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放血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林万庆
谢学敏
陈斌
郑欣怡
-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出处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461-46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4175)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专项科研课题(JDZX201915,JDZX201923)。
-
文摘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腕关节背伸功能、表面肌电图、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采用SPSS 22.0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选取患手阳溪、阳池、大陵等穴位,其中阳溪穴直刺0.5~0.8寸,阳池穴、大陵穴直刺0.3~0.5寸,30 min/次,1次/d,5次/周,共持续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施术穴位同对照组针刺穴位,隔日1次,3次/周,共持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量表(MAS)评价肢体痉挛状态;采用腕背伸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评价背伸功能;采用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与均方根值(RMS)等表面肌电图评价患侧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比较2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MAS分级、PROM评分、iEMG、RMS、FMA-UE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AS分级、iEMG、RMS均明显降低,2组治疗后PROM评分、FMA-UE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S分级、iEMG、RMS均明显更低,PROM评分、FMA-UE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的腕部屈肌痉挛状态,减少肌肉的异常收缩,提高腕关节被动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关键词
腕背伸功能障碍
脑卒中
痉挛
放血疗法
针刺疗法
-
Keywords
wrist dorsiflexion dysfunction
stroke
spasm
bloodletting therapy
acupuncture therapy
-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