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女”与盛宴——性别视角下的“剩女”传播现象与媒介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利群 张敬婕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2,共7页
文章以"剩女"这一媒介制造与传播的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情境"、"文化编码"、"意识形态"和"市场与权力"四个分析维度,解析"剩女"传播现象背后媒介所运用的"聚焦&... 文章以"剩女"这一媒介制造与传播的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情境"、"文化编码"、"意识形态"和"市场与权力"四个分析维度,解析"剩女"传播现象背后媒介所运用的"聚焦"、"转换"、"制造"和"营销"等传播策略。文章指出,传媒对"剩女"议题的传播,与其说旨在解决女性的婚恋难题,不如说是从传统性别观念和媒介盈利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女性群体进行的性别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女 性别视角 媒介传播策略
原文传递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新技术与女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卜卫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利用2001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传播新技术是否能增加女性权利的问题。调查表明,一方面,传播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了受众信息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 本文利用2001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传播新技术是否能增加女性权利的问题。调查表明,一方面,传播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了受众信息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女性上网比例较低,女性用户可利用的资源较少,比男性更少受惠于传播新技术,这可能增加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为此,本研究提出了若干提高女性获得信息的机会和技能,促进信息公平流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新技术 女性 受众 互联网 媒介需要
下载PDF
媒体中的“慰安妇”话语--符号化的“慰安妇”和“慰安妇”叙事中的记忆/忘却机制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少鹏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56,7,共20页
从个人的认知经验出发,会发现"慰安妇"议题曾经历过从消隐到浮出的过程,且以非常政治化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历史记忆。文章利用中国大陆的各类报纸数据库,通过检索各数据库中的"慰安妇"词频,考察"慰安妇"议... 从个人的认知经验出发,会发现"慰安妇"议题曾经历过从消隐到浮出的过程,且以非常政治化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历史记忆。文章利用中国大陆的各类报纸数据库,通过检索各数据库中的"慰安妇"词频,考察"慰安妇"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以何种方式进入国人的历史记忆。文章分析了峰值年媒体报道的特点,抗战时期的"慰安妇"作为民族奴役与苦难的象征存在,激励民众抗战之决心。20世纪90年代重新彰显的"慰安妇"议题作为民族受害的证据再次进入媒体话语,成为国家之争的符码。文章质疑了符号化"慰安妇"的历史叙述方式,认为民族主义叙述框架并不能装进"慰安妇"大娘的全部苦难,民族主义叙述框架中的记忆/忘却机制过滤掉了有可能撕裂国族同一性的性别压迫机制,记住了只是作为民族苦难象征的抽象的"慰安妇"。文章呼吁从"女性反思史"的角度——结合民族压迫机制与性别压迫机制的复合视角,重建"慰安妇"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媒体 民族主义 性别 记忆/忘却机制
原文传递
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的性别迷思——社会刻板印象建构的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海燕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6,149,共8页
调查报道与性别的研究长期被忽视。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会刻板印象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试图解读调查报道的性别迷思背后女性调查记者所面临的文化性障碍。本文研究认为,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通过三... 调查报道与性别的研究长期被忽视。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会刻板印象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试图解读调查报道的性别迷思背后女性调查记者所面临的文化性障碍。本文研究认为,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通过三个路径被建构,即社会建构、职场建构和自我建构,三者互相影响,彼此作用。这三股力量合力建构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但将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置于难以避免的角色冲突之中,同时也在调查报道领域不断生产和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报道 女记者 新闻生产 媒体与性别 社会刻板印象
原文传递
近代新母性神话的构建:从身体解放到人格独立——以辛亥时期女性媒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9
5
作者 简姿亚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 母性神话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它的构建过程便是男性依据时代需要对女性进行形塑的过程。近代意义上的新母性神话是时代使命、男性欲望和大众媒介的合谋。而作为传播和构建女性文化的重要公共话语空间,辛亥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媒介参与,甚至直接促成了其时社会旧母性神话遭遇颠覆、新母性神话得以构建的过程。从新母性神话构建的过程和内容看,女性媒介只是利用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本复制了男性中心话语,然后和男性、其他媒介及舆论一道形塑了其时的女性。这是男权社会的本质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母性神话 身体解放 女学 辛亥革命 女性媒介
原文传递
超越“妇女与媒介”——《北京行动纲领》回顾、中国经验与“北京+20”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卜卫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8,共11页
文章批判性地回顾和分析了《北京行动纲领》中有关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生产、针对妇女的信息赋权、公众信息、妇女参与传播以及大众媒介治理等,提出我们应超越"妇女与媒介"的两个战略目标来审视传播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妇女与媒介 北京行动纲领 “北京+20”评估 妇女参与传播 大众媒介治理 信息赋权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社会媒介的“摩登女性”想象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娒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9,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 20世纪30年代,"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非30年代社会媒介所以为的"来源于英文modern的音译"这般简单,而是充满了丰盈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很有可能受到日本"摩登女"概念的影响。这数十篇文章,从家庭职能、传统妇德、两性关系、国民责任等方面展开对摩登女性的声讨和规训,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真正的"摩登女性的想象与期待。然而摩登女性的概念和实际状况都是复杂难言的,社会媒介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带有许多虚构成分,摩登女性自身则在社会媒介众声喧哗的裹挟下,近于湮没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女性 日本“摩登女” 社会媒介 30年代 女性解放
