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慕臣英 杨晓光 +2 位作者 杨婕 李克南 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9-3125,共7页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817为-21.5℃,京411为-21.2℃),其次是冬性品种(农大211为-21.1℃,农大5363为-20.3℃)和弱冬性品种(郑366为-18.5℃,平安8号为-18.4℃),春性品种抗冻能力最弱(郑9023为-15.4℃,偃展4110为-14.7℃).当温度降低到冬小麦冻害发生临界温度后,温度每降低1℃,弱冬性小麦(郑366和平安8号)死苗率增量最大,分别增加16.8%和25.8%,冬性小麦(农大211和农大5363)死苗率分别增加14.7%和18.9%,强冬性小麦(燕大1817和京411)死苗率分别增加15.4%和13.1%,春性小麦(郑9023和偃展4110)死苗率分别增加13.8%和15.1%,说明冻害发生后若持续降温,弱冬性品种遭受冻害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性小麦品种 抗冻临界温度 抗冻能力密度
原文传递
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薛丽华 赛力汗.赛 +4 位作者 曾朝武 张永强 陈传信 陈兴武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前播种 冬、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包蛋麦品种间干物质分配、籽粒灌浆特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安定 李磊 +4 位作者 孙诗仁 章建新 孔德鹏 苗雨 薛丽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8,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4727.8~16983.26 kg/hm^(2),春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3588.6~17634.7 kg/hm^(2),冬性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16140.9 kg/hm^(2))比春性品种(15804.1 kg/hm^(2))高2.09%,但冬、春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冬性小麦品种花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平均值、分配率平均值、对粒重贡献率平均值依次为4508.46 kg/hm^(2)、57.13%、78.78%,与春性小麦品种(依次为4324.77 kg/hm^(2)、56.36%、77.71%)均差异不明显。春性小麦品种包蛋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的平均值(16.25 d)、最大灌浆速率的平均值(2.23 g/d)、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1.12 g/d),冬性小麦品种包蛋依次为15.70 d、2.22 g/d、1.09 g/d,冬、春性小麦品种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新春6号、新冬41号是适合新疆北疆小麦包蛋种植方式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性小麦 品种 包蛋麦 干物质积累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施氮对冬/春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梦 葛均筑 +3 位作者 杨永安 吴锡冬 侯海鹏 张垚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21-26,共6页
氮素是影响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重要营养元素,适量施氮可改善叶片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速率,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生产中过量施氮会导致肥效降低与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优化减氮协同能提高产量和肥料... 氮素是影响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重要营养元素,适量施氮可改善叶片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速率,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生产中过量施氮会导致肥效降低与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优化减氮协同能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本文从冬/春小麦-夏玉米产量形成过程、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3个方面综述了施氮量对华北平原麦-玉轮作系统产量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夏玉米籽粒机械直收技术要求背景下冬/春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制度变革优化施氮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华北平原冬/春小麦-夏玉米周年双机械直收的栽培技术优化与种植制度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小麦 夏玉米 施氮量 周年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西吉县小麦丰产抗锈病品种综合分析选优
5
作者 谢成君 柴忠良 +3 位作者 牛宝山 马骏 苏占德 刘普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2003~2005年进行了冬春小麦42个水旱地品种的比较试验,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西吉县丰产抗条锈病品种:冬小麦水地品种静冬9717、静冬941、静冬9718,旱地品种8802、陇原935、陇原992综合性状较好且抗条锈病;春小麦水地... 2003~2005年进行了冬春小麦42个水旱地品种的比较试验,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西吉县丰产抗条锈病品种:冬小麦水地品种静冬9717、静冬941、静冬9718,旱地品种8802、陇原935、陇原992综合性状较好且抗条锈病;春小麦水地品种宁春4号、802—15、定丰806;旱地品种93—163—6、陇春8139—2综合性状较优,除宁春4号较易感条锈病外,其它品种均抗锈病。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提高产量15.40%~61.12%。建议今后在西吉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些品种时,水浇地要特别注意宁春4号品种的条锈病预测及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品种比较 西吉地区
下载PDF
