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 in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德深 赵永军 仝伯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492-1496,共5页
Based on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wind prevention and sand fix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causes and evolu-tion laws of sand wind, which were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 Based on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wind prevention and sand fix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causes and evolu-tion laws of sand wind, which were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and prevention work in Shand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drift sand wind prevention and sand fixation Coverage rate
下载PDF
SOME PROBLEMS ON WIND-DRIFT SAND GEOMORPHY IN EAST TAKLIMAKAN DESERT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保生 董光荣 +3 位作者 丁同虎 金炯 靳鹤龄 高尚玉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14期1194-1198,共5页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strata and age of the wind-drift sand geomorphy in the east Taklimakan Desert as well as the cause on the basis of th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on the strata of the wind-drift...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strata and age of the wind-drift sand geomorphy in the east Taklimakan Desert as well as the cause on the basis of th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on the strata of the wind-drift sand geomorphy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the result of particle analysis and chronological data in T<sub>8710</sub> section located in the dense drifting sand area in the east Taklimakan Des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Taklimakan DESERT age of wind-drift SAND geomorphy ARIDITY climate.
原文传递
Causes and typical control model of wind-drift sandy lands in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Guo-zhen Yang Li +1 位作者 Xu Wei Sun Bao-p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viewed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a...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viewed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analysis, some ideas about control, crit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xt period are proposed with two typical control models as examples. We suggest that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wind-drift sandy lands in the region, the emphasis should be to develop, with a greatly expanded effort, a recycling economy. This should realize a combination of two ideas, i.e. integrate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with a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an increase in the income of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drift sandy land cause of formation control model the abandoned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下载PDF
东北黑土地土壤风蚀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铁军 赵显波 +1 位作者 赵爱国 郭建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在大风天气下易产生土壤风蚀。针对东北黑土区突泉县农田黑土风蚀过程中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黑土风沙流风速廓线呈对数函数分布,风沙流中土壤颗粒... 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在大风天气下易产生土壤风蚀。针对东北黑土区突泉县农田黑土风蚀过程中主导因子对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特征进行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黑土风沙流风速廓线呈对数函数分布,风沙流中土壤颗粒运动对风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80mm高度以内,黑土风沙流断面风蚀物含量随高度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随风速增大黑土风沙流高度呈对数递增;黑土土壤风蚀量随风速增大呈指数递增趋势。得出黑土风蚀的临界表层土壤(2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为7%,表层土壤含水量大于7%的地表难以发生风力侵蚀;风蚀量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在临界土壤含水量范围内符合对数分布;黑土土壤风蚀强度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风蚀 风沙流 风洞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南部的风积地貌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虎俊 赵明 +3 位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寥空太 魏怀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30-134,共5页
