射氧化钨层,通过气相反应中光催化降解二甲苯的实验表明,WOx/TiO2薄膜具有可见光活性.通过UV-Vis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可见光活性的机理进行探索.UV-Vis吸收光谱表明WOx,TiO2对可见光响应的范围有一定的扩展,吸收强度增加.XPS表明WOx/TiO2薄膜表面形成了明显的W杂质能级和Ti缺陷能级,这是WOx/TiO2在可见光范围有一吸收的主要原因,也是光催化剂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杂质能级的存在使半导体费米能级上移,载流子增加,光催化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可见光 催化活性 费米能级 二氧化钛 xps 磁控溅射技术 氧化钨 TiO2
下载PDF
Cu^(2+)壳聚糖螯合物及壳聚糖吸附Cu^(2+)机理的XPS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季君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116,共2页
The compositions and bonding energies of elements C, O and N in the surfaces of chitosan and Cu 2+ chitosan chel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PS. An adsorp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adsorption occurs thr... The compositions and bonding energies of elements C, O and N in the surfaces of chitosan and Cu 2+ chitosan chel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PS. An adsorp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adsorption occurs through a chelating reaction between Cu 2+ and —NH 2 on the surface of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理 xps 铜离子 壳聚糖
下载PDF
应用XPS研究镜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39
8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宋建芳 秦胜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应用 XPS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达矿区 9煤层、1 2煤层和 1 5煤层手选镜煤的有机硫赋存状态 .结果表明 ,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成煤母质、沉积环境和泥炭堆积后的成岩变化 .在泥炭堆积过程中 ,由于菌类... 应用 XPS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达矿区 9煤层、1 2煤层和 1 5煤层手选镜煤的有机硫赋存状态 .结果表明 ,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成煤母质、沉积环境和泥炭堆积后的成岩变化 .在泥炭堆积过程中 ,由于菌类和藻类低等生源的大量输入 ,是导致9煤层有机硫以噻吩型 ( 5 0 .67% )为主的主要原因 ;从 9煤层 ( Ro,ran=0 .96% )到 1 5煤层 ( Ro,ran=1 .0 9% )随着煤级增高 ,有机硫表现出以噻吩型为主的趋势 ;1 5煤层含有较高的硫砜型硫( 8.42 % ) ,这可能与该煤层中壳质组含量稍高 (φ(壳质组 ) =1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镜煤 有机硫 存在形态 煤层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稀土正磷酸盐(La,Gd)PO_4∶RE^(3+)(RE=Eu,Tb)及其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雪艳 尤洪鹏 +5 位作者 曾小青 洪广言 金昌弘 卞锺洪 庾炳容 朴哲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 ( La,Gd) PO4∶ RE3 +( RE=Eu,Tb) .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d PO4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 La PO4一致 ,只是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 ( La,Gd) PO4∶ RE3 +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研究表明 ,Gd3 +在能量传递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 ( La,Gd) PO4∶ RE3 +( RE=Eu,Tb) .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d PO4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 La PO4一致 ,只是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 ( La,Gd) PO4∶ RE3 +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研究表明 ,Gd3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起中间体作用 .XPS研究揭示 ,La PO4的价带由 O2 -的 2 p能级构成 ,而 Gd PO4的价带则是由 O2 - 的 2 p能级和 Gd3 +的 4 f能级共同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合成 稀土正磷酸盐 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红外光谱 能量传递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荧光粉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
下载PDF
XPS,AFM研究沥青基碳纤维电化学表面处理过程的机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成忠 杨小平 +1 位作者 于运花 刘承坤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2,共5页
对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用 XPS,AFM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电化学氧化处理是表面碳及其含氧官能团逐步被氧化成羧基和 CO2 的过程。氧化处理首先是使碳纤维表面... 对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 ,用 XPS,AFM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电化学氧化处理是表面碳及其含氧官能团逐步被氧化成羧基和 CO2 的过程。氧化处理首先是使碳纤维表面变得更光滑 ,持续氧化后才会出现沟槽 ,SEM的分辨率不足以表征碳纤维电化学氧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变化 ,而采用 AFM可在纳米尺度上表征碳纤维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变化。AFM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碳纤维 表面处理 电化学氧化 AFM xps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用XPS表征氧、氮、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34
11
作者 徐秀峰 张蓬洲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用XPS表征了抚顺老虎台气煤三个样品中氧、氮、硫元素的存在形态,这三个样品是:吡啶抽提残煤及其热解加氢产物中四氢呋喃不溶/吡啶可溶物和吡啶不溶物。研究结果表明:氧元素以COO ̄-,C=O,C─O为主要存在形式,氮... 本文用XPS表征了抚顺老虎台气煤三个样品中氧、氮、硫元素的存在形态,这三个样品是:吡啶抽提残煤及其热解加氢产物中四氢呋喃不溶/吡啶可溶物和吡啶不溶物。研究结果表明:氧元素以COO ̄-,C=O,C─O为主要存在形式,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吡啶和吡咯,亚砜和硫醚是有机硫的主要存在形式。这一结果为研究气煤的大分子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元素存在形态