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苏阳 王永军 +3 位作者 李海军 李丽丽 刘友华 纪凤高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15-20,共6页
江苏淮安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33°33'N),冬季低于5℃的天数达112天,所有冬小麦都能通过春化,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0.2℃以上,春小麦也可以安全越冬。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利用中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以及冬春... 江苏淮安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33°33'N),冬季低于5℃的天数达112天,所有冬小麦都能通过春化,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0.2℃以上,春小麦也可以安全越冬。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利用中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以及冬春性小麦品种在淮安地区开展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把轮回选择交配圃中生产的具有很高潜在育种价值的材料向全国更多地方的小麦育种单位提供,建立供种与优良材料部分返还制度,把冬春杂交、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的优越性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投入小,效益高的小麦育种体系,并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小麦新品种,为提高小麦育种成效、丰富小麦育种手段开辟了新途径。总结了国内外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将以解决淮北地区小麦迟播、早熟、高产间矛盾;构建抗赤霉病轮回群体,创造出优异的赤霉病抗源;以轮回群体为材料诱导小麦单倍体育种;加强同国外科研单位的合作,引入国外优良种质资源,丰富群体的遗传变异;加强与矮败小麦育种体系单位的协作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以期培育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春杂交 轮回选择 穿梭育种 育种
下载PDF
冬小麦在固原试区的生态适应性
7
作者 徐学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99-102,共4页
通过分析影响作物生产的四大生态因子:光、热、水、肥的供需状况,探讨了在冬春小麦混交区的黄土高原西部种植冬小麦的可行性与不利因素。作者认为:冬小麦在此区光照是适宜的,热量比较适宜。水分不足、肥力缺乏严重影响了冬小麦产量... 通过分析影响作物生产的四大生态因子:光、热、水、肥的供需状况,探讨了在冬春小麦混交区的黄土高原西部种植冬小麦的可行性与不利因素。作者认为:冬小麦在此区光照是适宜的,热量比较适宜。水分不足、肥力缺乏严重影响了冬小麦产量。并提出了发展冬小麦的措施:1、选择和培育抗旱、抗寒品种;2、采取适时早播和保温保水措施;3、增磷补氮、培肥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冬小麦 春小麦 混交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同工酶的影响
8
作者 毛建 杜林方 +1 位作者 王成俊 林锡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性小麦 离子束注入 同工酶
下载PDF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董玉新 韦炳奇 +1 位作者 吴强 张永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针对内蒙古春播小麦生育期短、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因素制约产量提高,且收获后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的现状,以及试种冬小麦发现的冬季冻害、春季干旱或“倒春寒”影响返青率及前茬限制等问题,本研究以“春麦冬播”种植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不同... 针对内蒙古春播小麦生育期短、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因素制约产量提高,且收获后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的现状,以及试种冬小麦发现的冬季冻害、春季干旱或“倒春寒”影响返青率及前茬限制等问题,本研究以“春麦冬播”种植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不同春化类型小麦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越冬出苗、叶片生理、根系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以期筛选适宜冬播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的全部春性小麦品种及部分冬性品种可以以种子形式完成春化作用,第2年正常抽穗成熟。冬播条件下春季田间出苗率较春播小麦有所降低,但根系发达,对低温及干旱的适应性强。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冬播的3个小麦品种,包括春性品种永良4号、冬性品种宁冬11号和半冬性品种河农7106,其共同特征为越冬出苗率高、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产量表现较高,其中永良4号产量可达到与春播相同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麦冬播 品种 产量 内蒙古平原灌区
下载PDF
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李丁 +6 位作者 乔文臣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赵明辉 赵凤梧 李会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0-225,共6页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春小麦材料不具有Rht1和Rht2基因,有Rht8矮秆基因的16份,具有矮秆基因(Rht1、Rht2、Rht8)的衡观35与携带Rht8矮秆基因的春小麦材料杂交F1降秆作用最明显,达25.5%。具有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的衡观35与携带vrn-A1基因的春麦材料后代抗寒性强,平均冬季存活率达73.3%。具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衡观35与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春小麦杂交F1成熟期比春小麦亲本平均提前11 d。这一结果可作为冬春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选取的分子参考依据,为定向培育广适、高产、节水的杂种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麦杂交 杂种优势 矮秆基因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