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DAPI荧光显微术检测泡桐丛枝病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澂 徐丽云 +1 位作者 金开璇 汪跃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7期495-499,570,共5页
由类菌原体(MLO)侵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曾采用各种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这些方法是报据MLO侵染的几个筛管分子群有特殊的染色反应或异常的荧光特征作为致病标志,并非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MLO。本文报道了用泡桐病株嫩茎GMA切片,DAPI染... 由类菌原体(MLO)侵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曾采用各种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这些方法是报据MLO侵染的几个筛管分子群有特殊的染色反应或异常的荧光特征作为致病标志,并非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MLO。本文报道了用泡桐病株嫩茎GMA切片,DAPI染色后能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筛管分子中的MLO的特异DNA荧光光点。用PAS-TBO染色的切片和电镜切片观察证实了观察结果的可靠性。所有的健康植株所作的对照,筛管分子的DAPI染色都无MLO荧光。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精确地检测各种MLO病害,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MLO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植株休眠期MLO的动态和MLO的传播方式,为MLO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原体 DAPI
下载PDF
甜樱桃丛枝病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甲威 朱东姿 +3 位作者 魏海蓉 宗晓娟 谭钺 刘庆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明甜樱桃丛枝病是否存在植原体侵染。【方法】以3个甜樱桃园中表现丛枝病症状的植株和健康的植株叶片主脉为试材,通过提取总DNA,用植原体16S r RNA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丛枝病样品都扩增得到1.2 kb特异条带,... 【目的】探明甜樱桃丛枝病是否存在植原体侵染。【方法】以3个甜樱桃园中表现丛枝病症状的植株和健康的植株叶片主脉为试材,通过提取总DNA,用植原体16S r RNA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丛枝病样品都扩增得到1.2 kb特异条带,健康样品未扩增到特异条带。将目的条带克隆测序后利用i Phy Classifier在线工具及系统进化树进行植原体亚组分类分析,发现甜樱桃丛枝病植原体属榆树黄化植原体组(16Sr V-B),与枣疯病、桃黄化、樱桃致死黄化属同一亚组。【结论】首次证实国内甜樱桃丛枝病是由16Sr V-B亚组植原体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丛枝病 植原体
下载PDF
黄槐丛枝病植原体的检测及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蔡红 李小林 +1 位作者 孔宝华 陈海如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自然表现丛枝的黄槐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证明此植株中存在植原体。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自然表现丛枝的黄槐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证明此植株中存在植原体。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植原体株系(STWB)16SrDNA片段G+C含量为 45 8%,与榆树黄化植原体组(Elmyellowsgroup, 16SrVgroup)中的各株系最高同源率可达 99 4%,而与其它组中的株系明显低于 97 0%,故认为该植原体株系为榆树黄化植原体组中的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黄槐 丛枝病 rRNA基因 特异片段 PCR检测 感受态细胞 PCR鉴定 G+C含量 DNA片段 group 通用引物 大肠杆菌 Easy 比较分析 序列测定 株系 16S 同源性 植株 黄化 榆树
下载PDF
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3 位作者 唐庆华 王晔楠 孟秀利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1,共8页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 2022年8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个槟榔黄化病园内,分别发现叶片黄化和丛枝症状的叶下珠,前期检测均为植原体感染。为了明确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分类鉴定,本研究通过克隆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rp)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树及虚拟RFLP等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叶下珠黄化植原体16S rDNA片段1246 bp,rp基因1212 bp;叶下珠丛枝植原体16S rDNA片段1827 bp,rp基因1240 bp。基因序列一致性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与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均与16Sr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8%以上,与槟榔黄化植原体海南株系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达100%;而二者的rp基因序列均与rpⅠ组的植原体一致性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16S rDNA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16SrⅠ)植原体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16SrⅠ-B亚组的槟榔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而rp基因均与翠菊黄化组(rpⅠ)植原体集聚于一个大分支,且与rpⅠ-B亚组的翠菊黄化植原体聚于同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接近。虚拟RFLP分析显示,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序列虚拟RFLP图谱与16SrⅠ-B的洋葱黄化植原体的参考图谱相同,且相似系数为1.00。综上表明,叶下珠黄化植原体和丛枝植原体均属于16SrⅠ-B亚组成员。