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形象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春雷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19,30,共5页
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形象的文本解读,展示中国女性作家在女性视角的影响下,怎样逐渐摆脱社会集体想象的束缚,摆脱西方与中国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制约,描述、想象和重建西方形象。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写作 西方形象
下载PDF
颠覆、审丑、呓语、戏仿:女性的狂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女性写作中的解构主义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传满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82-84,88,共4页
80年代末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思潮,加快了对传统现实存在及精神意义的消解。九十年代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男性和反省自身,一些女作家在小说文本中,对既定的男女世界进行颠覆、审丑、呓语、戏仿,实施了多样的解构策略。
关键词 女性写作 狂欢化 解构主义
下载PDF
表意策略:大众时尚与欲望消费——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流向
3
作者 王金城 陈盈 《闽江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1-67,共7页
本文对女性市场写作路向的发展轨迹、深层原因和思想启悟进行了客观描述与理性透析。认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文学已经出现一条欲望狂欢的市场写作路线,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审美嬗变,作家另类出征的名利心理,作品欲望... 本文对女性市场写作路向的发展轨迹、深层原因和思想启悟进行了客观描述与理性透析。认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文学已经出现一条欲望狂欢的市场写作路线,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审美嬗变,作家另类出征的名利心理,作品欲望叙事的话语构建,读者隐私窥探的欲望想象和出版流通的营销造势及其相互运作。最后指出市场写作的局限性以及道德重构与家园守望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大众时尚 消费时代 文化生产 道德重构
下载PDF
不同的视域,共同的声音——里斯与金凯德共通的加勒比女性书写
4
作者 张雪峰 《外国语言文学》 2019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共同的殖民历史、流散心理以及加勒比女性话语诉求,使得具有民族、种族差异的加勒比女性书写呈现出虚构自我叙述、文化身份困惑与女性身份探寻等共通性。本文以加勒比女性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参照背景,通过追溯两位具有民族、种族差异... 共同的殖民历史、流散心理以及加勒比女性话语诉求,使得具有民族、种族差异的加勒比女性书写呈现出虚构自我叙述、文化身份困惑与女性身份探寻等共通性。本文以加勒比女性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参照背景,通过追溯两位具有民族、种族差异的加勒比女性作家里斯与金凯德的文学书写,借助其跨越时空且交叉化的民族与种族视角,管窥加勒比女性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揭示不同民族、种族的加勒比女性共同的话语书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斯 金凯德 民族与种族差异 加勒比女性书写 共通性
原文传递
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叙述——加勒比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母亲话语
5
作者 张雪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加勒比地区漫长的殖民历史、奴隶历史与父权社会体系等因素不仅丰富了母亲在加勒比社会语境中的文化寓意,也成为孕育加勒比女性话语力量的沃土。本文通过追溯加勒比女性文本中母女间爱恨交织、依赖与疏离共存的关系叙述,揭示加勒比母亲... 加勒比地区漫长的殖民历史、奴隶历史与父权社会体系等因素不仅丰富了母亲在加勒比社会语境中的文化寓意,也成为孕育加勒比女性话语力量的沃土。本文通过追溯加勒比女性文本中母女间爱恨交织、依赖与疏离共存的关系叙述,揭示加勒比母亲话语诞生的社会历史成因,解析母亲这一书写主题在加勒比文化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文化寓意,映射加勒比女性的历史记忆与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比女性文学 母女关系 依赖 疏离 母亲话语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述评
6
作者 盛周丽 《嘉应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5-59,共5页
