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行状创作目的变迁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向奎 杨雯钤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9-124,共6页
行状的创作目的受礼仪制度、文化心理、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请谥在唐代行状中占主导地位,为乞墓志碑表而撰写的行状在宋代最为流行。宋代普通文人借助他人之文以传不朽的意识更自觉,对行状与碑志之间的依存关系更明确,进入史书的愿望... 行状的创作目的受礼仪制度、文化心理、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请谥在唐代行状中占主导地位,为乞墓志碑表而撰写的行状在宋代最为流行。宋代普通文人借助他人之文以传不朽的意识更自觉,对行状与碑志之间的依存关系更明确,进入史书的愿望更强烈,这些都构成了唐宋行状创作目的变化的原因。创作目的变迁导致以行述名篇、世系书于文内、书写妻子子女的行状增多。元明清行状受宋代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行状 创作目的 变迁 影响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三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燮军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追述洛阳寺庙的兴废 ,凸显佞佛之风的危害 ,以期东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是杨之撰述《洛阳伽蓝记》的旨趣所在。《洛阳伽蓝记》之所以采用文注分列的编纂体例 ,更有可能受启发于当时经史书籍的类似措置。明末清初以降 ,该书主要得... 通过追述洛阳寺庙的兴废 ,凸显佞佛之风的危害 ,以期东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是杨之撰述《洛阳伽蓝记》的旨趣所在。《洛阳伽蓝记》之所以采用文注分列的编纂体例 ,更有可能受启发于当时经史书籍的类似措置。明末清初以降 ,该书主要得益于传统学术的转型 ,而日益受到学界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传统学术 《洛阳伽蓝记》 史书 经史 兴废 寺庙 明末清初 编纂体例 转型
下载PDF
乔治·威勒德——小镇畸人们的期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小梅 田庆轩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8-50,共3页
20世纪美国小说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组行为怪诞的人物。文章通过揭示这些人物怪诞的举止背后对爱和理解的渴望,分析乔治·威勒德与怪人们的关系,阐明作者的创作目的———帮助怪人们冲破孤独的樊笼,... 20世纪美国小说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组行为怪诞的人物。文章通过揭示这些人物怪诞的举止背后对爱和理解的渴望,分析乔治·威勒德与怪人们的关系,阐明作者的创作目的———帮助怪人们冲破孤独的樊笼,找到爱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人 期望 创作目的
下载PDF
于讥讽中表真意——读《格列佛游记》与《猫城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渝凤 张明利 《琼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猫城记》 斯威夫特 老舍 小说 英国 中国
下载PDF
“发愤著书”对《史记》写作宗旨的升华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史记》表现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心理状态,不过"发愤著书"不是司马迁的创作宗旨。创作主旨应该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懑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述往事,思来者。他身陷... 《史记》表现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心理状态,不过"发愤著书"不是司马迁的创作宗旨。创作主旨应该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懑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述往事,思来者。他身陷刑狱而交游莫救,从而认清对人世的真相,并从经济的角度审视社会的发展,在忍辱痛苦中反思生死之理,他蒙冤却有口难辩,进而究天人之际,升华了《史记》主题,彰显了《史记》的写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发愤著书 写作主旨
下载PDF
功名富贵与士人的文化选择及生存处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75-83,共9页
追求功名富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一,也是古代士阶层的精神底色,从先秦一直沿承至明清。功名富贵是士人自身、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文化选择,在科举制度极盛的明清两代更是如此。蒲松龄笔下的《镜听》,生动地反映了家庭文化选择所导致的... 追求功名富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一,也是古代士阶层的精神底色,从先秦一直沿承至明清。功名富贵是士人自身、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文化选择,在科举制度极盛的明清两代更是如此。蒲松龄笔下的《镜听》,生动地反映了家庭文化选择所导致的连环反应;吴敬梓创作的范进中举,客观地展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所引发的动态变迁与病梅效应。它不仅典型地表现了科举功名对人际关系网络的牵引和重构,也深透地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利性膨胀对士人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范进中举,从横向上看是科举制度极盛的明清社会整体的一个缩影,从纵向上看是功名富贵作用下的中国社会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截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吴敬梓塑造范进、创作《儒林外史》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名富贵 文化选择 《镜听》 范进中举 创作初心
下载PDF
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及文体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日本汉文小说的作者构成以江户时代为界呈现出不同面貌。江户时代之前,其作者多为显贵出身,之后则多为儒学学者和普通文人。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小说题材和描写对象的选择,社会底层的生活因之而受到了更多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 日本汉文小说的作者构成以江户时代为界呈现出不同面貌。江户时代之前,其作者多为显贵出身,之后则多为儒学学者和普通文人。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小说题材和描写对象的选择,社会底层的生活因之而受到了更多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有四:"备修史之料、补史传之阙";为治世者及大众提供"守文施治之术"、"修身处世之方";与众同乐、彰显风雅;为学汉语者示以"作文之法"。在文体上,日本汉文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所有样式,但以杂记体和传奇体的运用最为普遍和娴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小说 创作宗旨 文体
