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证人证言规则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91,共10页
两个证据规定的颁布,使得一系列旨在规范证人证言审查判断活动的证据规则得到确立。而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又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确立了程序保障规则。由此,对证言笔录证据能力的限制、对非法证言的排除规则、对证人出庭作... 两个证据规定的颁布,使得一系列旨在规范证人证言审查判断活动的证据规则得到确立。而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又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确立了程序保障规则。由此,对证言笔录证据能力的限制、对非法证言的排除规则、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明确要求,以及对证言印证规则的接受,构成了中国证人证言规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证人证言规则要得到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克服一些来自司法体制、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证言笔录 排除规则 出庭作证 证言印证规则
下载PDF
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的刑事证据能力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纵博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92,共18页
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的刑事证据能力问题主要集中于取证手段合法性和证据的可靠性两个方面。即便公民身处公共场所,也依然享有隐私权,因此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在特定情形下仍会因侵害公民隐私权而构成技术侦查行为,对于通过非法实施技术侦... 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的刑事证据能力问题主要集中于取证手段合法性和证据的可靠性两个方面。即便公民身处公共场所,也依然享有隐私权,因此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在特定情形下仍会因侵害公民隐私权而构成技术侦查行为,对于通过非法实施技术侦查型视频监控行为而获得的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应按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判定是否予以排除。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的可靠性主要从视频的生成、收集及流转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其客观真实性的因素进行判断,可以采取推定、书面笔录及取证录像、证人证言、专家鉴定意见等方式对监控视频的可靠性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视频 技术侦查 可靠性 证据能力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主义视阈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审判中心主义强调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和证据的质证都应在法庭上进行。证人作为案件的亲身感知者,是否出庭是审判能否成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的比例一直很低,究其原因,有立法方面的,但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对于... 审判中心主义强调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和证据的质证都应在法庭上进行。证人作为案件的亲身感知者,是否出庭是审判能否成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的比例一直很低,究其原因,有立法方面的,但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对于证人作证存在的误区。要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问题,需要明确证人出庭的实质是为了质证,从立法上对应当出庭的关键证人进行界定,规范证人出庭后的证言内容,对强制出庭后仍不提供证言的证人设置留滞期限,完善证人保护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证人出庭 质证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证言可信性审查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6
4
作者 卫凯博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200,共26页
刑事诉讼中可信性是证人证言的核心属性,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影响,其不当采纳是众多冤假错案的原因之一。但是,证言可信性的审查判断被法官等事实认定者不同程度地“冷却”。证言的可信性与真实性混淆、可信性与证明力的逻辑关... 刑事诉讼中可信性是证人证言的核心属性,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影响,其不当采纳是众多冤假错案的原因之一。但是,证言可信性的审查判断被法官等事实认定者不同程度地“冷却”。证言的可信性与真实性混淆、可信性与证明力的逻辑关系不明确是其审查判断的理论困境;证人出庭率低、书面证言的过度使用和规范性文件中缺乏可信性评价规则是其审查判断的现实困境。因此,有必要将证言三角形理论融入相关规范性文件之中,关系到内部评价;有必要理清可信性与其他证据属性即真实性、证明力的关系,影响到可信性的最终审查判断。可信性与真实性的关系:真实不必然可信;真实性是可信性的必要条件。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可信性是一种主体主观反应,证明力是一种主体客观反应;可信性是证明力评价的前提和判断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 证人证言 可信性审查 证言三角形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证人证言排除的刑事司法实务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侯晓焱 邢永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9,共18页
现阶段我国司法实务中非法证据的概念尚不清晰,当事人和司法人员理解各异。选取当事人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申请作为切入点,并聚焦证人证言类证据为研究对象,经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发现:实务中的证言排除情形对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设计的价值目... 现阶段我国司法实务中非法证据的概念尚不清晰,当事人和司法人员理解各异。选取当事人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申请作为切入点,并聚焦证人证言类证据为研究对象,经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发现:实务中的证言排除情形对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覆盖比较全面,法官审查时体现出司法能动性,行使裁量权的幅度较大,形成了证据排除实践的丰富样态。同时,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庭前解决争议比例小、对证据排除效果的评价标准待商榷、因非法证据概念模糊造成的裁判尺度不一等问题。应立足非法证据排除的价值目标,明确裁判思路和裁量尺度,推进制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排除 证人证言 实证研究 笔录证据
原文传递
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淑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5-48,56,共5页
