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境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维娜 王孝安 +3 位作者 郭华 王丹 刘鹏 刘史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以早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实生幼苗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境因子。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子午岭马栏林区1~3龄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幼苗所处的微生境变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龄... 以早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实生幼苗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境因子。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子午岭马栏林区1~3龄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幼苗所处的微生境变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龄幼苗的株高、基径、芽数目与1、2龄幼苗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龄级的增长幼苗的生长率逐渐降低,影响幼苗生长的微生境变量呈增加趋势,对微生境做出响应的生长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暗示着微生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枯落物是限制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乔木层的适度遮荫是1、2龄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环境,3龄幼苗生长的最佳环境则是林隙,可见辽东栎幼苗要成功定居必须等待林窗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幼苗 微生境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时滞效应 林隙 枯落物
原文传递
论辽东栎(壳斗科)的分类地位及命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良民 张玉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9-754,共6页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构成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辽东栎的分类学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植物形态学、地理分布、细胞和化学分类、DNA分子标记及...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构成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辽东栎的分类学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植物形态学、地理分布、细胞和化学分类、DNA分子标记及数量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证据,深入讨论了辽东栎在栎属(Quercus)中的分类地位及其命名;考虑其名称已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广泛程度,认为保留辽东栎在栎属中的种级分类地位是比较恰当的,而彻底抹掉辽东栎在栎属中的分类位置不太妥当,辽东栎的名称宜根据《中国植物志》,采用"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Ma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蒙古栎(Q.mongolica) 分类 命名
下载PDF
土壤掩埋对辽东栎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娟婷 王乃江 +2 位作者 党鹏 张任凡 习世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4-749,共6页
以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为对象,采用双因素(覆土厚度和播种时间)完全随机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掩埋对辽东栎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覆土厚度对辽东栎种子的出苗率有显著影响(P<0.05),出苗... 以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为对象,采用双因素(覆土厚度和播种时间)完全随机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掩埋对辽东栎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覆土厚度对辽东栎种子的出苗率有显著影响(P<0.05),出苗率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覆土厚度为10 cm时,出苗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2±20.7)%和(42.0±0.7)%;覆土厚度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②播种时间对0~3 cm覆土播种的出苗率影响显著(P<0.05),由于温度的差异,11月1日播种的种子出苗率高于12月10日,出苗率分别为(11.9±1.2)%~(53.2±20.7)%和(1.5±0.8)%~(42.0±0.7)%;播种时间对覆土播种的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地表播种的幼苗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掩埋有利于辽东栎幼苗的出土,土壤掩埋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种子 土壤掩埋 出苗率 幼苗生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内啮齿动物对辽东栎幼苗的频率依赖性捕食及其对幼苗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4
作者 Jinfeng Zhang Jingru Ge +3 位作者 Xingfu Yan Buddhi Dayananda Yonghong Luo Junqing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19-29,共11页
啮齿动物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的侵袭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及其捕食频率。然而,啮齿动物对幼苗的捕食是否具有频率依赖性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次生林内,选取林窗和林下两种生境,按5个种子大小频率(9:1,7:3,5:... 啮齿动物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的侵袭取决于种子的大小及其捕食频率。然而,啮齿动物对幼苗的捕食是否具有频率依赖性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次生林内,选取林窗和林下两种生境,按5个种子大小频率(9:1,7:3,5:5,3:7和1:9)移栽萌发生根的辽东栎幼苗,探究啮齿动物对幼苗子叶的频率依赖性捕食及其对幼苗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幼苗移栽初期(1-7天),啮齿动物更偏好大种子建立幼苗的子叶。然而,移栽后8-60天,啮齿动物更偏好小种子建立幼苗的子叶,即表现为正频率依赖性捕食。(ii)尽管幼苗捕食率在林下高于林窗,但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林窗内幼苗存活率高于林下(分别为5.40%和2.00%)。(iii)捕食子叶对辽东栎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顶芽被咬掉后幼苗各生长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不仅为啮齿动物和不同表型辽东栎幼苗的共存提供了新的见解,还揭示了栎树幼苗的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啮齿动物 捕食 种子大小频率 生境 幼苗生长
原文传递