通过考察结果和TM影像解译,库姆塔格沙漠的东南分布高大的沙山,沙丘形态复杂;南部和西南缘分布有多条南北走向的荒漠沟谷,两岸分布沙垄,高18~65m,垄脊点(金字塔型)线交错,沙垄走向与沟的走向一致,阶地上覆盖一层深色矿物组成的砂砾(粒... 通过考察结果和TM影像解译,库姆塔格沙漠的东南分布高大的沙山,沙丘形态复杂;南部和西南缘分布有多条南北走向的荒漠沟谷,两岸分布沙垄,高18~65m,垄脊点(金字塔型)线交错,沙垄走向与沟的走向一致,阶地上覆盖一层深色矿物组成的砂砾(粒径3~1mm).沙漠的中心区域,孤立的新月型沙丘、沙丘链占优势.下伏地形强烈影响着库姆塔格沙漠的风沙地貌形态.沙漠南部的低山、阿尔金山及其山前洪积沟谷形成的沟谷效应,塑造了沙漠南部复杂的地貌形态.沙漠沙丘砂的粒径由南向沙漠中心减小,0.25~0.05mm细砂占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风积地貌
下载PDF
风沙过渡区耕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研究——以陕西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1 位作者 王欣 韩用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7-541,共5页
对榆阳区1984~2003年各乡镇耕地NPP单位面积量及总量进行分区动态测算。研究表明:①1984~2003年,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在波动中上升;②1984~2001年,榆阳区北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远高于南部,且呈较快上升趋势,南部黄土丘陵... 对榆阳区1984~2003年各乡镇耕地NPP单位面积量及总量进行分区动态测算。研究表明:①1984~2003年,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在波动中上升;②1984~2001年,榆阳区北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远高于南部,且呈较快上升趋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呈较平缓的波动变化,且略有下降;③1984~2001年,榆阳区城区、近郊、远郊的差异性在单位耕地面积净第一性生产力上体现为城区>近郊>远郊;在耕地NPP总量方面,城区、近郊和远郊都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三区变化以远郊波动幅度最大;④榆阳区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总量的大幅增长有农业投入增加的原因,但主要得益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过渡区 榆阳区 耕地 净第一性生产力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风和风沙流对植物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晓娜 赵纳祺 +3 位作者 高君亮 段娜 张家祺 郝玉光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1,共5页
风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直接影响着风沙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研究风和风沙流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综述风速、吹袭时间、吹袭频率、吹袭间隔对植物表型结构、解剖结构、光合特性... 风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直接影响着风沙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研究风和风沙流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综述风速、吹袭时间、吹袭频率、吹袭间隔对植物表型结构、解剖结构、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有关风和风沙流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应将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植物从表型结构、解剖结构、分子及生理层面上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此外,风和风沙流不仅会对植物个体产生影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态功能也会产生影响,明确风沙胁迫在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等尺度上对植被的影响,可为探索生态脆弱区风沙对植被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 风沙流 表型结构 光合特性 生理生态特性
原文传递
海南岛海岸风沙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正 黄山 胡守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讨论了海南岛海岸风沙的分布和特征,认为近年来海南岛海岸风沙的活动有所加剧,除局部因气候干旱的原因外,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乱砍滥挖破坏森林植被的结果,并提出了治理沙害的对策.
关键词 海岸风沙 沙害 海南岛 风沙治理
全文增补中
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道明 纪永福 +4 位作者 张莹花 魏林源 王飞 马瑞 蒋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阐述霸王幼苗耐受风沙流胁迫的能力及其阈值,为揭示霸王幼苗遭受风沙流胁迫致死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霸王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风沙环境风洞中模拟风沙流胁迫条件,以风... 【目的】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阐述霸王幼苗耐受风沙流胁迫的能力及其阈值,为揭示霸王幼苗遭受风沙流胁迫致死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霸王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风沙环境风洞中模拟风沙流胁迫条件,以风速表示胁迫程度,即分别在0,8,11和14m/s风速条件下吹袭20min,依次表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风沙流胁迫处理,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叶片叶绿素以及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升高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在重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APX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减弱,而SOD和CAT活性略有增强,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但未引起渗透胁迫,APX和POD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了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的氧化损害;重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严重损伤,引发SOD和CAT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大,细胞液外流,渗透胁迫严重,最终使幼苗干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幼苗 风沙流胁迫 生理特征 荒漠植物
下载PDF
风生流对贡湖湾水环境的影响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永政 李翠梅 肖昭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2,共4页
