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nd-blown sand damage along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Cuonahu Lake area 被引量:3
1
作者 YinHai Yang BenZhen Zhu +2 位作者 FuQiang Jiang XiLai Wang Yong L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2期132-139,共8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vegetation, and sand dune distribution in the Cuonahu Lake area beside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railway blown-s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vegetation, and sand dune distribution in the Cuonahu Lake area beside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railway blown-sand hazar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sand-controlling measures is asse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a sand-controlling system that combines several engineering measures, including nylon net sand barriers, concrete sand barriers, movable-board sand barriers, sand interception ditches, gravel/rock cover, film sandbags, and permanent vegetation is most benefic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Railway Cuonahu Lake wind-blown-sand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下载PDF
风沙两相流跃移层中沙粒相的速度分布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久江 戚隆溪 匡震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45,共10页
从单个跃移沙粒在气流中的运动方程出发导出了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相速度分布函数的Boltzmann方程.对风沙流研究中几种不同的分布函数及其相应的统计平均值等基本概念给出了严密的数学定义,指出了不同分布函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从单个跃移沙粒在气流中的运动方程出发导出了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相速度分布函数的Boltzmann方程.对风沙流研究中几种不同的分布函数及其相应的统计平均值等基本概念给出了严密的数学定义,指出了不同分布函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略去铅垂方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给出了沙粒相速度分布函数沿铅垂方向的边缘分布,作为风沙流中跃移理论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结果对前人在风沙流研究中发现的某些重要规律和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两相流 大气边界层 跃移层 速度分布函数 沙粒相 BOLTZMANN方程 边缘分布
下载PDF
风沙流对戈壁地区挡风墙响应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晓军 蒋富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1,60,共6页
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既有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分布特点以及积沙情况。结果表明:挡风墙背风侧风速廓线变化规律呈指数增长趋势,在0.5 m至挡风墙自身高度区间内变化较... 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既有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分布特点以及积沙情况。结果表明:挡风墙背风侧风速廓线变化规律呈指数增长趋势,在0.5 m至挡风墙自身高度区间内变化较为复杂,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挡风墙背风侧近地表气流速度反向增大后沿着初始速度的方向减小为0且继续增大至初始速度大小,风速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保持在50%左右,风速越大,气流的削弱作用越明显;当初始气流速度为较小时,线路上积沙较少,沙粒多数堆积在挡风墙背风侧墙角处;随着风速的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挡风墙的沙粒增多,由于过流断面减小,气流扩散,更多沙粒沉积在线路上;在强风地区,布设挡风墙时应考察线路上风向的地表情况,沙源比较丰富时应采用工程治沙措施来减小风沙流密度,达到防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铁路 挡风墙 风沙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力发电结构在风沙荷载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万润 黄杰 +3 位作者 丁明轩 李德强 王雪平 杜永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研究风沙荷载对风力发电结构的危害,对风力发电结构进行风沙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基于某2 MW风力发电机,建立不考虑风机叶片、考虑叶片旋转以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种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风速谱和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 为研究风沙荷载对风力发电结构的危害,对风力发电结构进行风沙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基于某2 MW风力发电机,建立不考虑风机叶片、考虑叶片旋转以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种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风速谱和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速时程,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风沙流密度建立风沙荷载力学计算模型.通过ANSYS分别模拟三种模型在风荷载和风沙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风力发电结构在风沙荷载作用下响应较大,其作用不容忽略;采用简化的集中质量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时得到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风荷载及风沙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均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结构 有限元模型 风荷载 风沙荷载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戈壁铁路挡风墙背风侧流场特征与积沙形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晓军 马学宁 《高速铁路技术》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既有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类型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分布特点及积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距挡风墙背风侧同一距离处,土堤式挡风墙背风侧的风速大小始终大于柱板... 