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述而不作”与解构主义:经典传承的两种诠释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
经典传承的过程常发生"误读"现象,主要包括语言误读、内容误读和时空误读。我们习惯上将误读与误解称之为偏见,但偏见不是"错读"。经典传承离不开经典文本的诠释,"述而不作"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路径,而... 经典传承的过程常发生"误读"现象,主要包括语言误读、内容误读和时空误读。我们习惯上将误读与误解称之为偏见,但偏见不是"错读"。经典传承离不开经典文本的诠释,"述而不作"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路径,而相对于"述而不作","解构主义"则恰好形成另外一种反向诠释路径。在解构主义的意义上,误读或可被理解为创新,但从"述而不作"的意义上,我们却更为重视避免"错读"。虽然来自中西方的两种诠释路径正相反对,但它们却殊途同归,都试图通过还原意义真相而达到经典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解构主义 经典 误读 偏见 错读
原文传递
论文学的“误读”接受
2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18,共5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误读"作品有两种基本形态:正误与反误。正误强调变革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形式,它追求的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意义的某种契合以及契合后的某种自由性的创造;反误则崇尚以自我已有的先在观念为主... 文学接受中读者"误读"作品有两种基本形态:正误与反误。正误强调变革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形式,它追求的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意义的某种契合以及契合后的某种自由性的创造;反误则崇尚以自我已有的先在观念为主,结论先行,是一种主观化、随意性和非文学视角的阅读。在文学接受中,反误不足取,但合理和创造性的误读只有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客观意义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和目的,应当在文学接受中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误 反误 创造 歧解
下载PDF
科学史的破坏性误读
3
作者 崔珺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在 19世纪末 ,物理学中最红的前沿应属电子的发现和α以及 β塔射线的发现 ,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却是直接导源于当时“物理学天空”的那“两朵乌云” ,而那“两朵乌云”则是导源于当时热机工业、光学机械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三个当时的... 在 19世纪末 ,物理学中最红的前沿应属电子的发现和α以及 β塔射线的发现 ,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却是直接导源于当时“物理学天空”的那“两朵乌云” ,而那“两朵乌云”则是导源于当时热机工业、光学机械工业和电器工业这三个当时的主要经济生长点的发展 ,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一点即将导致对科学史的破坏性误读 !正由于此 ,应重新考虑我们对 2 1世纪科学和工业发展的预测 ,着重考虑当前经济生长点上的主要未解的科学之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破坏性误读 科学发展趋势
下载PDF
地图复制印刷中图像变换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钟业勋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地图复制中图像变换的规律,给出了若干变换类型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已为计算实例和地图复制与印刷中的经验事实所验证。
关键词 地图 复制 印刷 图像变换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