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湿痹证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高慧琴 吴国泰 +1 位作者 孙少伯 张志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单味秦艽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防己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羌活组,每组8只。采用佐剂诱导加外界施以"风寒湿"和"风湿热"致病因素制备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大鼠模型,并自造模第1天起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相应药液10ml/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5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中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风寒湿痹模型中,秦艽羌活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大鼠的TNF-α、IL-1β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秦艽羌活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大鼠的TNF-α水平低于秦艽防己组(P<0.05或P<0.01)。风湿热痹模型中,秦艽防己组、秦艽桑寄生组、秦艽羌活组大鼠的TNF-α、IL-1β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秦艽防己组大鼠的IL-1β水平低于秦艽威灵仙组(P<0.05)。结论秦艽配伍羌活、威灵仙、桑寄生降低风寒湿痹模型大鼠TNF-α、IL-1β水平效果明显,秦艽配伍防己降低风湿热痹模型大鼠TNF-α、IL-1β水平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药对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镇痛作用及血清TNF-α、IL-1β、PGE_2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腾茂 刘飞 +2 位作者 王蓉 吴国泰 高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 目的: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连续18 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灌胃(15 m L/kg),连续21 d。于给药前、给药后分别测量大鼠痛阈值、冷痛耐受时间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PGE2含量。结果: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艽配伍组大鼠痛阈值明显延长、冷痛耐受时间明显缩短、压力耐痛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秦桑组痛阈值>秦防组>秦威组;秦防组冷痛耐受时间<秦桑组<秦威组;秦防组压力耐痛值明显高于秦桑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病证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防组TNF-α含量降低明显(P<0.01),阳性药组、秦桑组、秦威组次之(P<0.05);秦防组IL-1β含量降低明显(P<0.01),其余给药组IL-1β含量亦降低(P<0.05);秦威组、单味秦艽组秦防组PGE2含量降低明显(P<0.01),秦桑组次之(P<0.05)。结论: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RA大鼠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平寒相配镇痛抗炎作用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该配伍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减轻疼痛刺激、降低TNF-α、IL-1β、PGE2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药对 风湿热痹 类风湿关节炎 镇痛抗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从炎症、凋亡与自噬评价Mtb诱导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富丽萍 李佳钰 +4 位作者 陆麒瑾 蔡义思 张榆雪 袁立霞 刘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4-52,共9页
目的:该研究将从炎症、自噬与凋亡相关蛋白评价灭活结核分枝杆菌(Mtb)诱导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深入探究风湿热痹证模型组(FSR组)大鼠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AA组)大鼠的区别,为完善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以期... 目的:该研究将从炎症、自噬与凋亡相关蛋白评价灭活结核分枝杆菌(Mtb)诱导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深入探究风湿热痹证模型组(FSR组)大鼠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AA组)大鼠的区别,为完善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以期用于防治RA的药物相关研究。方法:将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AA组和FSR组。AA组与FSR组注射Mtb诱导剂(1 mg/只)建立RA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尾根部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FSR组连续干预16 d。实验过程中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脾脏指数、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足踝关节与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L-1β、TNF-α、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自噬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Beclin1)与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LC3、Beclin1与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组和FSR组出现毛发枯槁,色泽暗淡,大便稀软甚至湿烂,体质量增长减慢,行动缓慢,脾脏肿大,足踝部关节红肿,AI升高,足踝关节与滑膜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升高,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滑膜组织Bax、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C3、Beclin1、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AA组比较,FSR组发病情况更为严重。FSR组大鼠倦怠乏力,懒动喜卧,精神颓靡,体质量增长显著减慢(P<0.01),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脾脏明显增大(P<0.05),足踝部关节显著红肿,足踝关节畸形,AI明显升高(P<0.05);大鼠滑膜组织和足踝关节大量炎性细胞弥散,关节腔内大量血管翳充斥,关节破坏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热痹 病证结合模型 凋亡 自噬
原文传递
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吕胜 潘新 +4 位作者 何奕坤 沈佳莹 陈倩雯 刘豪 杨光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 目的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类方 类风湿关节炎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下载PDF
秦艽不同配伍对风湿热痹模型大鼠足跖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腾茂 刘飞 +2 位作者 王蓉 吴国泰 高慧琴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0,25,共5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症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症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共8组,每组10只。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连续18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灌胃,空白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21d。实验中每3d测一次足跖厚度,并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天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防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秦防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尤为明显(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配伍 风湿热痹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祛痹汤内服外洗治疗风湿热痹40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别彩娟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8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祛痹汤内服、外洗治疗风湿热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以祛痹汤,1剂/d,前两煎早晚分服,第3煎熏洗患肢。对照组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 目的:观察祛痹汤内服、外洗治疗风湿热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以祛痹汤,1剂/d,前两煎早晚分服,第3煎熏洗患肢。对照组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痹汤内服外洗疗法对风湿热痹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降低ESR、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 祛痹汤 内服 外洗 血沉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活络止痛丸对风湿痹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杰 王宝成 +4 位作者 姜文月 王美慧 杨明爽 苏小红 李芯茹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活络止痛丸对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治疗风湿痹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万通筋骨片组、活络止痛丸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 目的:观察活络止痛丸对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治疗风湿痹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大组,每组再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万通筋骨片组、活络止痛丸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并通过外界施以"风寒湿"和"风湿热"的致病因素制备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等,进行本品在治疗风湿功能方面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模型组相比,活络止痛丸可显著降低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IL-1β、TNF-α、PGE2、MDA水平,升高血清SOD水平。结论:活络止痛丸对风湿痹症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止痛丸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药效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姜德友辨治持续性发热验案撷英
8
作者 李文昊 姜德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0-1853,共4页
持续性发热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疑难病症,姜德友教授活用《伤寒论》《温病条辨》方药,以整体观、动态观、常变观、治未病观为指导思想,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审机辨治为思维模式,以个体化、地域性、时相性、顺势利导为治疗方略,应用银... 持续性发热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疑难病症,姜德友教授活用《伤寒论》《温病条辨》方药,以整体观、动态观、常变观、治未病观为指导思想,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审机辨治为思维模式,以个体化、地域性、时相性、顺势利导为治疗方略,应用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太阴温病,麻杏苡甘汤加减治疗湿温,羌活胜湿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风湿热痹兼外感,以探讨中医论治持续性发热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阴温病 湿温 风湿热痹 持续性发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