Decay stage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leaf litter in situ decomposi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Haixin Zhang Yimei Huang +4 位作者 Shaoshan An Quanchao Zeng Baorong Wang Xuejuan Bai Qian Huang 《Soil Ecology Letters》 CSCD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Litter microorganis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biological decomposition in forest ecosystems;however,the coupling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and substrate changes on it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f decompositio... Litter microorganis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biological decomposition in forest ecosystems;however,the coupling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and substrate changes on it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f decomposition in situ remains unclear.Hence,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ynamics,a one-year field litter of Quercus wutaishanica in situ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for four decay stages in a warm temperate forest.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Illumina sequencing of fungal ITS and bacterial 16S genes.Bacterial(6.6)and fungal(3.6)Shannon indexes were the largest after 125 days’litter decomposition(October).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cidobacteria after 342 days and Bacteroidetes after 125 days were 3 and 24 times higher than after 31 days,respectively.Some non-dominant species(bacteria:Firmicutes,Planctomycotes,and Verrucomicrobia;fungi:Chytridiomycota and Glomeromomycota)may be absent or present at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stages due to litter properties 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Chemoheterotrophy and aerobic-chemoheterotrophy were the dominant bacterial functional groups,and the dominant fungal functional groups were saprotrophs,pathotrophs,and symbiotrophs.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acteria.Temperature,sunlight intensity,and net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ungi.Besides,amo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hanges i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leaf litter properties alone explained the variation of 5.51%and 10.63%.Microbial diversity and decay stage directly affected the litter mass-loss rate,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precipitation,relative humidity,air temperature,and sunlight intensity)being indirect.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for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Loess Plateau Quercus wutaishanica
原文传递
多目涡虫咽部焰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德明 陈广文 +2 位作者 傅山岗 孙晓娟 李鹏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sp.nov.)咽壁内焰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涡虫咽壁长柱状肌细胞间存在很多焰细胞;焰细胞横切可以看到两种形态结构:一种是焰细胞形成一个空腔,内含很多纤毛;另一种焰细胞形成...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sp.nov.)咽壁内焰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涡虫咽壁长柱状肌细胞间存在很多焰细胞;焰细胞横切可以看到两种形态结构:一种是焰细胞形成一个空腔,内含很多纤毛;另一种焰细胞形成两个偶连的空腔,内含纤毛,两个偶连的空腔通过孔窗相连,在孔窗上可见微绒毛.细胞外围伸出很多很长的突起,在肌细胞间延伸;焰细胞内存在与胞外基质和腔相通的狭长毛细管,管的起始部膨大,内有微绒毛,末端开口于焰细胞围成的腔内.因此,可以确定焰细胞有一个很大的表面积,焰细胞的结构特点反映了其除了过滤和排泄功能之外,可能还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 sp.nov.) 焰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的径级结构、种群起源及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97
7
作者 高贤明 王巍 +1 位作者 杜晓军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3-678,共6页
北京山区的辽东栎 (Quercus wutaishanica)林径级结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是稳定性的群落类型 ,其更新主要通过萌生来完成。能够与辽东栎长期共存的伴生种有色木 (Acer mono)、大果榆 (Ulmusmacrocarpa)、大叶白蜡 (Fraxinus r... 北京山区的辽东栎 (Quercus wutaishanica)林径级结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是稳定性的群落类型 ,其更新主要通过萌生来完成。能够与辽东栎长期共存的伴生种有色木 (Acer mono)、大果榆 (Ulmusmacrocarpa)、大叶白蜡 (Fraxinus rhynchophylla)等。萌生在辽东栎种群中十分普遍 ,除辽东栎伐桩、枯木和大树根际有较多的萌生茎干外 ,多年生实生苗也有萌生现象发生。辽东栎林的更新在辽东栎总体种群的幼树阶段 (径级 2 )存在着明显的瓶颈现象 ,但萌生特性使辽东栎林在更新时或受到干扰后形成较大的萌生种群 ,使辽东栎的大幼树能够得到迅速的补充 ,顺利地通过瓶颈进行更新 ,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一定数量的辽东栎实生种群的存在对于维持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整体活力和群落的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林 径级结构 更新 种群起源 实生种群 萌生种群 北京山区
下载PDF
灵空山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74
8
作者 张婕 上官铁梁 +3 位作者 段毅豪 郭微 刘卫华 郭东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25-3130,共6页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种群的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可...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种群的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辽东栎种群的最高生命期望值出现在死亡率最高的龄级之后,且极大值与死亡密度最小值相对应,说明在经过自然筛选和种内竞争后,存活下来的幼苗幼树具有较强的生命期望寿命.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为稳定种群.辽东栎种群动态表现为前期衰退、中期增长、后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种群 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原文传递
北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充与建立的比较 被引量:51
9
