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最优灌溉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154
1
作者 刘增进 李宝萍 +1 位作者 李远华 崔远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3,共6页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冬小麦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以冬小麦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通过耗水资料的分析整理,揭示了冬小麦的水分效应及耗水规律;依据... 针对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冬小麦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以冬小麦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通过耗水资料的分析整理,揭示了冬小麦的水分效应及耗水规律;依据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动态模型,提出了两种水文年型(50%和75%)的冬小麦节水灌溉模式,对北方冬麦区田间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生产函数 耗水规律 最优灌溉制度模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之前瞻 被引量:98
2
作者 金之庆 方娟 +2 位作者 葛道阔 郑喜莲 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将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CM)耦合,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和灌溉需要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种农业经济模型,就研究区域未来冬小麦总产的变化进行估计;还根据若干农业气候指标,分析当CO_2倍增时研究区域冬小麦生长期干... 将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CM)耦合,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和灌溉需要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种农业经济模型,就研究区域未来冬小麦总产的变化进行估计;还根据若干农业气候指标,分析当CO_2倍增时研究区域冬小麦生长期干湿状况的改变,种植界线可能发生的地理位移,以及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的演进趋势等;最后提出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应采取的若干战略对策。 本文的结果不是一种预测,应将其理解成是对今后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的范围和程度加以合理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生产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3
3
作者 黄明 吴金芝 +4 位作者 李友军 姚宇卿 张灿军 蔡典雄 金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旱作区推广的耕作技术,在旱作大田条件下,设置一次深翻、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四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花后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 为了筛选出适宜旱作区推广的耕作技术,在旱作大田条件下,设置一次深翻、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四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花后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果表明,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开花期和灌浆期0~4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了4.13%、6.23%和5.50%、9.27%,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为小麦开花后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干物质向籽粒转运,进而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使得籽粒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生产 产量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4
作者 周林 王汉杰 朱红伟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3年第2期76-82,共7页
利用改进的荷兰 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 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 ,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 ,无... 利用改进的荷兰 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 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 ,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 ,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 ;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 ,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 ,缩短了生育历程 ,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 ,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 ,温度升高 ,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 ,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 ,CO2同化能力增强 ,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 ,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 ,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 ,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 ,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 ,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 ,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 ,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生态学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敏感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郭群善 雷志栋 杨诗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0-25,共6页
根据冬小麦返青后田间水量平衡估算出田间作物实际腾发量和最大腾发量,由此,对水分生产函数Jensen分阶段连乘模型中的敏感指数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Jensen模型中的敏感指数与作物生长阶段以及该阶段长短占总生长期的比例有关,但冬... 根据冬小麦返青后田间水量平衡估算出田间作物实际腾发量和最大腾发量,由此,对水分生产函数Jensen分阶段连乘模型中的敏感指数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Jensen模型中的敏感指数与作物生长阶段以及该阶段长短占总生长期的比例有关,但冬小麦返青后各阶段的敏感指数的累计值可以表示为时间t的一元函数,且与阶段划分无关,由该函数可得到任一阶段的敏感指数值。分析结果还表明,Jensen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作物田间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生产函数 JENSEN模型 敏感指数
下载PDF
磁化水浸种对小麦生理代谢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国林 曹宏 +1 位作者 张国柱 李高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46,共5页
