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2 位作者 刘虎俊 杨自辉 张德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3-909,共7页
使用便携式防沙风速廓线测量仪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了单个植物的阻风作用以及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内的近地面风速、输沙量;同时调查了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油蒿、沙蒿、柠条和花棒的个体空间构型分别... 使用便携式防沙风速廓线测量仪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了单个植物的阻风作用以及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内的近地面风速、输沙量;同时调查了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油蒿、沙蒿、柠条和花棒的个体空间构型分别是:沙蒿、花棒株型为疏散丛生型;柠条株型为中间丛生型;油蒿株型为紧密丛生型;近地面0~50cm层的阻风阻沙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油蒿〉沙蒿〉柠条〉花棒。演替更新过程中,柠条、花棒、沙蒿逐渐衰退,到顶级群落阶段已完全从群落中退出,油蒿形成单一优势种顶级群落。由于优势种群的变化,从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相对稳定阶段(顶级群落阶段)的演替更新过程中,近地面粗糙度从0.003cm、6.039cm增加到17.726cm;在流动沙丘2m高度风速为6.5m·s^-1时,相对稳定阶段没有出现风蚀,发展阶段输沙量只达到1.83g·cm^-1·h^-1,占到初始阶段的3.2%。在3m高度风速相同时,发展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54.29%,沙结皮厚度达到1~3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1%,已经基本实现防风固沙;相对稳定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83.68%,沙结皮厚度达到5~6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8%,完全实现防风固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植被恢复 荒漠植被 防风作用 固沙效益
下载PDF
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初步评估 被引量:36
2
作者 高君亮 郝玉光 +5 位作者 丁国栋 刘芳 辛智鸣 徐军 张景波 赵英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46,共6页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物质量为2.75×108t;价值量为44.204×108元。其中,减少农田经济损失价值为8.148...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2009年防风固沙物质量为2.75×108t;价值量为44.204×108元。其中,减少农田经济损失价值为8.148×108元;减少草地经济损失价值为0.407×108元;保持土壤肥力价值为31.962×108元;减少泥沙淤积灾害价值为1.65×108元;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为2.037×108元。可以看出,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可为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及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量 防风固沙 价值评估 荒漠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大气降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君亮 辛智鸣 +5 位作者 刘芳 原伟杰 冯伟 徐军 赵英铭 郝玉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150,共6页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001),4月份的降尘量达年内最大值,3-6月的降尘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46.3%;不同下垫面的年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林带>农田;不同高度的降尘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0.5m的降尘量大于1.5m的。(2)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总天数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因此认为大风(≥6m/s)持续时间与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总天数是影响降尘的一个主要因子;降雨对降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是决定起尘强度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对降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下垫面 防风固沙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挡沙墙风沙防护机理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凯崇 薛春晓 +2 位作者 刘贺业 蒋富强 刘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板式挡沙墙、轨枕挡沙墙、高立式PE网沙障等防风固沙措施进行风洞实验研究,测定8 m/s、10 m/s、18 m/s、25 m/s等不同风速条件下,各种沙障的风速廓线特征、风速流场特征和输沙率等,研究它们的风沙防护机理,并对其防护效... 