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1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1,共14页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夕歌也出现。南北朝以前七夕诗仍主要以牛女相会为题材,此后以乞巧活动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加。文人们由于游学、仕宦等原因往往长久在外,夫妻分离,仕途中也难免有不顺之处,而这些都不便直接表现,所以常在七夕借牛女以抒怀,或借"巧""拙"等题目抒发个人的愤懑与不满。因为借题发挥,一些青年文人也希望借乞巧活动以增加文才与文运,故文人聚会吟诗或个人沉思抒情之事多,七夕节实际上成了一年中文人们创作最活跃的一天。同题共作、拟古、唱和、赠答,以及唱和中的和韵、次韵等现象很突出。因此,七夕节不仅是女儿节,实际上也成了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 同题共作 拟古 赠答 唱和 组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