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29
1
作者 冯玉香 何维勋 +1 位作者 孙忠富 钟秀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5-340,共6页
根据霜冻害的观测和调查资料,进行气候学研究,阐述了我国冬小麦发生霜冻害的生长发育时段、最低气温范围、地区分布规律和年际变化趋势,讨论了防御霜冻害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霜冻 冷害 气候分析
下载PDF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辉 马志强 +4 位作者 曹莉 孙道杰 李学军 闵东红 冯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 20 0 0 / 2 0 0 1年度全国冬小麦 7个试区 79个参试品种 (系 )品质性状测试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冬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为蛋白质含量 14 1g/ kg,沉淀值 2 7.1m L ,面粉吸水率 6 0 .8% ,面团形成时间 2 .7m in,面团稳定时间 3.1m in,软化度 117BU ,粉质评价值 4 4。各品质性状在地域表现上都有明显的北高 (优 )南低 (差 )趋势。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 3,14和 9个品种 ,其中北部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北部水地组强筋 1个、中筋 3个 ,黄淮旱地组强筋 1个、中筋 2个、弱筋 1个 ,黄淮北片组中筋 1个 ,黄淮南片组中筋5个、弱筋 1个 ,长江中下游组弱筋 2个 ,长江上游组弱筋 5个。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我国冬小麦当前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冬小麦 品种 品质 现状 问题 区域试验 品种改良
下载PDF
冬小麦北移种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邹立坤 张建平 +3 位作者 姜青珍 王贵彦 赵红梅 ZHAO Hong-mei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2期53-56,F003,共5页
就“冬麦北移”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进展 ,以及“冬麦北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旨为“冬麦北移”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变暖 北移种植 北方地区 种植区划
下载PDF
冬小麦生物量卫星遥感估测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庄东英 李卫国 武立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 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环境星(HJ-1)进行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监测预报研究。在提取研究区域小麦面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泰兴市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LAI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的参数,再利用模型对兴化市冬小麦生物量信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利用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冬小麦生物量为1897.03~3800.78kg/hm2,平均为2866.33kg/hm2。实测的生物量为1932.30~3689.44kg/hm2,平均为2711.75kg/hm2,相对误差为5.70%,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性较好;(2)利用预测生物量与卫星影像NDVI的转换模型,可制作冬小麦生物量预测专题图,并能准确、大面积获取不同等级生物量的冬小麦面积分布与长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生物量 卫星遥感 作物模型 江淮区域
原文传递
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农业气象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1 位作者 金之庆 毕建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给出了水肥适宜状况下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理论模式 ,模式包含了光、温因子以及CO2 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由于综合模式参数过多难以直接求解 ,作者给出了模式参数的简易求解方法。最后 ,利用Licor-6 2 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鲁麦 ... 给出了水肥适宜状况下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理论模式 ,模式包含了光、温因子以及CO2 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由于综合模式参数过多难以直接求解 ,作者给出了模式参数的简易求解方法。最后 ,利用Licor-6 2 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鲁麦 2 2号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进行测定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水肥适宜状况下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模型 ,为进一步建立更加准确的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冬小麦 叶片光合作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北绿洲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婷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3-40,共8页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高、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处理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其中以T4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T1最低.处理间灌浆速率和粒质量的差异后期大于中期和前期;以3 d为间隔测定的灌浆速率各处理均呈现明显的多齿状变化曲线,表明灌浆速率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明显;快增期籽粒干质量积累达到77.16%~88.60%,各处理籽粒干物质积累可用Richards方程很好拟合;茎秆、叶片、叶鞘总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处理间的变幅为14.7%~38.7%,对籽粒的贡献率除T6叶片大于茎秆和叶鞘外,其余各处理均以茎秆最大,茎秆平均贡献率为16%,约为叶片和叶鞘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灌浆速率 干物质转移 西北绿洲区
下载PDF
宁夏山区春季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单新兰 苏占胜 +2 位作者 张智 李淑珍 王宁 《干旱气象》 2012年第3期426-430,共5页
选取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和隆德2个有代表性站点的冬小麦测定资料作为样本,分析有记录以来冬小麦生长关键期3~5月的降水量、观测地段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降水对发育期和气候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降水是该区域冬小... 选取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和隆德2个有代表性站点的冬小麦测定资料作为样本,分析有记录以来冬小麦生长关键期3~5月的降水量、观测地段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降水对发育期和气候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降水是该区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固原3月各旬有效降水量3 mm以上,降水与返青期距平值呈正相关,隆德3月中旬有效降水量5mm、下旬3 mm以上相关显著。固原孕穗、抽穗、开花期发育期距平分别与5月各旬降水量相关显著。南部山区冬小麦气候产量与3月下旬、5月中下旬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部山区在春季降水异常的年份中,降水量偏少比降水量偏多对冬小麦减产影响明显;在冬小麦生育后期,降水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冬小麦 关键发育期 产量 降水影响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宾建华 窦新英 宫恒瑞 曹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近30年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萌 冯宇鹏 +2 位作者 林倩 陈阜 褚庆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2-489,共8页