研究目的:通过对板式挡沙墙、轨枕挡沙墙、高立式PE网沙障等防风固沙措施进行风洞实验研究,测定8 m/s、10 m/s、18 m/s、25 m/s等不同风速条件下,各种沙障的风速廓线特征、风速流场特征和输沙率等,研究它们的风沙防护机理,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发现,当运动气流途经各种阻沙措施后,会在墙体前后出现明显的风力消减效果;(2)当高度一致时,板式挡沙墙和轨枕挡沙墙对运动气流的消减能力要明显的优于孔隙率为40%的高立式PE网沙障,使得近地表的风速接近于0;(3)板式挡沙墙和轨枕挡沙墙的输沙率明显小于40%高立式PE网沙障,在墙体自身高度范围内,其输沙率基本都接近于0,风沙流净化能力较优;(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沿线防风挡沙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防风固沙 输沙率 风速廓线 风速流场 风沙流结构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的防风固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玉峰 杨恩杰 何稼 《河南科学》 2019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用于风沙土的表面固化,需要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探究.利用标准砂模拟风沙土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变量包括处理液浓度、细菌浓度、处理液体积和处理温度,从风洞试验、表面强度试验、碳酸钙含... 为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用于风沙土的表面固化,需要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探究.利用标准砂模拟风沙土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变量包括处理液浓度、细菌浓度、处理液体积和处理温度,从风洞试验、表面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由于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而形成了一层硬壳层,赋予试样一定的抗风侵蚀能力.当处理液体积为4 L/m^2,温度为20℃,处理液浓度为0.1 M,细菌浓度OD_(600)=0.6时,MICP加固的试样开始具备良好的抗风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防风固沙 影响因素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一种防风固沙植被培养机械的设计
6
作者 陈翔 曹占龙 +2 位作者 彭立军 龚青山 谭浩 《机械》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治理土地荒漠化,实现防风、固沙、植被培养功能,基于三维软件设计了一种防风固沙、植被种植培养机械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种子植入装置、配套种植机械等组成,经过各部分平稳、连续的作业,最终将培育好的幼苗及特制种子仓植入沙地中,幼... 为治理土地荒漠化,实现防风、固沙、植被培养功能,基于三维软件设计了一种防风固沙、植被种植培养机械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种子植入装置、配套种植机械等组成,经过各部分平稳、连续的作业,最终将培育好的幼苗及特制种子仓植入沙地中,幼苗在种子仓的保护下成长,达到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效果。对本装置进行了总体电控系统设计,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装置关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根据最终优化结构制造了装置实物样机,并进行了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实现设计功能,种子植入装置能正常展开工作,配套种植机械可实现自动夹取、植入等动作,对治理土地荒漠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护 防风 固沙 植被培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不同下垫面降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党晓宏 魏亚娟 +2 位作者 蒙仲举 高永 韩彦隆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2-1133,共12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下垫面(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花棒林地和沙拐枣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下垫面近地表2m和5m高度处的降尘量,降尘粒度特征,防护林地土壤粒度特征及其影响降尘...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下垫面(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花棒林地和沙拐枣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下垫面近地表2m和5m高度处的降尘量,降尘粒度特征,防护林地土壤粒度特征及其影响降尘量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下垫面近地层2m、5m高度处的降尘均以<0.25mm的区域与局地沙物质为主,占总降尘量的88.50%~90.00%,远源传输物质甚少,仅占总降尘量的10.00%~11.50%.(2)随着地表植被盖度的增加,各下垫面降尘量逐渐降低.由外到内(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花棒防护林地、沙拐枣防护林地)近地层2m高度处降尘量较流动沙丘分别减小45.85%、53.49%、53.68%和58.39%,5m高度处降尘量分别减少65.47%、68.84%、69.92%和73.97%.(3)各下垫面近地表2m和5m高度处的降尘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花棒防护林地>沙拐枣防护林地.(4)各下垫面降尘主要以冬、春季为主,近地层2m、5m高度处降尘量分别占到全年总降尘量的73.72%~87.04%.(5)平均风速、扬沙、大风和沙尘暴对大气降尘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大风日数对该区域降尘量影响最大.因此,绿洲防护林的保护和沙区植被营建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量 粒度 下垫面 近地层 地表沉积物 植被盖度 防风固沙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3种沙障防风固沙效益比较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钟卫 刘涌江 杨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2,共6页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土工格室、石方格、不同盖度植被3种不同沙障的防沙机理,分析了各种沙障下的风速廓线、风速流场及风沙流结构特征,比较了3种不同沙障的防沙效果。