为分析风生流对贡湖湾水环境的影响,基于MIKE21构建贡湖湾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分析TN、TP、NH;-N迁移变化与风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差符合要求,能较为准确地模拟风生流影响下贡湖湾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过程;风生流对贡湖... 为分析风生流对贡湖湾水环境的影响,基于MIKE21构建贡湖湾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分析TN、TP、NH;-N迁移变化与风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差符合要求,能较为准确地模拟风生流影响下贡湖湾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过程;风生流对贡湖湾湖流结构影响明显;夏季湖流流速全年最低,大部分介于0.8~1.2 cm/s,水体流动性与交换能力较弱,易爆发蓝藻;风生环流作用下,污染物离岸浓度降低并向湖心扩散,贡湖湾水质呈"均匀化"趋势;风生环流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太湖水质"均匀化"现象。结果对太湖贡湖湾水体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科学管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湖湾 风生流 MIKE21模型 水环境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建筑屋盖表面及其周围积雪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枫 周高照 +1 位作者 肖仪清 欧进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92-99,共8页
准确预测建筑屋盖表面和建筑周围的积雪空间分布形式是防止雪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基于Euler-Euler方法,假定空气相和雪相均为连续相,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17.0,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k-kl-ω湍流模型模拟了立方体周围和高低屋... 准确预测建筑屋盖表面和建筑周围的积雪空间分布形式是防止雪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基于Euler-Euler方法,假定空气相和雪相均为连续相,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17.0,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k-kl-ω湍流模型模拟了立方体周围和高低屋盖表面的风致雪漂移。首先采用四组网格,以立方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随后模拟了立方体周围风场并比较了迎风中线的平均风压系数,结果显示k-kl-ω湍流模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最后模拟了立方体周围和高低屋盖表面的积雪分布并与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侵蚀、沉积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侵蚀/沉积 数值模拟 积雪分布
下载PDF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容全 朱国荣 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沙地 风沙危害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载PDF
铁路沿线联合沙障阻风固沙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畅 王海龙 孙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184,共7页
目前铁路上常见风沙病害即为风蚀和沙埋,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离散模型,对前期已确定设计参数的由透风栅栏及固沙砖沙障的联合沙障优化措施对路堤周围风沙流场积沙分布的防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透风栅栏... 目前铁路上常见风沙病害即为风蚀和沙埋,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离散模型,对前期已确定设计参数的由透风栅栏及固沙砖沙障的联合沙障优化措施对路堤周围风沙流场积沙分布的防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透风栅栏的作用,其后风速降低约50%,部分风沙流受阻抬升导致流场4.5 m以上形成风速加速区;透风栅栏与固沙砖沙障联合作用,在距地面近2 m处风速小于5 m/s,有利于沙粒的沉降,路堤上已沉积在表面的沙粒也不易再次移动;路堤顶面风速降低23.5%,更有利于平稳输导风沙流,减少人工清沙频率,提高防沙效益;联合沙障优化措施在参考风速为分别为5.93、10.38、18.67 m/s时均可有效净化来流风沙;联合沙障有效颗粒防护率可达到89%以上,针对粒径d≥0.1 mm的颗粒,3种入口风速的防护率分别为99.9%、93.6%、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铁路路堤 防风固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莺歌海海域漂移物漂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娟 杨阳 +3 位作者 周水华 俞胜宾 冯伟忠 冯砚青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7,共5页
表面海流和海面风在海上漂浮物漂移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风和表面流在漂移运动的贡献系数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可,因此本文以2011年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内部演习为例,根据海表面海流、海面风等海洋要素的实测资料,综合... 表面海流和海面风在海上漂浮物漂移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风和表面流在漂移运动的贡献系数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可,因此本文以2011年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内部演习为例,根据海表面海流、海面风等海洋要素的实测资料,综合对漂移物的漂移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风、表面流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风对不同类型漂移物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风和表面流与实际轨迹的拟合关系来看,人体模型和救生筏的风压漂移系数分别为0.01和0.07,而表面流在漂移物的漂移贡献系数均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救演习 风压漂移系数 人体模型 救生筏
下载PDF
论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风沙防护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2 位作者 谭立海 蔡迪文 张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6-1202,共7页
以敦煌黑山嘴为例,从局地环流、梯度风、表层沙粒粒度特征等方面探讨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特性不同,造成绿洲的"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渡带... 以敦煌黑山嘴为例,从局地环流、梯度风、表层沙粒粒度特征等方面探讨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特性不同,造成绿洲的"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渡带的防护效应产生影响。自沙漠向绿洲内部,表层沙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偏度、峰态和分选系数呈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变化,由此判断自沙漠向绿洲内部平均风速减小,风沙活动减弱。过渡带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距离和粗糙度呈线性关系,其中,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呈反比关系,初始风速越大,防护效应越差;与距离和粗糙度呈正比关系,距离越长,粗糙度越大,防护效应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局地环流 风沙危害 防护效应 敦煌
