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1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1,共14页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夕歌也出现。南北朝以前七夕诗仍主要以牛女相会为题材,此后以乞巧活动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加。文人们由于游学、仕宦等原因往往长久在外,夫妻分离,仕途中也难免有不顺之处,而这些都不便直接表现,所以常在七夕借牛女以抒怀,或借"巧""拙"等题目抒发个人的愤懑与不满。因为借题发挥,一些青年文人也希望借乞巧活动以增加文才与文运,故文人聚会吟诗或个人沉思抒情之事多,七夕节实际上成了一年中文人们创作最活跃的一天。同题共作、拟古、唱和、赠答,以及唱和中的和韵、次韵等现象很突出。因此,七夕节不仅是女儿节,实际上也成了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
同题共作
拟古
赠答
唱和
组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1
作者
赵逵夫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1,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编纂整理与研究"(10zd&103)
文摘
西汉宫廷中用"乞巧"的办法改变了民间七夕牵牛织女传说带有叛逆性的主导思想。东汉时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而传至中原,以后"乞巧"节俗在上层社会传开,并渐次传至民间。东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较多的文人七夕诗,民间七夕歌也出现。南北朝以前七夕诗仍主要以牛女相会为题材,此后以乞巧活动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加。文人们由于游学、仕宦等原因往往长久在外,夫妻分离,仕途中也难免有不顺之处,而这些都不便直接表现,所以常在七夕借牛女以抒怀,或借"巧""拙"等题目抒发个人的愤懑与不满。因为借题发挥,一些青年文人也希望借乞巧活动以增加文才与文运,故文人聚会吟诗或个人沉思抒情之事多,七夕节实际上成了一年中文人们创作最活跃的一天。同题共作、拟古、唱和、赠答,以及唱和中的和韵、次韵等现象很突出。因此,七夕节不仅是女儿节,实际上也成了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节。
关键词
七夕
同题共作
拟古
赠答
唱和
组诗
Keywords
Qixi
writing
poem
with
the
same
topic
imitating
the
ancient
poem
s
singing
and
versifying
a
set
of
poem
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古代“七夕诗”的几种创作现象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