应用不同磁场强度的磁化水浸种研究了2种冬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并进行了2a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提高小麦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生长势,增强小麦抗寒性和抗旱性。单... 应用不同磁场强度的磁化水浸种研究了2种冬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代谢,并进行了2a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提高小麦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生长势,增强小麦抗寒性和抗旱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与对照相比,2a平均增产14.74%,增幅6.02%~24.36%。并且2种小麦品种所需的最佳磁场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冬小麦 生理代谢 抗旱性 产量 小麦
下载PDF
基于升尺度方法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初步研究 Ⅰ.潜在生产水平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1 位作者 张黎 庄立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5,共9页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关的作物参数进行空间插值;根据华北冬小麦的品种地带性分布特点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气候生态类型分区;利用冬小麦适宜播期温度指标,通过对实际温度的空间插值获得了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初步解决了作物模型的升尺度问题。利用不同气候生态区域的代表站点资料对欧洲作物模型WOFOST进行了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生长模拟验证的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之内。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肥适宜)水平下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模型,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模拟发育期与实测发育日期的空间分布大致相符,模拟产量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以上结论表明,本研究采用升尺度方法建立区域作物生长模型是可行的。本文可为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型 升尺度 冬小麦 华北
下载PDF
CO_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超 金之庆 +1 位作者 郑有飞 刘建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对CO2有效倍增条件下黄淮海平原气候变率的可能变化提出了3种假设,然后利用哥达德空间研究所研制的大气环流模型(GISSGCM)的有关网格点值,结合研究区域6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以及DSSAT(农业技术转化决策支持系统)中...  对CO2有效倍增条件下黄淮海平原气候变率的可能变化提出了3种假设,然后利用哥达德空间研究所研制的大气环流模型(GISSGCM)的有关网格点值,结合研究区域6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以及DSSAT(农业技术转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WGEN(天气发生器),生成了黄淮海平原(2×CO2)条件下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3种情景。在上述3种情景下分别运行CERES Wheat(作物 环境资源综合系统 小麦模型),并与当前气候(BASELINE)条件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评价了(2×CO2)条件下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大气CO2浓度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2×CO2)条件下,灌溉小麦的模拟产量在所有样点都增加了,但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增产幅度减小,产量变异系数增大,稳产性变差;雨育小麦的模拟结果与灌溉小麦相似,但稳产性明显低于灌溉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冬小麦生产 二氧化碳浓度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江敏 金之庆 +2 位作者 高亮之 葛道阔 石春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0-95,共6页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借助GISSGCMTransientRun和经修正的CERES-Wheat模型以及若干农业气象指标,评估了在未来不同时段(2010年、2030年、2050年以及CO2有效倍增的2062年)全球气候...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借助GISSGCMTransientRun和经修正的CERES-Wheat模型以及若干农业气象指标,评估了在未来不同时段(2010年、2030年、2050年以及CO2有效倍增的2062年)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阶段性影响,分析了各地小麦生长季热量和干湿状况的演进趋势,估计了我国冬小麦安全种植北界可能发生的地理位移以及麦田灌溉需要量的变化等。目的在于勾划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冬小麦生产的轮廓,为制定未来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生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 冬小麦生产 模拟模型
下载PDF
“3S”技术在河南省冬小麦遥感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婷 任银玲 杨春华 《河南科学》 2001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简单介绍“3S”技术及其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论述“3S”技术在冬小麦遥感估产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 ;充分肯定了“3S”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性、及时性和直观性。
关键词 “3S”技术 冬小麦 估产 产量预报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灌溉小麦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成林 刘荣花 王信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77,共7页
灌溉是河南省冬小麦最重要的种植管理模式。在DSSAT-CERES小麦模型参数调试和区域适用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量化分析了2021—2050年河南省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若不采取... 灌溉是河南省冬小麦最重要的种植管理模式。在DSSAT-CERES小麦模型参数调试和区域适用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量化分析了2021—2050年河南省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若不采取其他措施,未来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平均减少5%左右,A2情景减产率略高于B2;随着产量降低,产量波动区间略有缩小,但25%~75%的稳产区间也相应缩小,且B2情景下更容易出现极端低产的年份;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应降低。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如延迟播种期、减小种植密度等有利于提高产量或缓解减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灌溉 气候情景
下载PDF