原文传递
北京风沙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广庭 贺大良 +1 位作者 宋锦熙 关有志 《地理研究》 1988年第3期17-26,共10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北京风沙一些问题的看法: 1)北京风沙物质来源为本地超沙,尘的来源复杂,以外来成分最多;2)分析35午风沙资料得出这些年北京平原风沙趋于成少。
关键词 风沙 北京
下载PDF
汕头市大陆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英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在汕头市海岸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震、河口堆积、海岸侵蚀、风沙和风暴潮等几类主要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己危害当地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活。该区存在着孕育6~7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至今尚处于当地地震第二活动周期内,防震抗震的... 在汕头市海岸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震、河口堆积、海岸侵蚀、风沙和风暴潮等几类主要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己危害当地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活。该区存在着孕育6~7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至今尚处于当地地震第二活动周期内,防震抗震的措施是必要的。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风暴潮加剧,该区己出现了海岸侵蚀。过度垦殖造成风沙活动掩埋一些耕地与建筑物。非法的、无序的采沙造成某些海滩侵蚀严重。处于韩江河口高速堆积环境的汕头港口航道,淤积严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海岸带的整治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地质灾害 地震 河口堆积 海岸侵蚀 风暴潮 风沙 汕头市
下载PDF
风沙区涵洞翼墙类型对风沙流输移影响的数值模拟
18
作者 夏天 李生宇 +1 位作者 张璟 崔珂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4-2165,共12页
涵洞是主要用来排泄路堤下水流的构造物,而风沙地区道路涵洞普遍面临积沙问题,影响行洪并威胁道路安全,而涵洞口翼墙是影响涵洞积沙的重要因素。为了甄选出可减少涵洞积沙的翼墙类型,构建了一字墙(A)、八字墙(B)、直式墙(C)等三种典型... 涵洞是主要用来排泄路堤下水流的构造物,而风沙地区道路涵洞普遍面临积沙问题,影响行洪并威胁道路安全,而涵洞口翼墙是影响涵洞积沙的重要因素。为了甄选出可减少涵洞积沙的翼墙类型,构建了一字墙(A)、八字墙(B)、直式墙(C)等三种典型翼墙涵洞模型,对涵洞内外流场特征及积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涵洞内流场结构及流速因翼墙类型而明显变化,A、B洞内气流主要贴附于涵洞上壁面移动,C洞内气流处于加速状态,洞内整体流速C>B>A。(2)涵洞积沙过程因翼墙类型而明显变化,因A、B的导汇流作用,洞内风沙流浓度较高,易发生积沙,C导流能力弱,在涵洞口及路肩容易积沙;随着来流风速增大,三种涵洞的输沙能力均得到提升,C提升最明显,B其次,A最小。(3)风向对涵洞积沙也有影响,随着斜交角度增大,A、C洞内积沙程度加重而B洞内积沙程度减轻。(4)不同翼墙对风沙流的输移效率不同,洞内积沙程度A>B>C,输沙效率则C>B>A。总体来说,翼墙C有利于减轻涵洞积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涵洞 流场分布 风沙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恩铁路风沙路基平面防护工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旭东 《铁道勘察》 2020年第3期53-57,共5页
新恩铁路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活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防止铁路路基在风季遭受沙埋,需在路基两侧设置平面防护工程。根据气象风沙监测的结果,选取有代表性的路基地段,分别进行机械固沙辅以植物防护及栽种树枝沙障固沙的现场试验研究。试... 新恩铁路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活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防止铁路路基在风季遭受沙埋,需在路基两侧设置平面防护工程。根据气象风沙监测的结果,选取有代表性的路基地段,分别进行机械固沙辅以植物防护及栽种树枝沙障固沙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段设置规格为1 m×1 m、高度为0.25 m的经编防风固沙网格,网格内种植灌木,并于迎风侧最外侧设置2排高度为1.5 m的高立式沙障;在半固定沙丘试验段选择直径不小于10 mm、长度为55 cm的沙柳树枝沙障固沙(沙柳不小于70%的成活率),并于迎风侧最外侧设高立式沙障。经现场监测,两种措施均能有效降低风速,减少输沙量,达到防沙治沙效果。通过试验,制定了本线风沙路基平面防护的主要措施并推广应用。现铁路已通车多年,防沙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路基 平面防护 试验 经编防风固沙网格 树枝沙障
下载PDF
白刺、沙蒿幼苗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对不同历时风沙流吹袭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侍新萍 马彦军 +4 位作者 马瑞 魏林源 杨永义 张莹花 唐卫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干旱荒漠区分布较广的沙生植物,生境内风沙流发生频次高、强度大,了解风沙流胁迫下白刺和沙蒿的生理响应对认识沙区植物抗风沙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风洞模拟试验...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干旱荒漠区分布较广的沙生植物,生境内风沙流发生频次高、强度大,了解风沙流胁迫下白刺和沙蒿的生理响应对认识沙区植物抗风沙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风洞模拟试验,以12 m·s^-1的风沙流对白刺和沙蒿幼苗进行0 (CK)、10、20和30 min的吹袭胁迫,分析吹袭胁迫对叶片膜透性和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风沙流吹袭时间增加,白刺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下降,膜透性先降后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10和30 min胁迫下同时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逐渐上升,起到了共同防止膜脂过氧化作用;沙蒿MDA含量先降后升,SP含量显著降低(P <0.05),CAT活性仅在20 min胁迫下显著增加(P <0.05),膜透性和POD活性逐渐增大,20和30 min胁迫下的Pro含量小幅度增加,在减轻细胞膜受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风沙流胁迫 膜透性 保护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