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的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建红 刘雅熙 朱雪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是全球荒野保护运动中的创新典范,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上,构建出引人瞩目的具有21世纪特色的保护思路。其经历了从目标驱动为主导到恢复再野化发展的保护理念转变,该过程将保护运动升级到整个生态系统...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是全球荒野保护运动中的创新典范,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上,构建出引人瞩目的具有21世纪特色的保护思路。其经历了从目标驱动为主导到恢复再野化发展的保护理念转变,该过程将保护运动升级到整个生态系统,并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显示出欧洲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创新思考。在分析欧洲荒野保护发展历程后,以“欧洲再野化”(Rewilding Europe)项目为切入点,介绍其发展理念,梳理其主体建构、合作机制及政策导向,以期丰富国际荒野保护的研究,并为中国构建荒野保护理念及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景观 荒野保护 再野化 欧洲
下载PDF
大理市荒野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左翔 韩旭 +1 位作者 陈静 彭建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大理市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江并流地区的南部,该区域荒野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通过大理市的荒野制图,分析了大理市的荒野格局,结果表明: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储量较大(占比51.75%);荒野... 大理市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江并流地区的南部,该区域荒野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通过大理市的荒野制图,分析了大理市的荒野格局,结果表明: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储量较大(占比51.75%);荒野围绕洱海呈环带结构分布;外围高海拔地区和洱海北部水域荒野质量较高,环湖区质量偏低;荒野质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2种保护形式对大理市二、三级荒野实现了良好保护,但未能完全覆盖所有荒野地域。研究结果可为大理市荒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 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 大理市
下载PDF
流域尺度荒野地格局特征与保护空缺分析——以闽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正铎 廖凌云 兰思仁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共10页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综合荒野制图法,识别流域范围内荒野地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保护现状与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现存荒野地共计5922.33 km 2,占流域总面积的6.9%.荒野地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密集、海拔较高、地形险峻的地区,总体表现为上游多、下游少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域内荒野地破碎化情况严重.小型荒野地是主要的荒野地类型,大型荒野地目前仅存2处,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地群内,且尚未被保护地范围所完全覆盖.(3)低质量荒野地、中质量荒野地、高质量荒野地面积比例分别为5.2%、51.7%、43.1%;中高质量荒野地是闽江流域荒野地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海拔区域分布有更多的高质量荒野.(4)闽江流域荒野地存在大面积保护空缺,约有74%的荒野地尚处于保护地范围之外,部分荒野地未能得到完整保护.研究揭示了闽江流域荒野地分布与保护空缺,以期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地 荒野制图 荒野保护 闽江流域
下载PDF
黑龙江省荒野格局分析
4
作者 刘伊卓 董思纯 +1 位作者 孔维莹 胡远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9,共8页
【目的】荒野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其荒野空间分布特征不仅可以综合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程度,判断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也有助于当地荒野保护策略的制定。... 【目的】荒野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其荒野空间分布特征不仅可以综合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程度,判断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也有助于当地荒野保护策略的制定。【方法】以黑龙江荒野为研究对象,结合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选取距聚居点的遥远度、距可达道路的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和生物物理自然度4项指标绘制荒野质量指数图谱,并分析黑龙江省荒野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1)黑龙江省荒野空间格局呈现轴带式分布,即“西南东南低,中间轴带高”;低质量等级以上的荒野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8%,较高质量等级以上荒野占比53.52%,荒野储量大。2)荒野质量越高,景观破碎度越低。3)研究区域内58.27%的高质量荒野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现有自然保护区划定范围未对全省荒野形成完全覆盖。4)经济发展及气候舒适度是荒野景观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结论】黑龙江省荒野资源储量丰富,整体质量较高且高质量荒野分布集中,但当前未对荒野资源进行完整有效的保护;经济及气候是影响荒野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驱动因素。扩大荒野空间保护范围,构建荒野空间保护体系,加大高质量荒野保护力度,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荒野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荒野地 空间格局 识别与保护 荒野质量
下载PDF
《缅因森林》中的荒野与印第安人
5
作者 龚秋月 张艺馨 +1 位作者 蔡雨彤 南宫梅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6,共6页
在《缅因森林》中,梭罗对荒野的内在价值进行了高度肯定,其笔下的荒野拥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及原始色彩,剥离了荒野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进一步发掘了荒野外在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建立国家保护区以保存包括印第安人在内... 在《缅因森林》中,梭罗对荒野的内在价值进行了高度肯定,其笔下的荒野拥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及原始色彩,剥离了荒野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进一步发掘了荒野外在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建立国家保护区以保存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原始荒野的构想。然而,梭罗构想中“诗化的”与现实中“退化的”的印第安人形象的冲突表明,印第安人身上与荒野相近的原始色彩被梭罗从其日常的荒野生活实际中抽离,被视为原始荒野象征物。该文分析了梭罗的荒野观及其荒野保护思想的传达,在此基础上探讨《缅因森林》中的印第安人形象,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缅因森林》 荒野 荒野保护 印第安人 生态观念
下载PDF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6
作者 滕海键 赵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4,216,共13页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护荒野的举措,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等方式,将一些荒野区纳入保护。该时期的荒野保护是由白人“精英”发起的,要保护的主要是荒野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文化价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自然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二战后荒野保护的发展也并非完全是环境主义影响的结果,它实际上是此前的荒野保护运动在二战后的延续和深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在美国现代荒野保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二战后的荒野保护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立法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保护 汽车旅游 林务局 荒野协会
下载PDF
荒野与人性:爱德华·O·威尔逊的荒野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柯进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40,共7页
