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织锦中翼马纹样的研究及其设计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瑞仙 周赳 《设计》 2024年第13期42-45,共4页
为了揭示传统瑞兽题材纹样的现代审美价值,并丰富现代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图文互证法,以唐代织锦为实物载体,对唐代翼马纹样的造型特征、构图形式、色彩特征3个方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提取出典型的翼马纹样并展开... 为了揭示传统瑞兽题材纹样的现代审美价值,并丰富现代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图文互证法,以唐代织锦为实物载体,对唐代翼马纹样的造型特征、构图形式、色彩特征3个方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提取出典型的翼马纹样并展开对元素的提取、重构、优化和组合,得出与当代美学相适应的设计图案,并将此设计图案应用于纺织类和文创类产品当中。通过将唐代织锦中翼马纹样创新再设计的实践,探讨翼马纹样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增强传统纹样的表现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织锦 翼马纹样 艺术研究 纹样创新 装饰设计
下载PDF
北朝至隋唐时期织物翼马纹样来源及其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细珍 孙志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
翼马纹样作为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典型的织物纹样,不仅反映了此时期社会的审美趣味与思想情趣,更是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文章以中国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的纺织翼马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古出土实物... 翼马纹样作为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典型的织物纹样,不仅反映了此时期社会的审美趣味与思想情趣,更是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文章以中国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的纺织翼马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古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录,对此时期出现的纺织翼马纹样的来源、发展过程及其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出现的纺织翼马纹样直接受到萨珊波斯文化的影响,但其间接根源于希腊的翼马形象。希腊的翼马纹样在传播至西亚和中亚的过程中受到双马神奈撒特耶和波斯袄教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塑,形成了具有萨珊波斯风格的团窠翼马纹样。之后随着丝绸技术的兴盛和粟特人的贸易活动带至中国本土,中国本土民众对翼马纹样的接受与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马纹样 织物 北朝至隋唐时期 发展过程 文化背景
下载PDF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的保护修复
3
作者 王菊 李林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4,共7页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因存在污染、糟朽等病害,急需保护修复。文章采用测色仪、X荧光能谱仪、显微镜等专业仪器对该织物进行无损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制定了科学的保护修复路线,继而尝试采用支撑法、针线缝合法,选用风格... 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因存在污染、糟朽等病害,急需保护修复。文章采用测色仪、X荧光能谱仪、显微镜等专业仪器对该织物进行无损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制定了科学的保护修复路线,继而尝试采用支撑法、针线缝合法,选用风格相近的现代真丝面料进行背衬加固;同时还注重纺织品文物相关背景信息的收集整理,进一步对其价值认知、纹饰复原、修复技术难点等问题进行分析。修复后的织锦纹理更加明晰,丝线平顺稳固,整体色泽协调,牢固度提高,且观展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纬锦 翼马纹饰 价值认知 病害 检测分析 保护修复
下载PDF
两件唐代织锦残片的修复保护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达 张津珲 贾汀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第1期27-35,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两件唐代织锦残片:SC19红地翼马纹锦残片和SC66黄地花叶窠对羊纹锦残片的保护与修复,得到第一手数据信息,进而对这两件织锦残片进行探究。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分别对两件织锦残片的纹样进行了分析探究,二是从这两件织锦... 本文通过对两件唐代织锦残片:SC19红地翼马纹锦残片和SC66黄地花叶窠对羊纹锦残片的保护与修复,得到第一手数据信息,进而对这两件织锦残片进行探究。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分别对两件织锦残片的纹样进行了分析探究,二是从这两件织锦残片的织物组织信息,织造技术入手分析唐代织锦技术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翼马纹 陵阳公样 纬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