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98
1
作者 姚鸿 陈立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伤口可定义为由机械、电、热、化学等因素造成的或因生理变态形成的皮肤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伤口愈合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治疗方法,新型保湿敷料不断进入医疗市场,提出了湿性愈合的新理念。此理念已被临床广泛地运... 伤口可定义为由机械、电、热、化学等因素造成的或因生理变态形成的皮肤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伤口愈合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治疗方法,新型保湿敷料不断进入医疗市场,提出了湿性愈合的新理念。此理念已被临床广泛地运用于包括手术切口、烧伤、压疮、感染性伤口以及慢性难愈性伤口等各种伤口的护理中。现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敷料 护理
原文传递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160
2
作者 李金清 陈绍宗 +2 位作者 李学拥 许龙顺 石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20-521,共2页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第3天的创面引流液为急性创面对照。用Zymography法测明胶酶活性,并用薄层分析仪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1例的活性MMP-2和另1例的活性MMP-9较对照组高,两例的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两种酶活性之和)较对照组活性高。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慢性创面渗出液中活性MMP-2、活性MMP-9及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过低或活性过高均可能是慢性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封闭负压引流能调节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明胶酶
下载PDF
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43
3
作者 许龙顺 陈绍宗 +1 位作者 乔骋 李学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8期976-978,共3页
目的 研究负压对创面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猪的新鲜和肉芽创面模型 ,以特制的闭合敷料封闭创面 ,负压装置调控创面微环境负压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负压前后两种创面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 新鲜创面 :8k Pa负压时创... 目的 研究负压对创面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猪的新鲜和肉芽创面模型 ,以特制的闭合敷料封闭创面 ,负压装置调控创面微环境负压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负压前后两种创面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 新鲜创面 :8k Pa负压时创面血流量即明显升高 ;16 k Pa负压时其峰值接近基线血流量的 4倍 ,持续负压 30 min后维持在基线水平的2倍左右 ;2 0 k Pa负压以上时血流量增加后很快降至基线水平 ;16 k Pa间歇性负压时血流量曲线呈规律的方形波状变化 .肉芽创面 :16 k Pa负压下血流量峰值同新鲜创面 ,接近基线血流量的 4倍 ,但负压持续 15 m in血流量下降不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血流量 负压
下载PDF
创面愈合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126
4
作者 陈玉林 黄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080-1081,共2页
为建立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面愈合的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和筛选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分析、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羟脯氨酶含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转化生长因子-... 为建立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面愈合的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和筛选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分析、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羟脯氨酶含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角质细胞胶原酶-1含量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单核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水平和角质细胞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2水平等13种创面愈合评价指标。其中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分析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创面愈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评价指标 组织病理学 创伤 烧伤 巨噬细胞定量分析 羟脯氨酶含量测定 细胞增殖情况 细胞DNA含量 细胞周期分析 转化生长因子-α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角质细胞胶原酶-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不同清创方法的效果 被引量:103
5
作者 蒋琪霞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适宜的清创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神经内科压疮患者48例74处Ⅱ-Ⅳ期压疮,分为3组,即自溶清创组(24处)、保守性锐器清创组(24处)和联合清创组(26处),按操作流程分别评估和清创,清创后均给予水胶体敷...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适宜的清创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神经内科压疮患者48例74处Ⅱ-Ⅳ期压疮,分为3组,即自溶清创组(24处)、保守性锐器清创组(24处)和联合清创组(26处),按操作流程分别评估和清创,清创后均给予水胶体敷料、油纱等覆盖至愈合。从初诊至治疗结束,全程给予气垫床减压、每2h翻身1次、经口或鼻饲管营养支持、活动和皮肤护理指导等全身干预。记录3组的压疮愈合计分、清创期时间和愈合时间,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结果。结果自溶清创、保守性锐器清创和联合清创3种清创方法的清创期时间分别为(34.29±17.88)d、(20.88±10.30)d和(17.81±8.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清创法的清创期时间明显短于其他2种方法的清创期时间;愈合时间分别为(107.05±100.97)d、(78.42±59.75)d和(66.21±45.3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清创后第1-3周的愈合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清创是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最适宜的清创方法,采用清创胶将坏死组织软化水解后分次剪除,可确保清创的安全有效,缩短清创期,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清创术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2
6
作者 陆树良 青春 +6 位作者 谢挺 葛奎 牛轶雯 董炜 戎柳 林炜栋 史济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8-473,共6页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 ,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 ,检测表皮细胞周期 ,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 2 (TIMP - 2 )水平。 结果 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 ,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 ,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 ;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 ,胶原纤细、排列紊乱 ,Ⅲ型胶原分泌增加 ,Ⅰ、Ⅲ胶原交织排列 ,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 ,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AGEs明显蓄积 ;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 /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 ,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 ;此外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 - 2活性明显增加 ,活化的MM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 表皮细胞 组织学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陈炯 韩春茂 +2 位作者 林小玮 唐志坚 苏士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治感染作用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A组,65例),1%磺胺嘧啶银霜组(B组,63例)和凡士林油纱组(C组,63例)。