海河平原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雁鸣 李瑞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海河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2004年以来,在该区域进行小麦超高产(9 000kg/hm2)典型创建的基础上,对超高产冬小麦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参数进行测定,并设置田间析因试验进行研究。明确了超高产小麦的品种类型和产量结构、群体性状及... 海河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2004年以来,在该区域进行小麦超高产(9 000kg/hm2)典型创建的基础上,对超高产冬小麦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参数进行测定,并设置田间析因试验进行研究。明确了超高产小麦的品种类型和产量结构、群体性状及其共性特征、个体形态和生理性状特点以及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磷、钾、硫、锰、锌、铜、硼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明确了实现小麦玉米两茬均衡超高产的适宜接茬方式及实现冬小麦超高产的播种期、密度、种植形式和水肥运筹技术,对实现冬小麦超高产的综合栽培生态条件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海河平原冬小麦节水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体系体现在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及农民技术培训内容中,作为小麦生产的技术支撑,在小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冬小麦 超高产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4 位作者 李金才 黄钢 陈尚洪 陈红琳 刘定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7-851,共5页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区 出苗 光合生产
下载PDF
行距对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八同化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伟 刘胜波 +3 位作者 郭天财 杨文平 王永华 朱云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8-672,共5页
为给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的种植选择适宜的行距,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10、15、20、25cm 4个行距处理,研究了行距对其花后旗叶光合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明显影响,均表现... 为给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的种植选择适宜的行距,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10、15、20、25cm 4个行距处理,研究了行距对其花后旗叶光合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明显影响,均表现为15 cm〉10 cm〉20 cm〉25 cm。窄行距处理的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后0-28 d较低,而在花后35 d较高。窄行距也有助于提高旗叶蔗糖含量,其中以15 cm行距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15 cm行距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 同化物生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继波 薛晓萍 +3 位作者 李楠 李鸿怡 张磊 宋计平 《干旱气象》 2019年第3期447-453,共7页
试验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在临沂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控制遮雨棚内的水分控制场进行,以"齐麦2号"为试材,在水分关键期设计5个梯度水分处理(T1适宜水平,T2、T3、T4、T5分别按照冬小麦水分关键期比常年降水量减少20%、... 试验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在临沂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控制遮雨棚内的水分控制场进行,以"齐麦2号"为试材,在水分关键期设计5个梯度水分处理(T1适宜水平,T2、T3、T4、T5分别按照冬小麦水分关键期比常年降水量减少20%、50%、75%、100%一次性补水)和1个雨养对照的水分控制试验,模拟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扬花期冬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总干重均呈降低趋势,且干旱胁迫越重,降低幅度越大,T5处理叶绿素a含量、P_n、G_s、T_r、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分总干重分别较T1处理降低33.6%、67.4%、90.9%、84.6%、43.9%、19.1%和33.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高;干旱胁迫促进植株养分向叶、鞘转移,减少对茎、穗的养分供给,不利于冬小麦产量提高,此外,扬花期干旱胁迫还造成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不孕穗率升高,理论产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花期 冬小麦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物质生产
下载PDF
灌水次数和施磷量对冬小麦养分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云 李金霞 +1 位作者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7-1103,共7页
为给利用灌水和施肥措施调控小麦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环境条件下,分别于2007-2008年(丰水年)在保定市、2008-2009年(平水年)在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冀5265)进行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灌水次数(保证底墒的基础上设... 为给利用灌水和施肥措施调控小麦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环境条件下,分别于2007-2008年(丰水年)在保定市、2008-2009年(平水年)在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冀5265)进行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灌水次数(保证底墒的基础上设全生育期灌0、1、2和3次水3个灌水水平,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磷量(设0、75和150 kg·hm^(-2)3个施磷水平,分别用P0、P1和P2表示)对小麦养分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和施磷量对小麦植株的氯、磷、钾积累都有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受降水年型的影响。丰水年灌水次数对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较小,平水年灌水次数对氮、磷积累量的影响显著,氮、磷积累量在生育中后期都随灌水次数增加而提高,钾素积累量各生育时期受灌水影响不一致。丰水年施磷对氮素积累量影响不明显,磷素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钾素积累量生育前中期以P0和P2较高,后期以P2较高;平水年,氮素和钾素积累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而磷素积累量受施磷量影响较小。适当灌溉和施磷可提高小麦养分生产效率、氮素和磷素收获指数,对钾素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小。2年中灌水处理(W1、W2、W3)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W0,但2007-2008年W1产量最高,2008-2009年则表现为W3>W2>W1。2年中P1和P2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0,但2007-2008年P1产量最高,2008-2009年P2产量最高,显示出磷素与水分的互补作用,即"水少磷多"或"水多磷少"都可以实现高产。根据研究结果,在河北平原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 mm左右)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2次,施P_2O_5 150kg·hm^(-2);丰水年(200 mm左右)全生育期灌溉1次,施P_2O_5 75 kg·hm^(-2),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次数 施磷量 养分积累量 养分生产效率 养分收获指数 籽粒产量