下载PDF
硅烷自组装膜及硅烷/二氧化钛复合膜的XPS表征与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俊彦 杨生荣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膜技术制备了有机硅烷 /纳米 Ti O2 复合膜 ,并用 XPS进行了表征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硅烷自组装膜可以降低基片的摩擦系数 ,但其强度较弱 ,这可能是由于硅烷与基片的结合强度较弱、硅烷碳链较短以及硅烷在基片上的... 利用分子自组装膜技术制备了有机硅烷 /纳米 Ti O2 复合膜 ,并用 XPS进行了表征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硅烷自组装膜可以降低基片的摩擦系数 ,但其强度较弱 ,这可能是由于硅烷与基片的结合强度较弱、硅烷碳链较短以及硅烷在基片上的自组装不太致密有关 .硅烷 /Ti O2 复合膜的摩擦系数比硅烷自组装膜的摩擦系数小 ,而且耐磨寿命大幅度提高 .摩擦 50次以后 ,硅烷 /Ti O2 复合膜的摩擦系数突然增大并超过干净基片的摩擦系数 ,这可能是由于 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自组装膜 xps 表征 硅烷/二氧化钛复合膜
下载PDF
用XPS研究新西兰高硫煤热解过程中氮、硫官能团的转变规律 被引量:37
13
作者 李梅 杨俊和 +2 位作者 张启锋 常海洲 孙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7-1293,共7页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 选择一种高硫新西兰煤(NXL)作为研究对象,高纯Ar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在管式炉中热解,热解终温为300~1 000℃.用XPS研究煤及不同温度下半焦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将N1s谱图用Lorentzian-Gaussian拟合分为四个峰:N-6(398.8±0.4) eV、N-5 (400.2±0.3)eV、N-Q(401.4±0.3)eV和N-X(402.9±0.5)eV;S 2p谱图分为六个峰:硫铁矿(162.5±0.3)eV、硫化物(163.3±0.4)eV、噻吩(164.1±0.2)eV、亚砜(166.0±0.5)eV、砜(168.0±0.5)eV和硫酸盐硫(169.5±0.5)eV.结果表明,煤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吡啶、吡咯、质子化吡啶和氮氧化物;低于600℃,半焦中的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和吡咯形式存在;随温度的升高,吡咯向吡啶转化;当温度超过900℃,氮氧化物这一形态消失.该煤中的硫以有机硫为主,其中,噻吩硫占50%以上;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的硫铁矿硫逐步转化为无机硫化物,600℃时分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高硫煤 热解 氮迁移 硫迁移
下载PDF
钛基Co中间层SnO_2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尤宏 崔玉虹 +2 位作者 冯玉杰 刘峻峰 蔡伟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为提高钛基二氧化锡电极的稳定性,设计并制备了含Co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Co/SnO2,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Ti/Co/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并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Ti/Co/SnO2电极表面的... 为提高钛基二氧化锡电极的稳定性,设计并制备了含Co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Co/SnO2,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Ti/Co/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并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Ti/Co/SnO2电极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研究结果表明,含有中间层的Ti/Co/SnO2电极其使用寿命较不含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极Ti/SnO2大幅度提高,但其对苯酚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有所下降,氧化还原电对Co2+/Co3+的存在是所制备Ti/Co/SnO2电极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二氧化锡电极 DSA电极 电催化氧化 苯酚 SEM EDX xps 电化学水处理 有机废水
下载PDF
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及其在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杜官本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0,29,共5页
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是固体木材及纤维表面化学组成分析最有效及最灵敏的工具之一。本文简要介绍表面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木材表面化学组成基本特征以及表面光电子能谱在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光电子能谱 木材科学 xps 木材学 表面化学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掺碳LiFePO_4正极材料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小建 任俊霞 +3 位作者 李宇展 魏进平 高学平 阎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2,共4页
Cathode material LiFePO4 of lithium-ion battery was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The "carbon-included" LiFePO4 with improved conductivity was synthesized by the addition of graphite. And the influence o... Cathode material LiFePO4 of lithium-ion battery was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The "carbon-included" LiFePO4 with improved conductivity was synthesized by the addition of graphite. And 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heating time on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charge/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XRD, SEM, XPS, CV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ing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LiFePO4 product after 9 min in microwave oven had more advantages than other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正极材料 XRD SEM xps 制备 微波法
下载PDF
Sulfur-doped g-C3N4/TiO2 S-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for Congo Red photodegradation 被引量:36
