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BrFLC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姚彦林 马骊 +8 位作者 刘丽君 李学才 李鹏 王旺田 蒲媛媛 牛早霞 徐芳 孙万仓 武军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4,共12页
春化过程是冬性植物抽薹开花前的主要阶段。FLC(FLOWERING LOCUS C)基因在春化过程中可以整合上游信号调控植物开花。为了解白菜型冬油菜中FLC基因的特征及其春化功能,以6个拟南芥FLC基因为索引从白菜型冬油菜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0个BrFL... 春化过程是冬性植物抽薹开花前的主要阶段。FLC(FLOWERING LOCUS C)基因在春化过程中可以整合上游信号调控植物开花。为了解白菜型冬油菜中FLC基因的特征及其春化功能,以6个拟南芥FLC基因为索引从白菜型冬油菜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0个BrFLC基因,其中8个均含有7个外显子。10个BrFLC分布于4条染色体上,存在明显的基因复制现象。进化及保守结构分析显示聚为一类的成员蛋白质保守Motif分布相似。基因上游1500bp的启动子区域均含有光应答元件,其中BrFLC4、BrFLC5和BrFLC6含低温响应元件,BrFLC3、BrFLC4、BrFLC7、BrFLC9含激素响应元件。比对发现,位于A02上的BrFLC6基因序列与大白菜中已注释的Bra031886差异性较大。克隆到陇油6号、陇油17、天油2号和天祝小油菜中的BrFLC6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5%。分析其中序列差异最大的BrFLC6基因,qRT-PCR检测发现它可在根、茎、叶、花蕾及花中表达;春化处理后则表达下调,不同品种间下调幅度有差异。结合春化率的观察,认为春化过程抑制了BrFLC6的表达,且基因表达水平与白菜型冬油菜通过春化所需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FLC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油菜种子混拌硼肥直播对油菜产量及硼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童金花 王杰 +3 位作者 张慧颖 黎良平 戴典 江再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以沣油823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浏阳北盛镇土壤有效硼含量0.33和0.51 mg/kg的2片水稻田,设置4.5、9.0和13.5 kg/hm^2 3个硼肥用量梯度,研究油菜种子与专用硼肥混拌直播在不同肥力田块上对油菜出苗、硼积累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硼肥利... 以沣油823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浏阳北盛镇土壤有效硼含量0.33和0.51 mg/kg的2片水稻田,设置4.5、9.0和13.5 kg/hm^2 3个硼肥用量梯度,研究油菜种子与专用硼肥混拌直播在不同肥力田块上对油菜出苗、硼积累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硼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力田块上,硼肥用量在9.0 kg/hm^2时出苗率最高。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33 mg/kg条件下,油菜角果和籽粒生物量、地上部生物总量、收获指数、产量、硼累积量都随硼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硼肥利用率成下降趋势。在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51 mg/kg条件下,当硼肥用量为9.0 kg/hm^2时,籽粒生物量、收获指数、产量最高。油菜种子混拌专用硼肥直播对油菜生长没有不利影响,建议在浏阳施硼量为9.0~1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出苗率 硼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冬前低温下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系)的比较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自刚 张长生 +7 位作者 孙万仓 杨宁宁 王月 何丽 赵彩霞 武军艳 方彦 曾秀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以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原种植区(甘肃天水)及北移区(甘肃临洮、兰州和永登)设置田间试验,采用田间记载、光合参数测定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参试品种(系)在4个生态区的苗期形态、光合参数及气孔形态。结果... 以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原种植区(甘肃天水)及北移区(甘肃临洮、兰州和永登)设置田间试验,采用田间记载、光合参数测定和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参试品种(系)在4个生态区的苗期形态、光合参数及气孔形态。结果表明,与原种植区(天水)相比,冬油菜北移后苗期生长习性由半直立逐渐变为匍匐生长;冬前低温阶段叶片Gs、Ci明显下降,Tr明显上升,弱抗寒的天油品种冬前低温下叶片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Pn下降,而强抗寒的陇油品种叶片气孔仍完全开放、Pn明显升高;北移区冬油菜日出叶数减少,根长、根直径增加。冬油菜北移后,苗期匍匐生长,强抗寒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弱抗寒品种减弱,有机物被优先分配到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北移 光合特征 气孔形态 抗寒性
下载PDF
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 被引量:147
4
作者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针对我国冬油菜现行栽培方式存在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油菜“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栽培方式,并介绍部分实践结果,以说明这一栽培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冬油菜 栽培方式 生产
下载PDF
渍水对冬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玲 张春雷 +1 位作者 张树杰 李光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以中双9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不同渍水时间对冬油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合色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下降。其它生长及生理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相对生长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根系丙二... 以中双9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不同渍水时间对冬油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合色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下降。其它生长及生理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相对生长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渍水第13d时达到最高,而叶片MDA含量则在渍水胁迫24d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渍水胁迫对冬油菜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短期渍水胁迫下,油菜幼苗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维持一定的生长量;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生理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油菜幼苗生长受抑制,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水 冬油菜 相对生长率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我国北方风蚀区冬油菜抗风蚀效果 被引量:49