对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者主要是从身份建构、女性主义批评、自传书写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展开深入细致解读,在阐释其主题意义的同时亦指出其美学价值。然而,重新梳理上述小说的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者亦可通过历史、... 对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者主要是从身份建构、女性主义批评、自传书写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展开深入细致解读,在阐释其主题意义的同时亦指出其美学价值。然而,重新梳理上述小说的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者亦可通过历史、记忆与空间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综合探究女性生命故事对于华裔存在空间的标识与建构,以拓展与深化现有的华裔女性小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 自传书写 性别 地方
下载PDF
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唐人女侠传奇中最有光彩的是"历史宏大叙事".代表作为《虬髯客》、《红线》、《聂隐娘》等,女侠成为作品的第一主人公,女侠形象具有明显的叙事主体性。21世纪大陆新武侠出现了"女性武侠"的新潮流,其庞大的数量和较... 唐人女侠传奇中最有光彩的是"历史宏大叙事".代表作为《虬髯客》、《红线》、《聂隐娘》等,女侠成为作品的第一主人公,女侠形象具有明显的叙事主体性。21世纪大陆新武侠出现了"女性武侠"的新潮流,其庞大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使之已经成为大陆新武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其女性的主体性一脉相承,21世纪女性武侠完全可以从唐人女侠传奇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传奇 女侠 大陆新武侠 女性写作
下载PDF
《逃离》与《列车》中的女性书写 被引量:12
8
作者 傅琼 王丹 姚香泓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87,共4页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蜚声国际文坛,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的短篇作品集中于女性书写主题,其笔下女性的生活经历及心路历程悉数尽现;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其尝试摆脱受压抑的生活...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蜚声国际文坛,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的短篇作品集中于女性书写主题,其笔下女性的生活经历及心路历程悉数尽现;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其尝试摆脱受压抑的生活状态在门罗笔下呈现多维度的叙述。以《逃离》和《列车》两部短篇小说为例,透过叙事视角、人物话语以及女性主义文体特征可以一窥作者刻画女性形象,深入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书写 叙事视角 人物话语 女性主义文体学
原文传递
评《觉醒》的女性主义思想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单雪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48-150,共3页
凯特·肖班的《觉醒》是美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经典。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通过分析主人公与同性与异性的关系和她的自我意识从萌发、增强到窒息的过程 ,阐述该小说揭露的社会现实和所体现的女性主义特点 ,探讨《觉醒》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自我意识 女性主义思想特点
下载PDF
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共同体书写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2,共7页
共同体意识是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天然特质。20世纪30—40年代的旧左翼女性写作以姐妹情谊为纽带,力图建设旨在对抗阶级和性别压迫、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女性共同体;60—80年代的新左翼女性文学则以异化、规则、权威为批判对象,憧憬能够... 共同体意识是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天然特质。20世纪30—40年代的旧左翼女性写作以姐妹情谊为纽带,力图建设旨在对抗阶级和性别压迫、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女性共同体;60—80年代的新左翼女性文学则以异化、规则、权威为批判对象,憧憬能够实现身心自由和解放的美学乌托邦;90年代以来的当代左翼女性文学分化为两种倾向,一方面建构女性写作传统,另一方面关注全球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呼吁消弭阶级和性别区分的命运共同体。美国左翼女性书写中共同体意识的产生、发展和转变体现了在经济萧条、文化革命和全球化等不同背景下左翼女性知识分子对身份、权利、尊严、社会责任等问题的严肃思考,展现了她们不断深化的参与意识、联合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左翼女性文学中的共同体意识内含矛盾性,它既是个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形式,也限制了个体权利和自由;既帮助界定了个体身份,又潜在地对其进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左翼文学 女性文学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性别语境中的女性书写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娜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95-698,共4页
