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权保护视野下的证人隐名制度 被引量:6
1
作者 向燕 《证据科学》 2008年第3期315-328,共14页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授予某些证人隐名,是国际法庭和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证人隐名是投入资源最少,往往也是最为有效的保护证人安全与隐私利益的举措,是建立证人出庭制度的重要一环。允许证人在作证时不披露身份,可能会影响被追诉人质证权...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授予某些证人隐名,是国际法庭和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证人隐名是投入资源最少,往往也是最为有效的保护证人安全与隐私利益的举措,是建立证人出庭制度的重要一环。允许证人在作证时不披露身份,可能会影响被追诉人质证权的行使,损害被追诉人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为此,国际社会与各国设立的证人隐名制度,通常都设计了较为详细的证据规则与程序保障机制,以实现被追诉人与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了解证人隐名制度的运行状况与其中蕴含的价值选择,有助于我国证人出庭制度乃至庭审制度的借鉴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隐名 人权保护
原文传递
隐蔽作证程序的限度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广三 李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5,共9页
隐蔽作证对证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会限制被告人对质权、辩护权等正当权利的行使,影响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从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真实的角度考量,域外法治国家均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从实体限制和程序控制两个... 隐蔽作证对证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会限制被告人对质权、辩护权等正当权利的行使,影响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从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真实的角度考量,域外法治国家均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从实体限制和程序控制两个方面对隐蔽作证进行了法律规制。虽然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隐蔽作证制度予以肯定,且2018年《刑事诉讼法》延续了这一规定,但规定的宽泛性和原则性极易导致隐蔽作证在司法实践中的无限适用。基于此,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隐蔽作证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对象、手段,以及程序作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此实现刑事诉讼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作证 利益冲突 实体限制 程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