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背伸角度及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古衡 谢仁国 +7 位作者 陈亚兰 荀鹏程 高以峰 茅天 邢树国 张宇轩 张明敏 张林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梯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背伸角度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橈骨远端骨折患者116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摄X线片、影像学参数测量、并发症情况、握力、... 目的探讨梯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背伸角度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橈骨远端骨折患者116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摄X线片、影像学参数测量、并发症情况、握力、捏力、PRWE和DASH评分等。根据背伸角度恢复情况,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将背伸角度<45°患者归为Ⅰ组(功能受限组)、背伸角度≥45°患者归为Ⅱ组(功能未受限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受伤侧别、骨折类型、影像学参数、是否伴尺骨茎突骨折、并发症情况等有无差异,并判断这些因素是否为引起背伸角度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腕关节PRWE和DASH评分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受伤侧别、骨折类型、影像学参数、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角度、尺偏角度、旋前角度以及握力,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小于Ⅱ组(P<0.05)。腕关节背伸恢复影响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认为尺倾角和掌倾角的恢复情况对腕关节背伸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认为年龄对腕关节背伸恢复有影响;单因素分析认为年龄和尺骨变异对PRWE评分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认为性别和尺骨变异对PRWE评分有影响;单因素分析认为年龄对DASH评分有影响,多因素分析认为性别对DASH评分有影响。结论患者年龄、尺倾角和掌倾角是影响腕关节背伸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年龄、性别、尺骨变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PRWE和DASH评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腕关节 背伸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任云萍 李玥莹 +1 位作者 李长江 熊道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即训练时结合日常实物并完成明确指令动作,如手背伸抓握及够物等训练。由不知分组的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定2组患者的患侧腕关节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手腕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和腕背伸表面肌电图(s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腕关节AROM、手腕FMA评分和腕背伸sEMG值分别为(4.17±2.68)°和(3.11±2.85)°、(11.11±3.69)分和(13.72±4.46)分、(42.83±16.48)μV和(37.28±18.48)μ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39±4.22)°和(3.83±4.02)°、(27.72±8.84)分和(22.05±7.81)分、(102.5±53.11)μV和(72.17±32.65)μ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促进偏瘫患者E肢腕背伸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腕背伸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基于手功能评估系统的“腕背伸”动作定量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雅婷 陆小锋 +3 位作者 王聪 赵泽伟 贾杰 陈树耿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目前临床上采用基于传统量表评估和手工测量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主要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存在误差大、依赖人力效率低下、评估结果不连续等缺陷,难以满足病人康复治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评估系统的手... 目前临床上采用基于传统量表评估和手工测量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主要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存在误差大、依赖人力效率低下、评估结果不连续等缺陷,难以满足病人康复治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评估系统的手功能代表性康复动作"腕背伸"的定量评估方法,采用最新的光学动作捕捉设备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腕背伸"动作参数进行捕捉,通过多维度精准视觉采集与智能分析,得到患者患病手与健康手运动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给出康复评估结果。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数据采集过程、评估结果分析等,并将评估结果与传统量表结果、手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满足临床所需精度要求且可以更加精准、灵活的反映病人康复情况,对传统评估方式进行补充,弥补了评估不连续性、非精准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定量评估 腕背伸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常永霞 李姣 +6 位作者 马秋云 侯文丽 戈雷 孟海超 胡瑾 马崇 王正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最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8周开始增加(P<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明显高于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FMA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Ⅲ治疗组明显高于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Brunnstrom分期 腕背伸 本体感觉 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及其联合疗法在 偏瘫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敏杰 孟兆祥 +3 位作者 金星 王鑫 柯明慧 周洪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8,123,共6页
脑卒中常引发严重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尤以肢体远端伸肌运动功能恢复最为困难。随着近年来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及集成穿戴设备的不断改良,CCFES及联合疗法在提高脑卒中患... 脑卒中常引发严重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尤以肢体远端伸肌运动功能恢复最为困难。随着近年来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及集成穿戴设备的不断改良,CCFES及联合疗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腕伸展、踝背伸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CCFES对于上肢功能的改善包括肢体远端、近端,应用于下肢时需关注反向协调机制。早介入、足疗程、多联合的CCFES治疗方案能够加速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偏瘫 腕背伸 手指伸展 踝背伸
下载PDF
A simple model of radial nerve injury in the rhesus monkey to evaluate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被引量:3
6
作者 Dong Wang Xijun Huang +7 位作者 Guo Fu Liqiang Gu Xiaolin Liu Honggang Wang Jun Hu Jianhua Yi Xiaofeng Niu Qingtang Z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Current research on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or xenogenic nerve transplantation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 in rodents. I... Current research on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or xenogenic nerve transplantation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 in rodents.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standardized experimental model of radial nerve defects in primates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repair 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 repaired 2.5-cm lesions in the radial nerve of rhesus monkeys by transplantation of autografts, acellular allografts, or acellular allografts seed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Five months after surgery, regenerated nerve tissue was assessed for function, electrophysiology, and histomorphometry.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the wrist-extension test.