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形象 |
乔春雷
|
《菏泽学院学报》
|
2006 |
1
|
|
2
|
颠覆、审丑、呓语、戏仿:女性的狂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女性写作中的解构主义倾向 |
王传满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3
|
表意策略:大众时尚与欲望消费——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流向 |
王金城
陈盈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4 |
0 |
|
4
|
不同的视域,共同的声音——里斯与金凯德共通的加勒比女性书写 |
张雪峰
|
《外国语言文学》
|
2019 |
0 |
|
5
|
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叙述——加勒比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母亲话语 |
张雪峰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述评 |
盛周丽
|
《嘉应学院学报》
|
2020 |
0 |
|
7
|
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 |
杨萍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8
|
《逃离》与《列车》中的女性书写 |
傅琼
王丹
姚香泓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9
|
评《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想特点 |
单雪梅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10
|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共同体书写 |
张莉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1
|
性别语境中的女性书写 |
赵娜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8
|
|
12
|
女书消亡的文字学思考 |
何丹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6
|
|
13
|
女性·社会性·互文性——安妮·埃尔诺的自我书写 |
黄荭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1
|
|
14
|
爱之碎片的惊鸿一瞥——论张欣的小说创作 |
李少咏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3
|
|
15
|
地域总集视域下的女性书写价值——以清代女诗人路凌波为例 |
李芊雨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6
|
女性与民歌:叶梅小说的二元文化符码 |
李莉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4 |
4
|
|
17
|
记忆重构、城乡融合与女性困境:论《宝水》的女性书写 |
刘诺
|
《写作》
|
2024 |
0 |
|
18
|
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
张莉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9
|
问题与阐释: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可能 |
郭冰茹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3
|
|
20
|
一种复写:汤亭亭的《女勇士》 |
刘小青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