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义的缠绕和词汇体系的必然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国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本文根据哥德尔理论的普遍意义 ,指出在词汇体系中普遍存在着“语义的缠绕”这一事实 ;词义的形成和确定都离不开相关的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语义上的联系是必然的 ,词语在语义上形成体系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 语义 层次 语义的缠绕 词汇体系
下载PDF
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为什么没有草坪
2
作者 温亚斌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145-145,168,共2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构成要素有山石,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其中植物是园林中所有花草树木的总称,但园林中的植物却不包括草坪这一植物形式,该文就这个现象分析了几个原因。
关键词 古典园林 草坪 宛自天开 曲径通幽 比德
下载PDF
“东风”隐含的多重意义指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逯艳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60-66,78,共8页
在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中,"东风"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语。深入地分析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的"东风"现象,我们发现郭沫若对"东风"有着三级渐进式的过渡,即从单纯的自然现象"东风"引申到暗含... 在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中,"东风"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语。深入地分析郭沫若晚年文学作品的"东风"现象,我们发现郭沫若对"东风"有着三级渐进式的过渡,即从单纯的自然现象"东风"引申到暗含了政治意义的"反右"和"反修",再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奖掖后进和砥砺自我这三重渐进式的层次和多重的意义指向。随着这三层渐进式的过渡,郭沫若晚年在平衡政治姿态、文化身份和精神导向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的复杂性特质便显现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东风” 意义指向
下载PDF
略论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的隐喻意义——从《天净沙·秋思》说起
4
作者 陈圣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41-46,共6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出现较早,在后来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西风"形成了它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隐喻意义——离情。这主要表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种情感内容,故尝试着分析"西...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出现较早,在后来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西风"形成了它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隐喻意义——离情。这主要表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种情感内容,故尝试着分析"西风"意象的由来、表现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 意象 隐喻意义 离情
下载PDF
先唐相风礼俗考
5
作者 邰旻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4-86,共3页
《相风赋》在西晋武帝年间大为流行,内容上对相风极尽夸赞。相风礼俗经过流传演变,由最初的用于占卜吉凶的测风仪器,至晋时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成为彰显皇室威严的仪仗法度。《相风赋》的相继涌现,是晋初儒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 《相风赋》 测风仪器 占卜吉凶 仪仗法物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范畴的隐喻性特征——以“风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闫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范畴、概念常常呈现出模糊性、多义性的特点,这本质上是一种隐喻性特征。以"风骨"为例,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创作和批评中的言意关系两个角度看,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这一特质得到了很好的描述与阐释。
关键词 范畴 风骨 隐喻 言意关系
下载PDF
杜诗变体与词体内质——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玉平 《阅江学刊》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语言揭示了其诗中所蕴含的词体神理,将杜甫对于"中唐"诗风的导引和对词体的催生意义彰显出来,并大致勾勒出了杜甫在词史上留下的若干痕迹。追溯词体内质的渐进过程,需要重估杜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词体 中唐 神理
下载PDF
《山海经》四方神与风名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雯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山海经》四方神名分别是东方折丹、南方因乎、西方石夷、北方,四方风名分别是东方俊、南方民、西方韦、北方。古人认为,太阳的日循环是经由东南西北的顺序运行的,东南西北四极点正对应着一日的朝、午、夕、夜四时。《山海经》四方神... 《山海经》四方神名分别是东方折丹、南方因乎、西方石夷、北方,四方风名分别是东方俊、南方民、西方韦、北方。古人认为,太阳的日循环是经由东南西北的顺序运行的,东南西北四极点正对应着一日的朝、午、夕、夜四时。《山海经》四方神名的名义正好体现了太阳在朝、午、夕、夜四时,或者说东、南、西、北四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四方神 四方风 命名之义
下载PDF
论徐怀中小说的境界叙事——以《牵风记》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1-88,共8页
对于小说而言,若想在叙事中抵达艺术境界,不仅要成功再现审美对象,还要充分诠释在对象呈现中所能达到的精神层次。《牵风记》在顺应天性的审美追求中彰显着境界叙事的超脱、和谐、至美的本真内涵。以此为基点,回溯作者六十余年的写作历... 对于小说而言,若想在叙事中抵达艺术境界,不仅要成功再现审美对象,还要充分诠释在对象呈现中所能达到的精神层次。《牵风记》在顺应天性的审美追求中彰显着境界叙事的超脱、和谐、至美的本真内涵。以此为基点,回溯作者六十余年的写作历程,可以发现其在阶段性“保持沉默”背后,是文学执念的生长、回归自然的天性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自觉认同等。徐怀中式写作因其所跨越的时间、所蕴含的特质而成为一种现象,其对于我们思考当代长篇写作与古典文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探究当代长篇写作的另维空间等皆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风记》 境界叙事 审美生成
下载PDF
修辞范畴“风”的语义及理论探析
10
作者 郑飞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0-93,共4页
“风”是中国古代修辞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风”本义是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后用于诗文的品评,其语义发展有一个过程,语义之间也是有关联的。修辞范畴“风”的语义生成和语义发展离不开修辞,结合文内接受语境探讨修辞范畴“风”的语... “风”是中国古代修辞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风”本义是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后用于诗文的品评,其语义发展有一个过程,语义之间也是有关联的。修辞范畴“风”的语义生成和语义发展离不开修辞,结合文内接受语境探讨修辞范畴“风”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语义生成途径加以修辞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范畴“风” 语义 文内接受语境 修辞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