研究结果可对采用铲除槟榔黄化病中间寄主的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黄化 丛枝 植原体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育民 杨俊秀 景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阐述了泡桐丛枝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该病病原、生理生化,传毒媒介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防治该病的根本途径在于引人期望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防治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涛 蔡红 +1 位作者 赵丹 陈海如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2-367,共6页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云南昆明发生的苜蓿丛枝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苜蓿丛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从PCR产物的RFLP酶切图谱可看出,该植原体株系的酶切图谱与马里兰翠菊黄化...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云南昆明发生的苜蓿丛枝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苜蓿丛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从PCR产物的RFLP酶切图谱可看出,该植原体株系的酶切图谱与马里兰翠菊黄化植原体(AY1)相同。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后,利用最小进化法做Bootstrap验证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苜蓿丛枝病植原体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成员之一,与植原体16SrI-B亚组成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紫花苜蓿 丛枝病 植原体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昆虫媒介的传毒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真辉 李光明 +2 位作者 袁坤 陈秋波 林希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56-2360,共5页
假臭草目前在海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发生严重,而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一些地区可以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研究专一昆虫媒介对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传毒的特性与机理,将有助于深入假臭草生物防治。本文用寻集法和网集法采集海南地区不同生境... 假臭草目前在海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发生严重,而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一些地区可以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研究专一昆虫媒介对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传毒的特性与机理,将有助于深入假臭草生物防治。本文用寻集法和网集法采集海南地区不同生境下单一假臭草群落中的昆虫,捕捉到具有刺吸式口器的主要昆虫有粉蚧(粉蚧科、棉粉蚧亚科、棉粉蚧属Phenacoccus spp.)和蚜虫(蚜科、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 spp.)2种,并通过PCR检测对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媒介及其传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蚜虫是传播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昆虫媒介。蚜虫获毒时间阈值为5 min,传毒时间阈值为0.5 h,传毒最少数量为10头,且随着时间、数量的增加,传毒率与获毒率均增加,但传毒率比获毒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臭草 蚜虫 丛枝病 植原体
下载PDF
丛枝病对泡桐叶片解剖构造生理生化及材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育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0-57,共8页
对健康泡桐和受MLO侵染泡桐的研究结果表明,丛枝小叶片、叶面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均显著小于病株外观正常叶及健株叶,健林叶则显著大于病株外观正常叶,病林外观正常叶的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地低于健林叶,丛枝小叶的则介于二... 对健康泡桐和受MLO侵染泡桐的研究结果表明,丛枝小叶片、叶面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均显著小于病株外观正常叶及健株叶,健林叶则显著大于病株外观正常叶,病林外观正常叶的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地低于健林叶,丛枝小叶的则介于二者之间,而其蒸腾速率则比前二者显著较大。健株叶的PO及PPO总活性在丛枝病发生的各个时期均高于病株叶片,发病轻的则高于发病重的,说明该酶活性的下降程度与发病程度正相关。病、健桐木材相比,木纤维长度减小、宽度增加,细胞腔径增大,壁厚/腔径比明显降低,从而使气干密度明显降低;木材的顺压强度、径向顺剪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病 泡桐 叶片解剖构造 材性
下载PDF
羽脉山黄麻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及病害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琼莲 王连春 +4 位作者 王泉 许杏萍 苏帆 赵静 蔡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5-201,共7页
【目的】了解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为本地区植原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普查法获得病害发病率,评估病害危害程度。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P1/P7及R16... 【目的】了解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为本地区植原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普查法获得病害发病率,评估病害危害程度。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P1/P7及R16F2n/R16R2对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得到16S rDNA序列。再用植原体在线分类鉴定工具i PhyClassifier以及MegaX软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确定病害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在线分析软件MUSCLE比较相关序列的同源性。【结果】根据调查发现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发生于大约101°35′—101°53′E和23°56′—24°20′N之间,主要是在低海拔400~600 m温度相对较高的干热河谷地区,说明高温有利于植原体病害的发生。该处连续3年发生此病害,2018年7月调查得知其平均发病率为38.9%,属中度危害。PCR扩增获得约1246 bp的羽脉山黄麻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株系:TLWBYN01,登录号:MN513329)。分析表明TLWBYN01与翠菊黄化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的参考菌株(M30790)相似度为99.8%,因此该植原体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相关菌株,属于16S rI组成员。