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塔情况下冷却塔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
作者 沈国辉 刘若斐 孙炳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为研究双冷却塔的干扰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塔间距和风向角情况下冷却塔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计算单座冷却塔的风荷载并与规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CFD方法用于模拟冷却塔风荷载的可靠性.算例分析表明,... 为研究双冷却塔的干扰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塔间距和风向角情况下冷却塔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计算单座冷却塔的风荷载并与规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CFD方法用于模拟冷却塔风荷载的可靠性.算例分析表明,在固定双塔间距条件下,后塔阻力系数随风向角增大呈递增趋势,并当双塔平行排列时达到最大;当双塔前后排列时,后塔阻力系数随塔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并趋向单塔结果;当双塔平行排列时,应尽量避免塔间距为1.1~1.4倍冷却塔底面直径,此时干扰效应极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风荷载 数值模拟 干扰效应 阻力系数
下载PDF
隧道中高速列车活塞风及空气阻力的计算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韦 王建宇 陈正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高速列车在隧道中不同位置处行驶时,本文分三种情形建立了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公式,并建立了适用于非恒定流的类似于原朝茂公式的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两种备选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 针对高速列车在隧道中不同位置处行驶时,本文分三种情形建立了非恒定流活塞风计算公式,并建立了适用于非恒定流的类似于原朝茂公式的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两种备选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从尽可能降低空气阻力的角度提出了隧道断面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 活塞风 空气阻力 非恒定流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格构塔平均风荷载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华平 何敏娟 马人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80-1986,共7页
对风荷载作用下角钢格构塔各工况进行CFD模拟,研究挡风系数、风向角、长宽比及锥度等因素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并与各国规范及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荷载0°风向阻力系数为挡风系数的2次多项式,其他风向角的阻力系数与0°... 对风荷载作用下角钢格构塔各工况进行CFD模拟,研究挡风系数、风向角、长宽比及锥度等因素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并与各国规范及试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荷载0°风向阻力系数为挡风系数的2次多项式,其他风向角的阻力系数与0°风向的阻力系数的比值为风向角的2次多项式,最大值约为30°风向;各国规范的阻力系数及试验值相差较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值处于最下限,日本规范的规定值处于最上限,最大相对误差为46.2%,按均匀风速修正后的CFD阻力系数与日本规范值很接近;当挡风系数较小时,遮挡效应影响较小,随着挡风系数的增大,遮挡效应的影响也增大;随着锥度的增大,阻力系数也增大,但是,一般塔的锥度都较小,其影响也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工程 格构塔 阻力系数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输电线路低风压导线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尤传永 《电力建设》 2010年第12期1-6,共6页
低风压导线是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的特种导线,随着输电线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低风压导线逐渐受到关注。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对低风压导线的运行机理作了分析。介绍了日本住友电工公司和日本古河电工公司研究开发的低风压导线的结构形式和导线... 低风压导线是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的特种导线,随着输电线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低风压导线逐渐受到关注。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对低风压导线的运行机理作了分析。介绍了日本住友电工公司和日本古河电工公司研究开发的低风压导线的结构形式和导线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各自开发的低风压导线和普通导线的特性区别,列举了日本古河电工公司开发的低风压导线的工程应用情况。另外,分析并提出了开发低风压导线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低风压导线 雷诺数 风阻力系数 风阻力 导线风压
原文传递
利用导流装置降低大后壁车辆气动阻力的实验研究(Ⅰ)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志刚 魏琪 +4 位作者 加藤征三 竹森洋平 柏康弘 水谷贵志 山本健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8,共8页
利用1/16缩比的公共汽车模型及两种类型的导流装置,在一带有可移动地面和边界层吸收装置的Eiffel型风洞中进行了在车辆后端面的上下边和侧边分别安装导流装置时车辆后部尾流区的压强恢复及气动阻力降低的实验。应用边界层分离理论比较... 利用1/16缩比的公共汽车模型及两种类型的导流装置,在一带有可移动地面和边界层吸收装置的Eiffel型风洞中进行了在车辆后端面的上下边和侧边分别安装导流装置时车辆后部尾流区的压强恢复及气动阻力降低的实验。应用边界层分离理论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安装导流装置的车辆后部尾流区的流动机理,综合分析评价了车辆表面与导流装置间的缝隙在空气引流及车辆气动阻力的降低中的作用,为新型车辆的设计和改造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壁车辆 气动阻力 导流装置 实验研究 空气引流 公共汽车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行周 马重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6,34,共5页
针对常用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在大量试验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散热器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汽车散热器 传热 风阻 仿真
下载PDF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an aircraft's morphing wing-tip demonstrator for drag reduction at low speeds, Part II-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using Infra-Red transition measurement from Wind Tunnel tests 被引量:12