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折射出目前中国刑事诉讼的种种弊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存在误区、证人保障机制缺失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只有对我国一些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才有可能解决刑事证人不... 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折射出目前中国刑事诉讼的种种弊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存在误区、证人保障机制缺失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只有对我国一些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才有可能解决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人 出庭作证 制度重构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证人的主体适格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宇 孔云龙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9-131,共3页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证人适格 拒证权
下载PDF
质证权语境下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研究
8
作者 付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通过证人证言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经过证据准入和评估两个阶段,主要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审查展开。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质证存在证人不出庭、质证能力低、质证运行差、质证后不评价和忽略非语言行为等问题,导致证人证言可信性审... 通过证人证言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经过证据准入和评估两个阶段,主要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审查展开。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质证存在证人不出庭、质证能力低、质证运行差、质证后不评价和忽略非语言行为等问题,导致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不足,庭审质证虚化,案件事实认定不准确。应从“证言三角形理论”分析证人证言的形成机制,明确证人证言可信性的内核,进而确立证人证言审查重点,即证人证言的法律可信性、逻辑可信性和补足可信性,并设置“三步走”可信性审查模式,以弥补现有证言可信性审查的不足,提升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率,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三角形理论 证人证言 可信性 庭审质证
下载PDF
完善证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9
作者 赵相国 《政法学刊》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例如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应从侦查人员到法庭作证的身份如何确定及证人拒证是否可以强制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证人制度有效、良好的...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例如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应从侦查人员到法庭作证的身份如何确定及证人拒证是否可以强制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证人制度有效、良好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 侦查人员 证人证言 证人制度
原文传递
走出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怪圈——新《刑事诉讼法》颁行背景下的讨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昂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刑事诉讼证人证言在诉讼证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在这种证据的运用和审查判断中存在着一些怪圈。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证人证言现存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但是,欲走出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怪圈,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 证人证言 证人制度 证人出庭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郑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证言 出庭作证 惩戒制度 证人权利保障
下载PDF
检察机关应对证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维俊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证人证言作为八种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证人出庭难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顽症。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做出了完善,在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补... 证人证言作为八种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证人出庭难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顽症。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做出了完善,在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补偿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可预见的是,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证人出庭将成为常态,检察机关势必要在保证证人出庭、应对证人翻证、有效出庭支持公诉、公诉人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方能有效地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给检察机关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证人出庭作证 庭审风险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的质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文举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73-76,共4页
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通过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审判人员会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证人证言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的判断。由于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质证的主要法律规定存在有缺陷,导致我国... 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通过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审判人员会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证人证言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的判断。由于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质证的主要法律规定存在有缺陷,导致我国在民事审判实务中对证人证言的质证流于形式。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应当设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由审判长主持下的以当事人双方对证人询问为主的质证模式,才能提高对证人证言质证的质量并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人证言 质证模式 立法建议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中作证性行政证明证据形式的认定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国涛 《证据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486-493,共8页