下载PDF
塔西佗与《日耳曼尼亚志》的写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日耳曼尼亚志》一书是塔西佗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写作的,旨在通过对日耳曼人社会生活中保有的民主、自由精神的描绘,抨击罗马帝制之下出现的暴政与社会弊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因此,维护罗马帝国的统... 《日耳曼尼亚志》一书是塔西佗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写作的,旨在通过对日耳曼人社会生活中保有的民主、自由精神的描绘,抨击罗马帝制之下出现的暴政与社会弊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因此,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是塔西佗写作的真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佗 《日耳曼尼亚志》 日耳曼人 写作目的 罗马帝国 衰落
下载PDF
把握行文目的是撰写公文的关键
9
作者 张学岚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公文的行文目的因为具有内含性 ,故而常为人们所忽略。事实上 ,行文目的对公文的撰写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像准绳一样制约着公文写作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只有充分把握住行文目的 ,公文才能写得有的放矢 ,其影响客观实际的... 公文的行文目的因为具有内含性 ,故而常为人们所忽略。事实上 ,行文目的对公文的撰写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像准绳一样制约着公文写作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只有充分把握住行文目的 ,公文才能写得有的放矢 ,其影响客观实际的社会功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行文目的如此之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 行文目的 选材 公文结构 叙述方式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及物性研究
10
作者 张怡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及物性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多体现在文学方面,很少应用于写作研究。本论文尝试分析讨论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及物性特点及其作用,希望从及物性视角为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实用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及物性 议论文写作 物质过程 关系过程 心理过程 写作目的
下载PDF
论古代描写地方名人的类传
11
作者 俞樟华 娄欣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6,共9页
古代描写地方名人的类传,我们称之为地方类传,它是以"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为目的,以颂扬表彰州郡邦国中先贤耆旧等杰出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人物传记集,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兴盛。地方类传人物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耆... 古代描写地方名人的类传,我们称之为地方类传,它是以"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为目的,以颂扬表彰州郡邦国中先贤耆旧等杰出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人物传记集,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兴盛。地方类传人物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耆旧类、先贤类和人物志类三种类型,在入传标准、材料取舍、内容体例以及评价人物方面与正史类传有些不同。地方类传不仅能够反映出各地在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类传中记载和保存的地方人物资料,在补史书之阙略,纠文献之谬误,以及地方志的撰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类传 写作宗旨 人物分类 类传特点 史料价值
下载PDF
知识分子心灵史的“同向歧异”——《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
12
作者 胡辰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6-39,55,共5页
《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皆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但两者的创作旨趣各有所向。通过《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可深入探究两部小说在叙事伦理和两性关系上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窥见两位作家的独特价值观念和创作指向。两... 《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皆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但两者的创作旨趣各有所向。通过《活动变人形》和《陆犯焉识》的并置阅读,可深入探究两部小说在叙事伦理和两性关系上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窥见两位作家的独特价值观念和创作指向。两部作品都蕴含"弑父"思想,但王蒙在反思自我与审视父辈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解构和颠覆着父权,而《陆犯焉识》则通过"弑父"体味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限度;在对两性关系的处理上,王蒙最终指向对男权社会的审判,而严歌苓则超越了男权压制的思维限度,把女性塑造成为拯救知识分子的救赎力量;王蒙旨在呼唤对知识分子身份的重新定位,严歌苓则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变人形》 《陆犯焉识》 并置阅读 叙事伦理 两性关系 创作旨趣
下载PDF
阐释者的焦虑——写在乔叶《拆楼记》修订再版后
13
作者 朱一帆 《写作》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作家乔叶在2017年修订重版《拆楼记》。相比较2012年的版本,这一版《拆楼记》中插图数量大幅减少、注释数量显著增多。文本的这一显著变化,体现了作家乔叶从用插图解释文字到用文字解释文字的转变过程。不论是"以图释文"还是&... 作家乔叶在2017年修订重版《拆楼记》。相比较2012年的版本,这一版《拆楼记》中插图数量大幅减少、注释数量显著增多。文本的这一显著变化,体现了作家乔叶从用插图解释文字到用文字解释文字的转变过程。不论是"以图释文"还是"以文释文",都彰显出乔叶作为一个阐释者,一个由解释性话语活动所构成的文本的作者,在试图让不同话语和领域之间达成沟通与理解时的焦虑。这一以悲悯情怀为底色的文本叙述,彰显了作家乔叶强烈的现实主义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楼记》 注释文本 创作意图 阐释者的焦虑
下载PDF
