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永女书及其女性文化色彩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李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3-27,共5页
女书在湖南江永县及其毗邻地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当地独特的女性文化背景孕育的结果,同时它们也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化色彩。要对女书进行有效地保护,首先就应当注意保护当地独特的女性文化。
关键词 女书 女性文化 女红 女性社会 女书保护
下载PDF
女性文化、角色心理与生命史——湖北三峡地区土家族哭嫁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霞 钟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其创作、演唱及传承,极好地折射出女性的角色心理及生命历程。哭嫁歌中有许多反映女性生命史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史。哭嫁歌产生、兴盛、消亡的过程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也彰显出女性... 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其创作、演唱及传承,极好地折射出女性的角色心理及生命历程。哭嫁歌中有许多反映女性生命史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史。哭嫁歌产生、兴盛、消亡的过程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也彰显出女性文化、角色心理、女性生命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哭嫁歌 女性文化 角色心理 生命史
下载PDF
女书的人类学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凤华 胡桂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6-50,共5页
女书体现着特有的女性文化特质,将女书置于人类学中来考察,挖掘女书的人类学价值,已成为人类学尤其是女性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女书不仅是女性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的反映,更是对女性生命文化、情... 女书体现着特有的女性文化特质,将女书置于人类学中来考察,挖掘女书的人类学价值,已成为人类学尤其是女性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女书不仅是女性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的反映,更是对女性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个体性文化的反映,体现了女性文化的多样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书 人类学 女性文化 价值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野下博物馆女性主题展览的策划研究
4
作者 刘榴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随着博物馆在重建女性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意义日益凸显,女性主题展览越来越多地进入观众视野。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有助于在展览中打破二元思维模式下的性别对立,重塑传统文化中边缘化、标签化的女性形象。在策展实践中,表现为打破传统的... 随着博物馆在重建女性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意义日益凸显,女性主题展览越来越多地进入观众视野。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有助于在展览中打破二元思维模式下的性别对立,重塑传统文化中边缘化、标签化的女性形象。在策展实践中,表现为打破传统的男性主义叙事模式,从关注女性的外在表征转向关注女性的身份、历史和文化;使用过程思维而非静止思维,将女性置于中国妇女发展史中,充分考虑不同历史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等对女性的影响;以发展的眼光,将女性的故事诠释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革联系起来,关注女性的生存空间、社会地位、经验创作,发现并解决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展示并唤醒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从而呼吁人们关注女性、汇聚女性力量,推动女性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女性主义 女性主题展览 女性文化 展览策划
原文传递
中国女性“四自”精神的涵养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魏运才 张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3-18,共6页
新时期中国女性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推进女性"四自"理论的中国化建设;二是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女性文化素质,涵养自尊... 新时期中国女性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推进女性"四自"理论的中国化建设;二是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女性文化素质,涵养自尊理念,增强自信意识,培育自立观念,打造自强精神,创新发展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不断加强女性自身改造和自我发展,真正树立起新时代女性"四自"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 “四自”精神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解放理论 女性文化
下载PDF
女子新剧与女性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存秀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2-97,共6页
将大众文化和性别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追寻民初女子新剧的来龙去脉。并结合历史背景,藉女子新剧来考察当时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其女性文化兴起的状况。与宏大历史叙事相比,关注于日常生活感受的女性文化创造出了另类的现代性。
关键词 女子新剧 女性文化 商业化 现代性
下载PDF
妇女文化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
7
作者 王敏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10-111,共2页
有人把妇女文化用蓝色比喻,那么女性主义作家就可谓是女性世界的蓝色精灵。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特殊的感受方式造就了有自己特点的妇女文学。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对研究妇女文化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有人把妇女文化用蓝色比喻,那么女性主义作家就可谓是女性世界的蓝色精灵。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特殊的感受方式造就了有自己特点的妇女文学。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对研究妇女文化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文化 妇女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下载PDF
“秦淮八艳”与戏曲
8
作者 李祥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个青楼女子:卞玉京、顾眉生、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秦淮八艳"在戏曲史上的留痕,乃至她们作为"第二性"对中华戏曲艺术的贡献,可以从演剧者...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个青楼女子:卞玉京、顾眉生、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秦淮八艳"在戏曲史上的留痕,乃至她们作为"第二性"对中华戏曲艺术的贡献,可以从演剧者、剧作家、剧中人三方面加以指说。因此,从戏曲角度切入,结合性别批评,解读和研究"秦淮八艳",对于我们无论撰述中国文学艺术史还是书写中国女性文化史,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八艳 中国戏曲 女性文化
原文传递
李清照词在晚明清初时的地位
9
作者 于薇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28,共4页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女作家,她能诗擅文,尤精于词。李清照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宋元及明初、明中时期她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晚明清初时因为当时的词学主情说和才女文化的发展,李清照作为词人被关注,被认为是才...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女作家,她能诗擅文,尤精于词。李清照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宋元及明初、明中时期她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晚明清初时因为当时的词学主情说和才女文化的发展,李清照作为词人被关注,被认为是才女中的翘楚,而且可以与秦观、周邦彦等男性文人相匹敌,并被尊为"词之正宗"、"词家大宗",从边缘地位人物上升到中心人物之一,成为经典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晚明清初 主情说 才女文化
下载PDF
习语中的中国传统女性文化透视
10
