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463,共9页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文章提出要从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文章提出要从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再到全面支撑国家强的发展角度,阐明了"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涵,并从顶层设计、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若干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技强国 “三步走”战略 战略内涵 举措建议
原文传递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启示与借鉴——中日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楠 陈志 王宏广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8年第10期55-64,共10页
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期。历史上,德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在崛起时期都伴有诺贝尔奖获奖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进入21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本文在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 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期。历史上,德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在崛起时期都伴有诺贝尔奖获奖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进入21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本文在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与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科技和人才3个维度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时的情况与我国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为我国诺贝尔奖级成果和人才培育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诺贝尔奖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 世界科技强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下载PDF
科技创新战略-政策体系研究:“3+5”框架体系的提出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教峰 何子豪 鲁晓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向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协同作用”推进,需要综合考虑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诸多内外要素。为此,应构建涵盖关键要素及相互作用的整体科技政策架构。文章提出“3+... 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向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协同作用”推进,需要综合考虑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诸多内外要素。为此,应构建涵盖关键要素及相互作用的整体科技政策架构。文章提出“3+5”科技创新战略-政策框架体系(以下简称“‘3+5’框架体系”)并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为决策部门和政策研究者提供一个政策分析框架。具体包括:(1)界定“3+5”框架体系的概念内涵,建立包括方针战略、规划布局、制度安排的“设计图层”和包括创新主体政策、资源配置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营造政策的“施工图层”;(2)从作用维度和价值导向出发,阐述“3+5”框架体系的建构逻辑;(3)以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为考察对象,基于“3+5”框架体系进行政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 战略 政策 “3+5”框架体系
原文传递
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季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5期504-511,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世界科技强国 国家需求
原文传递
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月鸿 蒋芳 刘登伟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7,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q...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李约瑟难题 钱学森之问 哲学的贫困 哲学建设
原文传递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驱动逻辑、关键路径与中国突破——基于英德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7-1458,共12页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入剖析英国、德国、美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驱动逻辑、关键路径,并从中获得镜鉴,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考察发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生成是国家政策创新、...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入剖析英国、德国、美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驱动逻辑、关键路径,并从中获得镜鉴,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考察发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生成是国家政策创新、教育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企业应用创新、自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六重创新驱动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路径在于政产学研协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科技与经济融合,自由创新与有组织创新互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突破之径在于抢历史机遇节点,谋科技前沿胜点,建协同创新支点,强基础研究基点,治受制于人痛点,通评价应用堵点,如此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科技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技强国 历史考察 驱动逻辑 关键路径 中国突破
原文传递
呼唤哲学:从“哲学的贫困”看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月鸿 陶诚 蒋芳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4期35-44,共10页
随着“卡脖子”问题的凸显,通过提升基础研究突破科技发展瓶颈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卡脖子”问题映射出的其实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体系性问题,是科技后进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必须跨越的鸿沟。把问题简单归因于基础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 随着“卡脖子”问题的凸显,通过提升基础研究突破科技发展瓶颈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卡脖子”问题映射出的其实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体系性问题,是科技后进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必须跨越的鸿沟。把问题简单归因于基础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深挖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本文通过历史哲学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了美国处于科技追赶期的纯科学策略,以及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根源与哲学线索,认为美国19世纪末亨利•罗兰“呼唤”的“纯科学”是具有丰厚哲学内涵的基础科学,而我国当前的基础研究则存在严重的“哲学的贫困”。本文提出我国要突破科技发展的“卡脖子”瓶颈、实现向科技强国的跃进,不仅需要基础研究这个“面包”,更需要哲学这个“制作面包的方法和文化”,不仅要“呼唤纯科学”,更要“呼唤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问题 基础研究 纯科学 哲学的贫困 科技强国
下载PDF
科学谋划实施路径,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被引量:3
8
作者 尹高磊 甘泉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提出了要立足于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从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出发,按照世界科技强国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通盘考虑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创新领域发展,科学谋划科技强国建设实施路径,加速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关键词 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中国离世界科技强国还有多远——基于中美英德四国在世界顶尖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据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凌茜 汤建民 《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6期10-18,共9页
高水平国际论文是评价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中美英德四国2016—2020年发表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的论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选择发文量、被引量、关键词聚类、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合作率、第一作者... 高水平国际论文是评价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中美英德四国2016—2020年发表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的论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选择发文量、被引量、关键词聚类、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合作率、第一作者率、通讯作者率、非合作论文率等指标,从科研产出、领域分布、研究队伍、国际合作、自主研究5个视角对4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了解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与美国、英国和德国仍有差距,尤以与美国为甚,但是中国科研的上升态势明显,具体体现为中国科研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研究领域的深度、各类创新主体的活跃度、科研合作的规模和强度、科研自主能力等大幅提升,正加速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发展态势 顶尖期刊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三个面向”科技方针的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磊 刘立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8年第11期19-24,共6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以来我国科技方针的调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期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提出,"三个面向"应该成为我国新时代和下一轮中长期科技规划的...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以来我国科技方针的调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期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提出,"三个面向"应该成为我国新时代和下一轮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面向 科技工作方针 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下载PDF
国家层面创新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高磊 谭宗颖 王雪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17,共7页
综述了创新、创新监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辨析了国家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中国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探讨了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创新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