6
作者 王学芳 孙万仓 +6 位作者 李孝泽 武军艳 刘红霞 曾潮武 蒲媛媛 张朋飞 张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72-6577,共6页
河西走廊地区属我国北方风蚀区,通过对河西走廊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主要农田地表类型(处理)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比较各个处理的抗风蚀效果。结果表明: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处理地表的粗糙度分别为4.2、4.1、3.9和0.7... 河西走廊地区属我国北方风蚀区,通过对河西走廊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主要农田地表类型(处理)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比较各个处理的抗风蚀效果。结果表明: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处理地表的粗糙度分别为4.2、4.1、3.9和0.7;起动风速分别为14、13、12m·s-1和6m·s-1;平均风蚀模数分别为22.3、23.3、42.5kg·hm-·2h-1和543.6kg·hm-·2h-1;输沙率分别为0.1、0.1、0.2g·m-·2min-1和23.3g·m-·2min-1。依据粗糙度、起动风速、风蚀模数和输沙率评判,4种主要地表类型的抗风蚀效果依次为,冬油菜>冬小麦>麦茬>,春播最差。因此,推广冬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种植是解决我国北方风蚀区农田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以及根治沙尘暴尘源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风洞试验 农田风蚀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43
7
作者 魏全全 李岚涛 +5 位作者 任涛 王振 王少华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877-3886,共10页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准化值(NRI)和绿光与蓝光比值(G/B)与冬油菜氮营养状况常规诊断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呈负相关关系,而绿光值(G)、蓝光值(B)、绿光与红光比值(G/R)、蓝光与红光比值(B/R)、绿光标准化值(NGI)和蓝光标准化值(NBI)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红光标准化值(NRI)与其他数码参数相比能更好地表征冬油菜的氮素营养状况,蕾薹期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氮肥用量、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氮素吸收量和氮营养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方程y(t·hm-2)=-8.003x+2.706、y(t·hm-2)=-106.072x+38.200、y(g·kg-1)=-692.99x+261.84、y(mg·g-1)=-12.750x+5.665、y(kg·hm-2)=-4087.416x+1414.274和y=-27.198x+9.812来表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独立试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7**、0.746**和0.9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1、0.330和0.228;相对误差RE%分别为26.32%、28.57%和28.39%,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结论】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于冬油菜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评估时期为蕾薹期(包括)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数字图像 氮素 营养诊断 方程模型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魏文慧 孙万仓 +6 位作者 郭秀娟 武军艳 杨杰 康艳丽 刘红霞 曾潮武 蒲媛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5,130,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76%。单施氮肥的越冬率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2.8%,表明冬油菜冬前应少施氮肥,避免苗期过旺生长;适当的磷钾配施可提高冬油菜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冬油菜的抗寒性,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从而使冬油菜群体增大;同时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的角粒数、千粒质量增加,最终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越冬率 产量 经济性状
下载PDF
覆盖处理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孙万仓 牛俊义 +9 位作者 滕文惠 张金文 盖玥 雷建眀 范惠玲 王鹤龄 叶俭 曾军 张亚宏 刘亚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冬油菜(Brassica rapa)越冬率、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含油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肃中、北部进行覆盖处理对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提高产量具有明显作用。所有覆盖处理的越冬率、产量均高于露地...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冬油菜(Brassica rapa)越冬率、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含油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肃中、北部进行覆盖处理对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提高产量具有明显作用。所有覆盖处理的越冬率、产量均高于露地栽培。不同覆盖处理的效果有较大差异,以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覆盖处理使返青期至成熟期各生育时期有提前的趋势,且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覆盖 越冬率 产量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学芳 孙万仓 +5 位作者 李芳 康艳丽 蒲媛媛 刘红霞 曾潮武 范重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652,共6页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cm,起动风速高达14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cm,起动风速高达14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风蚀模数和输沙率分别是春播农田的4.1%和485%,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流失量也仅分别是春播农田的1.4%、5.1%、1.6%、2.7%、9.7%、3.6%、6.3%、6.7%和1.5%.因此,在地表风蚀的我国西部地区研发、推广种植冬油菜,可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蓄水保肥,并可增加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冬油菜 农田风蚀 生态效益