基于女性书写的性别特征,简要追溯西方女性书写的历史,评述女性书写的性别语境,分析以性别为基础的女性书写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性别概念的定义,肯定两性的差异,强调无论是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都是父权文化下的体制建构。同时指出其性别... 基于女性书写的性别特征,简要追溯西方女性书写的历史,评述女性书写的性别语境,分析以性别为基础的女性书写取得的成就,探讨了性别概念的定义,肯定两性的差异,强调无论是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都是父权文化下的体制建构。同时指出其性别策略书写:双性同体、身体写作、女同性恋书写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女性书写 双性同体 身体写作 女同性恋
下载PDF
女书消亡的文字学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中国江永女书是一种“借源改性”、曾在小范围内流行的女性专用文字系统,今天它已正式消亡。从普通文字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发现,女书消亡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字符的直接表音功能无法高度适应汉语的特性。汉语的单音节孤立型类型特性,决... 中国江永女书是一种“借源改性”、曾在小范围内流行的女性专用文字系统,今天它已正式消亡。从普通文字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发现,女书消亡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字符的直接表音功能无法高度适应汉语的特性。汉语的单音节孤立型类型特性,决定了汉字系统的“表意体系”类型定位和字符体式结构的“形声”式终极定位,也决定了汉语的书写系统中的表音字终究要被淘汰的命运。汉字发展史由“表意/假借”阶段向“形声”阶段转化进程中同步产生的假借字消亡现象,就是这一规律的历史演绎,当代女书的消亡则是这一规律的现代演绎。因而,中国江永女书的消亡,具有普通文字学上的重大价值,必将促进普通文字学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汉字 类型学 女书 假借字 形声字
下载PDF
女性·社会性·互文性——安妮·埃尔诺的自我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始终围绕“自我”展开,但她根植于个体经验的集体记忆书写有别于传统的自传和自我虚构,带有鲜明的女性、社会性和互文性特征。她的“自我民族志”“社会自传”用敏锐精准的观察...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始终围绕“自我”展开,但她根植于个体经验的集体记忆书写有别于传统的自传和自我虚构,带有鲜明的女性、社会性和互文性特征。她的“自我民族志”“社会自传”用敏锐精准的观察和简洁平白的文风,揭露并反思了性别等级、社会差异和阶级“区隔”导致的“象征性暴力”。通过这种历时与共时、自生与外生、反复与差异的叙事手法和互文本游戏,安妮·埃尔诺将自身的创作汇入文学和历史的记忆之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女性书写 自我民族志 社会自传 互文性
下载PDF
爱之碎片的惊鸿一瞥——论张欣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少咏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欣 小说创作 典型 新时期小说 淡雅 现代抒情小说 小说风格 语调 男女 年代
下载PDF
地域总集视域下的女性书写价值——以清代女诗人路凌波为例
15
作者 李芊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女诗人路凌波的一生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少年时悠闲无忧,青年时相思哀愁,中年时困苦悲痛,老年时洒脱淡然。具有艺文志性质的清代陕西三原地域诗歌总集《原献诗录》收录其诗作50首,借此现象可以观察地域总集中女性书写的文化价值:既是明清... 女诗人路凌波的一生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少年时悠闲无忧,青年时相思哀愁,中年时困苦悲痛,老年时洒脱淡然。具有艺文志性质的清代陕西三原地域诗歌总集《原献诗录》收录其诗作50首,借此现象可以观察地域总集中女性书写的文化价值:既是明清时期主流话语对女性评价标准渐趋多元化的标志,也意味着女性历史书写的个体化趋势正在逐渐增强。路凌波能够以女塾师的身份教授男性弟子,亦象征着清代关中地区女性生存空间的拓宽。在书写方式层面,路凌波的诗歌创作则展现出地域总集中女性书写的文学价值:纯正的旨趣与音韵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女性文化 地域诗歌总集 女性书写 路凌波 《原献诗录》
下载PDF
女性与民歌:叶梅小说的二元文化符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5-70,共6页
少数民族女作家中,叶梅对土家族女性的观察与书写甚为独特。她将女性性格命运置设于民族文化中,通过吟唱各种歌谣予以诠释。女性与民歌构成人物与民俗书写的二元文化符号,经过创造性编码,以歌谣彰显个性,又以个性丰富歌谣,让人物命运和... 少数民族女作家中,叶梅对土家族女性的观察与书写甚为独特。她将女性性格命运置设于民族文化中,通过吟唱各种歌谣予以诠释。女性与民歌构成人物与民俗书写的二元文化符号,经过创造性编码,以歌谣彰显个性,又以个性丰富歌谣,让人物命运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产生别具一格的审美韵味。作家对土家族文化的熟稔、关照与热切传承之心可见一斑,其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必将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民歌 文化符码