创面敷料或用药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防治创面细菌定植方面,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0%)与B组(1·6%)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C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14·3%)较治疗前(4·8%)明显增加。A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6±1·6)d,与B、C两组比较均明显提前(P<0·01);A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9·1±2·6)d,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敷料,可以降低患者创面感染的风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磺胺嘧啶银 创面感染 伤口愈合 纳米银颗粒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73
8
作者 郑军 黄晓元 韦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创伤模型,采用自身平行对照,将34只大鼠背部的68个创面分成rhEGF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创伤模型,采用自身平行对照,将34只大鼠背部的68个创面分成rhEGF治疗组与盐水对照组,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羟脯氨酸(OHP)含量和Ⅰ型Ⅲ型胶原比例,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结果经rhEGF治疗的创面愈合速度较盐水对照明显加快,2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2±1.3)d和(20.5±1.6)d(P<0.01);外用rhEGF使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增多,再上皮化明显,显著增加创面中OHP含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加速细胞DNA复制。结论外用rhEGF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肉芽组织及OHP含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比例,加速细胞DNA复制,明显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创面愈合 大鼠 RHEGF 创面愈合时间 细胞DNA DNA复制 Ⅲ型胶原 平均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53例慢性伤口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3
9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3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朱礼霞 胡素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各类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入选Ⅳ度压疮、外伤伤口、术后切口和糖尿病足溃疡共计53例69处,清创后采用一致性操作流程和-125mmHg(1mmHg=0.133kPa)负压及间歇吸引模式治疗21d,有手术指征者转外科治疗,无手术... 目的评价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各类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入选Ⅳ度压疮、外伤伤口、术后切口和糖尿病足溃疡共计53例69处,清创后采用一致性操作流程和-125mmHg(1mmHg=0.133kPa)负压及间歇吸引模式治疗21d,有手术指征者转外科治疗,无手术指征者按标准湿性疗法治疗至愈合。观察治疗7d、14d、21d后伤口面积、深度、温度、pH值变化及100%肉芽覆盖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治疗后伤口治愈率78.26%(54/69),平均愈合时间(94.00±63.26)d,其中30例43处伤口负压治疗结束后继续接受湿性疗法治愈,10例11处伤口负压治疗结束后转外科手术治愈。12例负压治疗好转后回家继续治疗,随访5个月,愈合5例5处。总治愈率85.51%(59/69)。负压治疗4类慢性伤口21d时的伤口温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H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肉芽覆盖时间平均为(22.96±12.20)d。结论 VAC治疗对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均有效,能够营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温度和酸碱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收缩及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康复新对单纯皮肤创面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78
10
作者 舒崇湘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影响。结果:大鼠5Gy全身照射后合并创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慢于单纯创伤组,且其平均愈合时间长于单纯创伤组。伤后第25天复合伤组创面牵张强度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不同剂量的康复新均能增强单纯创伤组和复合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抗张强度,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固定给药剂量为5mg/次,间隔不同时间用药,也具有类似的效应。相对于单纯创伤而言,康复新对复合伤创面的促愈效果更佳。康复新的用药剂量以每次每个创面用5mg,每天用一次比较适宜。结论:全身辐射合并创伤后,伤口收缩速度减慢,平均愈合时间延长,伤口牵张强度显著降低。康复新显著促进伤口收缩,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康复新 放射损伤 促愈作用
下载PDF
循证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4
11
作者 王春梅 曹芳敏 +1 位作者 徐敏 程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4月收治的120例痔疮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疼痛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 目的探讨循证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4月收治的120例痔疮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疼痛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术后最高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换药、首次排便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24、48 h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前的创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减少痔疮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创面水肿,促进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疼痛护理 痔疮手术 术后疼痛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1
12