7
作者 Andreea Koreanschi Oliviu Sugar Gabor +5 位作者 Joran Acotto Guillaume Brianchon Gregoire Portier Ruxandra Mihaela Botez Mahmoud Mamou Youssef Mebark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an ‘in-house' genetic algorithm was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The genetic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improving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an aircr... In the present paper, an ‘in-house' genetic algorithm was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The genetic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improving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an aircraft wing tip through upper surface morphing. The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for 16 flight cas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speeds, angles of attack and aileron deflections. The displacements resulted from the optimization were used during the wind tunnel tests of the wing tip demonstrator for the actuators control to change the upper surface shape of the wing.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flow behavior for the airfoil morphing upper-surface problem were validated with wind tunnel experimental transition results obtained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on the wing-tip demonstrator. The validation proved that the 2D numerical optimization using the ‘in-house' genetic algorithm was an appropriate tool in improving various aspects of a wing's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 reduction Infra-red tests Morphing wing OPTIMIZATION wind tunnel tests
原文传递
改进灵敏度矩阵的矿井通风故障源诊断及传感器布置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丹 潘竞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4,共7页
利用当前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能反映安设风速传感器的井巷风量发生变化,至于变化是由该条巷道故障引起的,还是由于拓扑关系原因引起的,都无法诊断故障源,通风系统的故障可以归结为分支的风阻发生变化。如果分析每一条分支风... 利用当前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能反映安设风速传感器的井巷风量发生变化,至于变化是由该条巷道故障引起的,还是由于拓扑关系原因引起的,都无法诊断故障源,通风系统的故障可以归结为分支的风阻发生变化。如果分析每一条分支风阻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即每一条分支都安设风速传感器是不可能的。因此,井下风速传感器的布置最小数量及位置问题也是研究的重点。改进灵敏度矩阵,建立分支灵敏度0-1矩阵和通风网络故障巷道范围库,用以确定可能引起风速超限的故障巷道范围。最后,提出最少全覆盖布点法,给出分支覆盖度和影响巷道范围库的概念,用以求得风速传感器的宏观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故障源 分支 风阻 风速传感器
下载PDF
大型集装箱船拖曳水池敞开式风场中风阻试验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少泽 马宁 +1 位作者 平川嘉昭 顾解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就拖曳水池开展了风场研究,对敞开式风场风阻试验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缩尺比为1.0∶87.5的3 100箱集装箱船模进行了风阻测试与集装箱布置优化分析,结合一系列布置方案试验结果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集装... 就拖曳水池开展了风场研究,对敞开式风场风阻试验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缩尺比为1.0∶87.5的3 100箱集装箱船模进行了风阻测试与集装箱布置优化分析,结合一系列布置方案试验结果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集装箱布置对船舶风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敞开式风场中风阻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式测量方法;试验结果与CFD及ITTC推荐公式进行了交叉验证,具有一定可靠性,CFD在精度与细节模拟上效果更佳;布置优化可以有效减少大型集装箱船风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集装箱船 敞开式风场 风阻 试验方法 布置优化
下载PDF
基于形体优化方法的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发 被引量:8
10
作者 廉玉波 罗秋丽 +2 位作者 张风利 张荣荣 张亚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19-1626,共8页
基于Isight优化平台,集成Sculptor网格变形算法和CFD仿真技术,开发了多设计参数和多优化目标的汽车整车空气动力学形体优化方法。在给定的车型尺寸约束下,基于比亚迪汉EV低风阻形体,研究了7个外轮廓参数对风阻的影响,使风阻降低4.2 coun... 基于Isight优化平台,集成Sculptor网格变形算法和CFD仿真技术,开发了多设计参数和多优化目标的汽车整车空气动力学形体优化方法。在给定的车型尺寸约束下,基于比亚迪汉EV低风阻形体,研究了7个外轮廓参数对风阻的影响,使风阻降低4.2 counts;进一步,采用该形体优化方法对电动尾翼进行空气动力学优化,研究多目标空气动力学参数最优形体组合,终于获得整车风阻降低6 counts且后轴升力减小52 counts的电动尾翼最优形体与姿态。最后通过风洞试验验证形体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形体优化 空气动力学 风阻 电动尾翼 风洞试验
下载PDF
CFD数值模拟的整车降风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会芳 李小梅 +1 位作者 杨文娟 彭婧 《汽车零部件》 2018年第9期38-43,共6页
为满足新产品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达到新产品空气动力特性设计目标,应用CFD和Fluent软件对整车原造型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仿真计算结果提供优化方案。对优化后的整车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整车风阻系数降低8. 23%。
关键词 汽车设计 空气动力学 CFD 风阻
下载PDF
正品字形布置三管钢烟囱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群 刘小兵 +1 位作者 刘庆宽 马文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154-158,共5页