下载PDF
记忆重构、城乡融合与女性困境:论《宝水》的女性书写
17
作者 刘诺 《写作》 2024年第6期38-45,75,共9页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叙述中年女性地青萍在宝水村治愈失眠与心灵创伤的过程,通过描绘三类女性,展现出对当下乡村生活的认知:奶奶、九奶代表传统乡村经验浸润下的女性,象征淳朴智慧的乡村精神;地青萍代表城乡经验冲突笼罩下的女性,她...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叙述中年女性地青萍在宝水村治愈失眠与心灵创伤的过程,通过描绘三类女性,展现出对当下乡村生活的认知:奶奶、九奶代表传统乡村经验浸润下的女性,象征淳朴智慧的乡村精神;地青萍代表城乡经验冲突笼罩下的女性,她的创伤弥合象征城乡融合的美好愿景;大英和“三梅”代表受城市经验影响的新一代乡村女性,其事业成就与性别困境直指对乡村女性“第二性”处境的反思。乔叶将中国乡村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文学想象力,创造“宝水村”的空间形象,显现了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女性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水》 乔叶 女性书写 城乡融合
下载PDF
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917—1925年),女作家们使用第一人称、日记与书信形式写作,需要勇气和实践,冰心、庐隐、冯沅君即为实践者,她们为现代女性写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关键词 第一人称 女性写作 日记体 书信体 自白式表达
下载PDF
问题与阐释: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可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冰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6-105,共10页
女性主义批评是与女性写作相伴生的一种批评实践。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批评界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本土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但是,西方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本土的文化语境,使用... 女性主义批评是与女性写作相伴生的一种批评实践。新时期以来,思想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批评界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本土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但是,西方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本土的文化语境,使用西方理论也不能充分阐释当代女性写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下的女性主义批评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难以有效分析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的多元化特点,二是难以厘清全球化经济体系带来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多重影响。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理论困境要求我们对既定的研究范式做出相应调整。因而,将“性别”作为认识差异性范畴的一种方法,重新考察其生成的语境、处理的问题以及阐释的方式,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下载PDF
一种复写:汤亭亭的《女勇士》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小青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05-128,共24页
汤亭亭(又名马克辛·洪·金斯顿)的《女勇士》是最为成功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本文并未将此书当作一名在唐人街长大的亚裔美国女孩的个人自传来阅读,而是将它看作是对那些在追忆和当下之间徘徊、以中美纽带的符号形象存在... 汤亭亭(又名马克辛·洪·金斯顿)的《女勇士》是最为成功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本文并未将此书当作一名在唐人街长大的亚裔美国女孩的个人自传来阅读,而是将它看作是对那些在追忆和当下之间徘徊、以中美纽带的符号形象存在的亚裔美国女性故事的全面讲述与书写。汤亭亭以其独特的复写策略重新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意义。她不仅揭露了有关亚裔美国人的"官方"史册中禁忌的、隐匿的、不言而喻的、被误读或被掩盖的事实,而且还改写并重铸了这段历史。尽管如此,她并不打算用她的故事来抹去或取代其他故事版本。与此相反,当她把自己和像她一样的女性写进历史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版本于书中互补,有时甚至相互冲突,从而形成了历史的现实。不仅如此,她还以全新的写作风格,将亚裔女性的梦想、幻想和想象也写进了历史。正因为此,汤亭亭超越了各种界限,通过多重声音和不同版本的互动,改写了亚裔女性的历史。她不仅以这种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女勇士,更使所有为这场斗争贡献力量的女性成为了女勇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写 亚裔美国文学 女勇士 自传 女性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