作者 高贤明 杜晓军 王中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411,共8页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 ,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 北京东灵山区的人工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林中常常混生有萌生的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种群。局部地带辽东栎与油松形成混交林 ,在山脊及山坡上部一些特殊生境辽东栎甚至取代油松林成为优势种。为了探讨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林的天然更新机制及辽东栎幼苗在人工油松林中的天然更新 ,在油松人工林的林下和林缘两种生境条件下将辽东栎种子播种于 2cm深的土中 ,对辽东栎幼苗的补充和建立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在辽东栎结实丰年 ,两种生境条件下播种后辽东栎种子丢失差异并不显著 ,而辽东栎幼苗补充和建立方面的差异极显著。由于森林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的活动对辽东栎幼苗建立的影响具有二重性 :消耗种子与促进萌发 ,本试验特别关注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现象及其丢失后果。由于辽东栎种子萌根较早 ,在幼苗出土前其粗大的主根长达1 0~ 2 0cm ,并已初步形成根系 ,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营养物质从子叶转移到根部。因此当幼苗出土后如果仅仅只是子叶的丢失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均无明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辽东栎幼苗期子叶丢失有 3种形式 :1 )仅丢失子叶 ,幼苗其它部位未受伤害 ,多发生在林缘生境中 ,占发芽坚果的 2 9.69% ;2 )整个幼苗连根被拖出地面 ,多发生在林下生境 ,占 62 .43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东灵山区 生境 辽东栎 幼苗 子叶丢失 坚果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50
10
作者 周建云 李荣 +1 位作者 张文辉 何景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5,共7页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反映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组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蒋雪琴等,2009)。
关键词 辽东栎 近自然经营 龄级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空间布格局 间伐强度
下载PDF
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林乔木树种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7
11
作者 霍萌萌 郭东罡 +4 位作者 张婕 王治明 上官铁梁 李润强 刘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25-5935,共11页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科18属,种的区系以东亚、温带亚洲及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为主。油松、辽东栎是群落中的共优种,个体占总个体的86.81%,杜梨(Pyrus betulifolia)、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为群落中主要的伴生种。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与所有乔木个体的径级结构相似,近似于倒"J"形,以小径级个体居多,林下更新良好。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油松小径级个体在20 m以内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当空间尺度超过60 m时表现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个体在所有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辽东栎不同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随机分布趋于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除漆树外在坡度较缓的生境下分布密度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辽东栎林中油松种群优势地位更显著,各个乔木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辽东栎林 群落特征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坡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冯云 马克明 +1 位作者 张育新 郭起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7-2144,共8页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随机分配模型RAM、优势优先模型DPM),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的乔、灌、草3个层沿海拔梯度分别在上、中、下坡位进行群落多度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下坡位到上坡位,能很好地反应群落多度格局变异的模型有由RAM、NPM向DPM过渡的趋势;能很好地拟合灌木层群落多度格局的生态位模型依次是NPM、BSM、RAM,DPM在高海拔地段拟合的效果也很好;BSM在草本层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NPM和ONM。协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和坡位都没有对辽东栎林的群落多度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度格局 海拔 坡位 生态位模型 辽东栎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更新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田丽 王孝安 +1 位作者 郭华 朱志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大小级结构,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中辽东栎种群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均占一定的比例,而在油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山杨—白桦混交林中辽东栎种群则以幼苗和幼树为主。表明辽东栎种群在该地区植被的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2)辽东栎在这一地区是由实生和萌生的个体混合组成的。在各种植被类型中实生植株的密度都高于萌生植株,辽东栎种群的更新在该地区可能主要是通过实生植株来完成的,即辽东栎实生植株在更新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萌生植株作为辽东栎顺利通过瓶颈的一种手段,作为辽东栎种群繁衍和稳定的一种途径,在辽东栎种群的更新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栏林区 辽东栎 更新 实生植株 萌生植株
下载PDF
近自然经营间伐对辽东栎林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荣 何景峰 +1 位作者 张文辉 周建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9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间伐 辽东栎 油松
下载PDF
种皮和播种深度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闫兴富 仇智虎 +2 位作者 张嫱 张靠稳 周云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玻璃温室内遮荫条件下,研究种皮和播种深度(0、2、5、10和15 cm)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种子萌发率平均升高19.4%,... 在玻璃温室内遮荫条件下,研究种皮和播种深度(0、2、5、10和15 cm)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种子萌发率平均升高19.4%,且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增大,萌发进程加快.去皮种子和非去皮种子的萌发率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78.9%和62.2%;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去皮处理幼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与非去皮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去皮和非去皮处理幼苗株高均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13.8和14.2 cm;基径随播种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而主根长、侧根数和最大侧根长均减小;幼苗干质量受播种深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皮 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原文传递