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autografts, the acellular allografts and allografts seeded with bone marrow stem cells facilitated remarkable recovery of the wrist-extension functions in the rhesus monkeys. This functional improvement was coupled with radial nerve distal axon grow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neuron survival, increased nerve fiber density and diameter, increased myelin sheath thickness, and increase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and peak amplitudes of compound motor action potentials. Furthermore, the quality of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e bone marrow stem cells-laden allografts group was comparable to that achieved with autografts. The wrist-extension test is a simple behavioral method for obj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hesus monkey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allogeneic nerve TRANSPLANTATION wrist-extension test ELECTROPHYSIOLOGY neurological function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秦汉 温晓妮 +3 位作者 孛学平 王伟吏 王腾 柯冬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 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上每组治疗需持续6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AROM)、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组与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相比,除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交叉迁移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一的交叉迁移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亚急性期 腕背伸
下载PDF
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的交叉迁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齐燕 师东良 +3 位作者 曹龙军 田强 周石 黄力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不进行训练;6周后再次评定等张肌力。结果:训练组右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伸肌肌力分别增加了19%、12%和41%,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屈肌肌力减少0.6%,左侧腕屈、伸肌肌力增加0.6%和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右侧腕伸肌肌力虽增加了32%,但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伸肌肌力也增加了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结论:本研究证实了6周单侧腕关节屈伸等张训练方案在右利手青年男性受试者交叉迁移效果良好,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等张训练
下载PDF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春燕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5例小儿尺桡骨不稳定双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5例小儿尺桡骨不稳定双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术前及术后1d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3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评价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尺桡骨不稳定骨折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不良反应情况可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尺桡骨不稳定双骨折 腕屈伸度 桡神经损伤 钛制弹性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睿 陈尚杰 +2 位作者 李树谦 贾新燕 刘恒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腕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痉挛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 目的:观察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腕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痉挛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电子生物反馈、作业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普通针刺等常规康复治疗,屈伸装置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屈伸装置训练,首次治疗由治疗师为患者佩戴,教会患者自己使用,每次佩戴中角度固定,随着患者关节活动逐渐改善,每次治疗前慢慢调高屈伸装置的度数,每天调节的度数以患者感到肌肉紧张而没有明显疼痛为度。痉挛电刺激治疗每次15 min,其余常规康复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每次佩戴30 min,每天2次;以上治疗均为每周6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腕关节痉挛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角器评定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手功能量表评定患手功能。结果:治疗3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屈伸装置组降低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手功能评分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腕关节痉挛 腕关节屈伸装置 关节活动度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LMD端点延拓方法在脉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卫佳骏 夏春明 +3 位作者 周侃恒 刘攀 王忆勤 燕海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8期91-94,98,共5页
针对EMD方法在脉象信号分析中存在的运算效率低以及端点效应严重等问题,首次将LMD时频分析方法运用于脉象信号的分析。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端点污染,结合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度的脉象信号延拓方法。其中,小波模极大... 针对EMD方法在脉象信号分析中存在的运算效率低以及端点效应严重等问题,首次将LMD时频分析方法运用于脉象信号的分析。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端点污染,结合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度的脉象信号延拓方法。其中,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运用于信号的预处理过程,解决LMD方法中原本由于噪声引起的算法不收敛,信号两端发散等问题。通过仿真信号的验证及脉象信号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LMD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解效果,能更准确地反映脉象信号中的特征信息,且所提出的基于匹配度的脉象信号延拓方法可以明显改善LMD方法中存在的端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信号 LMD 端点延拓 小波模极大值去噪
下载PDF
小针刀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腕关节背伸障碍的临床探讨
12
作者 石星业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2期1-2,共2页
目的:本文将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小针刀保守治疗后腕关节背伸障碍进行探究,使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取的75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别放于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 目的:本文将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小针刀保守治疗后腕关节背伸障碍进行探究,使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取的75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别放于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腕关节背伸障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低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P<0.05)。治疗前,2组患者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腕关节尺偏、桡偏角度;腕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自主活动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应用小针刀进行保守治疗,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促进腕关节背伸障碍情况的改善,临床治疗有效性较高,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需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背伸障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局麻下改良术式重建伸指伸腕功能
13
作者 姚智广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72-472,共1页
2010年7月~2016年10月,我科在局部麻醉下应用改良术式重建1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伸指、伸腕功能,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功能重建 局部麻醉 桡神经损伤 伸指 伸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