实践中的行政证明可划分为行政确认性行政证明和作证性行政证明两类。行政审判中将行政证明一概作为书证加以审查认定实质上是一种误区。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证明的类别相异,其证据形式也应当区别对待。将作证性行政证明归入证人证言的证... 实践中的行政证明可划分为行政确认性行政证明和作证性行政证明两类。行政审判中将行政证明一概作为书证加以审查认定实质上是一种误区。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证明的类别相异,其证据形式也应当区别对待。将作证性行政证明归入证人证言的证据形式是解除行政诉讼中作证性行政证明作为证据材料使用时面临困境的较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确认性行政证明 作证性行政证明 直接言词原则 证人证言 证据协力义务
原文传递
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鄢华香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证据之一,而且是运用较为广泛的证据。要把证人的证言作为定案的依据,必须要求证人出庭,经过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这是程序正义的重要保证,是杜绝冤、假、错案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证据 证人证言 司法公正
下载PDF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16
作者 刘悦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7-70,78,共5页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特别提到了我国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的规定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在时间中有一个很好的贯彻实施,我国证人出庭作证有着许多的阻碍因素,尤其...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特别提到了我国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的规定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在时间中有一个很好的贯彻实施,我国证人出庭作证有着许多的阻碍因素,尤其是对证人的保护不到位导致我国证人出庭率极低,本文特针对当前我国证人保护的规定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旨在将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从书面规定落到实处,以适应当今我国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之下的改革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证人出庭 证人保护
下载PDF
论证言的形成过程与我国证人条件的重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为青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14-115,共2页
证言的形成过程经历感知、记忆和表达阶段 ,证人必须具备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的证人条件悖离了证言的形成过程 ,存在若干缺陷 。
关键词 证人证言 形成过程 证人条件 中国 刑事诉讼法 法律条文
下载PDF
刑事证人出庭问题实证研究——基于A市“庭审实质化”示范庭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78-86,共9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两次修改中一再规范与完善有关证人出庭的制度规定,但证人出庭率低、证人出庭制度失灵的司法现状却始终未得到有效改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推进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为解决这一司法痼疾提供了契机。通过对A市"庭审...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两次修改中一再规范与完善有关证人出庭的制度规定,但证人出庭率低、证人出庭制度失灵的司法现状却始终未得到有效改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推进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为解决这一司法痼疾提供了契机。通过对A市"庭审实质化"试点的刑事示范庭案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在试点示范效应下的证人出庭率有显著提高,但出庭证人以控方证人为主,且依然存在关键证人出庭标准模糊、证人询问规则不详、当庭证言采信规则缺失等问题。未来的改革进路不应仅停留在强化证人出庭、提高证人出庭率的单一视角,应在诉讼制度改革的框架之下,以改变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模式及法官印证证明模式为前提要件,进一步明晰证人出庭必要性的审查标准,将司法资源集中于疑难、复杂或有争议的刑事案件的关键证人出庭,确立出庭证言的询问及认证规则,以实现证人出庭效果的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证人证言 证人出庭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背景下的证人弹劾 被引量:1
19
作者 车雅璇 《理论界》 2018年第12期68-75,共8页
庭审实质化不仅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更要求对证人进行实质性的询问以防止虚假作证。证人弹劾作为法庭质证的方式之一,通过争辩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以提高证人的可信度,促进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实现庭审实质化。证人弹劾的诉讼制度基础有证人出... 庭审实质化不仅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更要求对证人进行实质性的询问以防止虚假作证。证人弹劾作为法庭质证的方式之一,通过争辩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以提高证人的可信度,促进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实现庭审实质化。证人弹劾的诉讼制度基础有证人出庭作证、对抗式诉讼构造下的交叉询问制度,证据制度基础有区分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区分实质证据与弹劾证据。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构建证人弹劾的基础,例如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吸收等,应当从确立实质上的控辩平等关系、明确证人弹劾的理由、弹劾规则及后果方面着手,合理构建中国特色的证人弹劾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弹劾 庭审实质化 证人证言 可信度
原文传递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利振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6-89,101,共5页
警察出庭作证有助于减少非法取证,有助于证人制度的完善,同时还有助于证实犯罪,提高诉讼效率。警察出庭作证在英美法系国家早已成为惯例。虽然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警察出庭作证做了一些规定,比起以往有了重大突破,但警察出庭作证... 警察出庭作证有助于减少非法取证,有助于证人制度的完善,同时还有助于证实犯罪,提高诉讼效率。警察出庭作证在英美法系国家早已成为惯例。虽然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于警察出庭作证做了一些规定,比起以往有了重大突破,但警察出庭作证的相关法律条款存在诸如警察出庭作证范围过窄、警察出庭作证适用情形存在问题等不足。应完善相关证据制度,拓宽警察出庭作证的适用范围,同时警察还应抛弃特权观念,以此来改变目前我国警察出庭作证难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警察出庭 非法取证 警察作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