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 被引量:326
1
作者 郭佑民 +5 位作者 刘士远 史河水 喻杰 郑传胜 金晨望 沈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9-285,共7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其病原并命名为2019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放射学诊断是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工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心胸学组部分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本推荐意见,阐述总结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流程、放射学表现和分期、放射学转归和基于放射学表现的出院依据等。同时阐述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放射学表现,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99
2
作者 史河水 韩小雨 +4 位作者 樊艳青 梁波 杨帆 韩萍 郑传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增厚。极少数或少数伴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基于病理分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可分为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3期。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有利于2019-nCoV肺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影像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55
3
作者 管汉雄 熊颖 +7 位作者 申楠茜 樊艳青 邵剑波 李宏军 李小明 胡道予 朱文珍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 中国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的高分辨CT演变特点:①病灶呈多发性、双侧性分布,以胸膜下及两下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见。②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结节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GGO)多见,常见血管充血增粗穿行,也可表现为GGO合并实变及纤维化;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GGO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也可呈"铺路石征",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白肺",常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穿行;吸收缓解期可见病灶范围缩小,伴较多纤维化病灶。CT演变特征可为早期诊断与鉴别、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时防控、诊疗决策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T表现 CT演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0
4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2 位作者 李振家 柳澄 陈海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18例患者的5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6例的3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32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64层MSCT是1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4~16层MSCT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9
5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吕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920支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370支,其中348支得到CCA证实;22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有10例CCA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64SCTCA上未能显示,得出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98.1%。经配对x^2检验,P=0.052,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示病变程度上,64SCTCA评估与CCA完全一致者311支,准确性86.8%。在64SCTCA结果中,共有59支病变在程度上的评价与CCA结果不符合。结论64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CCA前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间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5
6
作者 黄璐 韩瑞 +2 位作者 于朋鑫 王少康 夏黎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3
7
作者 王淑丽 王林森 +6 位作者 孙鼎元 邓欣 耿欣 李健 刘志刚 郭林 贾志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组医师应用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均确诊26例59根肋骨骨折,另12例未见骨折。3组医师对常规5mm层厚图像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89.8%、94.9%。(2)26例肋骨骨折中单纯左侧肋骨骨折12例、右侧肋骨骨折11例,双侧肋骨骨折3例。(3)按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18根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41根。在18根完全性肋骨骨折中断端错位均不超过2个皮质宽度。结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X线平片准确诊断困难,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可及时、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曲面重组图像清晰、直观地完整显示了肋骨结构及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2
8
作者 聂永康 蔡祖龙 赵绍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以前无癌症史 ,身体状况适合手术治疗者 ,低剂量CT扫描采用PhilipSR 70 0 0及GELig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图像由 2位放射医师在工作站显示器上以电影显示方式观察 ,存储至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结果 低剂量CT共检出 5 6例 (19% )非钙化结节 (其中恶性 4例 ) ,胸片检出 9例 (3% ) (其中恶性 3例 ) ,均为 1期病变。低剂量CT检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 9例 (3% ) ,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 3例 (1% ) ,胸片均未检出。胸片、CT对肺癌筛检的敏感度分别为 43%、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9%、80 %。结论 初步筛检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明显提高了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出 ,可检出早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9
9
作者 任庆国 滑炎卿 李剑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59-563,共5页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各种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CT的临床应用。能谱成像作为CT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生成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能够进行物质分离,生成新的基础物质密度图像,如水、碘、钙,并测量其相对浓度...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各种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CT的临床应用。能谱成像作为CT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生成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能够进行物质分离,生成新的基础物质密度图像,如水、碘、钙,并测量其相对浓度及展示不同物质CT值能量曲线图,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就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展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VERY CT 750 HD 自适应迭代重建 能谱成像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4
10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罗天友 张志伟 何怡红 孙晓川 牟君 方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99
11
作者 王怡宁 金征宇 +8 位作者 孔令燕 宋兰 张竹花 张抒扬 林松柏 牟文斌 王沄 赵文敏 郭家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其中60例患者有常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其中60例患者有常规X线冠状动脉成像作对照。结果以VRT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92例(77%)为1级,22例(18%)为2级,6例(5%)为3级。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1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CT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5
12