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既有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类型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分布特点及积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距挡风墙背风侧同一距离处,土堤式挡风墙背风侧的风速大小始终大于柱板式挡风墙;(2)当初始气流速度为10 m/s时,线路上积沙较少,沙粒多数堆积在挡风墙背风侧墙角处;(3)风速增加到20 m/s时,土堤式挡风墙背风侧线路上积沙较少,沙粒多数堆积在挡风墙背风侧墙角处,而柱板式挡风墙背风侧线路上有大量积沙,造成线路沙害;(3)当风速为30m/s时,单位时间内通过挡风墙的沙粒增多,由于过流断面减小,气流扩散,更多沙粒沉积在线路上;(4)在强风地区,布设挡风墙时应考察线路上风向的地表情况,选择合理的挡风墙形式,沙源比较丰富时应采用工程治沙措施来减小风沙流密度,达到防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铁路 挡风墙 风沙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挡风墙周围风沙流运动特性SPH数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晓 金阿芳 热依汗古丽·木沙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4-290,共7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是一种纯拉格朗日、无网格的流体模拟方法。首先对SPH法的基本原理、核函数构造及控制方程离散方法、边界处理及邻域粒子搜索算法、时间积分等作了具体介绍。通过Linux平...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是一种纯拉格朗日、无网格的流体模拟方法。首先对SPH法的基本原理、核函数构造及控制方程离散方法、边界处理及邻域粒子搜索算法、时间积分等作了具体介绍。通过Linux平台编写的二维SPH程序较好地模拟了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再现了沙障附近积沙的复杂物理现象:挡风墙周围积沙量以挡风墙为中心,呈“正态性”分布,中间多,两边少。且挡风墙存在时,对风速的阻挡作用随挡风墙高度增加而减小,水平风速超过其垂向高度后逐渐恢复至无挡风墙时的风场状态。表明风沙流运动过程中挡风墙对跃移沙粒和来流风具有明显的阻挡效应,与已有相关模拟结果相符,验证了SPH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并为SPH方法在风沙两相流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风沙两相流 挡风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FLUENT 的直流漏沙式风沙风洞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晏致涛 李杰 +2 位作者 张璞 游溢 宫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0,1027,共8页
目前的风沙风洞大多适用于风沙地貌、风沙环境的研究以及防护治理,而用于结构风工程的风沙风洞很少,因为其需要在一定高度处能够实现风速和风沙浓度可调的均匀稳定段.为了研究直流漏沙式风沙风洞中风沙流的分布规律,运用FLUENT建立风洞... 目前的风沙风洞大多适用于风沙地貌、风沙环境的研究以及防护治理,而用于结构风工程的风沙风洞很少,因为其需要在一定高度处能够实现风速和风沙浓度可调的均匀稳定段.为了研究直流漏沙式风沙风洞中风沙流的分布规律,运用FLUENT建立风洞模型,通过对已有的漏沙风洞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基于风洞风速、漏沙体积分数、漏沙速度等参数对风洞风沙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平多口风洞漏沙装置.对该风沙风洞的分析表明:在试验模拟浓度的范围内,风洞风速越大,同一位置的沙粒分布高度越高;漏沙体积分数和漏沙速度主要影响单位时间内进入风洞的沙粒质量,且试验位置沙粒浓度的峰值与单位时间进入风洞的沙粒质量成正比;该风沙风洞可以得到约1/2风洞高度的沙粒浓度均匀试验段,并可以通过调节漏沙体积分数、漏沙速度和试验位置可得到试验所需的试验风速及对应的沙粒浓度,使其能很好地完成风工程中的风沙定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两相流 FLUENT 数值模拟 风沙流场 风洞模型
下载PDF
铁路挡沙墙防沙效果分析及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军 马学宁 《高速铁路技术》 2017年第2期14-19,共6页
文章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风沙两相流与路堤正交时,风沙流途经挡沙墙后路堤周围的流场变化情况,并对路堤周围积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挡沙墙设计参数对防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迎风侧20 m处布设挡沙墙后,气流在路... 文章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风沙两相流与路堤正交时,风沙流途经挡沙墙后路堤周围的流场变化情况,并对路堤周围积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挡沙墙设计参数对防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迎风侧20 m处布设挡沙墙后,气流在路基顶面近地表处形成相对高速区,沙粒难以沉积在此处,可达到防沙的目的;(2)路堤高度为5 m,气流途经2.0 m、2.5 m高度挡沙墙后,在路基顶面近地表处气流速度较大且风向始终与初始气流速度方向一致,说明挡沙效果良好;(3)戈壁地区挡沙墙高度取1.5~2.0 m为宜;(4)路堤高度为5 m;携沙风速度为10~20 m/s时,挡沙墙宜布设在线路迎风侧15~20 m之间;携沙风速度为20~30 m/s时,挡沙墙宜布设在线路迎风侧20~25 m之间;携沙风速度超过30 m/s时,建议布设多排阻沙栅栏;(5)随着路堤高度的降低,挡沙墙的布设位置应远离线路,以达到最佳的防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挡沙墙 风沙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沙运动研究中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被引量:27
9
作者 郑晓静 周又和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共7页
针对沙漠化(严重时导致沙尘暴发生)这一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在简要介绍风沙运动力学机 理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和部分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沙运动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关键词 风沙运动 力学机理研究 研究进展 单宽输沙率 跨尺度转换
下载PDF
风沙两相流对铁路路堤响应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石龙 蒋富强 韩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7,共6页
基于FL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路堤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用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路堤周围风沙两相流的运动特性,数值模拟与现场调查相吻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路堤周围气流速... 基于FL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路堤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用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路堤周围风沙两相流的运动特性,数值模拟与现场调查相吻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路堤周围气流速度产生分区,分别形成减速区、加速区、高速区、低速区与紊流区;沙粒速度与风速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过渡区内,当风速大于起沙风速时,沙粒速度与风速呈正相关;正交单向来风条件下,揭示了迎风坡积沙量大于背风坡的形成机理;路堤顶面积沙量呈"正态形"分布,中间多,两边少;迎风坡积沙量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背风坡无明显变化;不同地表条件对风沙流密度及结构影响显著,决定着工程防沙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风沙两相流 数值模拟 运动特性