对不同间距正品字形布置的三管钢烟囱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烟囱间的中心距L与单烟囱的直径D之比L/D的变化范围为2.4~4.8。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较小间距时,上游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明显小于单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下游并列双烟囱的阻... 对不同间距正品字形布置的三管钢烟囱的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烟囱间的中心距L与单烟囱的直径D之比L/D的变化范围为2.4~4.8。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较小间距时,上游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明显小于单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下游并列双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稍大于单烟囱的阻力系数均值;在较小间距时,下游并列双烟囱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横风向升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管钢烟囱 数值模拟 风荷载 阻力系数 升力系数
原文传递
Studies on a low Reynolds number airfoil for small wind turbine applications 被引量:9
13
作者 Joji WATA Mohammed FAIZAL +3 位作者 Boniface TALU Lesia VANAWALU Puamau SOTIA M.Rafiuddin AHMED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684-1688,共5页
In contrast to large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HAWTs) that are located in areas dictated by optimum wind conditions, small wind turbines are required for producing power without necessarily the best wind conditio... In contrast to large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HAWTs) that are located in areas dictated by optimum wind conditions, small wind turbines are required for producing power without necessarily the best wind conditions. A low Reynolds number airfoil was designed after testing a number of low Reynolds number airfoils and then making one of our own; it was tested for use in small HAWTs. Studies using XFOIL and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new airfoil at various Reynolds numbers.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C p , the lift and drag coefficients, C L and C D , were studied for varying angles of attack, α. It is found that the airfoil can achieve very goo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airfoil in small HAW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Reynolds number AIRFOIL small wind turbines pressur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lift coefficient of drag
原文传递
矩形平面天线风荷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惠增宏 高永卫 肖春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5,75,共4页
车辆和舰船等上使用的移动雷达天线必须满足结构重量轻、风荷载小、对其不同方位易于操纵和控制等特点,以便达到准确、快捷、高效的应用目的。文中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采用测力法对具有不同镂空度的车载矩形平面天线风荷载进行了实... 车辆和舰船等上使用的移动雷达天线必须满足结构重量轻、风荷载小、对其不同方位易于操纵和控制等特点,以便达到准确、快捷、高效的应用目的。文中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采用测力法对具有不同镂空度的车载矩形平面天线风荷载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实验设备、模型构造和实验技术,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体平面天线的最大阻力系数和方位力矩系数分别为1.877 5和0.135 0,而镂空度为50%的栅状平面天线的最大阻力系数和方位力矩系数分别为0.850 0和0.062 4,后者的阻力系数和方位力矩系数仅分别为前者的45%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天线 风荷载 阻力 方向力矩
下载PDF
树木风荷载与流场特性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正农 李枫 +1 位作者 陈斌 何定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3-18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木布置方式下风荷载与风速的关系,同时分析树后流场特性,以期初步探明树木间存在相互干扰时的风荷载与流场特性,进而为树木防护和树木抗风提供依据。【方法】以豆瓣黄杨为试验树木,通过风洞试验,探讨单株、一排和一列... 【目的】研究不同树木布置方式下风荷载与风速的关系,同时分析树后流场特性,以期初步探明树木间存在相互干扰时的风荷载与流场特性,进而为树木防护和树木抗风提供依据。【方法】以豆瓣黄杨为试验树木,通过风洞试验,探讨单株、一排和一列3种布置方式下树木风荷载与风速的关系,同时对单株和一排布置下树后特定平面的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3种布置方式下树木所受到的阻力与倾覆力矩均随风速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一排布置下树木的受力略小于单株布置情况,但两者差值随着风速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一列布置下树木的受力显著减小,其阻力值仅为单株布置时的1/3;单株和一排布置下树木的阻力系数与倾覆力矩系数均随风速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一列布置下树木的阻力系数基本不受风速变化影响,倾覆力矩系数则随风速增大近似线性增加;在10 m·s^-1的来流风速下,单株布置下树后横风向平面内相对风速最小值为0.47,相对湍流度最大值为2.1,相对风速与相对湍流度的等值线均以树冠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一排布置下树后横风向平面内相对风速最小值为0.42,相对湍流度最大值为2.2,相对风速与相对湍流度的等值线均以树冠为中心呈平行带状分布,2种布置下树后顺风向平面内相对风速与相对湍流度的等值线均以树冠为中心呈椭圆线分布【结论】树木风荷载随风速的增大近似呈幂函数增加,但树木间的相互干扰会对树木风荷载产生影响。风速相同时,单株、一排和一列三种布置方式下树木所受到的阻力和倾覆力矩均依次减小。树木的背风面存在风影响区,此区域的流场特性会发生显著改变,体现为风速降低和湍流度增大。单株布置时树后风影响区为以树冠为中心的辐射状区域,一排布置时树后风影响区为相对连续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风荷载 阻力系数 倾覆力矩系数 流场 风洞试验