TLWBYN01的F2nR2片段虚拟RFLP模型与16S rI-X亚组的参考模型番木瓜束顶植原体(登录号:JF781308)最为相似,相似系数为0.98,17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图谱显示与16S rI-X参考株只有MseI不同,因此该植原体属于16S rI-X亚组的变种。比较得出TLWBYN01与16S rI-X亚组成员番木瓜束顶植原体(JF781308)和印度葫芦植原体(LT594117、LT594118)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6%。【结论】玉溪市新平县发现的羽脉山黄麻丛枝病属局部常发病害,中度危害,但一旦感染,就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羽脉山黄麻丛枝植原体属16 SrI组成员,也是报道较少的植原体16S rI-X亚组的一个变种,且羽脉山黄麻为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羽脉山黄麻 病害调查 16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云南芝麻丛枝和花变叶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帆 杨子祥 +4 位作者 王柱华 万琼莲 何孟兰 毛清源 蔡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8-89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 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YNym)。两个株系的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248 bp,并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通过与其他地区报道的芝麻植原体株系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后发现这两个株系与来自缅甸的株系不存在位点差异,而与泰国、中国台湾、印度的株系分别存在3~6个位点差异。同时,还从两个株系中获得了长度均为1171 bp并且碱基序列也完全一致的SEWB-YNym和SEP-YNym的rp基因序列。此rp基因序列包括全部rpl22基因(nt90-476)和部分rps3基因(nt550-1170),分别编码128和206个氨基酸。通过对16S rRNA和rp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分析,表明两个株系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相关,为16SrII-A亚组成员,并归属于植原体rp-iii亚进化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丛枝 花变叶 植原体 16S rRNA基因 rp基因
原文传递
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甜樱桃叶片矿质营养和游离态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钺 魏海蓉 +3 位作者 王甲威 王延书 刘庆忠 孟宪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94-97,共4页
以被丛枝病植原体危害的甜樱桃植株和健康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矿质元素和游离态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植原体引起的甜樱桃叶片营养状态转变。结果表明,植原体危害引起甜樱桃叶片中Mg、B、Mo含量升高,N、Ca、Fe、Mn、Cu含量降低;感病... 以被丛枝病植原体危害的甜樱桃植株和健康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矿质元素和游离态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植原体引起的甜樱桃叶片营养状态转变。结果表明,植原体危害引起甜樱桃叶片中Mg、B、Mo含量升高,N、Ca、Fe、Mn、Cu含量降低;感病叶中丙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升高,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谷氨酸含量降低,其中色氨酸和丝氨酸在感病叶中的含量仅为健康叶的5.8%和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病 植原体 甜樱桃 矿质营养 游离态氨基酸
下载PDF
仙人掌丛枝病植原体CWB1株系16S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2
作者 蔡红 李凡 +1 位作者 孔宝华 陈海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3-698,共6页
对表现丛枝症状的仙人掌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 1 6SrRNA基因PCR扩增 ,得到一条约 1 5kb的特异片段 ,表明植株中有植原体存在 ,将此植原体株系命名为CWB1。把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 0 9感受态细胞中 ,通过PC... 对表现丛枝症状的仙人掌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 1 6SrRNA基因PCR扩增 ,得到一条约 1 5kb的特异片段 ,表明植株中有植原体存在 ,将此植原体株系命名为CWB1。把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 0 9感受态细胞中 ,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 (EcoRI)酶切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均表明克隆成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此株系的 1 6SrRNA基因全长 1 489个碱基 ,与属于植原体 1 6SrⅡ C亚组的Fababeanphyllody植原体同源率最高 ,为 99 7%。通过 1 6SrRNA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认为该株系属于 1 6SrⅡ C亚组 ,基本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丛枝病植原体 16SRRNA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荆条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13
作者 崔廷涛 潘一展 +5 位作者 高瑞 邵云华 李向东 时呈奎 赵文军 朱水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2-165,182,共5页
Chaste tree(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witches’-broom was a new disease found in Mountain Taishan and the neighboring region.Phytoplasmal cells could be easily observed in the phloem sieve elements of diseased pl... Chaste tree(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witches’-broom was a new disease found in Mountain Taishan and the neighboring region.Phytoplasmal cells could be easily observed in the phloem sieve elements of diseased plant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The 16S rRNA gene of phytoplasma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ease(CTWB)was