下载PDF
国内风积沙工程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42
11
作者 牟献友 谷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7-310,共4页
针对目前对风积沙路用特性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水利工程应用特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从风积沙的物理化学特性、力学特性、击实特性、振动压实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风积沙工程特性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风积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 针对目前对风积沙路用特性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水利工程应用特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从风积沙的物理化学特性、力学特性、击实特性、振动压实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风积沙工程特性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风积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物理化学特性 力学特性 击实特性 振动压实特性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尼龙网和塑料网防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1 位作者 俎瑞平 方海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7,共5页
通过不同结构的尼龙网和塑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实验研究,旨在为探求各种防沙新材料的防护功能,并为防沙新材料的开发、野外工程防沙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平均净阻沙率、网后平均输沙率和... 通过不同结构的尼龙网和塑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实验研究,旨在为探求各种防沙新材料的防护功能,并为防沙新材料的开发、野外工程防沙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平均净阻沙率、网后平均输沙率和风沙流动态变化趋势为参考指标,初步证实了尼龙网和塑料网与常规的防沙材料,在防沙功能上具有同等的作用,且当孔隙度β在40%左右时防护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网 尼龙网 防沙 效应研究 结构 实验研究 防护功能 优化设计 参考指标 变化趋势 防护效益 新材料 弱作用 风沙流 流动态 输沙率 孔隙度 平均
下载PDF
中国铁路风沙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3
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4 位作者 鱼燕萍 韩庆杰 王涛 安志山 胡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3-583,共11页
基于中国沙区铁路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铁路沙害类型、特点以及风沙防治方案、措施和技术体系。针对我国沙区地域特征和铁路沙害类型,作为个例分类剖析了途径流沙地表、高寒环境与戈壁大风区铁路风沙危害与防治技术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 基于中国沙区铁路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铁路沙害类型、特点以及风沙防治方案、措施和技术体系。针对我国沙区地域特征和铁路沙害类型,作为个例分类剖析了途径流沙地表、高寒环境与戈壁大风区铁路风沙危害与防治技术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沙区铁路的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和工程防沙实践出发,提出复杂地形、特殊环境铁路沙害是今后风沙工程学领域的重点和理论研究趋势,也是沙区铁路沙害防治的关键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沙害 风沙防治 防护体系 复杂地形 防治技术
原文传递
风沙流中沙粒随机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郑晓静 王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通过对描述沙粒垂向运动速度脉动分量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直接求解,获得了风沙流中沙粒运动的随机轨迹。结果表明,由于沙粒垂向脉动速度的影响,沙粒的轨迹与不考虑其垂向脉动速度的情形存在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轨迹的统计计算... 通过对描述沙粒垂向运动速度脉动分量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直接求解,获得了风沙流中沙粒运动的随机轨迹。结果表明,由于沙粒垂向脉动速度的影响,沙粒的轨迹与不考虑其垂向脉动速度的情形存在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轨迹的统计计算,得到了沙粒浓度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湍流影响 随机轨迹 浓度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孔隙度尼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克存 俎瑞平 方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1,共4页
通过对不同孔隙度尼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模拟实验,旨在探求输沙量与孔隙度和风速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沙新材料的开发、野外工程防沙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如果没有风蚀过程发展导致风沙流的出现,就不可能有因沙... 通过对不同孔隙度尼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模拟实验,旨在探求输沙量与孔隙度和风速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沙新材料的开发、野外工程防沙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如果没有风蚀过程发展导致风沙流的出现,就不可能有因沙粒输送和堆积过程中引起的各种沙害。因此,防治沙害、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还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抑制或削弱风沙流的强度。而防沙材料本身又对携沙气流产生影响,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互馈关系,使得防沙材料发挥最大的防沙效益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以平均净阻沙率、网后平均输沙率和风沙流动态变化趋势为参考指标,初步确定尼龙网防沙效益的最佳孔隙度β应该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尼龙网 风沙流 减弱作用 风洞模拟
下载PDF