下载PDF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气动阻力 被引量:8
16
作者 毛军 郗艳红 +1 位作者 高亮 杨国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59-4067,共9页
采用真实的列车模型对横风作用下气动阻力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横风风速及横风风向角下列车阻力的变化规律、列车各部件的阻力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并利用量纲分析?定理,提出列车的阻力系数与风速、风向角及车速之间的综合... 采用真实的列车模型对横风作用下气动阻力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横风风速及横风风向角下列车阻力的变化规律、列车各部件的阻力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并利用量纲分析?定理,提出列车的阻力系数与风速、风向角及车速之间的综合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阻力系数与风速、风向角和列车车速分别呈三次函数关系;压差阻力为总阻力的主要部分,其所占比例为75%?85%,远大于黏性摩擦阻力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横风 风向角 气动阻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字形格栅对厢式货车减小气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兰水 孔祥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9-401,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被动控制边界层的方法 ,即在厢式货车厢体的迎风面上安装井字形格栅 ,其导流作用减小了厢体迎风面的压力 ,推迟厢体上表面前部边界层的分离 ,改善了汽车绕流的状况 ,从而减小了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由于井字形格栅制作简单 ... 本文介绍了用被动控制边界层的方法 ,即在厢式货车厢体的迎风面上安装井字形格栅 ,其导流作用减小了厢体迎风面的压力 ,推迟厢体上表面前部边界层的分离 ,改善了汽车绕流的状况 ,从而减小了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由于井字形格栅制作简单 ,造价低廉 ,安装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井字形格栅 气动阻力 厢式货车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single-pulse laser energy with bow shock in hypersonic flow 被引量:6
18
作者 Hong Yanji Wang Diankai +1 位作者 Li Qian Ye Jife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Pressure sensing and schlieren imaging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sensitivity ar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single-pulse laser energy with bow shock at Mach 5. An Nd:YAG laser operated at 1.06 μm, 100... Pressure sensing and schlieren imaging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sensitivity ar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single-pulse laser energy with bow shock at Mach 5. An Nd:YAG laser operated at 1.06 μm, 100 mJ pulse energy is used to break down the hypersonic flow in a shock tunnel. Three-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with an upwind scheme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The pressure at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the blunt body i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to examine the pressure variation during the interaction. Schlieren imagin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alculated density gradients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pressure at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the blunt body and schlieren imaging fit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The pressure at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the blunt body will increase when the transmission shock approaches the blunt body and decrease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rarefied wave. Bow shock is deformed during the interaction. Quasi-stationary waves are formed by high rate laser energy deposition to control the bow shock.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t the stagna- tion point on the blunt body and the wave drag are reduced to 50%, 75% and 81%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Schlieren imaging has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inves- 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 Flow control Navier-Stokes equation Shock wave wind tunnel test
原文传递
矿井提升钢丝绳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秋军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6,共4页
以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副井提升机的各项参数为基准,将外部风阻考虑在内,利用动力学理论基于MATLAB软件对提升机运行过程中钢丝绳绳端变形量、绳端变形速度及钢丝绳张力进行动态仿真,且运用S形曲线对钢丝绳运行速度进行优化。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钢丝绳 风阻 仿真
下载PDF
龙脊风帆模型气动特性风洞实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占斌 魏庆鼎 王安武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2,共7页
通过风洞模型实验 ,利用六分量高频底座天平技术 ,测量了称为龙脊风帆的一种单帆模型在均匀来流中各个风向角和俯仰角下的时均升力系数和时均阻力系数以及脉动升力系数和脉动阻力系数 。
关键词 风荷载 高频底座天平 阻力系数 升力系数 高层建筑物 龙脊风帆模型 帆形结构 风洞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