不同间伐措施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68,共10页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4年的调查,以封育为对照,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辽东栎幼苗自然更新及生长的影响,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4年的调查,以封育为对照,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近自然经营林地中,辽东栎不同起源幼苗(实生苗、茎萌苗和根蘖苗)的自然更新与生长状况。【结果】不同起源辽东栎幼苗的年龄大致相同,随着年龄增加,幼苗数量逐渐下降;实生苗比萌生苗多,只有20%~45%的幼苗起源于根蘖苗或茎萌苗,伐后样地中的实生苗密度显著大于封育样地,而根蘖苗与茎萌苗密度在不同样地间无显著差异;调查期间,实生苗个体存活率最低,茎萌苗次之,根蘖苗最高;间伐林地内幼苗每年的高生长量大于封育林地;茎萌苗、根蘖苗的生长速度快于实生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无论在间伐林地还是在封育林地,辽东栎种群均能够自然更新,但在不同经营措施中,辽东栎存在实生苗与萌生苗2种繁殖策略的权衡;近自然经营条件下,13.4%的间伐强度更有利于辽东栎群落实生苗的生长与更新;辽东栎的伐前更新是很重要的更新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间伐 实生苗 茎萌苗 根蘖苗 封育 近自然经营
下载PDF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木本植物种间数量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白玉宏 毕润成 张钦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42-1948,共7页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的27个优势种,共35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27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的27个优势种,共35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27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54个种对呈正相关,188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82;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24个种对呈正相关,22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51个种对呈正相关,200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6;与χ2检验相比,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51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根据这27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种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鹿山 辽东栎群落 种间关系 生态种组
原文传递
近自然经营对辽东栎林优势乔木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建云 李荣 +1 位作者 何景峰 张文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20,共6页
对黄龙山辽东栎林设置未间伐(对照)、13.4%材积强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弱度间伐)和30.0%材积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强度间伐)试验,研究不同强度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对辽东栎林立地环境、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林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 对黄龙山辽东栎林设置未间伐(对照)、13.4%材积强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弱度间伐)和30.0%材积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强度间伐)试验,研究不同强度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对辽东栎林立地环境、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林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后林地可利用养分增加,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间伐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优势乔木(辽东栎、油松和茶条槭)幼苗幼树数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与对照相比,间伐样地幼苗幼树存活率高,高生长量增加;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油松需要人工促进更新,而辽东栎和茶条槭均能够天然更新;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立地环境改善,加快优势林木更新进程;间伐30.0%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间伐 辽东栎林 更新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于世川 张文辉 +5 位作者 尤健健 邓磊 黄财智 邢忠利 樊蓉蓉 何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3,共10页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留郁闭度0.8)间伐,同时设置对照样地(郁闭度0.9)。为了保持郁闭度不变,每隔3年进行1次抚育间伐。以生长情况(树高平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径比、健康状况)、干形情况(高径比、尖削度、通直度、分杈情况)和侧枝情况(自然整枝能力、侧枝数、枝粗指数、侧枝平均基径)作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对3种抚育间伐强度(重度、中度、轻度间伐)与对照下辽东栎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形情况对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5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285;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2;12个评价指标在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通直度(0.344 6)>分杈情况(0.227 1)>健康状况(0.190 7)>胸径年均生长量(0.051 3)>高径比(0.046 3)>自然整枝能力(0.037 7)>尖削度(0.035 2)>树高平均生长量(0.031 6)>侧枝平均基径(0.012 6)>冠径比(0.011 4)>枝粗指数(0.008 9)>侧枝数(0.003 0);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中度间伐(92.892)>轻度间伐(83.314)>重度间伐(79.644)>对照(74.376),林木形质得分随间伐强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间伐得分最高,林木形质最好。【结论】抚育间伐可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树高平均生长量、健康状况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高径比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中度、重度间伐对冠径比、侧枝数、侧枝平均基径影响显著,间伐对通直度、分杈情况有显著影响;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对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的作用最大,轻度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形质评价 层次分析法 辽东栎
下载PDF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7,共6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伐桩萌苗 萌芽力 间伐强度 高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