作者 张金娥 梁长虹 +4 位作者 赵振军 林华欢 曾辉 何晖 茹光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88例直径2~4cm的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其中肺癌62例,良性病变26例(炎性假瘤12例,结核球10例,错构瘤3例,曲菌球1例)。采用8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电影模式,层厚5mm,4...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88例直径2~4cm的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灌注表现。其中肺癌62例,良性病变26例(炎性假瘤12例,结核球10例,错构瘤3例,曲菌球1例)。采用8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电影模式,层厚5mm,4层/圈,扫描时间1s/r,数据采集时间40s。碘普胺(300mg I/ml)50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流率4ml/s,延迟5.6s。CTPerfusion2软件分析测量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拟合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良、恶性结节的BV值(分别为5.33、10.00ml/100g)和PS值(分别为13.11、44.94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68和48.027,P值均为0.000)。以BV≥6ml/100g作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度87.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65.4%,准确度89.9%。以PS≥30ml.100g-1.min-1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96.4%,特异度75.0%,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87.2%,准确度88.6%。以BV≥6ml/100g同时PS≥30ml.100g-1.min-1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96.8%,特异度92.3%,阳性预测值96.8%,阴性预测值92.3%,准确度95.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起始端与主动脉同步,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85.5%(B型+C型,53/62)呈缓慢下降或平台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对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流 螺旋CT灌注成像 诊断价值 肺结节 时间-密度曲线 肺灌注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原文传递
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刘金刚 刘亚 +9 位作者 李丽新 赵兴圣 周茂义 邵伟光 岳奎涛 张东雯 李文强 粘琦玉 张帅 曹会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转移性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探讨能谱成像在鉴别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性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12月间淋巴瘤3例(28个淋巴结)、肺腺癌5例(30个淋巴结)、肺鳞癌4例... 目的通过对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转移性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探讨能谱成像在鉴别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性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12月间淋巴瘤3例(28个淋巴结)、肺腺癌5例(30个淋巴结)、肺鳞癌4例(24个淋巴结)及胆管癌2例(10个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各个淋巴结在不同能量水平下(40~140keV,间隔10keV)淋巴结的CT值及碘基图和水基图各个淋巴结的碘和水含量,分别对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在不同keV下淋巴结的CT值、碘和水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观察肿大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水平是70keV。70keV下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CT值分别(81.36±9.81)、(58.33±21.55)、(56.47±10.62)和(73.57±4.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9,P〈0.01),其中淋巴瘤与肺腺癌、肺鳞癌及肺鳞癌与胆管癌在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与胆管癌及肺腺癌与胆管癌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CT值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碘含量分别为(1.93±0.04)、(1.16±0.15)、(1.25±0.21)和(1.44±0.04)g/L;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水含量分别为(1029.40±20.85)、(1024.98±11.19)、(1022.12±12.94)和(1030.87±10.10)g/L;肺腺癌与肺鳞癌的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77,P〉0.05),其他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水含量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应用碘含量及低能量下的CT值,对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 被引量:102
14
作者 李文华 曹庆选 +4 位作者 杨世锋 陆升林 张强 吴天 李建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对经CT检查、有肠系膜及其血管(MRV)改变的30例绞窄性肠梗阻(SO)进行分析,探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SO,均行CT平扫,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均显示有不同形式的MRV改变。26例经手术、4例经临床证实,包括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扭转8例... 目的对经CT检查、有肠系膜及其血管(MRV)改变的30例绞窄性肠梗阻(SO)进行分析,探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SO,均行CT平扫,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均显示有不同形式的MRV改变。26例经手术、4例经临床证实,包括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6例,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4例,内疝3例。结果所有病例经CT检查可发现11种CT征象,并可分作:(1)直接征象:包括肠系膜血管闭塞2例,肠系膜水肿及其血管增粗并形态异常19例;(2)间接征象:包括肠壁水肿增厚24例,CT强化肠壁异常6例,肠腔大量积液13例,肠袢特殊形态10例,肠壁、肠系膜出血各1例;(3)并发症征象:包括肠壁间积气3例,肠系膜门脉积气1例,肠系膜积气1例,腹水和气腹共11例。结论急腹症CT检查如能显示MRV改变,结合其他CT征象和临床,可以对SO术前作出诊断。同时也能观察到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03
15
作者 陆雪芳 龚威 +4 位作者 王莉 李亮 谢宝君 彭宙锋 查云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肠扭转的CT表现 被引量:101
16
作者 纪建松 王祖飞 +5 位作者 徐兆龙 吕桂坚 徐民 赵中伟 苏金亮 周利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101
17
作者 金征宇 +2 位作者 严福华 侯阳 王怡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5-643,共9页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带来了全新的能量成像模式,其基于双层探测器实现"同源、同时、同向"的能量成像要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临床应用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在不断积累实践经...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带来了全新的能量成像模式,其基于双层探测器实现"同源、同时、同向"的能量成像要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临床应用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在心脏、腹部、外周血管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阐述,旨在总结应用经验,为提升临床应用水平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99
18
作者 周建军 曾维新 +3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曾蒙苏 程伟中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 CT 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术前均经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 CT 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 CT 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术前均经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 CT 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3.7~7.5 cm,平均4.6 cm。肿瘤平扫 CT 值16.2~31.7 HU,平均24.3 HU;动脉期增强 CT 值20.9~36.6 HU,平均30.2 HU;门静脉期增强 CT 值27.4~45.5 HU,平均36.0 HU。所有肿瘤边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4例,形成伪足样尖角3例。5例肿瘤推移下腔静脉,其中,2例瘤体部分包绕下腔静脉,所有病例下腔静脉形态均正常。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呈嵌入性生长,容易推移或包绕但不压迫邻近血管。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度延迟强化,但动脉期强化轻微,类似囊性肿瘤。CT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此病的诊断有明显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瘤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 被引量:78
19
作者 柳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45-1147,共3页
目前,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这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64层螺旋CT的主要技术改进:高空间分辨力和高时间分辨力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其在各向同性扫... 目前,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这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64层螺旋CT的主要技术改进:高空间分辨力和高时间分辨力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其在各向同性扫描及对比剂应用中所带来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空间分辨力 时间分辨力 各向同性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被引量:83
20
作者 黄美萍 刘其顺 +2 位作者 刘辉 梁长虹 张绍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 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 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 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