作者 陈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与女性相关。通过分析这些习语,可以透视到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汉语习语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分析传统文化下有关女性的社会规范,解读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职责分工,从而从习语层面对中国传统女... 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与女性相关。通过分析这些习语,可以透视到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汉语习语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分析传统文化下有关女性的社会规范,解读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职责分工,从而从习语层面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做出较为系统的描述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女性文化 社会地位 社会规范 社会职责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4,共4页
赛义德将东方主义发展的轨迹和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学者与作家们在建构与强化东方主义中做出了“贡献”。在今天,某些西方人一方面仍然抱着他们亘古以来的偏见东方人是不讲科学、迷信、非理性的、愚昧、幼稚;另一方面... 赛义德将东方主义发展的轨迹和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学者与作家们在建构与强化东方主义中做出了“贡献”。在今天,某些西方人一方面仍然抱着他们亘古以来的偏见东方人是不讲科学、迷信、非理性的、愚昧、幼稚;另一方面还利用媒体和其他手段来强化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一些华裔作家不自觉地步入了这个行列。本文通过对三个华裔女作家文学文本的分析,从祖先崇拜、阴阳五行说、风水术等方面来剖析她们是如何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中国文化 呈现
下载PDF
女性解放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红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98-100,共3页
自父权制代替母系社会以后,女性就以第二性生存,经过多次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优秀女性脱颖而出,但她们的背后都有比男性更多的辛酸和汗水,大多数女性还处于弱势群体。本文从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自父权制代替母系社会以后,女性就以第二性生存,经过多次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现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优秀女性脱颖而出,但她们的背后都有比男性更多的辛酸和汗水,大多数女性还处于弱势群体。本文从女性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女性进步对全社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21世纪女性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解放 传统文化 社会发展 妇女地位 社会进步
下载PDF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冰 马鸿韬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阐释女性健身文化内涵,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提出培育路径。女性健身文化包括健身观念、健身知识、健身制度和健身行为四个要素,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健身观念受社会角色期待和...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阐释女性健身文化内涵,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提出培育路径。女性健身文化包括健身观念、健身知识、健身制度和健身行为四个要素,我国女性健身文化现状:健身观念受社会角色期待和社会性别规范影响;健身知识缺乏,健身的科学性长期受到忽视;健身制度已有所完善,但还不能保障女性健身权益;健身行为受到社会分工束缚。培育路径: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增强女性健身观念;引导女性科学健身,传播健身知识;制定女性健身政策,完善健身制度;塑造现代身体规训,内化健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女性健身 女性健身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
下载PDF
黑人妇女文化在沃克短篇小说中的隐喻研究
14
作者 杜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3,共2页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展示了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真实场景,还折射出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黑人妇女文化 短篇小说 隐喻研究
下载PDF
三十年辛苦不寻常——杜珣先生新编《阆苑奇葩》与《闺海吟》评介
15
作者 谢玉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2012年,由北京大学杜殉教授所编、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姊妹篇的《阆苑奇葩》和《闺海吟》由华龄出版社先后出版。这套270万字的大型妇女文学选集丛书的面世,对我国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讲,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编... 2012年,由北京大学杜殉教授所编、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姊妹篇的《阆苑奇葩》和《闺海吟》由华龄出版社先后出版。这套270万字的大型妇女文学选集丛书的面世,对我国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讲,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编者为搜集、整理、保存、承传我国古近代妇女文学作品和弘扬、建设中华妇女文化做出了不凡的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文化 男女平等观 《阆苑奇葩》 《闺海吟》
下载PDF
明清时期才女作家“拟男”戏创作特征探析
16
作者 唐钟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征,探析女性作家寄托于曲中的隐秘心迹,借此窥探明清才女创作的戏曲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才 “拟男”戏 才女文化
下载PDF
水族服饰文化探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解淑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民族服饰在中华民族服饰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蕴含的丰富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给我们深入研究中华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证据。
关键词 水族 服饰 宗教文化 铜鼓文化 女性文化
下载PDF
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试析刘兰芝形象的悲剧美及其与女性文化的矛盾冲突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艳红 杜育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文主要从形象美、品德美、心灵美、女性美、人格美等方面分析刘兰芝这一悲剧形象永恒的审美价值;又从"三从"、"七出"、"孝道"等角度入手,阐述刘兰芝与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关键词 刘兰芝 悲剧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文化 矛盾冲突
下载PDF
清代天津的“闺秀文化”及其近代转型研究——兼论长芦盐商对“江南女学”的传播与改造
19
作者 高鹏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9-17,153,共9页
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女诗人,而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成为女学日渐繁荣的胜地,形成了独特的才女文化。清初,随着长芦盐务中心转移至天津,许多来自江南的盐商和士子开始在天津聚居,他们把江南女学和才女文化带到北方,... 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女诗人,而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成为女学日渐繁荣的胜地,形成了独特的才女文化。清初,随着长芦盐务中心转移至天津,许多来自江南的盐商和士子开始在天津聚居,他们把江南女学和才女文化带到北方,形成了天津独特的"闺秀文化"。但传统的女子教育并非普及教育、社会教育、平等教育和标准化教育,致使这些"闺秀文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清末,在长芦盐商的推动下,天津"闺秀文化"修成正果,率先完成了向近代女子教育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女学 闺秀文化 近代女子教育
原文传递
近现代中国女性内衣服饰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兰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69,73,共5页
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新旧文化的冲突、身体审美意识的变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均影响着近现代中国女性内衣的色彩、纹饰、功能等服饰特征。文章从近现代中国女性内衣服饰特征出发,对影响女性内衣服饰特征的四大因素逐一进行解读。提出... 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新旧文化的冲突、身体审美意识的变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均影响着近现代中国女性内衣的色彩、纹饰、功能等服饰特征。文章从近现代中国女性内衣服饰特征出发,对影响女性内衣服饰特征的四大因素逐一进行解读。提出,内衣设计必须融入文化理念及艺术审美,要将传统内衣服饰的民族艺术与现代内衣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内衣 女性文化 服饰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