作者 王爱 马文国 +2 位作者 王成德 张焕起 刘飞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5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进行间歇式VSD治疗的4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纳入单纯VSD组,将2015...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5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进行间歇式VSD治疗的4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纳入单纯VSD组,将2015年2月—2019年9月该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进行PRP凝胶和间歇式VSD治疗的43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纳入PRP+VSD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单纯VSD组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7.5±2.2)岁,PRP+VSD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7.0±2.5)岁。收集2组患者第1次治疗前和第1次治疗后7、14 d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次治疗后7、14、21 d,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2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第1次治疗前和第1次治疗后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创面完全愈合后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2组患者瘢痕增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配对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第1次治疗后7、14 d,PRP+VSD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2%(16/43)、11.6%(5/43),明显低于单纯VSD组的56.8%(25/44)、29.5%(13/44),χ2=4.212、4.255,P<0.05。PRP+VSD组患者第1次治疗后7、14、21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8±14)%、(70±13)%、(89±12)%,明显高于单纯VSD组的(41±11)%、(60±11)%、(74±12)%,t=6.323、3.820、5.751,P<0.01。PRP+VSD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30±6)d,明显短于单纯VSD组的(61±8)d,t=20.890,P<0.05。PRP+VSD组患者第1次治疗后14 d的VAS评分较单纯VSD组明显降低(t=13.904,P<0.01)。PRP+VSD组患者创面愈合后1、2个月VS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VSD组(t=3.307、3.637,P<0.01)。PRP+VSD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3/43),显著低于单纯VSD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伤口疗法 难愈性创面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 被引量:71
13
作者 董炜 肖玉瑞 +16 位作者 吴敏洁 姜笃银 聂兰军 刘英开 唐佳俊 田鸣 王春兰 黄丽芳 董叫云 曹晓赞 宋菲 嵇晓芸 马先 康雨田 金曙雯 青春 陆树良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68-873,共6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疾病的诊疗需要树立正确的思路及原则。笔者通过相关国内、国际共识及基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了《中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我们认为在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时,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的情况下,应按如下思路及原则... 慢性难愈性创面疾病的诊疗需要树立正确的思路及原则。笔者通过相关国内、国际共识及基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了《中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我们认为在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时,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的情况下,应按如下思路及原则顺序考虑。(1)注意创面经清洗后的清洁度。(2)合理清创,避免“过度”或“不彻底”。(3)合理进行致病原因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4)给予病因学治疗。(5)发现合并症并预防不良转归。(6)合理及时选择正确的创面治疗方法,考虑保守促愈时,注意体现病因学治疗理念,按安全性、时相性、选择性、有效性原则处理创面,在完成创面床准备后及时做出继续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合理选择;考虑手术治疗时,注意选择合理手术方法、供区部位,注意观察手术创面愈合率和供区的转归,给予术后创面合理的保护。(7)给予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治疗及相关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慢性难愈性创面 诊疗思路 原则
原文传递
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影响创面愈合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14
作者 马志琼 黄小瑜 何娇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肛周脓肿或肛瘘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2周时创面愈合质量分为愈合不良组(38例)与愈合良好组(1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合并症、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将... 目的探讨影响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肛周脓肿或肛瘘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2周时创面愈合质量分为愈合不良组(38例)与愈合良好组(1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合并症、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将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慢性便秘、合并糖尿病、合并肿瘤、合并慢性胃肠炎、术式选择、并发局部血肿、并发感染、日均坐浴时间及大便性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18.5 kg/m^2、合并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大便性状欠佳均是导致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18.5 kg/m^2、合并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大便性状欠佳均是导致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切口管理应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尽可能确保创面良好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瘘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体质量指数 糖尿病 感染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7
15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李晓华 黄秀玲 彭青 刘玉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作用,为慢性复杂伤口治疗探讨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对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局部给氧3 L/min,干预时间均为12 d,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和管道。干预期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或手术治疗至愈合或3个月为止。观察指标:2组干预0、3、6、9、12 d评估测量愈合计分与肉芽组织覆盖率,以及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 d 2组愈合计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伤口治疗有效,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组织覆盖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59.38%,P<0.05),愈合时间缩短14 d(P<0.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对于复杂难愈的创伤性慢性伤口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创面出现的干细胞岛现象 被引量:52
16
作者 付小兵 孙晓庆 +4 位作者 孙同柱 董永洪 顾小曼 陈伟 盛志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 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皮肤干细胞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在加速受创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 8例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治疗而愈的溃疡创面皮肤 ,7例经磺胺嘧啶银治疗而愈的创面皮肤以及 3例流产胎儿、3例... 目的 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皮肤干细胞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在加速受创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 8例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治疗而愈的溃疡创面皮肤 ,7例经磺胺嘧啶银治疗而愈的创面皮肤以及 3例流产胎儿、3例儿童和 2例正常成人皮肤 ,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化法研究 β1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14(K14)以及角蛋白 10(K10 )的表达特征。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 ,而且体积增大 ,在再生表皮基底层与角质层之间出现若干干细胞岛。这些干细胞岛的特征是 β1整合素和K19染色阳性 ,在组织学上与基底层干细胞没有直接联系 ,为一类独立的岛状结构。经K14与K10等系列染色鉴别研究表明 ,在正常成人、青少年、胎儿以及未用rhEGF治疗的对照创面皮肤均未发现类似的干细胞岛现象。结论 在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中出现的干细胞岛是一种特殊和独立的细胞学结构 ,可能由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逆分化而来。其机制涉及生长因子对细胞分化调控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干细胞 创伤愈合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紫黄生肌膏联合中药熏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4