为了给地处黑龙港地区的河北省吴桥县制定冬小麦稳产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1981—2013年吴桥县的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播种—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降水量、... 为了给地处黑龙港地区的河北省吴桥县制定冬小麦稳产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1981—2013年吴桥县的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播种—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耗水强度及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将分析年份冬小麦实际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了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近30年河北省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和需水量均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冬小麦发生干旱的概率为93.75%,其中,中旱和重旱发生概率为65.52%。冬小麦生育时期的平均日降雨量呈现从冬小麦生育中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日耗水强度表现为从生育后期向生育中期移动的趋势,这是导致返青—拔节期和拔节—开花期水分亏缺指数较大的重要原因。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在缺水年最大,为154.241;在丰水年最小,为1.999;正常年份为24.776。因此,冬小麦拔节—开花期的及时灌溉对于保障冬小麦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缺水年份调整冬小麦的水分管理制度,在冬小麦拔节初期一次性充分灌溉或在拔节初期和中后期分次进行少量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需水量 干旱 水分亏缺指数 日耗水强度 黑龙港地区
下载PDF
冬小麦氮肥经济效益与施肥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秋杰 寇长林 +1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4,共6页
1990年~1995年在河南省沙区进行多点肥料田间试验,采用正交旋转设计和单形重心设计,探讨冬小麦的氮肥效益与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关系以及氮肥的施肥期结构。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氮肥的边际效益随施... 1990年~1995年在河南省沙区进行多点肥料田间试验,采用正交旋转设计和单形重心设计,探讨冬小麦的氮肥效益与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关系以及氮肥的施肥期结构。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氮肥的边际效益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在其它因子为中等条件时,最高产量和最大肥料经济效益的施氮量分别为268kg/hm2和213kg/hm2,相应产量分别为4575kg/hm和4556kg/hm2。氮肥的边际效益随着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氮肥投入应向降雨量少、土壤肥力瘠薄的地区倾钭;氮肥的边际效益随着磷肥和有机肥投入量增加而增大,表明氮磷配合以及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是实现沙区小麦增产的关键。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有机肥和磷肥作底肥的基础上,不同生育期氮肥的优化分配比例应为越冬肥和拔节肥(或孕穗肥)各占1/2或底肥、越冬肥和拔节肥(或孕穗肥)各占1/3,其产量可达4932kg/hm2~553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冬小麦 经济效益 施肥期结构 河南
下载PDF
秋播冬麦区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频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凯 兰素缺 +4 位作者 金京京 张颖君 彭晓慧 李杏普 张业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ht-B1b、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Rht-B1b、Rht-D1b和Rht...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ht-B1b、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Rht-B1b、Rht-D1b和Rht8对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分布频率方面,Rht-B1b、Rht-D1b和Rht8在秋播冬小麦中的频率较高,其中携带Rht-B1b、Rht-D1b和Rht8的小麦材料分别占比16.5%、47.9%和44.1%;聚合两个矮秆基因(Rht-D1b+Rht8、Rht-B1b+Rht8和Rht-B1b+Rht-D1b)的小麦材料占比25.4%;聚合三个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小麦材料占比2.1%;(2)在分布特点方面,不同冬麦区存在一定偏好性: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均以Rht-D1b、Rht8和Rht-D1b+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Rht-B1b、Rht-D1b和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Rht-B1b、Rht-D1b和Rht8为主;(3)在降秆效应方面,降秆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Rht-B1b+Rht-D1b+Rht8)>(Rht-D1b+Rht8)>(Rht-B1b+Rht8)>Rht-D1b>Rht-B1b>Rht8;(4)在产量结构特点方面,携带Rht-D1b和Rht8的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携带Rht-B1b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穗粒数,但矮秆基因本身与产量因子间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STS标记 株高 地区分布
下载PDF
县级区域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键 郭守平 李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257-258,共2页
通过对临朐县2007—2009年冬小麦"3414"田间肥效对比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存在的对数函数关系,且相关方程显著,相关系数较高,证明缩小区域建立指标体系增加了方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通过相关... 通过对临朐县2007—2009年冬小麦"3414"田间肥效对比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存在的对数函数关系,且相关方程显著,相关系数较高,证明缩小区域建立指标体系增加了方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通过相关方程将土壤养分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建立了该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丰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测土配方施肥 丰缺指标 县级区域 山东临朐
下载PDF
滦河流域沙区冬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振兴 郭建民 +1 位作者 张树林 龚振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栾河流域沙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提高冬小麦种植效益 ,有助于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及治沙用沙。而合理施肥技术是改善沙区冬小麦增产不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于 1997~ 1999年在河北省滦县农业试区进行了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 栾河流域沙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 ,提高冬小麦种植效益 ,有助于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及治沙用沙。而合理施肥技术是改善沙区冬小麦增产不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于 1997~ 1999年在河北省滦县农业试区进行了冬小麦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滦河流域沙区 ,氮和钾是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 N>K2 O。提出优化施肥指标 ,即单施化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7.6~ 313.7kg/ hm2 和 170 .7~ 179.0 kg/ hm2 ;每公顷施用 30 t有机肥时 N、K2 O用量分别为 2 93.4~ 312 .8kg/ hm2 和15 1.5~ 15 9.2 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沙区 冬小麦 施肥技术 氮肥 钾肥
下载PDF