原文传递
冬油菜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官春云 靳芙蓉 +2 位作者 董国云 官梅 谭太龙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12,共9页
研究选用19个冬油菜早熟品种和1个春油菜品种进行小区分期播种试验,探索南方冬油菜早熟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播种期与单位面积产量,冬油菜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应控制在180 d左右;应选择春性、对光温反应较迟钝的早熟品种... 研究选用19个冬油菜早熟品种和1个春油菜品种进行小区分期播种试验,探索南方冬油菜早熟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播种期与单位面积产量,冬油菜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应控制在180 d左右;应选择春性、对光温反应较迟钝的早熟品种;播种期应安排在10月中下旬,这样既可防止早花,又可确保油菜在次年4月中下旬成熟;早熟品种的生育特性优于半冬性中熟品种,一般苗期约40 d,蕾苔期约70 d,开花期约40 d,成熟期约30 d;出苗-终花天数与出苗-成熟天数呈正相关(r≥0.90)。青海春油菜品种属春性、弱感光类型,可作冬油菜早熟品种应用,尤以苗期较长、蕾苔期与开花期较集中的品种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早熟品种 生长发育特性
下载PDF
2000—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27
12
作者 俞琦英 刘凤兰 张冬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19-123,共5页
对2000—2009年10个年度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表明,2002年是中国油菜品种品质(低芥酸、低硫苷)和产量的转折点,双低油菜品种比例急剧上升、产量逐步提高,至2007年油菜品种品质基本达到双低标准,产量恢复到双... 对2000—2009年10个年度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表明,2002年是中国油菜品种品质(低芥酸、低硫苷)和产量的转折点,双低油菜品种比例急剧上升、产量逐步提高,至2007年油菜品种品质基本达到双低标准,产量恢复到双高品种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单株结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此外,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近3年含油量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中国油菜品种双低化过程中,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协同发展。目前在双低品质达标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和含油量仍是中国油菜育种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区试品种 品质 产量 演变
下载PDF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冠层结构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左青松 蒯婕 +6 位作者 杨士芬 曹石 杨阳 吴莲蓉 孙盈盈 周广生 吴江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765,共8页
以华油杂62为材料,10月5日机械直播,在中氮(180 kg N hm–2)和高氮(270 kg N hm–2)2个水平下设置5个密度(15×10^4、30×10^4、45×104、60×10^4和75×10^4株hm^–2)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产量、冠层结构、... 以华油杂62为材料,10月5日机械直播,在中氮(180 kg N hm–2)和高氮(270 kg N hm–2)2个水平下设置5个密度(15×10^4、30×10^4、45×104、60×10^4和75×10^4株hm^–2)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产量、冠层结构、农艺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氮水平下,分枝起点高度和冠层倒伏角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根颈粗和冠层高度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4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低效分枝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中氮水平下,45×10^4株hm–2和60×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2921.2~3109.8 kg hm^–2之间。高氮水平下,30×10^4株hm–2和45×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3607.2~3772.4 kg hm^–2之间,与其对应的初花期叶面积指数和结实期角果皮面积指数分别为3.72~3.94和4.21~4.34;初花期和结实期的透光率分别为6.1%~7.4%和16.4%~18.1%;群体有效角果数为65.5×106~68.7×10^6 hm^–2。与传统的移栽油菜相比,直播油菜通过"减氮增密"栽培措施,在纯氮用量270 kg hm^–2条件下,2种密度(30×10^4和45×104株hm^–2)均可获得3600 kg hm^–2以上产量,且适度密植可降低根颈粗,冠层相对集中,利于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直播 冠层 光合特征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光合机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5 位作者 方彦 李学才 杨宁宁 武军艳 曾秀存 王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2-682,共11页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形态、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昼/夜温度为20℃/10℃时...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形态、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昼/夜温度为20℃/10℃时,与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相比,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生长点较低,株型匍匐,叶色深,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Ci)、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当夜间温度降至5℃处理7 d后,不同抗寒品种气孔导度(Gs)、Ci、Pn下降,叶绿素含量、根/冠升高,表明低夜温下不同品种均有更多光合产物被优先输送到根部;天油2号叶片叶缘、叶尖呈卷曲状或水渍斑状,表现明显冻害症状,陇油7号叶色加深,叶片平展,生长点下陷,未见冻害;夜温降低处理后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叶绿素均升高,不同品种叶绿素升高幅度明显不同,天油2号比对照升高6.0%,陇油7号升高9.6%;此时,天油2号大部分气孔关闭或半关闭,其叶片胞间Ci高于陇油7号,GS、Pn显著低于陇油7号,表明在夜间温度为5℃时,天油2号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引起其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陇油7号在5℃低夜温条件下,叶片气孔大部分仍保持开放,叶片Pn、Ci虽略有下降,但与对照(昼夜温度为20℃/10℃)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在5℃低夜温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昼/夜温度为20℃/10℃时,白菜型冬油菜叶绿体紧贴细胞内壁整齐排列,基粒片层垛堞整齐紧密,基质片层整齐有序,叶绿体外形呈梭状或单面凹透镜形,内含淀粉颗粒,陇油7号淀粉粒数量和直径均大于天油2号;当昼/夜温度降为20℃/-5℃时,天油2号下部叶片已全部干枯,持绿叶片叶出现水渍状冻害,陇油7号心叶深绿色,下部叶变黄,但叶片平展,叶面呈块状泛红;天油2号相邻叶绿体融合、叶绿体外膜破裂、释放出內溶物,基粒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低温 光合特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海卿 方园 +10 位作者 武军艳 陈奇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米超 蒲媛媛 赵艳宁 董小云 曾秀存 许耀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9-1538,共10页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甘蓝型 冬油菜 ABA GA 叶绿素 低温胁迫 抗寒性