下载PDF
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分析——以长武试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研究一个地区的作物生产潜力可以发现提高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为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以长武试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 ,计算了黄土塬区光温潜力、气候潜力 ,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区光温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 ... 研究一个地区的作物生产潜力可以发现提高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为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以长武试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 ,计算了黄土塬区光温潜力、气候潜力 ,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区光温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 6 910 .5 kg/hm2 ,春玉米为 10 718.6 kg/hm2 ,年际变化不大 ;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 6 190 .3kg/hm2 ,春玉米为 876 8.7kg/hm2 ,年际波动较大。 1986— 1990年 ,试区作物产量潜势实现率较低。1990— 1994年 ,小麦和玉米大田产量已经接近当地的气候生产潜力。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稳定化肥用量 ,使 N,P比更加合理 ,并大力推广地膜及秸杆覆盖技术 ,增施有机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武试区 冬小麦 春玉米 作物生产潜力 黄土塬区 光温潜力 气候潜力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连喜 卢媛媛 +4 位作者 李琪 胡正华 吴东丽 张阳 王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盆地种植区;Ⅳ,淮北平原、南阳盆地种植区;Ⅴ,豫南稻茬麦区)利用14个气象站点的资料,运用AEZ模型计算得到1961—2013年该省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再根据产量差法计算得到YG_(1-2)(光合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的差距)、YG_(2-3)(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差距)以及YG_(2-a)(光温生产潜力与大田平均产量的差距)3个水平的产量差。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3年河南省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不变。对大田平均产量的分析表明,14个站点平均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产量总体逐渐增长。从时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总体呈现出递减趋势;YG_(2-3)差距呈现出"Ⅴ型",谷值在1981—1990年;Ⅰ、Ⅱ、Ⅴ区YG_(2-a)呈现递减趋势,而Ⅲ和Ⅳ区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从空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和YG_(2-3)自北向南递减,而YG_(2-a)自东向西递增。各区域冬小麦增产潜力的排序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Ⅰ区。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冬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改良更新冬小麦品种、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布局优质小麦区域等,可缩小该区域冬小麦产量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EZ模型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产量差 增产潜力 农学因素
下载PDF
不同氮肥增效剂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田田 崔晓路 +3 位作者 李梦月 陆军胜 罗利华 陈绍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10,共9页
为研究不同氮肥增效剂及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主区设3个灌水水平(W1:30 mm、W2:60 mm和W3:90 mm),副区设3个施氮水平(N1:75 kg/hm^(2)、N2:150 kg/hm^(2)和N3:225 kg/hm^(2)),每个主区下各... 为研究不同氮肥增效剂及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主区设3个灌水水平(W1:30 mm、W2:60 mm和W3:90 mm),副区设3个施氮水平(N1:75 kg/hm^(2)、N2:150 kg/hm^(2)和N3:225 kg/hm^(2)),每个主区下各设一个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副-副区为脲酶抑制剂(NBPT)和双效抑制剂(NBPT+DCD)两种氮肥增效剂处理,以传统施肥处理(CO)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水水平、施氮水平及氮肥增效剂类型均对冬小麦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 <0.01);随着灌水量/施氮量的增大,不同氮肥增效剂下冬小麦产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BPT和NBPT+DCD处理均在灌水量60 mm、施氮量75 kg/hm^(2)时较CO的增产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0.23%和38.96%。回归分析和频率分析表明,NBPT处理在施氮量139~183 kg/hm^(2)、灌水量47~67 mm的范围内,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162 kg/hm^(2)、灌水量为48 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7 409 kg/hm^(2);NBPT+DCD处理在施氮量149~185 kg/hm^(2)、灌水量为50~65 mm时,冬小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58 kg/hm^(2)、灌水量51 mm时,理论最高产量为8 329 kg/hm^(2);CO处理获得最高产量时的灌水量、施氮量区间分别为49~63 mm、143~247 kg/hm^(2),相应产量为5 912~6 443 kg/hm^(2)。综上,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均有明显的增产节肥效果,且以双效抑制剂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增效剂 水氮用量 产量 频率分析法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静敬 路振广 +1 位作者 潘国强 和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测坑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选用Jensen模型对产量与阶段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亏缺灌溉有利于冬小麦耗水量的降低,但同时也降低冬小麦的...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测坑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选用Jensen模型对产量与阶段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亏缺灌溉有利于冬小麦耗水量的降低,但同时也降低冬小麦的产量;抽穗-灌浆期的水分对产量影响最敏感,应避免在该阶段出现水分亏缺现象;播种-拔节期和拔节-抽穗期可进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浆-成熟期的水分对产量影响最不敏感,可进行水分亏缺调控,降低冬小麦的灌溉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耗水规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