品评士林与自我赏鉴——《儒林外史》创作宗旨探论
14
作者 王进驹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1-45,共5页
魏晋风度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和切身生活经历中产生的对“名”的需要、获得和看重 ,形成和强化了吴敬梓具有当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名士意识 ,成为其傲世抗俗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促使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直接动力。以“真名士”来自我赏鉴... 魏晋风度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和切身生活经历中产生的对“名”的需要、获得和看重 ,形成和强化了吴敬梓具有当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名士意识 ,成为其傲世抗俗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促使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直接动力。以“真名士”来自我赏鉴与品评士林就是《儒林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创作宗旨 魏晋时期 名士意识 吴敬梓
下载PDF
湖海空悬一片心——“三言”中的友谊主题研究
15
作者 尉学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冯梦龙在其"三言"中对中国传统"五伦"道德观念中"朋友之信"的正反两方面都有着比较充分的表现。本文对"三言"中有关友谊主题的故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三言... 冯梦龙在其"三言"中对中国传统"五伦"道德观念中"朋友之信"的正反两方面都有着比较充分的表现。本文对"三言"中有关友谊主题的故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三言"的创作意图及其客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友谊主题 创作意图
下载PDF
经济新闻与经济论文
16
作者 琼州大学中文系"写作通论"课题组 《琼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2-74,76,共4页
本文论述经济新闻与经济论文写作的目的及其特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经济新闻 经济论文 中国 小康社会 理性认识
下载PDF
杜诗二首诗旨辨析
17
作者 韩成武 张东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杜甫《病柏》、《对雨》二诗的诗旨,古今注家每每曲解。《病柏》诗通过描写一棵巨大柏树的荣而后凋,艺术地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寄托了杜甫沉痛的忧国之思。《对雨》诗先写唐军与吐蕃的苦战,写军事形势的危急,后写造成这种... 杜甫《病柏》、《对雨》二诗的诗旨,古今注家每每曲解。《病柏》诗通过描写一棵巨大柏树的荣而后凋,艺术地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寄托了杜甫沉痛的忧国之思。《对雨》诗先写唐军与吐蕃的苦战,写军事形势的危急,后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乃是代宗对吐蕃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尊甥舅之礼,从而放松了戒备,全诗落脚在对代宗的批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诗旨 辨析
下载PDF
《万历十五年》的偏颇——兼论李贽的写作目的
18
作者 沈广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92-93,共2页
对李贽写作目的的探讨是李贽研究问题域中的首要之义和应有之题。笔者以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论述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李贽“为己”与“经世”,“自适”与“教化”相互冲突而又对立统一的写作目的,并深入剖析其成因及思想来源... 对李贽写作目的的探讨是李贽研究问题域中的首要之义和应有之题。笔者以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论述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李贽“为己”与“经世”,“自适”与“教化”相互冲突而又对立统一的写作目的,并深入剖析其成因及思想来源,指出李贽的写作在晚明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李贽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十五年》 写作目的 偏颇 李贽研究 对立统一 思想来源 历史意义 文化语境 问题域 切入点 黄仁宇 教化
下载PDF
了解作者身份及写作目的对商务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19
作者 李冬莲 《才智》 2016年第29期198-198,200,共2页
商务英语阅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阅读者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商务信息。本文从商务英语文本实例出发,讨论了解作者身份及写作目的对商务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以引起商务英语专业师生的注意,使商务英语阅... 商务英语阅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阅读者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商务信息。本文从商务英语文本实例出发,讨论了解作者身份及写作目的对商务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以引起商务英语专业师生的注意,使商务英语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 阅读理解 作者身份 写作目的 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纯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今天的海洋知识体系以西方的海洋认知和近代科学为阐释工具。中国古代有着基于自身的理论和逻辑而生成的海洋知识体系及其解释话语,而且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套海洋知识体系。官方海洋知识是指官方有意选择、构建和书写后呈现于世、体现... 今天的海洋知识体系以西方的海洋认知和近代科学为阐释工具。中国古代有着基于自身的理论和逻辑而生成的海洋知识体系及其解释话语,而且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套海洋知识体系。官方海洋知识是指官方有意选择、构建和书写后呈现于世、体现官方目的和意图的海洋知识,概括而言就是官方对海洋的解释体系,注重于“天下”秩序和华夷观念的解说。民间海洋知识是指民间在海洋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的海洋知识,注重于为航海实践服务的实用知识。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途径既有“天下”秩序下的想象,也有官民海洋实践。官方并不原样呈现从多个途径获得的丰富的海洋知识。官方编撰公之于世的史籍时要对所获得的丰富的海洋知识根据华夷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进行选择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官方海洋知识 生成 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