原文传递
悲愤与痛苦: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情感动员——以天津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剑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9,共10页
从情感史的研究视野出发,以邓颖超、刘清扬、李峙山等五四时期天津妇女解放运动家为中心,考察她们如何借助妇女报刊展开情感动员,以唤起妇女意识觉醒和公众同情的历史过程,探索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逻辑。研究发现,对国家的爱、对丧... 从情感史的研究视野出发,以邓颖超、刘清扬、李峙山等五四时期天津妇女解放运动家为中心,考察她们如何借助妇女报刊展开情感动员,以唤起妇女意识觉醒和公众同情的历史过程,探索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逻辑。研究发现,对国家的爱、对丧权辱国的愤怒,和作为"女国民"平等承担国家与社会责任的自豪感,共同型塑她们的主体意识。因妇女普遍而深重的苦难所产生的"悲愤"和"痛苦"之情,是她们投身妇女解放运动的情感驱动力,也是她们通过情感仪式和媒介展演来动员妇女最常用的情感资源,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圈层共振,建立起妇女解放的团结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情感动员 情感仪式 媒介展演
下载PDF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娜 王玥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 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通过增加女性主义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价值规范和母性认同。研究认为孕期女性个体在社交媒体连接与聚合中完成了赋权实践,并运用符号叙事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母性形象,以此在博弈中得到更多家庭话语权等个人权利,从而影响和改变父权制下家庭固有结构和权力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女性 社交媒体 媒介赋权 身份形塑
下载PDF
媒介图景中的性别平等——近五年“妇女与媒介”行动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利群 王琴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2-29,共8页
“妇女与媒体”是1995年世妇会《行动纲领》中妇女发展的12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妇女与媒体发展包括了两个重要战略目标:一是通过媒体和新的通讯技术增强妇女参加表达意见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二是促进媒体对妇女作出均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 “妇女与媒体”是1995年世妇会《行动纲领》中妇女发展的12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妇女与媒体发展包括了两个重要战略目标:一是通过媒体和新的通讯技术增强妇女参加表达意见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二是促进媒体对妇女作出均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绘。在北京+25之际,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讨论妇女与媒体发展更具切实的时代价值。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媒体监管、媒体舆论关注性别议题和女性权益、塑造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等措施,促进了媒体对妇女作出平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绘。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媒体组织中的性别平等,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推进妇女赋权,但在媒体监测、性别培训、媒介素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需要继续探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25 妇女与媒介 性别平等 行动回顾
下载PDF
“追剧”以“追爱”:青年女性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
11
作者 胡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间形成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亲密关系,以此满足自身对情感的期待、幻想或补偿,但是女性在获取情感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她们或将面对“关系维系”所带来的“失意”感,或将失落于因媒介人物的“全面撒播”而带来的“失恋”感。此外,追看爱情剧所表现出的准社会行为也间接反映了当代青年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女性 准社会 情感互动 关系建构 追剧 媒介人物
下载PDF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传播——以环太湖流域家族女性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娄欣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9,共12页
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经由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过程,逐渐进入到了大众传播的阶段。在传播过程中,女性作者和男性文人共同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合力为女性文学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女性文学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传播的形式,以文本型态的两... 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经由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过程,逐渐进入到了大众传播的阶段。在传播过程中,女性作者和男性文人共同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合力为女性文学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女性文学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传播的形式,以文本型态的两种不同方式,即文本的选择性传播和文本的诠释性传播作为传播媒介,在文人圈和大众圈中传播。家族内外的受众在女性文学的传播中不仅具有接受的行为,还会出现反馈的现象,甚至逆反的心理,对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传播热情和促使传播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传播内容有很大帮助。从女性文学在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上取得的传播效果,足见明清女性文学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文学 传播者 传播媒介 受众
下载PDF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女性形象 现代传媒 性别失位
下载PDF
现代出版与“新女性”的诞生——基于“回忆性文本”的考察(1921—1949)
14