17
作者 Juan Wang Guohong Wang +2 位作者 Bei Cheng Jiaguo Yu Jiajie Fa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6-68,共13页
Constructing step-scheme(S-scheme)heterojunctions has been confirm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In this work,a series of sulfur-doped g-C3N4(SCN)/TiO2 S-sc... Constructing step-scheme(S-scheme)heterojunctions has been confirm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In this work,a series of sulfur-doped g-C3N4(SCN)/TiO2 S-scheme photo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electrospinning and calcination methods.The as-prepared SCN/TiO2 composites showed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pure TiO2 and SCN i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ongo Red(CR)aqueous solution.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enefited not only from the 1D well-distributed nanostructure,but also from the S-scheme heterojunction.Furthermore,the XPS analyses and DFT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electrons were transferred from SCN to TiO2 across the interface of the SCN/TiO2 composites.The built-in electric field,band edge bending,and Coulomb interaction synergistically facilitated the recombination of relatively useless electrons and holes in hybrid when the interface was irradiated by simulated solar light.Therefore,the remaining electrons and holes with higher reducibility and oxidizability endowed the composite with supreme redox ability.These results were adequately verified by radical trapping experiments,ESR tests,and in situ XPS analyses,suggesting that the electron immigration in the photocatalyst followed the S-scheme heterojunction mechanism.This work can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novel S-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and provid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solv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nanofiber Sulfur-doped g-C3N4 Step-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is In situ xps S-scheme mechanism
下载PDF
水玻璃与粘土矿物之间表面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丁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4-337,共4页
为深刻认识水玻璃加固粘土地层的机理,用水玻璃溶液与粘土作用,测定粘土作用前后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表明,在80℃用50g/L的水玻璃溶液浸泡6h后烘干的粘土,其整体化学构成的变化很小,以至用红... 为深刻认识水玻璃加固粘土地层的机理,用水玻璃溶液与粘土作用,测定粘土作用前后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表明,在80℃用50g/L的水玻璃溶液浸泡6h后烘干的粘土,其整体化学构成的变化很小,以至用红外光谱法测不出来;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测出粘土颗粒表面与水玻璃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增加粘土颗粒之间的胶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水玻璃 表面反应 xps 化学胶结机理
下载PDF
SiO_2包覆超细CaCO_3的结构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岳林海 蔡菊香 华益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合成了表面包覆 Si O2 的超细 Ca CO3 。通过 XPS,XRD对包覆表面层结构的分析 ,证实了 Si O2 以无定形包覆于 Ca CO3 表面 ,并在其表面形成了 Si- O- Ca键。对 Si O2 包覆超细 Ca CO3 的机理分析结果可知 :Na2 Si O3 的加入量是影响包... 合成了表面包覆 Si O2 的超细 Ca CO3 。通过 XPS,XRD对包覆表面层结构的分析 ,证实了 Si O2 以无定形包覆于 Ca CO3 表面 ,并在其表面形成了 Si- O- Ca键。对 Si O2 包覆超细 Ca CO3 的机理分析结果可知 :Na2 Si O3 的加入量是影响包覆效率的重要因素 ,由于硅酸易自聚 ,控制 Si O2 与 Ca CO3 的重量比约为4 %~ 5 %时为包覆的最佳点 ;Ca CO3 晶粒度大小影响分散性能 ,进而影响包覆效率 ,分散性能好的包覆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机理 超细CACO3 SIO2 超细碳酸钙 二氧化硅 无机表面改性 表面层结构 包覆效率
下载PDF
荞麦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克斌 王勤勤 +3 位作者 党艳 魏红 罗倩 赵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9-937,共9页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示:荞麦皮对Cr(Ⅵ)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常温下5.0 g·L-1的荞麦皮在pH=2.0下对100 mg·L-1 Cr(Ⅵ)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87%.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在pH=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单位质量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在20℃,pH=2.0,吸附用量为5.0 g·L-1时,荞麦皮对Cr(Ⅵ)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36.4 mg·g-1.荞麦皮吸附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FT-IR,XPS和SEM-EDX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皮是一个多孔材料,表面存在羧基、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包括Cr(Ⅵ)在荞麦皮表面上的静电吸附,以及此后的固相还原和对还原态的Cr(Ⅲ)再吸附;Cr(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荞麦皮表面的羧基、氨基的配位,以及与其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皮 生物吸附 CR(VI) 吸附机理 x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