荒野观决定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爱德华·O·威尔逊是当今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思想家,毕生热爱荒野,不辞辛苦地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田野调查和研究,基于对荒野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经验,再结合他广博、前沿的科学理论,其... 荒野观决定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爱德华·O·威尔逊是当今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思想家,毕生热爱荒野,不辞辛苦地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田野调查和研究,基于对荒野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经验,再结合他广博、前沿的科学理论,其荒野观有诸多独到和深刻之处,其科学性、创新性、深刻性和行动感召力超越了西方其他思想家。他的荒野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荒野的内涵,荒野的多重价值,荒野与人性;它们主要回答三个相应的问题:什么是荒野、为什么保护荒野以及人性是什么。国内至今对他的荒野观尚无关注。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的今天,研究他的荒野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荒野、谋求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特别是从生物社会学视角深刻理解人类自身等都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生物多样性 人性 亲生命性 荒野保护
原文传递
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运动的进程研究——由理念到实践的转折
8
作者 魏亚茹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7-59,68,共4页
进入20世纪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暴露,进步的文明遭到质疑,而荒野成为文明的解毒剂。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和矛盾的显现,到1964年《荒野法案》获得通过,使得荒野保护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接受。对20世纪美国... 进入20世纪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暴露,进步的文明遭到质疑,而荒野成为文明的解毒剂。从荒野内涵的界定、荒野区域的限定和矛盾的显现,到1964年《荒野法案》获得通过,使得荒野保护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接受。对20世纪美国荒野保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荒野的原有认知,深化人们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保护 内涵界定 荒野区域 《荒野法案》
下载PDF
多尺度荒野制图的指标、方法和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雪 周卫 +2 位作者 聂晓嘉 廖凌云 兰思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1-34,共4页
荒野地作为一类自然保护地,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荒野制图作为荒野空间识别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荒野保护及管理实践的空间基础,在自然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 荒野地作为一类自然保护地,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荒野制图作为荒野空间识别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荒野保护及管理实践的空间基础,在自然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不同尺度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上的差异,进而提出荒野制图的研究趋势,认为在未来应加强四方面的研究:关注新兴数据,提高指标数据的可用性;注重公众参与,加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注重方法优化,提升制图方法的科学性;重视保护实践,拓展荒野制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制图 荒野保护 尺度 指标体系 制图方法
下载PDF
西方荒野思想与荒野实践述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世存 陈江南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西方荒野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已演变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成为当代生态哲学的重要内容。荒野实践是人们对荒野的体验、对大地的感知及对现代性的诗性反思。荒野实践是荒野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其能动作用的体现。荒野思想与荒... 西方荒野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已演变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成为当代生态哲学的重要内容。荒野实践是人们对荒野的体验、对大地的感知及对现代性的诗性反思。荒野实践是荒野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其能动作用的体现。荒野思想与荒野实践相互作用、结为一体,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的重要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人们的生态意识,构建中国的荒野思想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思想 荒野实践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西方
下载PDF
环境伦理视野下的自然价值及其审美解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 202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立起一种"人类–环境作用的模型"。可以发现,"人走进荒野"的结果是"哲学走向野性",强调由自然体验深入自然本质,完成基于生态关系的自然审美建构。具体而言,将荒野哲学关注的自然价值流转的2个向度—物之纵深与人之内心,转换为文化对自然价值的双维度定位—身体性适应与精神性回应,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景观价值识别和保护体系,以此展现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关联的整体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伦理 荒野 自然价值 自然体验 审美解释 整体保护
下载PDF
论我国城市荒野保护与再野化的治理之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洪涛 陈强 《南海法学》 2021年第6期94-102,共9页
城市与荒野从冲突走向融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文明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城市荒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城市发展至今,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景观都市主义才更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城市与荒野从冲突走向融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文明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城市荒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城市发展至今,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景观都市主义才更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国城市荒野保护与再野化亟需重塑城市荒野理念,加强城市荒野保护与再野化的相关立法,并且在分类保护制度与休养生息制度相结合的保障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 分类保护 休养生息
下载PDF
美国荒野的保护管理及使用限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荒野的概念及其发展和保护的主要历程,并探讨了限制使用的一些管理方法。荒野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尘嚣和自由享受天然美景的娱乐机会,荒野也因此面临过度拥挤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而采用规章和限制的管理方法来控制荒野的... 该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荒野的概念及其发展和保护的主要历程,并探讨了限制使用的一些管理方法。荒野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尘嚣和自由享受天然美景的娱乐机会,荒野也因此面临过度拥挤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而采用规章和限制的管理方法来控制荒野的使用成为降低荒野冲击的常用手段,其中包括获得许可,对使用总人数和活动类型的限制以及对团队大小和使用时间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荒野保护及管理 使用限制
下载PDF
荒野识别与荒野保护地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凯 李巍 漆建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叠加运算等进行指标计算,归一化和叠置得到甘肃省荒野地图(WQI)。结果表明,甘肃省荒野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数量呈现出“西多东少”空间态势;荒野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荒野自然基底以戈壁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脆弱性明显;70%的高质量荒野仍处于保护区之外,亟须加强管理。基于此,提出构建分类分级荒野保护系统和荒野保护脉络,可为荒野识别指标、方法和保护提供参考,为荒野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地 识别与保护 空间格局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