兰新铁路十三间房段的戈壁风沙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凯崇 蒋富强 +2 位作者 薛春晓 杨印海 葛盛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兰新铁路"百里风区"风沙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戈壁砾漠地区风沙流密度沿高度变化的特点,不同高度风沙流密度与风速的关系及大风携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戈壁地区大风携沙主要集中在3 m以下,约占总携沙量的... 研究目的:通过对兰新铁路"百里风区"风沙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戈壁砾漠地区风沙流密度沿高度变化的特点,不同高度风沙流密度与风速的关系及大风携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戈壁地区大风携沙主要集中在3 m以下,约占总携沙量的87%左右;在同一高度条件下,风沙流密度随着风速的增加显现e的指数增加;而当风速条件一致时,风沙流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显现下降趋势。集沙颗粒分析则指出:在不大于3 m的高度范围内百里风区的风沙流运动形式是以跃移为主;超过3 m以后,则以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密度 戈壁 风沙运动 粒度高度分异 输沙率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异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翠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毛东雷 周杰 再努拉.热合木吐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沙粒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小于床面沙粒平均粒径。其中粉沙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其相对含量呈现幂函数增加,极细沙和细沙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风沙流中平均粒径(φ)值在3.58~3.81;分选系数集中在0.46~0.55,分选性较好;偏度值变化范围为-0.006~0.1,峰度变化值在0.94~0.96。半流动沙地风沙流中平均粒径小于流动沙地,分选性较好。平均粒径(φ)与分选系数、峰度和偏度均呈正相关,分选系数与偏度、峰态间呈现正相关,峰态与偏态之间呈现正相关。研究区沙粒主要以细沙、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分选性较好,沙粒粒径分布符合正态。流动沙地较半流动沙地风蚀程度大,地表沙粒粒径粗。策勒地区地表风沙来源主要为风成沙,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垂直分异 不同粒径组 风沙环境 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
下载PDF
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风沙前沿近地面不同方向的输沙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兴华 何清 +1 位作者 霍文 程玉景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0-1104,共5页
利用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风沙前沿输沙资料及风速风向资料,分析这一区域近地面输沙的方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风沙前沿起沙风风向以W、WNW为主,风向变化比较单一;②观测点输沙量集中于NW、WNW、W、SW、WSW 5个方位,合计占总输沙量的68... 利用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风沙前沿输沙资料及风速风向资料,分析这一区域近地面输沙的方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风沙前沿起沙风风向以W、WNW为主,风向变化比较单一;②观测点输沙量集中于NW、WNW、W、SW、WSW 5个方位,合计占总输沙量的68.3%;0~40 cm高度年输沙量为96.0 kg,年合成输沙量为45.9 kg,合成输沙方向为102.5°;③观测点年输沙势为43.2 VU,年合成输沙势为31.04 VU,输沙势的方向分布与实测输沙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输沙量 输沙方向 起沙风 输沙势 策勒 新疆
原文传递
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风蚀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驰 高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的过程,以及路基周围风速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路基病害较未病害时路基周围流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路基高度和边坡坡率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较大。随路基高度增加,路基对风沙流流场扰动增强,迎风坡坡顶处吹蚀破坏和背风坡坡底处堆蚀破坏越显著,在确定的路基边坡坡率下,路基模型高度为250mm较模型高度为60mm时,迎风坡坡顶风速增加1.13倍,背风坡坡底风速减小2.53倍,建议沙漠公路路基高度宜小于2.5m。进一步,在确定的路基高度下,比较不同的边坡坡率对路基沿程风速的影响,发现当路基边坡坡率为1:1.75时,路基沿程风速变化不明显,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不宜被风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沙漠公路 风沙流 风蚀 路基断面 室内风蚀风洞试验
下载PDF
A laboratory test of the electrification phenomenon in wind-blown sand flux 被引量:16
20
作者 Ning Huang Xiaojing Z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17-420,共4页
The measured data in the wind-tunnel tests show that the wind-blown sand particles acquired a negative charge when their diameters are smaller than 250 μm and positive charge when their diameters are larger than 500 ... The measured data in the wind-tunnel tests show that the wind-blown sand particles acquired a negative charge when their diameters are smaller than 250 μm and positive charge when their diameters are larger than 500 μm, which confirms Latham’s assumption that the large particles in wind-blown sand flux acquired positive charge while negative charge developed on small ones. In the meanwhile, the measured data also show that the average charge-to-mass ratio for wind-blown sand particl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the wind velocity, and increases with the rise of height. The electric field in wind-blown sand flux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moving charged sand particles. Its direction is vertical to the Earth’s surface and upward, which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fair-weather field. The electric field increases with wind velocity and height increasing.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ification phenomenon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blown sand FLUX CHARGED sand particles AVERAGE CHARG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laboratory t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