amplified with nested-PCR with the universal primer pairs R16mF2/R16mR1 and R16F2n/R16R2.An amplified fragment of ca.1.2 kb was sequenced and subjected to identit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Phytoplasma CTWB shared identities of more than 99.0% with members of Aster yellows group(16SrI)in 16S rRNA genes.It had the highest identity of 99.8% with phytoplasmas associated with Maize bushy stunt(subgroup 16SrI-B),and clustered into a common branch with phytoplasmas of the subgroup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with 16S rRNA gene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TWB belonged to subgroup B of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16Sr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 植原体 丛枝病 16S RRNA序列 巢式PCR
下载PDF
一种山黄麻丛枝病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14
作者 万琼莲 苏帆 +2 位作者 许杏萍 蔡红 王连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植原体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云南省峨山县发现的山黄麻丛枝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1 246bp原体16S rDNA序列.经iPhyClassifier植原体在线分类鉴定工具分析,显示该植原体与翠菊黄化植原体(Candidat... 以植原体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云南省峨山县发现的山黄麻丛枝病感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1 246bp原体16S rDNA序列.经iPhyClassifier植原体在线分类鉴定工具分析,显示该植原体与翠菊黄化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相关,与该组参考株系(M30790)的序列相似性为99.6%,属16SrI组成员,16S rDNA的F2nR2片段的RFLP模型与16Sr I-B亚组的参考模型(AP006628)最为相似,相似系数F为0.96,推测是一个16SrI组新亚组.以MEGA软件和MUSCLE在线工具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显示山黄麻丛枝植原体(SHMWB-ES)与16Sr I组成员聚为一支,在亚组构建中显示16Sr I组与16Sr I-B亚组的菌株BSP-Br1(EU423898)、16Sr I-X亚组的TLWBYN01(MN513329)、BG01(LT594117)及BG02(LT594118)菌株序列同源性都在99%以上,与前两者更高达为99.76%和9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山黄麻 丛枝 分子检测 16S rDNA
下载PDF
红哺鸡竹异香柱菌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
15
作者 李洪滨 朱诚棋 +2 位作者 周湘 马良进 苏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0-1044,共5页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觕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觕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浙江桐乡的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丛枝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该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平板纯培养物的培养特征以及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为箬竹异香柱菌。该分离物与红哺鸡竹丛枝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红哺鸡竹 丛枝病 箬竹异香柱菌 植原体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抗枣疯病枣树品种及品系的选择 被引量:24
16
作者 温秀军 孙朝晖 +2 位作者 孙士学 史忠儒 陈德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2,共6页
测定了 6个枣树品种和 1个酸枣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及河北太行山区主栽品种婆枣的 45个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利用连续两年嫁接病皮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山西果树研究所中国枣树基因库的 5个枣树品种砘子枣、马牙枣、长红枣、哈蟆枣、壶瓶枣... 测定了 6个枣树品种和 1个酸枣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及河北太行山区主栽品种婆枣的 45个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利用连续两年嫁接病皮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山西果树研究所中国枣树基因库的 5个枣树品种砘子枣、马牙枣、长红枣、哈蟆枣、壶瓶枣及河北唐县的婆枣和酸枣两个品种的抗病性。通过四年的跟踪观察 ,以上 7种枣树的发病率分别是 10 0 %、78 5 %、6 6 6 7%、0 %、0 %、10 0 %、80 %。结果表明 ,壶瓶枣和蛤蟆枣对枣疯病具有高度抗性。利用连续 3年 2次嫁接病皮和 1次嫁接病枝的方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太行山区七县的婆枣 45个单株 112株根蘖苗的抗病性 ,经 4年观测 ,结果有 3个单株 6根蘖苗经过三次测定苗木未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枣疯病 植原体 抗病性 选择 枣树品种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秀伶 刘孟军 +3 位作者 刘丽娟 郑来宽 周俊义 刘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d1)和阿的平(quinacrine)3种荧光染料均可用于枣疯病病原鉴定,其中以 DAPI效果最佳。 DAPI用于定性分析的最适浓度为 0.3μg·mL-1,用于定量分析的最适浓度为1.0μg·mL-1;对于尚未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很低的幼嫩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20min,对于高度木质化程度的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50min;带病原试材在4℃冰箱保存20~30d,在5%戊二醛中固定45~60d对观察结果无明显影响。