下载PDF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冬梅 张仁陟 +2 位作者 孙万仓 张军 王鹤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41-2551,共11页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最大熵模型 GIS 气候适宜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曾军 孙万仓 +6 位作者 张亚宏 叶剑 刘雅丽 杨杰 魏文惠 郭秀娟 康艳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并可促进冬油菜的冬前生长,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在冬前施肥的基础上配合返青追肥可显著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提高越冬率、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冬油菜 越冬率 生理指标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河西走廊种植冬油菜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学芳 孙万仓 +9 位作者 李孝泽 武军艳 马维国 康艳丽 曾潮武 蒲媛媛 叶剑 刘红霞 曾军 张亚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10-2217,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及风洞试验,对河西走廊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地表类型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表明,其中冬油菜地表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起动风速均为最高,分别达95%、11.8%和14ms-1;其风蚀模数最小,仅为春播处理的1/25;其... 通过田间试验及风洞试验,对河西走廊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地表类型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表明,其中冬油菜地表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起动风速均为最高,分别达95%、11.8%和14ms-1;其风蚀模数最小,仅为春播处理的1/25;其距地面20cm高的气流层内,风蚀物输送量为0.113gm-2min-1,是春播地的1/206;其地表1g风干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损失量分别是春播地的1/29、1/8、1/2.6、1/15、1/42、1/11、1/6.5、1/6和1/27。可见,冬油菜在河西走廊等北方地区推广种植,能有效减少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以及酶活性和微生物等的损耗,显著减弱农田地表风蚀沙漠化发展,抑制沙尘暴的尘源供给,增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冬油菜 风洞试验 土壤风蚀
下载PDF
EMS诱变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建胜 孙万仓 +7 位作者 刘自刚 刘海卿 杨刚 张树娟 张晶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20,共8页
为探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丰富白菜型冬油菜的种质资源,利用不同浓度(0、0.3%、0.6%、0.9%、1.2%)EMS溶液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种子进行处理,对M_1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M_2籽粒品质变化... 为探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丰富白菜型冬油菜的种质资源,利用不同浓度(0、0.3%、0.6%、0.9%、1.2%)EMS溶液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种子进行处理,对M_1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M_2籽粒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白菜型冬油菜产生较大变异,叶片出现嵌合性白化、花瓣白化、雌雄蕊畸形,除分枝数增加外,株高、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等均显著降低,脂肪酸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在M_2中筛选到3株芥酸含量较低的植株和1株低硫苷含量植株,3株芥酸含量较低植株的油酸含量分别为48.56%、47.57%、45.08%,平均比对照高出15个百分点,芥酸含量分别为17.89%、19.03%、19.37%,平均比对照低10个百分点;低硫苷植株硫苷含量为21.97μmol·g^(-1)。产生有利变异的EMS处理浓度为0.3%~0.6%,处理时间为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冬油菜 EMS诱变 农艺性状 品质
下载PDF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马骊 孙万仓 +9 位作者 刘自刚 赵艳宁 杨刚 刘海卿 武军艳 方彦 李学才 刘林波 钱武 侯献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差异,-5℃时陇油7号SOD活性较CK增加了10.7%,0℃时陇油7号CAT、POD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24.7%,28.6%,而0℃时白菜型冬油菜SP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32.3%,-10℃时白菜型冬油菜的SS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71.4%,-10℃甘蓝型冬油菜MDA含量较白菜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52.8%,这说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条件下能够保护自身免受损伤,其中CAT、POD、SP是抵抗冷害的保护性物质,SOD、SS是抵御冻害的保护性物质。白菜型冬油菜比甘蓝型冬油菜在形态学及生理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态学上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抵御极端低温天气,提供维持越冬及冬后返青所需的代谢能量;生理水平上,低温胁迫后保护性酶活性、调节性物质含量增加,能够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结构,MDA含量减少,可以缓解低温对冬油菜叶片的伤害,从而保证高越冬率,为北方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甘蓝型 冬油菜 抗寒性 形态特征 干物质积累 生理生化 隶属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