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MeV中子引起的Pb(n,x)^(203)Hg,W(n,x)^(182)Ta和W(n,x)^(183)Ta的核反应截面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锋 孔祥忠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利用活化方法测量了14MeV中子引起的Pb(n,x)203Hg,W(n,x)182Ta和W(n,x)183Ta的反应 截面.中子注量由监督反应93Nb(n,2n)92m Nb给出,中子能量利用90Zr(n,2n)89m+g Zr和93Nb(n,2n)92m Nb反应的截面比来确定.
关键词 反应 截面 测量 中子 活化法 (n x)反应
原文传递
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还原反应的机理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健 周丽 +3 位作者 杨柳 白昊 刘毅成 毕德贵 《电站系统工程》 2024年第2期1-4,9,共5页
煤粉电站锅炉中利用空气分级创造还原区,在还原区中喷射氨气也可有效降低NO_(x)浓度,即分级火焰中喷氨脱硝技术。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还原区的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的基元反应体系,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4篇文... 煤粉电站锅炉中利用空气分级创造还原区,在还原区中喷射氨气也可有效降低NO_(x)浓度,即分级火焰中喷氨脱硝技术。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还原区的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的基元反应体系,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4篇文献中喷氨脱硝的实验数据,Chemkin模拟结果与之有较好的符合;(2)随着O_(2)浓度的降低,NH_(3)-NO_(x)还原反应的温度区间由800~1150℃向800~1600℃倾斜;(3)在高温、痕迹氧气氛下,脱硝还原的3个关键反应是CO_(2)+H=CO+OH,OH+NH_(3)=NH_(2)+H_(2)O,NH_(2)+NO=NNH+OH。在高温缺氧的气氛下,CO_(2)引起了不分支链锁还原反应的启链作用。研究所获得的机理模型可用于火焰喷氨CFD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KIN NH_(3)-NO_(x)反应 痕迹氧 反应温度窗口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原文传递
煤粉MILD燃烧NO_(x)生成和还原机理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姝丽 李澜波 周月桂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分析了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试验系统上煤粉低氧稀释(MILD)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比较了不同的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模型、挥发分气相反应机理和焦炭燃烧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特性预测的影响,通过...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分析了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试验系统上煤粉低氧稀释(MILD)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比较了不同的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模型、挥发分气相反应机理和焦炭燃烧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特性预测的影响,通过对比烟气速度场、温度场、组分浓度场的模型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到了能够准确预测煤粉MILD燃烧特性的模型组合,即EDC-WD-MSR模型。采用此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NO_(x)生成和还原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粉MILD燃烧中燃料型NO占主导地位,热力型NO、N_(2)O中间体路径和快速型NO之和对NO总排放的贡献小于10%。煤粉MILD燃烧存在强烈的NO均相和异相还原反应,其中NO异相还原反应使燃料型NO的排放量占单独计算的焦炭NO和挥发分NO排放量之和的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MILD燃烧 NO_(x)反应路径 NO_(x)生成和还原
下载PDF
硅烯对含氢氯硅烷选择性Si—X键插入反应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杨雪敏 金娟 +4 位作者 徐征 李志芳 邱化玉 蒋剑雄 来国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4-20,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p)算法,比较了通过位阻效应稳定的二烷基取代硅烯和通过电子效应稳定的二氨基取代硅烯对含氢氯硅烷Si—X(X=H或Cl)键插入反应的反应选择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二氨基取代硅烯的Si—X键插入反应的反应活...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p)算法,比较了通过位阻效应稳定的二烷基取代硅烯和通过电子效应稳定的二氨基取代硅烯对含氢氯硅烷Si—X(X=H或Cl)键插入反应的反应选择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二氨基取代硅烯的Si—X键插入反应的反应活性低且放热不明显,产物在热力学上远不及二烷基取代硅烯的产物稳定;(2)二氨基取代硅烯对二甲基氢氯硅烷(Me2SiHCl)表现出了与二烷基取代硅烯不同的反应选择性,Si—Cl插入反应优先于Si—H插入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Si—H插入反应过渡态能量的稳定性对硅烯的亲电性作用的依赖性显著大于Si—Cl插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计算 硅烯 含氢氯硅烷 Si—x插入反应
下载PDF
中子诱发d产物的微分反应截面的测量
5
作者 刘龙祥 孙康 +20 位作者 易晗 卢飞 王宏伟 范功涛 曹喜光 张岳 张苏雅拉吐 王德鑫 李鑫祥 杨宇萱 匡攀 胡新荣 郝子锐 金晟 陈开杰 蒋伟 樊瑞睿 李强 陈永浩 谭志新 李样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78,共8页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测量了12个中子能量点^(12)C(n,d)_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利用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LPDA)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在实验室坐标系下从24.5°到155.5°^(12)C(n,d)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实验结果能...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测量了12个中子能量点^(12)C(n,d)_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利用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LPDA)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在实验室坐标系下从24.5°到155.5°^(12)C(n,d)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符合以前的实验结果。由于缺少实验数据,这项工作为相关数据库的评价及数据库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n d)x反应 角微分反应截面 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 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
原文传递
香蕉CMV—BH外壳蛋白基因转化香蕉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银东 张锡炎 +1 位作者 曾宪松 郑学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19-25,共7页
将香蕉CMV(黄瓜花叶病毒)—BH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能在植物里表达的P(0224)载体上,然后再将此基因连同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克隆到另一植物表达载体p(B121)的HindⅢ位点,构成一个既有选择标记的NPⅡ... 将香蕉CMV(黄瓜花叶病毒)—BH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能在植物里表达的P(0224)载体上,然后再将此基因连同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克隆到另一植物表达载体p(B121)的HindⅢ位点,构成一个既有选择标记的NPⅡ基因,又有报告基因GUS的嵌合基因表达载体,且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利用基因枪将带有NPTⅡ-CMV-BH-Cp-GUS基因的质粒载体导人香蕉试管苗的幼芽中,培养2d后检测GUS基因的表达,观察到不同细胞层次都有x-Gluc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TⅡ-CMV-BH-Cp-GUS嵌合基因载体 基因枪法 香蕉试管苗幼芽 x-Gluc反应
下载PDF
基因直接转化植物小孢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山鸣 赖康 +1 位作者 郑学勤 刘公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67-70,共4页
将带有gus报告基因的质粒DNA用电激法转入小白菜的小孢子中,培养两天后,检测gus基因的表达,观察到X—Glue反应。
关键词 GUS报告基因 电激法 小孢子 x—Glue反应
下载PDF
C(γ,η)X反应与N^*(1535)在核内的性质
8
作者 平荣刚 姜焕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1-525,共5页
在N* (1 53 5)共振模型下 ,研究了γ在原子核上产生η的反应 ,通过N 衰变的实验数据以及γp→ηp反应确定了模型参数 ,结果表明 ,MN =1 550MeV才较好地符合γp→ηp的实验 ,对12 C上的 η介子光生的总截面计算发现 ,N (1 53 5)在核内的... 在N* (1 53 5)共振模型下 ,研究了γ在原子核上产生η的反应 ,通过N 衰变的实验数据以及γp→ηp反应确定了模型参数 ,结果表明 ,MN =1 550MeV才较好地符合γp→ηp的实验 ,对12 C上的 η介子光生的总截面计算发现 ,N (1 53 5)在核内的宽度由于多体修正而增大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535)模型 C(γ η)x反应 反应截面 核内核子共振态 多体修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