结果表明:植被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随着盖度的增加其防风作用逐渐增强...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土工格室、石方格、不同盖度植被3种不同沙障的防沙机理,分析了各种沙障下的风速廓线、风速流场及风沙流结构特征,比较了3种不同沙障的防沙效果。结果表明:植被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随着盖度的增加其防风作用逐渐增强,同时,风速的变化还与植株的茂密程度有关。对于石方格沙障,由于构成石方格的石块不规则,计算结果与总体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总的来讲,植被沙障的防护效果远较土工格室和石方格沙障为优,对于低风速地区,采用土工格室和石方格沙障治沙是有效的,而对于高风速地区,只能采用植被沙障防护才有良好效果。相比较土工格室和石方格沙障,石方格沙障的防护效率又略优于土工格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实验 土工格室沙障 石方格沙障 植被沙障 防风固沙 防护效率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沙地高速公路防风固沙林营造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晓彬 党兵 +2 位作者 符亚儒 郜超 郝新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7-1255,共9页
榆靖高速公路穿越毛乌素沙地腹地,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风沙对路面和路基边坡的风蚀和沙埋。提出了榆靖高速公路两侧防风固沙林综合防护体系,从公路路基向外依次为平整固沙绿化带,上、下风侧带宽都为20m;草方格沙障与植... 榆靖高速公路穿越毛乌素沙地腹地,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风沙对路面和路基边坡的风蚀和沙埋。提出了榆靖高速公路两侧防风固沙林综合防护体系,从公路路基向外依次为平整固沙绿化带,上、下风侧带宽都为20m;草方格沙障与植物固沙带,上风侧带宽为260~330m,下风侧带宽为100~150m;前沿阻沙带,设置1~1.2m高的高立式栅栏,走向与主风方向垂直;封沙育林育草保护带,上风侧带宽为300~500m,下风侧带宽为200~300m。4个防护带融为一体,起到了降低风速,固定流沙的作用,发挥出强大的防风固沙效益,极大地减少了风沙对公路的危害,保证公路畅通无阻,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沙地 高速公路 防风固沙林 营造技术
原文传递
接坝地区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学赞 张万军 +1 位作者 曹建生 张宝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73-75,共3页
通过对丰宁小坝子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技术的效果分析 ,提出了冀北接坝地区植被恢复技术。在河道、沟口、滩地采用乔灌草低等植物相结合的复合防风固沙植被恢复技术营建防风固沙林 ;在裸沙地和流动沙丘通过沟施营养调理剂改良土壤促进的天... 通过对丰宁小坝子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技术的效果分析 ,提出了冀北接坝地区植被恢复技术。在河道、沟口、滩地采用乔灌草低等植物相结合的复合防风固沙植被恢复技术营建防风固沙林 ;在裸沙地和流动沙丘通过沟施营养调理剂改良土壤促进的天然植被快速恢复 ,通过生物网格沙障固沙为植被恢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坝沙地 植被恢复 防风固沙林 土壤生物结皮 沙土改良 生物沙障
下载PDF
荒漠绿洲防风固沙林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以高台县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廖空太 严子柱 +3 位作者 常兆丰 满多清 张锦春 李得禄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7-1032,共6页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m×3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m×3m)的隔带...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m×3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m×3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6m×5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防风固沙林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榆林沙区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晓彬 苏世平 符亚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6,114,共4页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沙区 低效防风固沙林 更新改造技术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巨菌草的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强 李锦荣 +3 位作者 郭建英 许丽 张志杰 赵纳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50-56,共7页