17
作者 吴本升 杨建华 +3 位作者 王晓鹏 颜帅 孙明明 陈映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联合外科坐浴方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科坐浴方)和治疗组(紫黄生肌膏联合外科坐浴方)。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第1、7...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联合外科坐浴方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科坐浴方)和治疗组(紫黄生肌膏联合外科坐浴方)。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第1、7、14天的创面疼痛、水肿、创面渗液、肉芽生长、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总结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此外,从对照组和治疗组随机抽出15例于第7、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作病理分析,观察镜下创面成纤维细胞数目及新生毛细血管数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有显著改善,术后第7、14天的创面水肿评分、渗液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愈合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7、14天创面新生毛细血管数及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应用紫黄生肌膏联合外科坐浴方熏洗治疗能明显减少术后水肿及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紫黄生肌膏 外科坐浴方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MEBT/MEBO对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VEGF、bFGF、EGF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3
18
作者 唐乾利 韩珊珊 +5 位作者 付军 代波 冯婧 黄欣 李杰辉 狄钾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的肉芽颗粒生长,模型组大鼠创面较苍白,生长缓慢。②愈合时间:MEBT/MEBO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50±0.83)天,短于贝复济组(13.15±0.88)天,明显短于模型组(14.20±1.28)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模型组在愈合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③VEGF、bFGF、EGF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表达量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01),MEBT/MEBO组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比贝复济组的表达量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MEBT/MEBO可以提高大鼠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mRNA的表达水平,推测MEBO可能通过对VEGF、bFGF、EGF的调控,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②MEBT/MEBO能明显缩短实验性SD雄性大鼠体表创伤创面修复愈合时间,具有促进大鼠体表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投药 皮肤 MEBT/MEBO 创面愈合 VEGF MRNA BFGFMRNA EGF MRNA
下载PDF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62
19
作者 陈波 贲道锋 夏照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69-73,共5页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是最近十几年来创立并开展的创面治疗新方法,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而且取得了确切的疗效。本文概括比较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两个关键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阐明了二者...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是最近十几年来创立并开展的创面治疗新方法,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而且取得了确切的疗效。本文概括比较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两个关键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阐明了二者是原理相同,但选材、方法和适应证不同的两种技术。另外,本文也归纳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抑制细菌繁殖、机械应力促使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临床上将NPWT技术运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治疗的进展。最后,作者也对负压治疗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伤口愈合 皮肤急性损伤 皮肤慢性损伤
原文传递
康复新液纱条联合挂线术对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及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2
20
作者 朱建富 刘荣 黄媛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比较引流术、挂线术及康复新液纱条联合挂线术对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及感染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75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挂线组、纱条联合挂线组各25例,分别采取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康复新液纱条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 目的比较引流术、挂线术及康复新液纱条联合挂线术对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及感染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75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挂线组、纱条联合挂线组各25例,分别采取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康复新液纱条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分别于术后2、7、14d评估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并于术后7、14、21d测定创面缩小率;记录各组术后切口开始愈合时间、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腐肉脱落时间,记录各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并统计复发率。结果术后2、7、14d各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术后2、7、14d引流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挂线组、纱条联合挂线组,且术后7、14d挂线组明显高于纱条联合挂线组(P <0. 05)。术后7、14、21d各组创面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各时间点纱条联合挂线组创面缩小率均明显大于引流组与挂线组,而挂线组均明显高于引流组(P <0. 05)。纱条联合挂线组切口开始愈合、感染创面愈合、腐肉脱落及住院时间均较引流组、挂线组明显缩短,挂线组亦较引流组缩短(P <0. 05);纱条联合挂线组术后复发率为4. 00%,明显低于引流组(28. 00%)及挂线组(12. 00%),挂线组亦明显低于引流组(P <0. 05)。结论康复新液纱条联合挂线术可有效缩短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及感染创面愈合时间并降低复发率,其疗效较引流术及单纯挂线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挂线术 引流术 康复新液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