作者 宋守山 庄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新女性”是现代中国进程中的重要议题。新女性的媒介构建与现代出版紧密相连,形成围绕观念、政治、商业及文化的复杂话语空间,成为现代转型中国的一个镜像。本文基于回忆性文本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认为对于新女性的想象、塑造及话语引... “新女性”是现代中国进程中的重要议题。新女性的媒介构建与现代出版紧密相连,形成围绕观念、政治、商业及文化的复杂话语空间,成为现代转型中国的一个镜像。本文基于回忆性文本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认为对于新女性的想象、塑造及话语引导,呈现出从他者想象到自我建构的鲜明特征。新女性形象的主题从“新贤妻良母”、有“自立之心”的新女性,朝着“女国民”与“女同志”不断演进。现代知识群体在基于现代出版进行新女性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以内容译介形成女性形象的“东西对照”,基于对公共议题的主动介入,以及对相关议题的论战及出版过程中对编读交流的强化,有效推动了公众对新女性的深度思考,增强了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 现代出版 媒介形象
下载PDF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再探——基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焱 王晓焘 《中国研究》 2019年第2期133-155,229,230,共2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女性形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基于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抽取的304篇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妇女》杂志所塑造的女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女性形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基于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抽取的304篇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妇女》杂志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形塑女性媒体形象的主要力量从国家权力机关转向了市场后,女性的传统婚育角色没有明显变化,而女性的知识形象愈发被强调,政治身份有所弱化。高学历、具有职业成就追求的中青年独立女性形象成为当下主流媒体塑造的重点。本文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女性形象 媒体形象
下载PDF
学直播:网络直播场域中农村女主播的数字实践
16
作者 杨瑾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直播是农村振兴与网络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直播中涌现的农村女主播群体成为农村传播与发展转换的新型主体。一方...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直播是农村振兴与网络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直播中涌现的农村女主播群体成为农村传播与发展转换的新型主体。一方面,农村女性遭遇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的异化,其表演模式、互动机制和资本转换都处于平台、技术的隐秘控制之下,且难以脱离;另一方面,农村女性的网络直播超越了传统创新—扩散的被动接触模式,是农村女性将网络直播作为媒介渠道,彰显主体性的能动过程,体现了性别、农村、媒介三者的主体间性关系和文化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赋权 网络直播 媒介实践 准社会关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年女性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万胜 时代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婚率上升、人口增长率下降等负面影响。通过对相关数据以及新媒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代青年女性存在依赖倾向严重、择偶过度功利化、恐婚恐育、缺乏科学性观念等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女权主义的兴起、金钱对人们关系的异化、大众媒体... 婚率上升、人口增长率下降等负面影响。通过对相关数据以及新媒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代青年女性存在依赖倾向严重、择偶过度功利化、恐婚恐育、缺乏科学性观念等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女权主义的兴起、金钱对人们关系的异化、大众媒体的宣传刻画等。对于这些问题,青年女性应该正确认识“女权主义”,树立正确婚恋观,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年女性 婚恋观 媒介素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女性体育价值观念形成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秀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年第6期17-18,共2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女性的体育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影响城市女性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素质、角色冲突、大众传媒。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中,应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意识吸引、引导这部分人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体育价值观念 城市女性 自身素质 角色冲突 大众传媒
下载PDF
女性参与权色交易的社会原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新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女性参与权色交易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二是社会整合力的减弱;三是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传统;四是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全社会应该形成一个健康、文明的风气,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改善妇女的生存状况,提高女性的经... 女性参与权色交易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二是社会整合力的减弱;三是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传统;四是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全社会应该形成一个健康、文明的风气,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改善妇女的生存状况,提高女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有效减少女性参与权色交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权色交易 性别歧视 大众传媒
下载PDF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吕碧城是20世纪初名闻津京地区的社交宠儿,她从无名到知名的蜕变过程,体现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血缘之外面临的其他可能性和选择。而这些可能性和选择,与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趋势、媒介传播方式以及长久以来的才女传... 吕碧城是20世纪初名闻津京地区的社交宠儿,她从无名到知名的蜕变过程,体现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血缘之外面临的其他可能性和选择。而这些可能性和选择,与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趋势、媒介传播方式以及长久以来的才女传统和士人文化等议题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将诗词、论说和报纸、文集等不同的言说体裁与传播媒介、私交网络和官方资源等手段融为一体,吕碧城公共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其实反映出在晚清追求典范的时代话语的影响下,男女两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大公报》 才女 大众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