以DAPI为染料对枣头、枣吊、叶柄、叶主脉、花梗、枝、树干皮、枣股、托叶刺、根、幼果以及接近成熟果实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初步选定枝条作为最佳取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技术 枣疯病 类菌原体 病原鉴定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几种植物上植原体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洁 田国忠 +4 位作者 徐启聪 刘永光 高瑞 李向东 竺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泡桐从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的抗血清对部分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巢式PCR结果显示从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辣椒(Capsicum annu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及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共7种植物样品和阳性对照PaWB菏泽分离物(PaWB-HZ)中均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这7种植原体分离物和PaWB-HZ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I-D亚组。对所采集的植原体侵染的寄主植株辣椒、山药、花生、南瓜和泡桐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仅在PaWB-HZ侵染的泡桐中发现翠绿色特异荧光,在健康泡桐及其它4种分离物侵染的植物中均未检测到明显的植原体特异荧光。【结论】首次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存在的7种其它植物中检测到植原体,并且测定其植原体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泡桐丛枝植原体相关基因片段高度同源,初步推测这7种植物可能是泡桐丛枝病植原体自然寄主或是通过昆虫偶尔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RNA基因 PCR 间接免疫荧光 寄主植物
下载PDF
枣疯病植原体tuf和r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文力 牟海青 +4 位作者 赵文军 徐启聪 田国忠 廖晓兰 朱水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3-1319,共7页
【目的】枣疯病是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北京及河北地区枣疯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枣疯病在亚组水平上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fTufu/rTufu和rp(v)F1A/rp(v)R1A对北京和河北地区枣疯病植原体... 【目的】枣疯病是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北京及河北地区枣疯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枣疯病在亚组水平上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fTufu/rTufu和rp(v)F1A/rp(v)R1A对北京和河北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进行PCR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获得北京地区JWB-XFSZ株系、JWB-XFDO株系以及河北地区JWB-TXSZ株系的tuf基因片段均为824 bp;北京地区JWB-XFSZ株系的rp基因片段为1196 bp。经序列相似性比较表明:tuf基因与16SrV组的葡萄黄叶病(Flavescence dorée)相似性最高,为92.84%,而与已经公布的其它地区(陕西杨凌)的枣疯病植原体tuf基因相似性较低,为57.29%;关于rp基因,北京地区枣疯病JWB-XFSZ株系与16SrV组的枣疯病泰山株系(JWB-Taishan)以及大麻丛枝病植原体(HFWB)相似性最高,均为99.83%,与16SrV组的成员相似性均在96%以上。【结论】北京与河北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在tuf基因水平上,与陕西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北京与河北两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归属于16SrV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tuf基因 rp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叶蝉种类筛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代丽珍 郭家洛 +6 位作者 冯玉环 王龙 郝少东 郭力 杨宝东 任争光 王进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目的】筛查北京地区枣园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叶蝉种类,确定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昆虫,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昌平区流村镇流村、海淀区西北旺镇唐家岭村、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目的】筛查北京地区枣园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叶蝉种类,确定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昆虫,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昌平区流村镇流村、海淀区西北旺镇唐家岭村、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州区永于路北京观光南瓜园4个地点枣树上叶蝉种类及枣疯病植原体感染的叶蝉进行调查和分子检测分析。【结果】北京地区枣园枣树上有13种叶蝉发生,其中包括片突菱纹叶蝉( 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 et Kuoh)、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Uhler))、小绿叶蝉( Empoasca spp.)、斑叶蝉( Erythroneura sp.)、横带叶蝉( Scaphoideus festivus Matsumura)、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新县长突叶蝉( Batracomorphus xinxianensis Cai et Shen)、红闪小叶蝉( Zygina sp.)、白边大叶蝉( Kolla paulula (Walker))、桃一点叶蝉( Singapora shinshana (Matsumura))、一点木叶蝉( Phlogotettix cyclops (Mulsant et Rey))、条沙叶蝉( Psammotettix striatus (Linnaeus))和窗耳叶蝉( Ledra auditura Walker)。通过对采集的叶蝉标本采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片突菱纹叶蝉( H. lamellatus )、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大青叶蝉( C. viridis )、白边大叶蝉( K. paulula ),均发现感染枣疯病植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4%、3.0%、7.4%、8.3%,其他叶蝉经检测未发现感染植原体。【结论】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片突菱纹叶蝉( H. lamellatus )、大青叶蝉( C. viridis )、白边大叶蝉( K. paulula )可能为潜在的枣疯病植原体介体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蝉科 潜在介体昆虫 枣疯病 植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