施氮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基于植被指数的估算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锐 蔡焕杰 +3 位作者 王晓云 赵政鑫 田雅洁 彭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6,156,共11页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关中地区土壤温度与植被指数下的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设置秸秆还田下的5种施氮量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量SN200(200 kg·hm^(-2))、优化施氮量SN150(150 kg·hm^(-2))、60%优化施氮量SN120(120 kg·hm^(-2))、50%优化施氮量SN100(100 kg·hm^(-2))以及不施氮肥SN0(0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RS随生育期推进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同时添加氮肥促进了RS排放。各处理观测期内RS的均值为:SN200(3.68μmol·m^(-2)·s^(-1))>SN150(3.40μmol·m^(-2)·s^(-1))>SN120(3.06μmol·m^(-2)·s^(-1))>SN100(2.70μmol·m^(-2)·s^(-1))>SN0(2.21μmol·m^(-2)·s^(-1))。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差异明显,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N200>SN150>SN120>SN100>SN0,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大。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RS(P<0.01),土壤湿度与RS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和植被指数均与RS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通过多种模型评估,建立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壤温度的最佳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显著高于基于土壤温度的单因子模型,模型精度可达到0.6以上(n=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呼吸 施氮量 估算模型 植被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三河地区冬小麦生产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英 郝国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26-228,232,共4页
为了研究三河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产适应性,对三河地区1980—2019年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三河地区冬小麦各个发育期积温年变化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播种—越冬开始期积温... 为了研究三河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产适应性,对三河地区1980—2019年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三河地区冬小麦各个发育期积温年变化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播种—越冬开始期积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降水量年变化播种—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期呈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趋势都不太明显,全发育期降水量年变化呈微弱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年变化各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三河地区而言,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但由于冬小麦的整个发育期并不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集中时段,所以降水多的年份并没造成冬小麦减产,而降水少的年份由于人为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也较小。冬小麦是大田作物,气温是限制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尤其是冬小麦的越冬期,冬季严寒或气温降幅过大,冬小麦易发生冻害,从而造成部分麦苗受冻致死,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适应性 气候变化 三河地区
下载PDF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兰萍 任永康 +1 位作者 逯成芳 唐朝晖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146-1148,1178,共4页
对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太原区试点2010—2011年度小麦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13606、津07006、长8255、中麦548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参加下一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关键词 冬麦区 太原区试点 小麦 区试结果 分析
下载PDF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瑜琦 唐朝晖 +6 位作者 逯成芳 左静静 闫贵云 王长彪 赵兴华 刘江 任永康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873-876,共4页
对2015—2016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太原区试点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麦93、京麦1727、航2566及农大348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及抗病性,田间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参与下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关键词 冬麦区 太原区试点 小麦 区试结果
下载PDF
冀南麦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保华 苏玉环 +5 位作者 马永安 陈冬梅 王雪香 杨璞 赵志军 赵志鹏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明确冀南麦区适期播种(10月12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指导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二因素(品种、密度)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衡4444为试验材料,基本苗密度均设300万、375万和... 明确冀南麦区适期播种(10月12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指导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二因素(品种、密度)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衡4444为试验材料,基本苗密度均设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计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重、有效分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济麦22在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邯6172和衡4444均在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分析了各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下形成高产的主要原因。另外,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小麦在生长中后期形成较多的干物重、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且有效分蘖成穗率高,主茎穗长较长,有效小穗数多、无效小穗数少,容重和收获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冀南麦区 种植密度 产量 成穗率
下载PDF
黑龙港麦区小麦品种设计及沧麦026选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良治 陆莉 +3 位作者 张玉松 汪俊仙 于亮 赵松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沧麦026新品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790ke/hm^2,比对照京... 沧麦026新品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790ke/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35kg/hm^2。经省品审会审定通过,适宜河北省黑龙港麦区中高肥力水平麦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设计 沧麦026 黑龙港麦区
下载PDF
冬小麦测产系数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5 位作者 方保停 杨会民 罗鹏 杨攀 李巍 雷振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480,共6页
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 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实际应用的测产系数(0.85)高5.88%,其中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各生态区测产系数试点间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北方麦区和黄淮北部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生态区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生态区小麦实际产量与测产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达0.01显著水平;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测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多数生态区达0.05或0.01显著水平。因此,在理论测产时可以根据已调查的成穗数和穗粒数、考察产量水平和品种特性,结合相应的回归方程校正测产系数或选用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测产系数 基因型 生态区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