巨菌草种植于黄河乌兰布和段低矮沙丘的迎风坡上,通过HOBO气象站和100 cm以及30 cm的集沙仪研究不同配置、不同风蚀年限巨菌草样地的风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1)巨菌草植株样地的输沙率在不同风速下为裸沙丘的0.38%~0.79%之间,留茬样地... 巨菌草种植于黄河乌兰布和段低矮沙丘的迎风坡上,通过HOBO气象站和100 cm以及30 cm的集沙仪研究不同配置、不同风蚀年限巨菌草样地的风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1)巨菌草植株样地的输沙率在不同风速下为裸沙丘的0.38%~0.79%之间,留茬样地的输沙率在裸沙丘的1.8%~7.7%之间。近地表30 cm以下,植株风蚀1年样地和留茬风蚀1年、2年样地在不同风速下,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分布符合幂函数(R^2>0.58)。当风速大于6.32 m/s时,植株风蚀2年样地的输沙率随高度符合二次函数变化规律(R^2>0.60)。(2)通过比较植株风蚀样地的风沙流结构,植株风蚀2年样地在沙丘表面4 cm高度以下的防护效果优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在4~30 cm低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4种不同配置的巨菌草在近地表0~30 cm高度内的平均固沙效果均保持在80%以上,固沙效果顺序为:植株风蚀1年样地>植株风蚀2年样地>留茬风蚀1年样地>留茬风蚀2年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风沙流结构 粗糙度 防风固沙作用
下载PDF
黄羊滩人工防风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华军 高起 +2 位作者 邢存旺 马增旺 赵广智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全面准确评价人工固沙林的生态效益,是人工固沙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依据。该文按照树种、林龄和配置模式,选择了京津风沙源南部区黄羊滩的18个有代表性的林分(草地)进行研究,选取了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7... 全面准确评价人工固沙林的生态效益,是人工固沙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依据。该文按照树种、林龄和配置模式,选择了京津风沙源南部区黄羊滩的18个有代表性的林分(草地)进行研究,选取了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7个指标因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人工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防风固沙林的建立,降低了林地输沙率,固沙效益明显。13a生白榆林、7a生白榆林、26a生柠条和黄柳林等输沙率为0,固沙目标全面实现。进入退化阶段的沙打旺人工草地不能维持有效防护结构,输沙率为18.9g/cm·d,其它林分输沙率在0~10g/cm·d之间;防风固沙林也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除沙打旺草地外,其它林分均发挥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度和减缓温度变化的作用。其中17a生侧柏林相对湿度比空旷地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为湿度效应最大值,13a白榆林比空旷地温度日较差降低了2.8℃,为温度效应最大值;17a侧柏林、13a白榆林、26a柠条林、5a柠条林、沙地柏林、7a白榆林等6个林分与理想林分最为接近,这6个林分生态效益最好。沙打旺人工草地关联度最低,其综合生态效益最差;即侧柏、白榆、柠条和沙地柏营造的人工固沙林综合生态效益最好,可以在黄羊滩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沙打旺是流动、半流动沙地无可替代的先锋物种,生长衰退出现前,应及时引进功能更强的灌木树种进行改良。年龄较大的侧柏林、白榆林和柠条生态效益最明显,说明人工固沙林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风固沙林 生态效益 综合评价 黄羊滩
下载PDF
冀北坝上人工防风固沙林稳定性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颖 朱凯 +2 位作者 马增旺 邢存旺 李玉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166-170,共5页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持水量、空气孔隙度、全N、速效P、速效K)、林木生长状况(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枯落物生物量、苗木更新)和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chness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3个方面12项指标;2不同人工林稳定性比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北京杨人工林稳定性。不同林龄比较结果为:9年生和3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高度稳定,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24年生樟子松林为轻度稳定,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5年生北京杨林为不稳定,6年生樟子松林和25年生北京杨林为很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坝上 人工防风固沙林 群落稳定性 评价
下载PDF
农林间作对防风固沙林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均明 王孟卓 廖晓海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4-36,共3页
黄淮海平原的沙地立地条件差,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常因生长不良而达不到预期的防护作用,难以消除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白榆人工林内进行的农林间作试验表明:不同的间作类型和不同的间作年限,均对防风固沙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连... 黄淮海平原的沙地立地条件差,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常因生长不良而达不到预期的防护作用,难以消除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白榆人工林内进行的农林间作试验表明:不同的间作类型和不同的间作年限,均对防风固沙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连续间作1~5年,林木年均高生长可提高40.43%~78.7%,胸径年均生长量可提高25.71%~89.11%,一般连续间作3~4年,林木即可进入稳定生长期,而以造林后的前两年作用最大;不同的间作物作用不同,比较理想的间作物是油菜、花生、豆类等低秆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造林 生长量 林粮间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